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酚与七氟醚对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术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文涛 常静 赵宁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七氟醚对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术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108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4例。A组患者...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七氟醚对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术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108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4例。A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B组患者接受七氟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5min内(T0)、手术末(T1)、手术后8h(T2)、手术后16h(T3)及手术后24h(T4)的肾特异性尿蛋白含量(NGAL、α1-M、GST-pi及GST-α)和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TNF-α和IL-1β)。记录两组患者于基线期、手术后1d、3d和6d时的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和24h尿量。结果在T1期,A、B组患者的NGAL、α1-M、GST-pi及GST-α含量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但A组的尿蛋白含量始终显著低于B组,如T1时NGAL含量分别为(1.01±0.38)vs(1.24±0.34)ng/mL(P=0.03)。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和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趋势同尿蛋白,即手术后A组患者的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和24h尿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随时间显著升高,但即使在不同时间点A组的TNF-α和IL-1β均显著低于B组,如T4期TNF-α水平(213±49)vs(366±40)ng/L(P=0.04)。结论丙泊酚可显著减低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患者术后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七氟醚 腹主动脉瘤修复术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0-0153,共4页
分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行综合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66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更好,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更低... 分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行综合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66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更好,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更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情绪,且有效率较高,临床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弹簧圈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髂内动脉处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佳 张阳 王志义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对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 目的:对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臀肌萎缩、跛行、性功能障碍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有6例(18.2%)患者发生跛行,4例(12.1%)患者发生臀肌萎缩,对照组中各有1例(1.6%)患者发生跛行和臀肌萎缩,实验组患者术后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患者发生Ⅱ型内漏,对照组中有2例(3.2%)患者发生Ⅱ型内漏。结论: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但需权衡其可能引发的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在行EVAR时应尽量保证髂内动脉的通畅和盆腔循环的畅通,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髂内动脉 弹簧圈 栓塞 Ⅱ型内漏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智涛 李延俊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81-685,705,共6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将患者分为Ⅱ型内漏组(n=44)和对照组(n=13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指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筛选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并通过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最大瘤体直径和腰动脉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厚、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大、血栓体积大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腰动脉数量多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曲线与预期曲线重合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若截断值为4%~98%,则模型的临床有效性较好。结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和腰动脉数量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预测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三维CTA和DSA图像融合技术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辉来 文自祥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融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EVA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行EVAR手术的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并将3D-CTA检查图像与DSA数据进行图像融合,比较不同检查方...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融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EVA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行EVAR手术的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并将3D-CTA检查图像与DSA数据进行图像融合,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各个征象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3D-CTA与DSA图像融合技术对FL直径缩小、TL直径占比增加、支架近端FL血栓化、支架远端FL血栓化的检出率均高于3D-CTA及DSA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夹层破裂、内漏、支架近端逆行撕裂、新发夹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和DSA图像融合技术在EVAR术后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融合技
下载PDF
瘤颈角度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一鸣 曹皓瑶 +4 位作者 岳键金 王家嵘 袁丁 魏泳涛 郑庭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2-478,共7页
目的研究瘤颈角度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位移的影响。方法选用28名患者CT影像分别建立术前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模型、术后两次随访(postoperative follow-up)AAA模型和覆膜支架模型,并根据术前瘤颈角度将... 目的研究瘤颈角度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位移的影响。方法选用28名患者CT影像分别建立术前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模型、术后两次随访(postoperative follow-up)AAA模型和覆膜支架模型,并根据术前瘤颈角度将模型分为非严重成角组(n=14)和严重成角组(n=14)。测量每个模型的几何形态,分析手术前后AAA几何参数、术后支架位移变化。通过血流动力学模拟计算术后第1次随访模型的位移力。结果两组患者在瘤长度、最大直径、位移力、瘤颈长度变化和瘤体积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支架重心位移和近端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在内漏发生情况上,未严重成角组中有2例,严重成角组中有4例(P>0.05)。结论严重的瘤颈成角可导致支架位移力显著增加以及近端锚固区减小,进而增加支架位移发生的可能性。建议在临床方面医生应加强对严重瘤颈成角患者的术后随访,警惕远期内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瘤颈角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CTA预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研究
7
作者 王勇 孙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66-371,386,共7页
目的:探讨CTA预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Ⅱ型内漏的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AR治疗的287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临床和CTA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分为Ⅱ型内漏组(58例)和对照组(229例),对比分析2... 目的:探讨CTA预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Ⅱ型内漏的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AR治疗的287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临床和CTA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分为Ⅱ型内漏组(58例)和对照组(229例),对比分析2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瘤体最大直径等影像学资料。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筛选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潜在影响因素,并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筛选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吸烟史、瘤腔内血栓体积、腰动脉数量、最大腰动脉开口直径、肠系膜下动脉通畅情况、肠系膜下动脉开口直径和Riolan弓是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35,ROC曲线的AUC为0.835,约登指数为0.583,敏感度为0.793,特异度为0.790。结论:吸烟史、瘤腔内血栓体积是EVAR术后Ⅱ型内漏发生的保护因素,腰动脉数量、最大腰动脉开口直径、肠系膜下动脉通畅、肠系膜下动脉开口直径和Riolan弓是Ⅱ型内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较好,可用于预测EVAR后Ⅱ型内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8
作者 曹军生 彭珊 车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1期33-35,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与开腹手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AA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查找有关EVAR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AAA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对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 目的:系统评价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与开腹手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AA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查找有关EVAR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AAA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对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EVAR组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中期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低于开腹手术组,手术中期再次手术率高于开腹手术组(P<0.0001);EVAR组与开腹手术组中期全因死亡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AR治疗肾下AAA的30 d全因死亡率和动脉瘤相关死亡率均低于开腹手术;两者中期全因死亡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而EVAR治疗的中期再次手术率高于开腹手术治疗,表明EVAR治疗肾动脉下非破裂型AAA的短期疗效肯定,但发生再次手术危险性较高,导致EVAR总体获益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1例腹腔镜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Ⅱ型内漏根治术患者的护理
9
作者 侯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9期148-151,共4页
总结1例腹腔镜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Ⅱ型内漏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针对患者因EVAR术后内漏可能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完善专科护理评估,给予健康指导,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血... 总结1例腹腔镜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Ⅱ型内漏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针对患者因EVAR术后内漏可能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完善专科护理评估,给予健康指导,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血压和肾功能管理,预防心肌损伤,做好肠道症状、肢体活动及出血的观察,并控制感染。同时配合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经19 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Ⅱ型内漏 腔镜 护理
下载PDF
开腹手术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远期疗效比较分析
10
作者 刘兰峰 董晓寒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7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瘤以开腹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分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血管收治的10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均... 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瘤以开腹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分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血管收治的10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均借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均借助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系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观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TNF-α、IL-1以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疗效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ICU观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主动脉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晓峰 郭曦 +2 位作者 刘光锐 李铁铮 黄连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分支血管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312例EVAR资料,268例资料完整,复查主动脉CTA诊断Ⅱ型内漏34例(12.7%),其中5例为持续... 目的探讨分支血管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312例EVAR资料,268例资料完整,复查主动脉CTA诊断Ⅱ型内漏34例(12.7%),其中5例为持续性Ⅱ型内漏,均为男性,年龄(64.8±10.0)岁,行分支血管弹簧圈栓塞。结果 5例Ⅱ型内漏均为肠系膜下动脉逆灌注瘤腔,其中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侧支血管汇入瘤腔3例,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侧支血管汇入瘤腔2例。术前主动脉CTA和术中DSA造影均见迂曲血管及支架外瘤腔内对比剂着色。5例均经股动脉入路,避开重要分支血管行弹簧圈栓塞瘤腔供血分支动脉,均获技术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Ⅱ型内漏供血分支动脉栓塞确切,瘤腔体积缩小率4.8%~25.5%,(12.7±8.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EVAR术后持续性Ⅱ型内漏,分支血管栓塞治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内漏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弹簧圈栓塞治疗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血管入路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追 任为 +2 位作者 黄文 赵渝 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入、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血管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寇镭 陈忠 +6 位作者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杨耀国 王盛 刘硕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单纯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EVAR术后治疗Ⅱ型内漏的发病率、诊断方法、随诊情况以及干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EVAR术后发现...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单纯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EVAR术后治疗Ⅱ型内漏的发病率、诊断方法、随诊情况以及干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EVAR术后发现单纯Ⅱ型内漏36例,发生率10.84%;21例(58.3%)为术后即刻动脉造影显示Ⅱ型内漏存在,另15例(41.7%)EVAR术后即刻动脉造影未发现内漏,随访过程中发现Ⅱ型内漏存在。随访时间3~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9个月。Ⅱ型内漏自愈率为47.2%(17/36)。随诊过程中瘤体直径无明显增大27.8%(10/36)。失访率13.9%(5/36)。4例Ⅱ型内漏因瘤体直径增加〉10mm给予经动脉途径弹簧圈栓塞术治疗,二次干预治疗率11.1%(4/36);术中即刻动脉造影Ⅱ型内漏均消失,技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靶动脉栓塞者随诊12个月无内漏复发,瘤体直径缩小;1例髂内动脉和瘤腔内栓塞,术后复查CTA提示Ⅱ型内漏存在,瘤体直径较栓塞术前缩小3mm,栓塞术后随访21个月Ⅱ型内漏仍存在,瘤体直径无继续增大;1例瘤腔栓塞术后10个月发现Ⅱ型内漏复发且瘤体直径增大10mm,栓塞术后15个月动脉瘤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至双侧髂总动脉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成功,术中确诊为腰动脉来源导致Ⅱ型内漏;目前开腹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结论:EVAR术后Ⅱ型内漏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在中、远期随访中Ⅱ型内漏的出现甚至导致瘤体直径增加并不少见,甚至可以导致破裂。因此对于EVAR术后严密随访十分重要,尤其对于瘤体直径增大者。应用支撑导管行经动脉途径栓塞术,有助于到达靶动脉开口部位。应用弹簧圈进行靶动脉开口部位确切栓塞可能会降低Ⅱ型内漏的复发率,且安全。其远期疗效有待于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多的病例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栓塞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腔大小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志浩 施健 +3 位作者 韩鹏 张玉林 叶家欣 朱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由于各种影响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EVAR)瘤腔大小的因素仍不清楚。作者将腹主动脉瘤瘤腔直径在腔内修复术(EVAR)手术一年后的CT图像与术前直径进行比较。方法接受EVAR的患者根据腹主动脉治疗后病变的大小变化,分... 目的:由于各种影响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EVAR)瘤腔大小的因素仍不清楚。作者将腹主动脉瘤瘤腔直径在腔内修复术(EVAR)手术一年后的CT图像与术前直径进行比较。方法接受EVAR的患者根据腹主动脉治疗后病变的大小变化,分为以下三组:收缩(缩小〉6mm)组,扩大(扩张〉6mm)组,无变化(6mm内的改变)组。收集包括患者的背景,实验室数据,使用的设备,药物,解剖特点,以及存在/不存在术后内漏进行检测。结果68例患者中23例被排除。收缩组17例患者,无变化组28例患者,同时趋于显示AAA瘤腔的收缩与较高的术前AAA血栓面积率呈现正相关(P=0.05)。本资料中无其他变量影响瘤腔大小的变化。此外,内漏的存在表明瘤腔收缩的干扰。结论较高的AAA血栓面积率常与AAA瘤腔收缩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瘤腔直径 收缩 血栓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迟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共7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6例。结果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共7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6例。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5.00%、5.56%(P <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22%、77.78%(P <0.05)结论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为患者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增进手术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护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一期治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腹主动脉瘤一例
16
作者 王豪夫 王曰伟 +2 位作者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病死率极高[1]。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即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手术病死率达14%~21.6%[2]。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囊增大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根欢 刘暴 +2 位作者 曾嵘 倪冷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559,共4页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其术后无明显内漏的瘤囊增大越来越多。术后及时发现瘤囊增大并将其与内漏相鉴别对于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瘤囊增大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其术后无明显内漏的瘤囊增大越来越多。术后及时发现瘤囊增大并将其与内漏相鉴别对于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瘤囊增大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瘤囊增大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对比分析
18
作者 王彦军 鲍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采用股动脉切开术,68例)和缝合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术,6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情况。结果: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缝合组术后6 m及1 y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股动脉切开技术比较,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可缩短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 动脉切开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雍恒 方青波 +3 位作者 王斌 慈红波 管圣 戈小虎 《腹部外科》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46例腹主动脉瘤EVAR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髂支闭塞情况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46例腹主动脉瘤EVAR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髂支闭塞情况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在单因素分析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6例病人术后髂支闭塞17例(11.6%),两组间差异有检验效应(P<0.05)的因素为:合并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比率,手术入路为切开显露,手术时间(min),右髂总动脉直径分层(≤12 mm、12~16 mm、≥16 mm),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髂动脉扭曲成角≥60°,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髂内动脉流出道闭塞,支架远端延伸到髂外动脉。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AR术后髂支闭塞危险因素(OR>1)为: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OR=7.727,95%CI(1.045,57.149),P=0.045];髂动脉扭曲成角≥60°[OR=5.258,95%CI(1.055,26.198),P=0.043];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OR=10.099,95%CI(1.156,88.257),P=0.037];手术入路为切开显露[OR=15.121,95%CI(1.841,124.197),P=0.011]。结论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髂动脉扭曲成角≥60°、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是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髂支闭塞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髂支闭塞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植入物后综合征13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房涛 王豪夫 +3 位作者 王曰伟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50例病人中,术后13例(26%)发生PIS。术后PIS组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05~6.828,P<0.05)。结论 PIS为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植入物后综合征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