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后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如求 张兰亭 +2 位作者 尹彪中 孟国成 何飞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 疗效评估 痉挛性脑瘫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下肢瘫23例临床报告
2
作者 任德胜 王保利 +1 位作者 熊斌 吴欣乐 《江西医药》 CAS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对2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了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全部病例获得了降低下肢之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和解除痉挛的良好效果,但小儿步态的改善却并非个个满意。作者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前根据患肢各主要肌群之肌张力和肌痉挛状... 对2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了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全部病例获得了降低下肢之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和解除痉挛的良好效果,但小儿步态的改善却并非个个满意。作者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术前根据患肢各主要肌群之肌张力和肌痉挛状况制定出拟切断之各相应腰骶脊神经后根比例,精细与无损伤的手术操作以及正确与持之以恒的术后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下肢瘫痪 腰骶脊神经 后根切断术 治疗
下载PDF
腰骶脊神经后跟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庆 王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分析腰骶脊神经后跟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儿共3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分析腰骶脊神经后跟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儿共3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腰骶脊神经后跟部分显微切断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下肢自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下肢腓肠肌张力等级、粗大运动功能当中不同分区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下肢自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量表下肢腓肠肌张力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当中不同分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尿失禁,1例尿潴留,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无并发症。结论:腰骶脊神经后跟部分显微切断术对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儿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可提高下肢自主活动能力,改善下肢腓肠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脊神经后跟部分显微切断术 小儿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40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齐秋长 贺文 +2 位作者 谭绪云 汪枚初 李圣华 《伤残医学杂志》 1997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40例。本前均有严重下肢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Ashworth分级平均为4级.全部伴有跟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和不同程度的骨炎节畸形.术前25例不能独立行走,扶持行走时步态混乱或至剪刀步态... 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40例。本前均有严重下肢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Ashworth分级平均为4级.全部伴有跟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和不同程度的骨炎节畸形.术前25例不能独立行走,扶持行走时步态混乱或至剪刀步态。平均随访8.5个月,肌痉挛解除均较完善,肌张力平均降至1.3级,病理反射全部消失。31例骨炎节畸形矫正良好,9例仍遗留部分残余畸形,系静力性因素所致.25例术前不能行走者,有10例已能独立行走,异常步态矫正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腰骶脊神经后根 切断术
下载PDF
1.5T磁共振3D成像技术对腰骶脊神经显示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宁强 郭满涛 +1 位作者 穆芳芳 董志坚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695-369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5T磁共振PROSET与VISTA序列对正常人腰骶脊神经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11月期间来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无症状正常志愿者32例行MRI扫描,包括MRI常规序列、PROSET及VISTA序列,将PROSET及VISTA序列所得原始图像... 目的初步探讨1.5T磁共振PROSET与VISTA序列对正常人腰骶脊神经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11月期间来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无症状正常志愿者32例行MRI扫描,包括MRI常规序列、PROSET及VISTA序列,将PROSET及VISTA序列所得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后处理,并对马尾神经、脊神经根及固有脊神经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采用两个相关样本比较的Wilcoxon检验,比较两种扫描序列对各段脊神经显示评分的差异。结果马尾神经显示的VISTA序列评分为(4.25±0.762)分,明显高于PROSET序列的(1.84±0.6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神经根显示的PROSET序列评分为(4.06±0.716)分高于VISTA序列的(3.66±0.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有脊神经显示PROSET序列评分为(3.16±0.677)分,与VISTA序列的(3.03±0.59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SET与VISTA序列对腰骶脊神经各段的显示各有所长,联合使用能清晰显示各段脊神经形态,结合MRI常规序列,为临床腰骶脊神经病变的诊治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神经 PROSET VISTA
下载PDF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1例的护理
6
作者 王媛媛 王秋洁 秦婧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9期72-75,共4页
总结分析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1例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完善相关检查;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及管路维护和皮肤护理,积极预防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总结分析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1例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完善相关检查;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及管路维护和皮肤护理,积极预防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并指导合理饮食,以预防术后腹胀、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Ⅱ期矫形手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 被引量:18
7
作者 廖可国 宁志杰 +6 位作者 孙磊 李贵涛 胡宏伟 李雷 赵汉平 罗永忠 田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通过55例临床实践和随访观察,认为SPR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对痉挛解除比较彻底可靠,不易复发.但大部分(本组81.3%)痉挛性脑瘫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肢体畸形,SPR手术只能靠术后肌张力的降低而使其部分纠正.强调Ⅱ... 通过55例临床实践和随访观察,认为SPR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对痉挛解除比较彻底可靠,不易复发.但大部分(本组81.3%)痉挛性脑瘫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肢体畸形,SPR手术只能靠术后肌张力的降低而使其部分纠正.强调Ⅱ期矫形手术在纠正畸形方面的重要性.SPR手术结合Ⅱ期矫形手术可互相取长补短,所收到的近远期疗效将更为满意.对SPR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手术适应证以及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近远期并发症,作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痉挛 脑瘫性 腰骶脊神经 脊神经后根切断
原文传递
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在腰骶脊神经根病变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孝秋 刘金来 +4 位作者 范国华 郭建峰 王美芹 孙海涛 沈钧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6,共2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直观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方法对36例腰骶椎检查者在常规脊柱扫描后加扫PROSET序列,在PROSET序列原始图像上用3PPS对所需观察的腰骶脊神经追踪定位后再做一次PROSET序列扫描,通过ViewForum4.1工作... 目的应用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直观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方法对36例腰骶椎检查者在常规脊柱扫描后加扫PROSET序列,在PROSET序列原始图像上用3PPS对所需观察的腰骶脊神经追踪定位后再做一次PROSET序列扫描,通过ViewForum4.1工作站MIP和MPR重建图像来观察腰骶脊神经根的显示情况。结果36例受检者中,腰椎间盘突出15例、神经鞘膜囊肿7例、单纯性神经根变异1例、转移瘤3例,正常腰骶脊神经根10例。本组PROSET原始图像均能清楚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的结构,结合3PPS定位后PROSET图像能直观地显示脊神经的硬膜囊、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MIP重建后的图像能利用不同层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显示脊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而MPR重建可获得选择切面的重建图像,显示病变细节。结论PROSET能清楚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的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的完整形态,为腰骶脊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脊神经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激励技术 3PPS
原文传递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晓群 王延芬 +1 位作者 聂培力 高龙远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了解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形态及周围结构在脑瘫肌痉挛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手术显微 镜解剖观测童尸标本40具、成尸标本60具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及其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后根丝为4-6束,成 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 为了解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形态及周围结构在脑瘫肌痉挛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手术显微 镜解剖观测童尸标本40具、成尸标本60具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及其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后根丝为4-6束,成 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分为硬脊膜内侧段、硬脊膜外腔段、脊神经节段、脊神经外 侧段4段。硬脊膜内侧段长度儿童为4~15 cm,成人为6~20 cm。腰2~5和骶 1腰骶脊神经后根穿硬脊膜裂孔处 直径,儿童平均值为1.3 mm、1.4 mm、2.0 mm、2.2 mm、1.7 mm;成人平均值为 2.0 mm、2.2 mm、2.4 mm、2.7 mm、 2.2m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 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完整性的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脑瘫下肢痉挛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脊神经后根 应用解剖学 痉挛性脑瘫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双上肢痛觉恢复一例
10
作者 楼征 王秋根 +1 位作者 杨超 张秋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脑瘫 儿童 病例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上肢 痛觉
原文传递
磁共振DTI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赛 蒋雯 何达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2... 目的分析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患者设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均进行MR DTI检查。比较两组L_(4)-S_(1)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研究组患侧与健侧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不同Lindblon分级的ADC值和FA值。结果对照组L_(4)-S_(1)的ADC值均显著低于研究组,L_(4)-S_(1)的FA值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的L_(4)-S_(1)ADC值均显著高于健侧,L_(4)-S_(1)FA值均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Lindblon 1级12例,2级19例,3级9例。1级患者的L_(4)-L_(5)ADC值显著低于3级患者,S_(1) ADC值显著低于2级和3级患者,2级患者的L_(4)-S_(1)ADC值显著低于3级患者;1级患者的L_(4)-S_(1)FA值显著高于2级和3级患者,2级患者的L_(4)-S_(1)FA值显著高于3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和2级患者的L_(4)-L_(5)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呈正相关(P<0.05),FA值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程度的加重,ADC值逐渐升高,FA值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脊神经根受压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谦 丁浩 黄彧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办法。方法对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术后并发症仔细分析及处理。结果在术后近期并发症中主要有高热、... 目的探究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办法。方法对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术后并发症仔细分析及处理。结果在术后近期并发症中主要有高热、癫痫发作、腹胀痛、尿潴留、感觉功能障碍、下肢乏力、肌张力过低、粘连性蛛网膜炎及脑脊液漏。远期并发症为肌张力过高、脊柱不稳等。结论SPR术后近期并发症中多为暂时性的,经正确处理多在术后2周内自愈,而远期并发症则影响治疗效果,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摊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在腰骶神经根病变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青云 谭琦瑄 +4 位作者 陈科 朱刚明 曾仲刚 苏丽兴 李雪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8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探讨1.5T 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在腰骶脊神经根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患者在1.5T 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行3D FS-balanced-nSSFP序列检查,并用3... 目的探讨1.5T 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在腰骶脊神经根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患者在1.5T 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行3D FS-balanced-nSSFP序列检查,并用3D最大强度投影重组(MIP)做后处理。结果 80例受检者中,腰骶脊神经根正常者21例,腰骶脊神经根病变患者59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骶神经根周围囊肿9例,腰椎结核1例,肿瘤4例。3D FS-balanced-nSSFP序列能清楚显示病变对神经根侵犯和压迫程度。结论 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可较好地评价腰骶脊神经根病变,并结合常规MR扫描,有利于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骶脊神经 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腰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58例术后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恒良 成端辉 +3 位作者 黄荣赐 苏红岩 唐茂情 赖应森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1837-1838,共2页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术后随访分析
下载PDF
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的护理
15
作者 冯琴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3期6165-6166,共2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以痉挛性脑瘫最为常见,主要累及下肢,引起行走功能障碍,目前的医疗技术尚不能完全达到治愈脑瘫,而只能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来改善功能。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R)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 护理
下载PDF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远期效果分析
16
作者 许础 冯阳 张杰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173-173,177,共2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66例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治疗,随访2年统计...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66例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治疗,随访2年统计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两年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采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性下肢痉挛 远期效果
下载PDF
植块联合培养法探讨备用背根猫脊髓背核组织对鸡胚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薛庆善 吴良芳 保天然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4,T004,共6页
5只单侧备用背根猫,于术后第5d分别切取手术侧、非手术侧脊髓L_3节段背核组织植块,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DRG)进行植块联合悬滴培养,以单独DRG培养作为参照。于培养24h、48h观察DRG神经突起... 5只单侧备用背根猫,于术后第5d分别切取手术侧、非手术侧脊髓L_3节段背核组织植块,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DRG)进行植块联合悬滴培养,以单独DRG培养作为参照。于培养24h、48h观察DRG神经突起的生长情况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发现:1.所有DRG从培养24h到48h其神经突起都有明显增长;2:同一观察时间内,参照组与对照组(DRG与非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的生长状况较为相似,神经突起少而短,从DRG迁移出的细胞多。而实验组(DRG与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多且长,从DRG迁移出的细胞少;3:在分别求出每批培养物的实验组、对照组DRG神经突起平均长度与参照组者的比值及5批培养物的平均比值后,发现两个观测时间实验组的平均比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者。本研究结果提示,猫脊髓在部分腰骶背根切除后,背核组织的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起生长 背核 腰骶脊神经后根 联合培养
下载PDF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癫痫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珊珊 翟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09-710,712,共3页
目的观察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性瘫痪伴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将... 目的观察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性瘫痪伴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将接受SPR的33例患儿纳入SPR组,将未接受SPR的37例患儿纳入常规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及Engel分级等。结果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双下肢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SPR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GMFM-88 D区和E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SPR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Engel分级Ⅰ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6例,优良率为64.9%(24/37);SPR组Ⅰ级21例、Ⅱ级8例、Ⅲ级4例,优良率为87.9%(29/33)。两组患儿的Engel分级和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有效控制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癫痫 小儿 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10例小儿痉挛性脑瘫SPR术后护理体会
19
作者 林杰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2期55-55,共1页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是1981年起美国开展的一种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我院自1995年10月起开展了此项手术,治疗病人10例。因其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故手术效果有待于随访观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是1981年起美国开展的一种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我院自1995年10月起开展了此项手术,治疗病人10例。因其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故手术效果有待于随访观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岁;智力均正常。 典型病例:患儿男,4岁。自幼双下肢活动不灵,不能独立行走,站立时呈“剪刀步态”,跟腱挛缩,足下垂。语言发音较差,表达能力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SPR术 护理体会 腰骶脊神经后根 大小便管理 功能锻炼 伤口感染 引流管 表达能力 跟腱挛缩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on combined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20
作者 王业华 徐林 龚维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4期3778-3778,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umbar -sacral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on spasticity of upper limbs,epilepsy,strabis-mus,sialorrhea and dysarthria of pa tie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s825pati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umbar -sacral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on spasticity of upper limbs,epilepsy,strabis-mus,sialorrhea and dysarthria of pa tie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s825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who had received SPR between1990and 1998were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 at least.Result s Of 328cases with spasticity of upper limbs,67(20.4%)had partial ame-lioration of spasticity of upper lim bs.Of 35cases with epilepsy,31(88.6%)had lower frequency of onset or needed to take lower dose drug to control than ever.Of 386cases with s trabismus,132(34.2%)had improved.Of 73cases with sialorrhea,49(67.1%)had improved,21(28.8%)had found sialorrhea disappeararnce.Of 456cases with dysarthria,72(15.8%)had improved.Conclusion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has curative effect on com bined symptoms in some of patients wi th cerebral pal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术式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