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虹 卢学勉 +6 位作者 陈良苗 项旻 林纪光 王朋会 高原统 黄贤恩 曾伟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探讨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VFT)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6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用B超测量VFT,其中45例男性和36例女性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B超测量VFT和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FA)、腰围(WC)、体质指数(BMI)之间的相... 目的探讨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VFT)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6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用B超测量VFT,其中45例男性和36例女性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B超测量VFT和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FA)、腰围(WC)、体质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并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T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截断点。结果VFT、WC、BMI与VFA均呈正相关(P<0.01);VFT与VFA的相关系数>WC>BMI。男性VFT为55cm对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77,曲线下面积为0.84(P<0.01);女性VFT为42cm对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75,曲线下面积为0.86(P<0.01)。结论B超测量VFT是评估腹内脂肪堆积的可靠指标,可代替WC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肥胖症 超声检查 腹内脂肪
下载PDF
正常糖调节人群中腹内脂肪积聚与糖脂代谢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邵新宇 贾伟平 +1 位作者 陆俊茜 项坤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糖调节正常者体脂分布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测量 5 0 4名年龄≥ 4 0岁糖调节正常中国人 (男 2 15名、女 2 89名 )的腹腔内脂肪、腹部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按体重指数分为非超重 /肥胖 (NON... 目的 研究中国糖调节正常者体脂分布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测量 5 0 4名年龄≥ 4 0岁糖调节正常中国人 (男 2 15名、女 2 89名 )的腹腔内脂肪、腹部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按体重指数分为非超重 /肥胖 (NON OW /OB)组和超重 /肥胖 (OW /OB)组 ,再依据腹腔内脂肪面积 (VA)进一步分为腹内脂肪积聚 (VO ,VA≥ 10 0cm2 )和非腹内脂肪积聚 (NVO ,VA <10 0cm2 )亚组。分析各组间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参数的异同及变化。结果 NON OW /OB和OW /OB组分别有 10 .5 %和 5 5 .5 %为腹内型肥胖。VO亚组餐后 2h血糖、2h胰岛素、0~ 2h平均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均显著高于NVO亚组 (P值均 <0 .0 5 )。VO亚组的空腹三酰甘油、空腹游离脂肪酸、0~ 2h平均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显著高于NVO亚组 (P值均 <0 .0 5 )。结论 腹内脂肪积聚者尚未出现糖代谢异常前已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及高游离脂肪酸状态 ,这些代谢的异常变化是腹内型肥胖者易患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正常 脂代谢 空腹 游离脂肪 积聚 腹腔内 糖脂 VA 人群
下载PDF
腹内脂肪堆积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莉 何洪波 +2 位作者 倪银星 杨永健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4月448例心血管代谢疾病住院患者,男235例,女213例,年龄20~85(55±12)岁,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动态血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切点(男性≥38.5mm,...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4月448例心血管代谢疾病住院患者,男235例,女213例,年龄20~85(55±12)岁,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动态血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切点(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厚度超标组和正常组,再按五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五分位数亚组,观察动态血压各指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腹内脂肪厚度超标组全天、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高于正常组(P<0.05);随腹内脂肪厚度增加,动态血压并不是单纯的逐渐增加,而是呈近似"U"形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24h动态血压的各指标(全天、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呈显著正相关,校正性别、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全天收缩压、全天平均压、日间平均压、夜间平均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腹内脂肪厚度与动态血压呈"U"形曲线关系,可能为临床通过减肥控制血压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腹内脂肪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分布与全身炎症反应标记物间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杜俊文 吴韬 +4 位作者 崔素敏 郝东伟 任巧华 张力双 雷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61-2163,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组织(VAT)与全身炎症反应标记物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来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VAT的分布状态,评价炎症反应标记物与体重指数(BMI)及VAT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BMI和VAT均与炎症标...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组织(VAT)与全身炎症反应标记物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来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VAT的分布状态,评价炎症反应标记物与体重指数(BMI)及VAT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BMI和VAT均与炎症标记物相关,VAT与C反应蛋白(CRP)、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呈显著正相关,BMI与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呈显著正相关,而且除了BMI之外,VAT提供了更多与血管重塑及血液高凝有密切关系的许多全身组织炎症标记物的信息。我们的发现提示VAT分布状态在2型糖尿病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VAT是全身炎症反应的决定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腹内脂肪组织 炎症反应标记物
下载PDF
T2DM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胰岛素信号转导、脂代谢特征、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阮芸 王秀景 +2 位作者 王惠玲 郑波婧 王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胰岛素信号转导、脂代谢特征、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T2DM的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T2DM组患者进行腹内脂肪含量C...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胰岛素信号转导、脂代谢特征、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T2DM的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T2DM组患者进行腹内脂肪含量CT扫描并分为VAT≥100cm^2患者、VAT<100cm^2患者。采集两组的空腹外周血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脂代谢指标、脂肪细胞因子,计算HOMA-IR、ISI。结果:T2DM组的F-Ins、HOMA-IR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B(Apo-B)、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ISI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Apo-A)、脂联素(APN)、网膜素-1(Omentin-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2DM组中VAT≥100cm^2患者的F-Ins、HOMA-IR水平以及LDL-C、Apo-B、FFA、LP、RBP4含量高于VAT<100cm^2患者,ISI水平以及HDL-C、Apo-A、APN、Omentin-1含量低于VAT<100cm^2患者。结论:T2DM患者腹内脂肪含量升高能够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腹内脂肪含量 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腹内脂肪/皮下脂肪比值的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萍 王磊 +2 位作者 刘蓉辉 宋光耀 叶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0-74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糖耐量正常人群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探讨不同腹内/皮下脂肪比值的糖耐量正常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方法 104名糖耐量正常人群,根据中位数按腹内脂肪情况分两组,其中VA/SA<0.4组53例(男20... 目的通过检测糖耐量正常人群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探讨不同腹内/皮下脂肪比值的糖耐量正常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方法 104名糖耐量正常人群,根据中位数按腹内脂肪情况分两组,其中VA/SA<0.4组53例(男20例,女33例),VA/SA≥0.4组51例(男23例,女28例),所有受试者分别测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HC),行75 g葡萄糖OGTT试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放免法测血清胰岛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采用Beckman公司的试剂,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CT机定量测定腹部内脏脂肪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计算VA/SA值以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CKI)指数来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I/△G)来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1)VA/SA≥0.4组TG、HDL-C、LDL-C、VLDL-C、apoA、apoB较VA/SA<0.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A≥0.4组HOMA-IR、WBISI、QUCKI、AUCglu、AUCins与VA/SA<0.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OMA-β、△I/△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BISI、AUCins、AUCglu与VA/SA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0、0.460和0.446)相似,强于HOMA-IR、QUCKI指数与VA/SA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5和-0.319),而HOMA-β、ΔI/ΔG与VA/SA无相关性(P>0.05)。结论腹型肥胖患者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先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敏感性 腹内脂肪/皮下脂肪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不同糖代谢人群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玉杰 刘兰祥 +4 位作者 刘晓丽 王锐 贾晓娇 王晓明 陆强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及血糖正常(NC组)的门诊体检者,每组50例,登记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身高、体重,...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及血糖正常(NC组)的门诊体检者,每组50例,登记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受试者空腹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0、0.5、1、2、3 h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由专人采用双重生物电阻抗法测定腹内脂肪面积。比较3组患者腹内脂肪面积、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腹部脂肪面积的相关性,并分析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腹内脂肪面积随着血糖的升高而面积增大,NC组与血糖异常的2组(IGT及T2D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结果随血糖的升高而增大(P<0.05),ISI结果随血糖升高而减小(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567,P<0.05);将3组分成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异常组进行分析,以是否血糖异常为应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腹内脂肪面积、ISI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腹内脂肪堆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面积 腹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
下载PDF
肥胖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石立 李德 +1 位作者 汤晓强 周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6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正常体质量糖尿病患者的腹内脂肪含量、血清脂肪细胞因子(TNF-α、IL-6、瘦素、脂联素)水平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6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正常体质量糖尿病患者的腹内脂肪含量、血清脂肪细胞因子(TNF-α、IL-6、瘦素、脂联素)水平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腹内脂肪含量Homa-IR、TNF-α、IL-6、瘦素显著升高,而脂联素显著降低(P<0.05)。肥胖组患者的腹内脂肪含量与TNF-α、IL-6、瘦素水平正相关,与脂联素水平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含量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的积聚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部分与腹内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脂肪细胞因子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腹内脂肪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均喜 任庆云 +2 位作者 李玉楼 丛力宁 赵君禄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5期1948-1949,共2页
关键词 腹内脂肪 血糖 血脂紊乱
下载PDF
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咨苗 刘运财 +2 位作者 倪连松 沈飞霞 汪大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0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腹内脂肪而积/皮下脂肪而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以腹型肥胖为特征的血糖正常者35例(A组),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及空腹血糖〈10mmol/L的糖尿病患者65例(B组),测量或计算两组患者腰围、臀围、... 目的探讨CT测量腹内脂肪而积/皮下脂肪而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以腹型肥胖为特征的血糖正常者35例(A组),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及空腹血糖〈10mmol/L的糖尿病患者65例(B组),测量或计算两组患者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采用螺旋CT取仰卧位屏气状态下在脐平面进行扫描,测量腹内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并计算二者的比值;采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稳态模型评估2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I)。结果腹内脂肪面积和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在B组[(130.30±43.79)cm^2和0.98±0.36]均明显高于A组[(101.90±44.45)cm^2和0.6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60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HOMA2-IRI与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802(P〈0.01)。结论腹内脂肪过度堆积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之一,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60则提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但〈0.60不能说明无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 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
下载PDF
消膏降浊方对肥胖模型大鼠体质量、腹内脂肪、血脂、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培洁 李敏 +2 位作者 甄仲 常柏 仝小林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消膏降浊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质量、腹内脂肪、血脂、胰岛素等的影响,探讨防治肥胖症的新途径。方法:将SD大鼠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罗格列酮组、... 目的:观察消膏降浊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质量、腹内脂肪、血脂、胰岛素等的影响,探讨防治肥胖症的新途径。方法:将SD大鼠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西布曲明组,喂养14周,分别观测体质量、血脂(TC、TG)、腹内脂肪变化。结果:喂药14周后,在降低体质量方面,中药大、中剂量组较同周龄模型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腹内脂肪方面,中药大、中、小剂量组较同周龄模型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TG方面,中药大、中、小剂量组较同周龄模型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TC方面,中药中剂量组较同周龄模型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胰岛素的影响方面,中药大、中剂量组及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的血清胰岛素含量较同周龄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膏降浊方能使大鼠减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膏降浊方 肥胖 体质量 腹内脂肪 胰岛素
下载PDF
体检人群腹内脂肪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江倩 景爱平 +1 位作者 唐晓明 陈敬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0期1156-1158,共3页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特征,尤其是腹内脂肪在代谢综合征中作为其重要促进因素,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健康...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特征,尤其是腹内脂肪在代谢综合征中作为其重要促进因素,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超声腹内脂肪厚度(VF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相关人体成分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其是否存在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肱踝脉搏波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腹内脂肪积聚
13
作者 于浩泳 包玉倩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肠道菌群与肥胖关系复杂。近年的研究发现,多个菌属可通过谷氨酸盐生物合成通路促进腹内脂肪积聚,而低聚果糖、某些黄酮类化合物等则可通过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和脂肪积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腹内脂肪 短链脂肪 谷氨酸盐类
下载PDF
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脂肪厚度与其他患病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世燚 王学梅 +1 位作者 张茜 周冰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1,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MS)患者患病情况,分析腹内脂肪厚度与MS及其患病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2015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沈阳市某居民区505例中老年人,其中男249例、女256例。根据2009年IDF AHA/NHLBI诊断标准诊断MS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MS)患者患病情况,分析腹内脂肪厚度与MS及其患病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2015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沈阳市某居民区505例中老年人,其中男249例、女256例。根据2009年IDF AHA/NHLBI诊断标准诊断MS患者205例,其中男124例、女81例。检测MS患者各项指标,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结果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MS患者腰围、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女性,而HDL-C异常发生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腹内脂肪厚度是男性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4,95%CI:1.014~1.676,P=0.039),而不是女性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7,95%CI:0.984~1.605,P=0.067)。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腹内脂肪厚度在男性MS患者中与年龄、腰围、2 h INS呈线性相关;而在女性MS患者中仅与腰围呈线性相关。结论男女MS患病率及MS诊断条件发生率均存在差异,腹内脂肪厚度是男性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腹内脂肪在男性发生MS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被腰围因素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代谢综合征 超声 腹内脂肪
下载PDF
腹内脂肪堆积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洪 倪银星 +3 位作者 闫振成 何洪波 杨永健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7例,女156例,年龄27~85(55±13)岁。353例患者均行腹部脂肪超声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7例,女156例,年龄27~85(55±13)岁。353例患者均行腹部脂肪超声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腹内脂肪超声厚度(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堆积组和腹内脂肪正常组,并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四分位值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RV的差异。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时域指标比较显示,腹内脂肪堆积组中反映总神经张力的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每5min内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均明显低于腹内脂肪正常组(P<0.05)。四分位法分层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38.0mm组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SDNN、SDANN、RMSSD、SDNN index均显著低于<15.5mm组,PNN50、SDNN、SDANN、RMSSD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而腹内脂肪厚度27.1~38.0mm组SDNN、SDNN index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5mm组,SDNN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性别为SD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性别为SDA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舒张压为SDNN index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腹内脂肪堆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变异性 心率 肥胖症 腹内脂肪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体检人群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珍 张健 +3 位作者 帅学军 王成丹 焦艳莉 马骁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腹内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本院体检人群,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双侧肢体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定量CT(QCT)测定腹部脂肪面积(FA)...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腹内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本院体检人群,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双侧肢体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定量CT(QCT)测定腹部脂肪面积(FA)、VFA,计算SFA。按baPWV结果进行分组,设定baPWV<1400cm/s为非动脉硬化组,baPWV≥1400cm/s为动脉硬化组。结果:动脉硬化组VFA、SFA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同时动脉硬化组年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也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均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VFA、SFA是baPWV增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是baPWV增快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动脉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腹内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下载PDF
血压正常高值者腹内脂肪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晓明 景爱平 +1 位作者 江倩 李剑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5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者腹内脂肪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B超测量122例正常血压者、18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和84例高血压者的腹内脂肪厚度,同时测量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者腹内脂肪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B超测量122例正常血压者、18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和84例高血压者的腹内脂肪厚度,同时测量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结果 FBG、TC、TG、LDL-C、BMI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逐渐升高,HDL-C则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腰围、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脂肪厚度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FBG、TC、TG及LDL-C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其腹内脂肪厚度明显增加,血糖、血脂异常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腹内脂肪厚度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腹内脂肪与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君 童南伟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腹内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密切,它在形态、脂解等方面不同于皮下脂肪。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明确腹内脂肪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益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关键词 腹内脂肪 胰岛素抵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草鱼脆化过程中腹内脂肪酸组成变化
19
作者 冯静 林婉玲 +6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王锦旭 黄卉 胡晓 郝淑贤 吴燕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以不同脆化期的草鱼腹内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草鱼脆化过程中腹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脆化期的草鱼腹内脂肪中共检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 以不同脆化期的草鱼腹内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草鱼脆化过程中腹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脆化期的草鱼腹内脂肪中共检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10种。随着脆化时间的延长,MUFA含量显著增加,PUFA、n-6 PUFA含量显著减少(p<0.05)。整个脆化过程中,SFA∶MUFA∶PUFA的比值近似于1∶2∶1,以普通草鱼最为接近。而n-3 PUFA在脆化20 d时开始减少(p>0.05),始终低于普通草鱼。n-6/n-3 PUFA的比值为3.36%±0.04%~4.10%±0.04%,脆化20 d时最高。研究表明,虽然脆化改变了腹内脂肪酸的组成,但脆肉鲩腹内脂肪仍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肉鲩 腹内脂肪 脂肪 草鱼
下载PDF
QCT测定中年女性肝脏脂肪含量、腰椎骨密度与腹内脂肪和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雪莹 张玉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3期427-428,43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肝脏脂肪含量、腰椎骨密度(BMD)与腹内脂肪、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体检行QCT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腹部脂肪面积检查的中年女性体检者153例,年龄40〜55岁。计算肝脏脂肪含量、腰椎骨密度与腹内脂肪面积...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肝脏脂肪含量、腰椎骨密度(BMD)与腹内脂肪、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体检行QCT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腹部脂肪面积检查的中年女性体检者153例,年龄40〜55岁。计算肝脏脂肪含量、腰椎骨密度与腹内脂肪面积、血糖的相关性系数,比较其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脂肪含量与腹内脂肪面积呈正相关(r=0.653,P<0.001),肝脏脂肪含量与血糖呈正相关(r=0.246,P=0.002)。腰椎骨密度与腹内脂肪面积呈负相关(r=-0.460,P<0.001),腰椎骨密度与血糖呈负相关(r=-0.110,P<0.002)。结论中年女性腹内脂肪含量是骨质疏松、脂肪肝的重影响因素。血糖也与肝脏脂肪含量及腰椎骨密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脂肪含量 腰椎骨密度 腹内脂肪 定量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