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
5
1
作者
白玉
李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MRI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横断面积差绝对值变化情况,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大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86例,女58例,采...
目的:通过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MRI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横断面积差绝对值变化情况,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大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86例,女58例,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JOA量表积分和Oswestry量表积分评估治疗效果,并采用MRI检查测量治疗后L4~5,L5~S1水平间隙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横断面积差的绝对值。随机选取97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46例,测量MRI下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面积差绝对值。结果:正常腰椎横断面积男L4~5(14.99±2.69)cm2, L5~S1(14.52±2.78)cm2;女L4~5(8.57±2.46)cm2,L5~S1(8.46±1.76)cm2。男性腰椎横断面积较女性大,但双侧腰椎横断面积差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JOA量表积分和Oswestry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治疗前MRI测得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面积差的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只有双侧面积差的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治疗前后男、女之间,两节段腰大肌横断面积差的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腹部联合手法可以平衡双侧腰大肌,恢复腰大肌的正常面积,指导和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大肌横断面积
MRI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赵明宇
黄桂成
+3 位作者
王凯
郑伟
陈振明
郭乔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5d为1个疗程,2周后评价疗效,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拍摄X线、CT和MRI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组在X线腰椎Cobb氏角、CT测量突出物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MRI腰大肌横断面积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平衡腰椎两侧腰大肌,改变腰椎侧弯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
原文传递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赵明宇
黄桂成
+1 位作者
郑伟
张玺阳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的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前后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将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腰腹部联合手法组治疗后患者肌电图改善明显,接近正常人。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赵明宇
姬亚飞
+2 位作者
黄桂成
高宇
张勤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结果:3组治疗后TXB2、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6-K-PGF1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腰腹联合手法治疗后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说明腰腹联合手法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根水肿的消退。这可能是其效果优良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腹壁紧张度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
6
5
作者
赵明宇
黄桂成
+1 位作者
郑伟
王凯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829-1830,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腹壁紧张度。方法:将75例患者于治疗前根据自拟标准测定腹壁紧张度。结果:75例患者中,0°16例,1°22例,2°34例,3°3例,腹壁紧张度增加患者占总数78.7%。初步研究证实与通过直腿抬高检查...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腹壁紧张度。方法:将75例患者于治疗前根据自拟标准测定腹壁紧张度。结果:75例患者中,0°16例,1°22例,2°34例,3°3例,腹壁紧张度增加患者占总数78.7%。初步研究证实与通过直腿抬高检查得到的结果(75%)相当。结论:笔者认为腹壁紧张度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的有效补充,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壁紧张度
腰腹部联合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
5
1
作者
白玉
李沛
机构
郑州市骨科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
出处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MRI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横断面积差绝对值变化情况,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大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86例,女58例,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JOA量表积分和Oswestry量表积分评估治疗效果,并采用MRI检查测量治疗后L4~5,L5~S1水平间隙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横断面积差的绝对值。随机选取97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46例,测量MRI下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面积差绝对值。结果:正常腰椎横断面积男L4~5(14.99±2.69)cm2, L5~S1(14.52±2.78)cm2;女L4~5(8.57±2.46)cm2,L5~S1(8.46±1.76)cm2。男性腰椎横断面积较女性大,但双侧腰椎横断面积差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JOA量表积分和Oswestry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治疗前MRI测得腰大肌横断面积及双侧面积差的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只有双侧面积差的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治疗前后男、女之间,两节段腰大肌横断面积差的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腹部联合手法可以平衡双侧腰大肌,恢复腰大肌的正常面积,指导和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大肌横断面积
MRI
分类号
R681.5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赵明宇
黄桂成
王凯
郑伟
陈振明
郭乔格
机构
郑州市骨科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2-564,共3页
基金
郑州市科技局(No.20110855)~~
文摘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5d为1个疗程,2周后评价疗效,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拍摄X线、CT和MRI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组在X线腰椎Cobb氏角、CT测量突出物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MRI腰大肌横断面积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平衡腰椎两侧腰大肌,改变腰椎侧弯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
Keywords
Combined lumbo-abdominal manipulati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mageology
分类号
R274.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赵明宇
黄桂成
郑伟
张玺阳
机构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郑州市骨科医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525-1527,共3页
基金
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0855)
文摘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的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前后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将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腰腹部联合手法组治疗后患者肌电图改善明显,接近正常人。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图
Keywords
combined lumbo-abdominal manipulation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lectromyogram
分类号
R245.815.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赵明宇
姬亚飞
黄桂成
高宇
张勤安
机构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郑州市骨科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2-14,共3页
基金
郑州市科技公关项目(编号:20110855)
文摘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结果:3组治疗后TXB2、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6-K-PGF1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腰腹联合手法治疗后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说明腰腹联合手法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根水肿的消退。这可能是其效果优良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腰腹部联合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化指标
Keywords
Combined lumbo-abdominal manipulati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iochemical indicator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腹壁紧张度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
6
5
作者
赵明宇
黄桂成
郑伟
王凯
机构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郑州市骨科医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829-1830,共2页
基金
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10855)
文摘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腹壁紧张度。方法:将75例患者于治疗前根据自拟标准测定腹壁紧张度。结果:75例患者中,0°16例,1°22例,2°34例,3°3例,腹壁紧张度增加患者占总数78.7%。初步研究证实与通过直腿抬高检查得到的结果(75%)相当。结论:笔者认为腹壁紧张度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的有效补充,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壁紧张度
腰腹部联合手法
Key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abdominal tensity
abdominal combined technique
分类号
R259.815.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影像学评价
白玉
李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
赵明宇
黄桂成
王凯
郑伟
陈振明
郭乔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原文传递
3
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
赵明宇
黄桂成
郑伟
张玺阳
《中医学报》
CAS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分析
赵明宇
姬亚飞
黄桂成
高宇
张勤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
16
原文传递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腹壁紧张度测定及其应用
赵明宇
黄桂成
郑伟
王凯
《中医学报》
CAS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