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CT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作用
1
作者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 麦麦提敏•阿卜力米提 +3 位作者 李磊 杨晓凯 张玉坤 刘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5-949,共5页
背景:双能X射线吸收法可能会错误地抬高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值,而腰椎松质骨CT值可能协助双能X射线吸收法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漏诊。目的:应用腰椎CT值来诊断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骨质疏松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 背景:双能X射线吸收法可能会错误地抬高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值,而腰椎松质骨CT值可能协助双能X射线吸收法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漏诊。目的:应用腰椎CT值来诊断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骨质疏松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诊疗的192例女性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和腰椎CT等临床资料。根据CT上腰椎退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退变组(n=107)和对照组(n=85)。测量两组患者L1椎体中轴松质骨CT值,记录L_(2)-L_(4)及髋部T值和骨密度均值。参考先前的研究,L1椎体CT值≤110 HU诊断为骨质疏松,比较两组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和CT值诊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CT值与L_(2)-L_(4)椎体的T值、骨密度均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对照组中相关性更高;(2)退变组中腰椎T值和骨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的髋部T值和骨密度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所有患者经CT阈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T值诊断的骨质疏松(51.0%和42.7%);(4)两组在110例经双能X射线吸收法确诊为非骨质疏松的患者中,CT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23.6%,而退变组中的患病率比对照组更高(分别为31.7%和14.0%);(5)漏诊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退变组中经腰椎双能X射线吸收法确诊的非骨质疏松患者中高达38.6%(27/70),而对照组中为19.6%(11/56);(6)提示骨质疏松症在年龄≥50岁的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很常见;测量腰椎松质骨CT值可作为此类患者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补充方法,尤其是在严重退变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能够发现更多漏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ct值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密度
下载PDF
腰椎CT值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螺钉松动情况
2
作者 吴良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1期2111-2114,共4页
目的:比较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XA)与腰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DXA骨密度检查。根据K_(appa)检验评价腰椎CT与DXA诊断结果... 目的:比较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XA)与腰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DXA骨密度检查。根据K_(appa)检验评价腰椎CT与DX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螺钉松动将患者分为松动组与未松动组,评价腰椎CT与DXA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螺钉松动分布差异是否具备显著性。结果:K_(appa)检验提示腰椎CT与DXA检查获取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资料一致性一般(K_(appa)=0.341);腰椎CT值结果表明椎体骨折与患者骨量有明显关联(χ^(2)=6.891,P=0.032),骨质疏松患者更容易出现椎体骨折;DXA结果则提示椎体骨折与患者骨量间无明显关联(χ^(2)=4.513,P=0.105);腰椎CT值与DXA检查结果均提示螺钉松动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量间无明显关联(χ^(2)=0.825,P=0.662;χ^(2)=0.845,P=0.655)。结论:腰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与DXA的诊断一致性一般,单一诊断结果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腰椎ct值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miR-21、腰椎椎体CT值及骨密度值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光 陈礼 +3 位作者 张文奎 李彬 曹传军 张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930-593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miR-21、腰椎椎体CT值及骨密度值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以骨折的再发生作为... 目的分析血清miR-21、腰椎椎体CT值及骨密度值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以骨折的再发生作为终点事件,发现术后再骨折23例作为再骨折组,术后未骨折85例纳入未骨折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的高危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21、腰椎椎体CT值及骨密度值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的临床价值。结果再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水泥注入量、椎间盘渗漏数、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是否接受规范性骨质疏松治疗、血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骨折组相比,再骨折组腰椎椎体CT值、血清miR-21值、骨密度明显较低,初次双节段骨折数患者比例明显较高(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腰椎椎体CT值、骨密度、初次双节段骨折数、血清mir-21值可作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ROC曲线可见,腰椎椎体CT值、骨密度值、血清miR-21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0.914、0.918。结论通过血清miR-21、腰椎椎体CT值及骨密度值的监测能够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变化,并由此预测早期预测骨折再发风险,通过制定有针对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iR-21 腰椎椎体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