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新虎 李危石 +5 位作者 郭昭庆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9-686,共8页
目的:分析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手术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了解复位至何种程度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9... 目的:分析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手术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了解复位至何种程度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HDDS患者,滑脱节段均为L5,年龄14.9±5.9岁(9~35岁)。均行减压、部分复位或完全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随访42.5±33.1个月(3~120个月)。依据术后末次随访时的Dubousset腰骶角(Dubousset lumbosacral angle,Dub-LSA)将患者分为<70°(7例)、70°~79.9°(8例)、80°~89.9°(4例)及≥90°(16例)四组,依据末次随访时滑脱的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Ⅲ度及以上(5例)、Ⅱ度(6例)、Ⅰ度以内(24例)三组,分别对比各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结果:滑脱率术前为(66.7±22.5)%(35%~100%),末次随访时为(18.9±20.9)%(0%~72%);DubLSA术前为61.9°±14.7°,末次随访时82.1°±17.3°。末次随访时Dub-LSA越大、滑脱程度越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较术前改善越明显;直至Dub-LSA≥90°和滑移程度在Ⅰ度以内时,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均有显著性改善,由后倾型骨盆转变为平衡型骨盆的比例显著增加。Dub-LSA≥90°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PT分别为36.4°±6.5°与27.2°±4.9°(P<0.001)、SS分别为33.5°±9.1°与42.1°±9.3°(P<0.001)、平衡型骨盆比例分别为0%(0/16)与43.8%(7/16)(P=0.007),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滑脱程度在Ⅰ度以内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PT分别为38.9°±8.6°与30.6°±7.4°(P<0.001)、SS分别为31.4°±11.5°与41.2°±8.7°(P<0.001)、平衡型骨盆比例分别为0%(0/24)与29.2%(7/24)(P=0.009),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将HDDS患者的Dub-LSA复位至≥90°和将滑移复位至Ⅰ度以内能够显著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且能够将部分(43.8%)后倾型骨盆改善为平衡型骨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 复位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与椎间高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海青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张颖 赵智 杨振东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高度、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腰椎间盘退患者下腰段(L3-L5)的腰椎CT和MRI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小关节骨骨关节炎、椎间高度降低程度进行分级,采用SSP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Ord...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高度、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腰椎间盘退患者下腰段(L3-L5)的腰椎CT和MRI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小关节骨骨关节炎、椎间高度降低程度进行分级,采用SSP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Ordinal Regression)腰椎小关节骨骨关节炎和椎间高度降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年龄因素:年龄与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P<0.001),有统计学意义.(2)椎体间高度降低因素:相对于椎体间高度正常者(GL=5),只有Ⅱ度椎体间高度降低者(GL=3)的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病情程度明显加重(P=0.037),有统计学意义.而Ⅰ度、Ⅲ度和Ⅳ度椎体间高度降低者(GL=4、GL=2、GL=1)的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病情程度无明显加重,与正常者基本一致(P≥0.183),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老化是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主要因素,多数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与椎间盘高度减低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小关节 骨关节炎 腰椎椎间盘高度 年龄 相关性
下载PDF
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书眈 陆廷盛 罗春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8期3142-314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引...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引流量、疼痛指数、JOA、VAS以及椎前盘高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平均引流量和术后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椎间盘前侧高度、椎间盘后侧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间盘前侧高度、椎间盘后侧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仅能减少引流量和组织的受损程度,还可降低腰腿疼痛程度,保证腰椎间高度,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手术 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30d-6°头低位卧床对腰椎和椎旁肌肉面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冯金升 李勇枝 +4 位作者 郭立国 石宏志 李奕兴 金真 王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 目的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结果 30 d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增加(P<0.01)、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增大(P<0.01),椎旁肌肉横切面积减少(P<0.01),而腰椎前凸角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30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腰椎稳定性和功能有影响,从而导致人体腰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腰椎高度 腰椎旁肌肉 腰痛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析
5
作者 冯再友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3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笔者进修学习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高度游离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 目的:探讨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笔者进修学习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高度游离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采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分、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问卷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0.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LDH相比,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其腰腿痛的症状,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减少其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开放手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化的临床研究1—附110例X线平片及CT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庆阳 赖加京 +2 位作者 马小敏 杨润葆 邱丽红 《中医正骨》 2001年第3期7-8,共2页
为探讨下腰段椎间盘高度变化的规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诊断中的意义 ,对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和 30名无腰腿痛症状的青年学生进行 CT检查 ,并对其 X线平片腰椎间隙高度及高度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 ,观察组 92 .5 %... 为探讨下腰段椎间盘高度变化的规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诊断中的意义 ,对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和 30名无腰腿痛症状的青年学生进行 CT检查 ,并对其 X线平片腰椎间隙高度及高度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 ,观察组 92 .5 %的病人 L4~ 5 椎间隙后缘高度小于或等于 L3~ 4椎间隙 ,对照组仅 6 .7% ;观察组 93.8%的 L4~ 5 椎间隙前后高度之和小于或等于L3~ 4椎间隙前后高之和 ,对照组为 0 ;观察组 85 %的 L4~ 5 和 L3~ 4椎间隙前后高度比值不同 ,而对照组则全部相同。表明腰椎间隙变窄后绝大部分存在着椎间盘突出 ,下腰段 X线检查 ,如 L4~ 5 椎间隙后高小于或等于 L3~ 4椎间隙 ,或出现椎间隙前高小于或等于后高 ,或各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不相同 ,则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放射照相术 X线平片 CT 腰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和BFS评分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晓越 王小红 +1 位作者 刘康 李毓吉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和BF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滑脱症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和BF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滑脱症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临床效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FS(beaujon functional score)评分,术后3和6个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滑脱率,术后6个月复位丢失率和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8.00%,对照组为86.0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及B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BF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F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组内植骨融合率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且研究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前,两组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滑脱率均较术前降低;研究组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滑脱率、复位丢失率和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可缓解疼痛、提高腰椎稳定性,且维持滑脱矫正功效优于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间隙高度 BFS评分 疼痛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全脊柱内镜精准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鹏 李想 +5 位作者 马琳 赵静 郭强 张鹏飞 聂富祥 贺海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全脊柱内镜精准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1—2021-02手术治疗的72例高度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内镜精准开窗...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全脊柱内镜精准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1—2021-02手术治疗的72例高度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内镜精准开窗,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内镜开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以及术后1周、3个月、1年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1年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3个月、1年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个月、1年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D打印模型可更为直观地观察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物与骨性结构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解剖结构特殊的不利影响因素,在术前规划穿刺路径、骨性结构切除范围方面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降低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对影响正确选择椎间融合器各因素的研究
9
作者 李东 赵易 +1 位作者 王炳强 杨雍 《友谊医学》 2000年第3期15-18,21,共5页
目的:探讨各种有可能影响带螺纹椎间融合器(TFC)选择的因素,找出临床上减少选择失误的方法。方法:对13例TFC手术病人术前X线腰椎平片、CT片和术后平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TFC选择失误最终均为选择偏小。X线放大率:正位平... 目的:探讨各种有可能影响带螺纹椎间融合器(TFC)选择的因素,找出临床上减少选择失误的方法。方法:对13例TFC手术病人术前X线腰椎平片、CT片和术后平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TFC选择失误最终均为选择偏小。X线放大率:正位平均19.6%,侧位30.4%,且个体差异大。术前X线片上上椎体的中央高度较病变和上位椎间隙高度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术后放入TFC后的病椎间隙高度。术后病椎间隙均被不同程度撑开,平均撑开3.1mm,但可靠开度个体差异大。结论:目前常规应用方法很难做到正确选择TFC。术前拍摄带标尺的腰椎侧位平片,测量时选择上位椎体中央间隙做参数,术前拍牵引位像,术中勿轻率改用小号TFC将有助于减少选择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TFC 选择方法 X线放大率 腰椎间隙高度 腰椎正位像
全文增补中
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作者 赵勇 钟永泉 +2 位作者 刘骏 梁承财 王东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67-69,共3页
研究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ODI)与疼痛评分(VAS)显示,研究组患者ODI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结果,P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不但手术时间比较短,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辅助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 微创手术 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