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琨 董视师 +4 位作者 张欣 段军 胡美琴 周现杰 殷永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57-59,63,共4页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JOA评分高,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板间入路 单纯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技巧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顾宇彤 吕德荣 +6 位作者 崔展 刘佐庆 周晓岗 冯振洲 董健 姜晓幸 叶云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PTES(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使用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伴高髂嵴24例,... 目的:探讨PTES(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使用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伴高髂嵴24例,均无中央椎管骨性狭窄及椎间不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住院天数;对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下肢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年,用Macnab法进行疗效评级,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手术时间为(56.3±11.5) min/节段,术中中位透视次数为5(3~14)次,中位出血量为5(2~20) mL,中位住院天数为3(2~4) d,术后平均随访(26.2±2.0)个月。下肢疼痛术前中位VAS评分为9(6~10)分,术后即刻为1(0~3)分,术后2年时为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有3例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反跳,均在术后2个月内缓解。术后2年,疗效优良率达98.1%(51/52)。无神经损伤、感染、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无患者复发。结论: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伴高髂嵴的病例)有效而安全,该术式具有定位简单、穿刺容易、步骤简略、较少透视的特点,学习曲线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经椎间孔 腰5/骶1 髂嵴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富荣 李小峰 +2 位作者 梁伟国 谭自恒 梁真南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898-1901,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3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内镜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组(n=117)与经皮内镜椎板间髓核摘除术(PEID)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3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内镜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组(n=117)与经皮内镜椎板间髓核摘除术(PEID)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C型臂X线照射次数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于末次随访时进行MacNab腰椎功能评估。结果PEID组的手术时间、C臂投照次数均少于PETD组(均P<0.05),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TD组、PEID组的MacNab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0%(110/117)、93.7%(118/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及PETD均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各有利弊,术者应该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个性化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5/骶1 经皮内镜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内镜椎板间髓核摘除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振甫 董胜利 王鹏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6期955-956,共2页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C臂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腰椎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的疗效优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腰椎疼痛感,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IL-PELD与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佐忠 黄黎黎 +3 位作者 邵高海 李波 屈一鸣 邓忠良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IL-PELD组与ME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采用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IL-PELD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ED组(P<0.05),而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MED组(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P腰痛=0.68、P腿痛=0.53)、JOA评分(P=0.86)、ODI评分(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变不严重的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推荐IL-PELD。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及退变严重的巨大椎间盘突出推荐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少华 张宏其 +1 位作者 段春岳 高琪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及...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和腰部功能,按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9.68±9.64)个月。手术时间(79.16±22.43)min,透视次数2.71±0.78。患者术前VAS为7.09±0.94,术后3个月为1.45±1.23,末次随访为1.27±0.92,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ODI为56.03±6.64,术后3个月为16.45±6.83,末次随访为13.03±4.96,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优2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术后2例出现部分髓核残留,1例术后内镜翻修,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根刺激痛,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入路相对简单,透视次数少,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高髂嵴腰5/骶1 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