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腹侧脑桥神经元NMDA受体和GABA受体在黑伯反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慧 于书彦 张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14,2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脑桥神经元上NMDA和GABA受体在黑伯反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向大鼠腹侧脑桥内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D-2-氨基-5-磷酸基戊酸(D-AP5)和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 IC),观察其对黑伯反射膈神经放电的影响。结果应...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脑桥神经元上NMDA和GABA受体在黑伯反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向大鼠腹侧脑桥内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D-2-氨基-5-磷酸基戊酸(D-AP5)和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 IC),观察其对黑伯反射膈神经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D-AP5削弱了黑伯反射的呼吸抑制效应,应用B IC增强了黑伯反射的呼吸抑制效应。结论存在于腹侧脑桥的由NMDA及GABA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参与了对黑伯反射强度的调节,但两者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MDA GABA 腹侧脑桥 黑伯反射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背侧脑桥及腹侧脑桥神经元NMDA受体在黑伯反射中的作用
2
作者 汪慧 《生物医学》 2012年第4期31-35,共5页
黑伯反射又称为肺牵张感受器反射,是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所导致的呼气延长与吸气缩短反应。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可以模拟该反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腹侧脑桥,NMDA受体介导的递质传递可以对黑伯反射产生调节作用。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黑伯反射又称为肺牵张感受器反射,是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所导致的呼气延长与吸气缩短反应。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可以模拟该反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腹侧脑桥,NMDA受体介导的递质传递可以对黑伯反射产生调节作用。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电刺激其迷走神经中枢端诱导出黑伯反射,分别向背侧脑桥及腹侧脑桥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D-2-氨基-5-磷酸基戊酸(D-AP5),观察药物对黑伯反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向背侧脑桥注射D-AP5后,黑伯反射的呼吸抑制效应明显增强,向腹侧脑桥注射D-AP5,黑伯反射的呼吸抑制效应明显削弱。NMDA受体介导的递质传递在背侧脑桥及腹侧脑桥对黑伯反射发挥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伯反射 脑桥 腹侧脑桥 大鼠
下载PDF
MRI检查中脑桥相关径线测量在橄榄桥小脑萎缩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春生 刘珍友 +1 位作者 程焱 杨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桥相关径线测量在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例OPCA患者(观察组)和45例老年性脑萎缩患者(对照组)在MRI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分别测量脑桥上下径(A线)、脑桥腹侧凸度(B线)、脑桥中部前后径(C线)、中脑前后径(D... 目的探讨脑桥相关径线测量在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例OPCA患者(观察组)和45例老年性脑萎缩患者(对照组)在MRI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分别测量脑桥上下径(A线)、脑桥腹侧凸度(B线)、脑桥中部前后径(C线)、中脑前后径(D线),将两组测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除了D线外,观察组A、B、C线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B线观察组女性均<7.0mm,男性均<8.0mm。结论OPCA的诊断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脑桥腹侧凸度女性<7.0mm、男性<8.0mm时诊断OPCA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桥小脑萎缩 磁共振成像测量 脑桥凸度
下载PDF
豚鼠脑桥被盖部位HRP逆行标记的传入联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纪如荣 刘世熠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94-399,457,共7页
本研究应用HRP微电泳技术,将HRP注射至豚鼠脑桥的腹侧被盖和背侧被盖,追踪其逆行传入投射。将HRP注射至脑桥腹侧被盖后,中脑上丘腹侧的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和网状结构交界处(MSR),具有较密集的标记神经元。此外,在下丘腹侧的楔状核(MLR)、... 本研究应用HRP微电泳技术,将HRP注射至豚鼠脑桥的腹侧被盖和背侧被盖,追踪其逆行传入投射。将HRP注射至脑桥腹侧被盖后,中脑上丘腹侧的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和网状结构交界处(MSR),具有较密集的标记神经元。此外,在下丘腹侧的楔状核(MLR)、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网状巨细胞核、前庭内和外侧核、蓝斑及其腹侧的网状结构部分以及脊髓颈膨大灰质,也观察到了标记细胞。将HRP注射至脑桥背侧被盖后,脑桥尾侧网状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的标记神经元较多,前庭内、外侧核和外侧楔束核也见到标记细胞,中脑部位仅在红核及其附近见到少量标记细胞。蓝斑及其腹侧的网状结构部分和脊髓灰质未见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和背被盖 逆行投射 HRP法 豚鼠
下载PDF
急性脑桥旁正中梗死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泽明 梅麒 +1 位作者 黄炬辉 曾宏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s)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连续入组发病24 h内的脑桥梗死患者。入院后1周内每日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s)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连续入组发病24 h内的脑桥梗死患者。入院后1周内每日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若其中运动项目评分较入院增加≥1分则纳入进展组,反之为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109例,31例出现PMDs。单因素分析提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入院时吞咽障碍[14(45.1%)vs.14(17.9%)]、最大梗死灶位置处于脑桥下部[19(61.3%)vs.25(32.1%)]、病灶累及腹侧[19(61.3%)vs.22(28.2%)]及病因分型[小动脉疾病11(35.5%)vs.52(66.7%)、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疾病16(51.6%)vs.19(24.4%)]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累及脑桥腹侧(OR=3.453,95%CI:1.402~8.505,P=0.007)、最大梗死灶位置处于脑桥下部(OR=2.795,95%CI:1.134~6.887,P=0.026)是发生PMDs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灶累及脑桥腹侧、最大梗死灶位置处于脑桥下部可预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运动缺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运动功能缺损进展 预测因素 脑桥 脑桥下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