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5
1
作者 齐新文 王兆杰 +1 位作者 安荣泽 陈军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4例,L2结核3例,L3结核2例,T12结核2例,T12~L1结核1例,无跳跃型结核病例。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8例;手术前4联抗痨药应用2~3周,采用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中显露较好,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2~3h,手术中出血300~800mL,未出现胸膜破裂、瘫痪加重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内无结核复发及瘫痪加重,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的4例中1例C级恢复为D级,1例C级和2例D级均恢复为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为6.5个月。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能够最大限度进行椎管内病灶的彻底清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和胸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和内固定操作方便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好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棘肌方肌肌肉间隙 入路
下载PDF
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全麻膝下骨质疏松性骨折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耿玮 纪玉玮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探讨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膝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用量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骨外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膝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对象,根... 目的:探讨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膝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用量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骨外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膝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n=37,实施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3,实施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辅助全身麻醉)。观察联合组神经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情况[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神经阻滞后5min、10min、20min与阻滞前的HR、SBP、DBP、MAP波动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0.77±0.03)mg,少于全麻组(0.90±0.05)mg(P<0.05),联合组舒芬太尼补救镇痛次数为(0.84±0.14)次,均少于全麻组(1.30±0.27)次(P<0.05)。联合组术后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麻组术后静息状态下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状态下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6h、12h、24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12h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6h、12h、24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12h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床上被动锻炼时间早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床上被动锻炼时间为(3.36±0.32)h,早于全麻组(4.02±0.33)h(P<0.05)。结论:膝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大肌后间隙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全身麻醉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完全腰5骶1间隙CT扫描
3
作者 武方明 徐德福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CT扫描 椎间盘扫描 腰骶间隙
原文传递
L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岳 李慧莉 +1 位作者 吴泽昊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L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影响。方法在全身麻醉下初次行单侧TKA的患者53例,ASA分级I... 目的探讨L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影响。方法在全身麻醉下初次行单侧TKA的患者53例,ASA分级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PCIA组(A组)和L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PCIA组(B组)。两组患者常规行麻醉诱导和全身麻醉维持,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L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B组神经阻滞后20 min内测定阻滞平面,观察阻滞后20 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两组均采用PCIA。记录术后30 min、6 h、12 h、24 h、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术后12、24、48 h下肢活动时VAS评分,并记录术后24、48 h的PCIA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及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总量。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阻滞后20 min内,血流动力学与神经阻滞前比较无明显波动(P>0.05);B组阻滞后20 min可获得L3-S2范围内的阻滞平面(冰块法),各神经节段的阻滞概率不同。与A组比较,B组静息VAS评分在术后6、12、24 h降低(P<0.05),在术后30 min和48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活动时VAS评分在术后12 h较A组降低(P<0.05),术后24、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输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应用总量均减少(P<0.05),术后A组和B组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用于TKA患者可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和其他镇痛药物的用量,且阻滞前后无明显生命体征变化,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前-大肌后间隙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