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管内其他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先文 雷伟 +2 位作者 罗卓荆 韩利华 李明全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原因 ,提出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1 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 1 0月 1 57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发现 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发有腰骶管其他疾病 ,其中漏诊 2例 ... 目的 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原因 ,提出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1 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 1 0月 1 57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发现 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发有腰骶管其他疾病 ,其中漏诊 2例 ,误诊 1例。结果  6例患者均以腰椎间盘突出收入院 ,其中合并神经根脓肿者 1例 ,合并神经鞘瘤者 2例 ,合并骶管囊肿者 3例。均经CT和MRI检查得以确诊 (1例例外 )。 6例患者均在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的同时或以后 ,处理了并发的其他疾病。结论 CT及MRI检查是正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有力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合并症 腰骶管疾病 漏诊 误诊 原因
下载PDF
腰骶管内巨大成熟性畸胎瘤1例
2
作者 杨汉兵 何东升 +2 位作者 陈双龙 李俊 魏庆华 《西部医学》 2010年第8期1393-1393,共1页
关键词 腰骶管 畸胎瘤 马尾神经
下载PDF
腰骶管内囊肿的CT、MR诊断分析
3
作者 张英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6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骶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管内囊肿中,肠源...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骶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全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腰骶管 囊肿
下载PDF
腰骶管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鼎强 关建中 张荣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腰骶管淋巴瘤 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腰骶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5
作者 刘时璋 常彦海 +2 位作者 徐洪海 李勇 袁景和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8-28,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41.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1.2年。临床表现均存在腰骶部疼痛不适,下肢疼痛麻木12例,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6例,小便费力困难者3例。疾病早期均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41.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1.2年。临床表现均存在腰骶部疼痛不适,下肢疼痛麻木12例,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6例,小便费力困难者3例。疾病早期均按腰腿痛给与对症处理,症状均未缓解。5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会阴部疼痛、麻木,大小便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脊膜囊肿 会阴部疼痛 治疗 诊断 麻木不适 疾病发展过程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腰骶管内神经鞘瘤误诊椎间盘突出症2例
6
作者 许毅鹏 《按摩与导引》 2003年第5期55-55,共1页
笔者在近年中遇到2例将腰骶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例1:赵某某,男,37岁,驾驶员,因腰病1年伴右下肢酸麻7天入院.
关键词 腰骶管内神经鞘瘤 误诊 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下载PDF
腰骶管蛛网膜囊肿的MRI诊断(附9例报告)
7
作者 胡洪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年第4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及检查技术。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手术证实的腰骶管内9例共12个蛛网膜囊肿。结果:腰椎管内3个,骶椎管内9个。呈园形或椭园形,边清,大小约0.5cm×1.0cm-1.2erax2.5em;呈长T1长T2...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及检查技术。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手术证实的腰骶管内9例共12个蛛网膜囊肿。结果:腰椎管内3个,骶椎管内9个。呈园形或椭园形,边清,大小约0.5cm×1.0cm-1.2erax2.5em;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极易误诊误治,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 MRI诊断 误诊误治 椎管 椎管内 大小 信号 检查技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
8
作者 姚娟 唐在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全麻同时联合超声辅助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全麻同时联合超声辅助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高邮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观察组平均动脉压(98.65±7.41)mmHg、心率(75.32±5.49)次/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5、3.276,P均<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5)。结论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可减轻术后疼痛,麻醉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麻 高龄 髋部骨折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和儿茶氨酚(CA)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15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时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T_(1))、T_(2)、T_(3)、手术结束后(T_(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Tb)时CA、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神经刺激仪 丛联合丛神经阻滞麻醉 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改变
10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6 位作者 姜宏 马智佳 苏少亭 林泽宏 田君明 陈龙豪 刘柏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_(5)/S_(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_(5)/S_(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_(5)/S_(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件中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再将显著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共计57例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特征都在很大程度上较治疗前明显缓解;②治疗前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为1级4例,2级29例,3级24例,经治疗后变为1级48例,2级9例;③随机森林模型提示椎间隙高度、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在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变化显著,而其变化显著性排序为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④治疗后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角、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骶关节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腰椎曲线指数是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而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是临床常用的描述腰椎曲度变化的参数,说明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与腰椎曲度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通过改善或恢复紊乱的腰椎曲度进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矢状面参数 椎曲度
下载PDF
“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效果
11
作者 于长岁 朱立国 +5 位作者 张晓峰 于忠宝 王树人 卢克俭 李俊杰 龚道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67-70,共4页
目的 评价“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160例腰骶部后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评价“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160例腰骶部后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腰椎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均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效果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病上治” 整脊法 后关节病 视觉模拟评分法 椎活动度
下载PDF
三维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在腰骶丛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李运运 彭传勇 +2 位作者 吴宗山 徐启兰 陈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别完成腰骶丛3D GEMEC序列和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 T2 FFE)序列,比较两种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显示效果。结果 3D GEMEC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显示效果与3D T2 FFE序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146、0.083)。结论 3D GEMEC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并抑制背景信号,在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技术 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
13
作者 徐孟婷 张景俊 +2 位作者 刘倩影 陆松虹 徐晖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0-614,61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h组)和全麻组(q组),各40例。2组病人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脑电双频指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h组)和全麻组(q组),各40例。2组病人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比较2组病人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相关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病人术后疼痛情况;于术前(D0)、术后第1(D1)、3(D3)、7(D7)天分别测定病人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与q组相比,h组病人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 PCA次数、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h组术后IL-1β、IL-6、TNF-α、CRP、S100β蛋白水平、CAM评分及PO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q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可减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麻醉药用量,完善镇痛,降低炎性反应和POD发生率,有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术后谵妄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孕中晚期宫内胎儿脊柱腰骶段曲度变化的MRI研究
14
作者 任红 田迷迷 +2 位作者 赵鹏 韩慧芝 林祥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宫内胎儿脊柱腰骶段曲度随孕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MRI证实腰骶椎体未见异常的胎儿63例,分为四组:24~27周、28~30周、31~34周、35~37周。测量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腰骶前凸角(lumbosacral lordosi... 目的探讨宫内胎儿脊柱腰骶段曲度随孕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MRI证实腰骶椎体未见异常的胎儿63例,分为四组:24~27周、28~30周、31~34周、35~37周。测量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腰骶前凸角(lumbosacral lordosis angle,LSLA)、骶骨倾斜角(sacral tilt,ST)、骶骨水平倾角(sacral inclination angle,SIA)。比较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绘制参数生长趋势图;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4~37周胎儿LLA值为(-20.5±9.1)°、LSLA值为(174.0±2.3)°、ST值为(-12.5±19.4)°、SIA值为(-19.5±17.8)°。参数均无性别差异;LLA与ST、SIA均呈正相关;ST与SIA呈正相关;LSLA与ST呈正相关;孕周与参数不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LLA=0.219×ST-19.205(R^(2)=0.251,P<0.001)。结论胎儿腰椎后凸、65%胎儿骶骨前凸,胎儿有轻微腰骶前凸。推测胎儿骶骨进化是以S1为中心逐渐向后方旋转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胎儿 曲度 椎前凸角 前凸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骶段多裂肌与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陈晨 李道通 +1 位作者 赵村辉 张雅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1-0005,共5页
盘源性腰痛属于骨伤科、疼痛科常见病,因病程长,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腰骶段多裂肌作为腰部核心肌群的一部分,在腰痛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超声可视化治疗的进展,为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从多裂... 盘源性腰痛属于骨伤科、疼痛科常见病,因病程长,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腰骶段多裂肌作为腰部核心肌群的一部分,在腰痛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超声可视化治疗的进展,为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从多裂肌的解剖特点、盘源性腰痛的病机、两者之间的关系、多裂肌的超声可视化激活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多裂肌 盘源性 超声可视化
下载PDF
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志远 张青 +1 位作者 刘远征 张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LMGA)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行LMGA...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LMGA)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行LMGA,研究组实行LPB复合LMGA,对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后2 h下降,且同时段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入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植入假体时(T_(3))心率(HR)较麻醉前(T0)升高,T_(2)平均动脉压(MAP)较T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3)、手术结束时(T_(4))的HR、MAP较T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_(1)、T_(2)、T_(3)、T_(4)的HR、MAP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下降,但术后同时段研究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B复合LMGA应用于老年THA患者中,能够提高麻醉效果,缩短苏醒、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对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减少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神经阻滞 喉罩全身麻醉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意识指数联合伤害敏感指数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谭林华 周曲 蒋耀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以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地氟烷持续吸入维持,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同时接受脑电图IoC1、IoC2监测,根据IoC1、IoC2调整舒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整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和追加次数,麻醉苏醒质量(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恶心呕吐、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术中追加次数少于对照组,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术后谵妄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8例、术后谵妄2例、认知障碍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采用IoC1联合IoC2监测有助于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麻醉过程更可控,术后不良反应减少,提高了麻醉的可控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脑电图 髋部骨折 丛阻滞 舒芬太尼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MRI扩散张量成像的腰骶丛神经定量研究
18
作者 钱贵珍 黄家荣 +3 位作者 汪梅 李玥 徐建 苗重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岁之间,所有受试者接受3.0T MR扫描,包括DTI和3D-T 2W-FFE序列,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腰骶丛L4-S1双侧共360条神经根椎管内、椎间孔内及椎间孔外3个ROI的DTI参数值,计算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TI参数值与临床基线资料相关性,对与多个临床基线资料相关的DTI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正常人腰骶丛神经FA、ADC、RD、AD值在左右两侧及L4-S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FA值与年龄(r=-0.687,P<0.001)、体重(r=-0.411,P=0.001)、BMI(r=-0.378,P=0.003)存在负相关性,平均RD值与年龄(r=0.293,P=0.023)存在正相关性。构建关于腰骶丛神经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与FA值相关变量以逐步法代入,最终年龄和体重作为预测变量,得出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后R^(2)=0.620,进一步提出校正公式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FA值。结论:腰骶丛FA值随着年龄和体重增加而下降,提示涉及腰骶丛DTI研究中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年龄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效果
19
作者 刘晓翔 高成杰 +1 位作者 贾云逸 李雨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定位腰丛及骶丛神经鞘周围后分别推注0.33%罗哌卡因20、30 mL;对照组接受吗啡肌肉注射10 mg。观察急救现场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现场—入院时间,镇痛操作与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成功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现场镇痛前即刻(T0)、转运途中5 min(T1)、转运途中15 min(T2)、入院即刻(T3)、术前(T4)静息及运动VAS)、术前补救镇痛药物使用]、远期效果(伤后7天、3个月创伤应急评分,伤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瘙痒、尿潴留、谵妄、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现场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更长,起效时间更短(P<0.05);神经阻滞均在10 min内完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结构清晰可见,全部阻滞成功,无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静息及运动VAS更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前使用吗啡补救镇痛比例更低、剂量更小(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创伤后7天及3个月,创伤应激评分更低(P<0.05);创伤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头痛、嗜睡、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有效且安全,该技术能够迅速缓解下肢创伤部位疼痛,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现场镇痛 丛前路单点穿刺法神经阻滞 便携式超声引导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慢性疼痛 下肢创伤
下载PDF
磁共振3D-SPACE神经成像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价值
20
作者 刘伟 林光武 李仕红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神经成像技术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神经成像技术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16例累及腰骶丛神经的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测量病灶的最大径,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变累及的腰骶丛神经位置,统计受累神经数目,描述肿瘤与神经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6例,病灶平均最大径为(57.1±37.2) mm。累及单根神经5例,累及多根神经11例。肿瘤与神经关系,沿神经生长5例,神经受压5例,神经受肿瘤侵袭、包绕6例。结论:3D-SPACE神经成像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受累神经的位置、数目及肿瘤与神经间的关系,在显示腰骶丛肿瘤性病变的定位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肿瘤性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