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两节段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分析
1
作者 艾龙 开赛尔·艾里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30例连续两节段DLS患者、30例单节段DLS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设为两节段组、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所... 目的探讨连续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30例连续两节段DLS患者、30例单节段DLS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设为两节段组、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均拍摄站立位侧位X线片,计算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偏移距离(SV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价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分析两节段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VAS评分和OD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两节段组PI、SS、PT、SVA均显著高于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单节段组PI、PT、S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节段组TK、LL显著低于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P<0.05),单节段组、对照组TK、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节段组ODI指数、VAS评分显著高于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单节段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节段DLS患者PI、SS、PT、SVA与ODI指数、VAS评分成正相关,TK、LL与ODI指数、VAS评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两节段DLS相较于单节段DLS具有更明显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改变,且与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脊柱-骨盆参数 腰痛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2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对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洪 於洋 +1 位作者 李宏 刘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4.35)岁;病变程度,Ⅰ度47例,Ⅱ度48例。术后3个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ODI改善率≥50%为良好,<50%为不良。95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74例)和疗效不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的相关性,评价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的价值。结果:疗效不良组病程、手术时间长于疗效良好组,病变程度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术后3个月SSA、TPA、LL、SS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T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均低于术前,且疗效良好组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VAS、ODI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3个月SSA、TPA、LL、PT、SS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为不良的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8、0.797、0.875、0.822、0.853,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最大,为0.927,最佳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91.89%。结论: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SSA、TPA、LL、SS呈升高趋势,PT呈降低趋势,PI无明显变化,且SSA、TPA、LL、SS、PT变化值与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腰椎滑脱症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参数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对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影响:肌肉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5
作者 宋汉林 胡天宇 +3 位作者 高浩然 史耀洲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45-4451,共7页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87例,均为Meyerding分型Ⅱ度滑脱,男40例,女47例,平均年龄(51.4±9.1)岁。测量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腰椎旁肌的总横截面积、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矢状面参数与椎旁肌测量值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压痕值、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腰椎压痕值的最佳截断点,评价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多裂肌总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464,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06,P <0.01)显著相关;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367,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228,P <0.05)存在显著相关性;腰椎压痕值与矢状面轴向距离(r=-0.300,P <0.01)、腰椎前凸角(r=0.417,P <0.01)、胸椎后凸角(r=0.351,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19,P <0.01)有显著相关性;(2)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腰椎压痕值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矢状面轴向距离独立相关;腰椎压痕值≤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55%(11/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96%(64/67);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30%(6/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66%(44/67);(3)提示多裂肌总横截面积和功能横截面积均与腰椎前凸角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显著相关;腰椎压痕值作为评价椎旁肌退变的新指标,与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独立相关,对术后矢状面矫正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和椎旁肌退变的方法;椎旁肌的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横截 腰椎压痕值 脊柱-骨盆参数 椎旁肌 脂肪浸润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
6
作者 吴海龙 张弛 +4 位作者 李一鹏 张帅 周建伟 郭洪涛 商永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参数(静态时脊柱旋转幅度、行走时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矢状轴(SVA)、骶骨倾斜角(SS)、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T1骨盆角(TPA)],随访1年,根据相邻椎体是否继发骨折分为继发组(37例)与未继发组(69例)。比较两组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继发组脊柱旋转幅度小于未继发组,侧倾幅度、前倾幅度大于未继发组(P<0.05);继发组SVA、TK大于未继发组,LL、SS、PI小于未继发组(P<0.05);脊柱旋转幅度与SVA、TK呈负相关,与LL、SS、PI呈正相关,侧倾幅度、前倾幅度与SVA、TK呈正相关,与LL、SS、PI呈负相关(P<0.05);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SVA、TK高值、脊柱旋转幅度、LL、SS、PI低值会显著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P<0.05);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矢状面平衡参数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AUC为0.920(95%CI:0.851~0.964),敏感度为89.19%,特异度为82.61%,优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预测、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及各参数单独预测。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显著相关,均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盆动态姿势 平衡参数 相邻椎体继发骨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
7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张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水泥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影像学参数[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脊柱骶骨角(SSA)]及继发骨折情况。结果:PKP组患者使用骨水泥量、手术时间高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术后7 d PKP组低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TK均降低(P<0.05),LL、PT、SSA均升高(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TK、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PKP治疗OVCF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脊柱矢状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盆 继发骨折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旋 边卫国 +4 位作者 邱洪波 靳国栋 郭菲 张琳娟 韩学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腰椎X射线片检查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基于X射线片测量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骶骨骨盆角(SPI)、骶骨骨盆后角(SPP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PI、LL、SPI、S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PT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SS大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相关(P<0.05)。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敏感度分别为50.00%、73.30%,特异度分别为88.00%、78.00%。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95%CI:0.595~0.822)和0.775(95%CI:0.673~0.877)。结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SS明显较大,PT明显较小。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腰痛症状,且不影响腰椎和骨盆的矢状位平衡;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具有相关性,二者在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骨盆位平衡 影像学参数 小关节源性腰痛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秋水 牛升波 +3 位作者 李博 黄泽彬 石志才 杨长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的TK大于对照组,而LL-TK、SS、PI和SS-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与对照组的腰椎前凸类型均以2型(SS<35°、LL较小、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4)为主,分别占70.7%(176/249)和57.0%(49/86),两组的腰椎前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61,P=0.104)。结论慢性腰痛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无腰痛症状的成年人不同,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见大TK、小SS、小PI,提示这一特定模式与慢性腰痛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骨盆形态 平衡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全髋置换后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10
作者 戈进 黄栋 +2 位作者 严金涟 许争权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23-5827,共5页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合并腰痛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随访时于腰椎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根据患者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是否达到腰痛治疗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分为2组,其中腰痛未改善组45例,腰痛改善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置换前一般资料、置换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两组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痛未改善组(P<0.01);③置换后1年,腰痛未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明显减小,而腰痛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减小较少(P<0.01);同时,腰痛未改善组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增大,而腰痛改善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减小,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其余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两组置换前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腰痛未改善组,且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腰痛未改善组(P<0.05);⑤提示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有关,表现出腰椎前凸角减小以及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减小,且术后腰痛改善患者的功能评分更好,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改善了脊柱排列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在腰椎疾病出现之前行全髋关节置换会对腰椎产生有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脊柱综合征 腰痛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L5峡部裂性滑脱分度与DR及MRI矢状面腰椎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廖椿蒂 黄林海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6例Ⅰ度及Ⅱ度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滑脱Ⅰ度及Ⅱ度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信息、相关腰椎参数之间的差异。对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L)、滑脱分度、腰骶角(LSA)、骶骨倾斜角(SS)进行测量,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在腰椎DR及MRI矢状面上评估L4/5、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间盘突出情况,并对终板Modic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性别、年龄、滑脱节段Modic改变、LL、滑脱上方临近节段Pfirrma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t=3.352,χ^(2)=7.945、0.200,t=2.641,χ^(2)=4.355、8.449,P<0.05)。结论:L5峡部裂性滑脱中,女性及年纪较大患者滑脱更严重,滑脱严重患者滑脱节段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临床随访及手术当中要对LL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断裂 L5滑脱 腰椎参数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情况分析
12
作者 刘友军 陈焕诗 +2 位作者 陈通 邱国文 罗顶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69-71,共3页
研究腰椎滑脱症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效果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实施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患者35例,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PI之间无差异,P>0.05;术后SP、PT、LSA、S... 研究腰椎滑脱症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效果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实施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患者35例,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PI之间无差异,P>0.05;术后SP、PT、LSA、SA均低于术前(4.58±1.04、56.47±6.54、10.21±2.04、5.04±0.85,VS术前16.52±2.54、56.96±6.85、11.52±2.42、7.54±1.05),术后LL、SS高于术前(55.14±6.98、39.85±4.24VS术前46.54±5.65、32.65±3.65),术后ODI指数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脊柱盆骨矢状面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尽快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术后 脊柱骨盆参数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刘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68-70,共3页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滑脱度(SP)、腰骶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滑脱角(SA)、腰1垂线与骶1的距离(LASD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SP、LL、SA和LS-A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SS、PT和LS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滑脱复位率分别为(63±23)%和(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L、△SA分别为(-3.2+6.9)°和(-2.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10.2)°和(2.3+5.5)°(P<0.05);观察组的△LASD(4+10)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0)mm(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减小LL和SA方面,微创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在滑脱复位方面,传统开放手术的滑脱复位率高于微创手术,且传统开放手术可明显减小LSAD,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盘镜 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Ⅰ、Ⅱ 度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骨盆参数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雨剑 张玙 +5 位作者 刘晨 肖良 李逸峰 赵泉来 吴仲宣 耿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DD...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将患者分为匹配组和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以及PI-LL、LL、SS、PT、SVA、DH和FH均有变化(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L和D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匹配组中,术前的LL、FH与VAS评分呈正相关;失匹配组中,术前的LL与VAS、ODI评分和PI-LL均呈负相关,末次随访的LL与VAS、ODI评分和PI-LL均呈负相关,PT与PI-LL呈正相关。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的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矢状面的平衡。同时明确了LL与临床疗效间的相关性,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6 位作者 姜宏 马智佳 苏少亭 林泽宏 田君明 陈龙豪 刘柏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_(5)/S_(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_(5)/S_(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_(5)/S_(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件中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再将显著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共计57例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特征都在很大程度上较治疗前明显缓解;②治疗前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为1级4例,2级29例,3级24例,经治疗后变为1级48例,2级9例;③随机森林模型提示椎间隙高度、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在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变化显著,而其变化显著性排序为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④治疗后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角、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骶关节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腰椎曲线指数是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而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是临床常用的描述腰椎曲度变化的参数,说明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与腰椎曲度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通过改善或恢复紊乱的腰椎曲度进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腰骶参数 腰椎曲度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陇豫 任敬佩 贾治伟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接受PKP治疗的9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胸椎组(T1~T9)13例、胸腰椎组(T10~L2)69例、腰椎组(L3~L5)16例。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脊柱骶骨角(spin-sacral angle,SSA)、局部矢状面Cobb角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OVCF患者术前TK、PT、SS、S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术前胸椎组、胸腰椎组的TK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组的TK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腰椎组、腰椎组的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椎组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腰椎组的SS、SS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胸椎组、腰椎组的SS及S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椎组手术前后的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TK、LL、PT、SS、PI、SSA、局部矢状面Cobb角)无显著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胸腰椎组术后LL、SS、SSA明显增高,PT、局部矢状面Cobb角明显降低(P<0.05),而TK和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组术后SSA和局部矢状面Cobb角明显增高(P<0.05),而TK、LL、PT、SS、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OVCF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KP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相比胸椎段和腰椎段,胸腰段OVCF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更为显著,而PKP可在早期改善胸腰段后凸,使胸腰段OVCF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得到有效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骨盆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洲 陶晖 +3 位作者 刘艺明 王善松 李春 胡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35-4640,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患病率给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较大的负担,并且临床治疗中对于最佳治疗的时间以及方法存在重大争议,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可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减轻疼痛,加强结构完整性。目的:探究脊柱...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患病率给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较大的负担,并且临床治疗中对于最佳治疗的时间以及方法存在重大争议,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可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减轻疼痛,加强结构完整性。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康复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与疗效欠佳组,每组37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以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疗效欠佳组有3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疗效良好组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②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目测类比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2个月时均明显改善,其中疗效良好组明显优于疗效欠佳组(P<0.05);③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偏移以及胸椎后凸角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手术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以及矢状面偏移评分均发生改善(P<0.05);术后12个月疗效欠佳组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以及骨盆入射角明显大于疗效良好组(P<0.05),而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明显小于疗效良好组(P<0.05);④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前凸角呈正相关(P<0.05);相反,目测类比评分与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呈正相关(P<0.05),与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呈负相关(P<0.05);⑤提示大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纠正畸形、稳定骨折、减轻疼痛,并且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庆明 那日苏 杨洪波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与LL差值(ΔPI-LL)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与LL差值(ΔPI-LL)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LDD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分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组(n=81)、术后无邻近节段退变组(n=119)。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术前LL、PI、ΔPI-LL等资料。分析术前LL、PI、ΔPI-LL与病变程度、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指数)、JOA评分的关系,以及术前LL、PI、ΔPI-LL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LL、PI、ΔPI-LL、腰椎骨质增生程度、腰椎小关节增生硬化程度、腰椎终板硬化程度、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程度,均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邻近节段退变患者术前LL与VAS、ODI评分呈负相关,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PI、ΔPI-LL与VAS、ODI评分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术前LL、PI、ΔPI-LL联合预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AUC最大、为0.923,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9%、88.24%。结论LDD患者术前LL、PI、ΔPI-LL与病变程度有关,且上述参数可为临床评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提供客观、量化参考,对指导临床早期完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前凸角 骨盆入射角 脊柱-骨盆参数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9
作者 潘俊杰 李广军 敖炜群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连续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参数对术前评估的价值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行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连续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参数对术前评估的价值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行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连续完成两次全脊柱X射线检查,相关参数包括:矢状面垂直轴(SVA)、颈椎前凸(CL)、胸椎后凸(TK)、胸腰椎角(TL)、腰椎前凸(LL)、骶骨斜率(SS)、骨盆倾斜(PT)、骨盆入射角(PI)、T_(1)斜率、C_(2)-C_(4)角度(C_(2-4A))和C_(4)-T_(1)角度(C_(4)-T_(1)),并根据两次全脊柱X射线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患者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所纳入56例患者的112张脊柱-骨盆矢状位图像,术前两次全脊柱X射线检查之间平均间隔(112±116)天。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PI、PT和SS分别为(51.6±12.3)°、(26.7±12.8)°和(25.1±13.1)°,SVA和T_(1)斜率分别为(67.7±56.9)mm和(20.1±7.7)°。亚组分析显示,两次脊柱-骨盆矢状位检查时间间隔超过3个月时,参数SVA、PT、PI和T_(1)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年龄超过65岁时,参数SVA、PT、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CL、TK、TL、LL、SS、C_(2)-C_(4)和C_(4)-T_(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连续全脊柱X射线检查发现,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SVA、PT、PI可作为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时间及年龄均是导致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变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脊柱-骨盆位相关参数 单纯L5节段 腰椎椎管狭窄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可影响脊柱矢状面的失衡
20
作者 史浩冉 关海山 +1 位作者 王悦勇 刘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6-1961,共6页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时可以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危险因素,对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方法:以“腰椎滑脱,脊柱矢状面平衡,手术治疗,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以“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agittal balance,risk factor”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主要为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造成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产生下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主要病因。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切实有效的方法。(2)以往的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重点在于彻底神经根探查松解、滑脱椎体复位以及牢靠的内固定,而对于脊柱矢状面平衡关注较少。(3)随着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普及,因脊柱矢状面失衡造成的并发症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差,甚至二次手术风险增加。(4)以往的研究仅讨论腰椎矢状面参数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未深入研究造成脊柱矢状面失衡的相关因素。(5)文章结果表明,开放式腰椎固定融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选用较粗的椎弓根螺钉、选用较大型号融合器以及自体骨移植是维持矢状面平衡的有利因素,而融合节段数越多、融合节段平面越高,是影响矢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平衡 脊柱-骨盆位失衡 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 融合固定 脊柱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