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上每组治疗需持续6周,并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AROM)、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组与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相比,除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交叉迁移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一的交叉迁移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上每组治疗需持续6周,并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AROM)、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组与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相比,除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交叉迁移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一的交叉迁移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文摘目的研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腰背屈伸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与坐位平衡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ISCI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sEMG检查、坐位平衡检查,比较两组睁眼和闭眼时态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X轴压力中心(X-axiscenter of pressure,XCOP)、Y轴压力重心(Y-axiscenter of pressure,YCOP)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屈曲和伸展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结果对照组睁眼、闭眼时态的竖脊肌和闭眼时态的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XCOP和YCOP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屈曲、伸展时的竖脊肌和伸展时的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屈曲时的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坐位平衡参数的睁眼、闭眼、XCOP、YCOP、屈曲、伸展状态,分别与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ISCI患者的腰背屈伸肌sEMG与坐位平衡有显著相关性,腰背屈伸肌sEMG对称指数越大,坐位平衡参数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