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腹法结合揿针对焦虑性失眠大鼠下丘脑睡眠内稳态系统腹外侧视前核的影响
1
作者 邱思淦 张雪枫 +4 位作者 古来撒尔·艾克拜尔 卢旭昇 郭蕾 张星平 刘俊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49-1559,共11页
【目的】观察摩腹法结合揿针对焦虑性失眠大鼠睡眠内稳态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揿针组和摩腹加揿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复合刺激法复制焦虑性失眠模型。相应干预后,M... 【目的】观察摩腹法结合揿针对焦虑性失眠大鼠睡眠内稳态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揿针组和摩腹加揿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复合刺激法复制焦虑性失眠模型。相应干预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旷场实验检测焦虑应激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VLPO)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VLPO脑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NR1、NR2B和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日间焦虑症状加重,睡眠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P<0.01),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平均游泳总路程和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P<0.01),空间探索实验穿越隐藏平台的次数和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减少(P<0.01),旷场实验运动距离、中央格跨越格数与中央格滞留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修饰频次与直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VLPO脑区神经元出现病理损伤,NR1、CaMK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摩腹组、揿针组和摩腹加揿针组大鼠水迷宫实验学习记忆水平与旷场实验焦虑应激程度得到明显恢复(P<0.05或P<0.01),VLPO脑区神经元损伤改善,NR1、CaMK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摩腹加揿针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摩腹组或揿针组(P<0.05或P<0.01)。【结论】摩腹法结合揿针可对焦虑性失眠大鼠起到促眠和抗焦虑的疗效,其相关机制可能与调控VLPO脑区NR1/NR2B之间的动态平衡及上调CaMKⅡ表达水平,改善VLPO脑区神经元功能,进而恢复下丘脑睡眠内稳态系统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焦虑性失眠 睡眠内稳态系统 外侧视(VLPO) NMDA CaMKⅡ 大鼠
下载PDF
依托咪酯经腹外侧视前核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产生促眠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敏 范坤 +2 位作者 邵玉峰 赵鹏 侯一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揭示非巴比妥类麻醉药依托咪酯的促眠作用与作用途径。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生理盐水组(E1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依托咪酯组(E2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生理盐水组(E3组,n=6)和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 目的揭示非巴比妥类麻醉药依托咪酯的促眠作用与作用途径。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生理盐水组(E1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前+依托咪酯组(E2组,n=6)、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生理盐水组(E3组,n=6)和腹外侧视前核损毁后+依托咪酯组(E4组,n=6)4个组。连续记录脑电图与肌电图,解析大鼠腹外侧视前核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损毁前、后腹腔注射依托咪酯睡眠觉醒时相的变化和Fos基因在腹外侧视前核的表达变化。结果 E2组产生脑电图慢波活动增加,肌电图活动减弱或消失,12h(20:00-08:00)各时相时间比E1组觉醒减少35.3%(P<0.01);而浅慢波睡眠、深慢波睡眠、异相睡眠分别增加48.2%(P<0.01)、77.7%(P<0.01)和83.3%(P<0.05);Fos基因在腹外侧视前核表达明显增加。E4组的促眠作用消失,与E2组比较觉醒增加68 4%(P<0 01),而浅慢波睡眠、深慢波睡眠、异相睡眠分别减少29.1%(P<0 05)、69 2%(P<0.01)、43.3%(P<0.05);Fos基因在腹外侧视前核表达明显减少。E3组和E4组分别与E1组相比仅深慢波睡眠分别减少44.1%(P<0.01)、45.3%(P<0.01);但E3组和E4组相比各时相时间无显著变化。E2组和E4组Fos基因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深慢波睡眠变化量分析结果为线性关系。结论依托咪酯经腹外侧视前核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通路产生促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视 依托咪酯 睡眠 Γ-氨基丁酸 损毁
下载PDF
腹外侧视前核微量注射5-羟色胺酸和麦角新碱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章功良 赵乐章 +4 位作者 张瑾 钟明奎 刘巧琼 范一菲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在大鼠腹外侧视前核(VLP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微量注射 5 羟色胺酸 (5 HTP ,5 HT前体 )使大鼠睡眠减少 ,觉醒增加 ;而VLPO微量注射...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在大鼠腹外侧视前核(VLP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微量注射 5 羟色胺酸 (5 HTP ,5 HT前体 )使大鼠睡眠减少 ,觉醒增加 ;而VLPO微量注射非特异性 5 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可使大鼠睡眠增加、觉醒减少。结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视 微量注射 5-羟色胺酸 麦角新碱 睡眠-觉醒周期 脑立体定位
下载PDF
耳蜗核前腹核丛细胞的功能修饰先于听觉的建立
4
作者 钟圣辉 张正刚 +2 位作者 傅鸣宇 杨娟 肖中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3-927,共5页
目的: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新生SD乳鼠耳蜗核前腹核(AVCN)中丛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电生理特性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出生后5-21 d的SD乳鼠耳蜗核前腹核中丛细胞的动作电位(AP)反应及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 目的: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新生SD乳鼠耳蜗核前腹核(AVCN)中丛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电生理特性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出生后5-21 d的SD乳鼠耳蜗核前腹核中丛细胞的动作电位(AP)反应及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再通过相关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分析动作电位半峰宽和mEPSC的10%-90%上升时间(10%-90%Risetime)及时间常数,并对此做进一步统计分析处理,进而比较不同年龄段新生SD乳鼠的耳蜗核前腹核中丛细胞的电生理反应特性。结果在丛细胞动作电位半峰宽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丛细胞动作电位的时间精确性随着出生后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听觉建立(出生后12 d)附近变化停止。丛细胞mEPSC的时间精确性也随着出生后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听觉建立附近变化停止。结论耳蜗核前腹核中丛细胞功能的修饰先于听觉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丛细胞 发育 电生理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腺苷激发腹外侧视前核中的促睡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对睡眠的调节 被引量:1
5
作者 In-Sun Choi Jae-Hong Kim +4 位作者 Ji-Young Jeong Maan-Gee Lee Kyoungho Suk Il-Sung Jang 杜一星(编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尽管已知来自星形胶质细胞的ATP和/或腺苷可调节睡眠,但ATP和腺苷促眠作用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在参与睡眠促进的重要脑核腹外侧视前核(VLPO)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光敏离子通道视紫红质通道2(ChR2)。然后,我们用全细胞膜片... 尽管已知来自星形胶质细胞的ATP和/或腺苷可调节睡眠,但ATP和腺苷促眠作用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在参与睡眠促进的重要脑核腹外侧视前核(VLPO)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光敏离子通道视紫红质通道2(ChR2)。然后,我们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检查了光刺激星形细胞ChR2对VLPO两种不同功能类型的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分别为促进睡眠的GABA能投射神经元和非促进睡眠的局部GABA能神经元。VLPO星形胶质细胞的光遗传学刺激在两种类型的VLPO神经元中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导致了非睡眠促进神经元的抑制和睡眠促进神经元的兴奋。通过阻断腺苷A1受体或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可减弱这些反应。相反,外源性腺苷降低了两个VLPO神经元群的兴奋性。此外,TNAP在甘丙肽阴性的VLPO神经元中表达,但在甘丙肽阳性促进睡眠的投射神经元中不表达。总之,这些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的ATP在非睡眠促进神经元中通过TNAP转化为腺苷。腺苷进而降低了局部GABA能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增加了促进睡眠的GABA能投射神经元的兴奋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在睡眠调节中的新机制,其中来自星形胶质细胞的内源性腺苷激发促进睡眠的VLPO神经元,从而降低大脑中与唤醒相关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递质 光遗传学 睡眠 外侧视
下载PDF
大鼠前腹侧耳蜗核里的丛细胞和星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6
作者 尹艳艳 张正刚 +1 位作者 钟圣辉 肖中举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在形态、动作电位的发放等方面对从细胞和星形细胞神经元的特性和功能进行阐述。方法:离体脑片对目标细胞进行全细胞记录方法。分析目标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模式参数,并在细胞内注入染料后固定,以便对其外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目的:在形态、动作电位的发放等方面对从细胞和星形细胞神经元的特性和功能进行阐述。方法:离体脑片对目标细胞进行全细胞记录方法。分析目标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模式参数,并在细胞内注入染料后固定,以便对其外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丛细胞和星形细胞在形态和电生理发放模式上均有所区别;丛细胞对于串刺激的反应始终是在刺激开端产生单个动作电位;星形细胞动作电位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对恒定的。结论:丛细胞有着忠一的时间依赖性,与声音的时间编码有关,星形细胞则或许与声音频率编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蜗 丛细胞星形细胞 功能特征
下载PDF
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ARC和AVPV中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的核团差异 被引量:9
7
作者 徐瑞 严翊 谢敏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0-817,共8页
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调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重要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能够接收各种神经传导物质和神经调节物质的信号输入,引起HPG轴的级联反应。下丘脑弓状核(ARC)和前腹侧脑室周围核团(AV... 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是调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重要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能够接收各种神经传导物质和神经调节物质的信号输入,引起HPG轴的级联反应。下丘脑弓状核(ARC)和前腹侧脑室周围核团(AVPV)中的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可以调控GnRH的分泌和释放,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近年来研究发现,性激素能够对下丘脑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产生反馈调节,且具有核团差异性。本文就性激素在下丘脑ARC和AVPV中对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反馈调节的差异性进行了综述,探讨下丘脑中不同核团对性激素刺激作用产生的不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 弓状 侧脑室周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载PDF
面神经旁核促慢波睡眠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秦在训 刘程曦 +1 位作者 罗天元 喻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慢波睡眠产生机制不清,目前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解析大脑内慢波睡眠的触发点及其与觉醒核团的相互联系上。研究显示前脑和脑干可独立调控慢波睡眠,而且各自的调节存在显著差异。本综述将回顾经典前脑促慢波睡眠神经核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 慢波睡眠产生机制不清,目前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解析大脑内慢波睡眠的触发点及其与觉醒核团的相互联系上。研究显示前脑和脑干可独立调控慢波睡眠,而且各自的调节存在显著差异。本综述将回顾经典前脑促慢波睡眠神经核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VLPO)的促慢波睡眠作用,并进一步详细阐述新发现的脑干慢波睡眠启动点-面神经旁核(PZ)在慢波睡眠诱发及维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波睡眠 下丘脑外侧视 面神经旁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机制与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睡眠通路 被引量:9
9
作者 袁杰 喻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背景全身麻醉与自然睡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睡眠搅醒核团是否参与全身麻醉药物致意识消失的过程目前仍未有定论。目的综述睡眠一觉醒通路中主要的促睡眠核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及其相关... 背景全身麻醉与自然睡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睡眠搅醒核团是否参与全身麻醉药物致意识消失的过程目前仍未有定论。目的综述睡眠一觉醒通路中主要的促睡眠核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及其相关通路与全身麻醉机制之间的关系。内容全身麻醉药可能会通过兴奋主要的促睡眠核团和抑制关键的促觉醒核团产生镇静催眠效应。趋向探讨全身麻醉药物作用于睡眠核团及其相关通路的生理机制,为全身麻醉机制研究提供一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睡眠 下丘脑外侧视 Γ-氨基丁酸
原文传递
运动丘脑处理运动相关信息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朋 张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运动丘脑(Motor thalamus,Mo T)是参与运动控制与调节的丘脑内部核团,包括腹前核(Ventroanterior nucleus,VA)、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VM)、腹后外侧核(Ventrolateral posterior nucleus,VLp)和腹前外侧核(Ventrolate... 运动丘脑(Motor thalamus,Mo T)是参与运动控制与调节的丘脑内部核团,包括腹前核(Ventroanterior nucleus,VA)、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VM)、腹后外侧核(Ventrolateral posterior nucleus,VLp)和腹前外侧核(Ventrolateral anterior nucleus,VLa)。正常状态下干预Mo T可以影响动物运动功能;而病理状态(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s,PD)中Mo T活动发生了变化,对其进行干预可改善部分运动症状。上述现象说明Mo T有处理运动相关信息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腹前核 外侧 nucleus 后外侧 小脑传出纤维 棘波 神经元树突 脑深部
下载PDF
甘丙肽及其受体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光富 郑欣 +4 位作者 陈海林 高进贤 解俊樊 邵玉峰 侯一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2-28,共7页
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s)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调节。下丘脑前部腹外侧视前核(VLPO)80%神经元含GAL并与γ-氨基丁酸共存,发出下行投射至多个觉醒核团,抑制结节乳头体核、中缝背核和蓝斑核神经元活动而促进睡眠。... 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s)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调节。下丘脑前部腹外侧视前核(VLPO)80%神经元含GAL并与γ-氨基丁酸共存,发出下行投射至多个觉醒核团,抑制结节乳头体核、中缝背核和蓝斑核神经元活动而促进睡眠。本研究回顾GAL-GalRs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现,聚焦多项利用神经示踪、神经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遗传和光遗传学等方法研究进展,证明VLPO GAL能神经元调控生理条件下慢波睡眠的产生和维持以及参与阿尔茨海默症、焦虑、抑郁、癫痫和成瘾等疾病及伴随睡眠障碍的机制,总结性地提出尚未清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丙肽 甘丙肽受体 外侧视 睡眠障碍 睡眠觉醒周期
下载PDF
人参皂苷Rd通过中枢γ-氨基丁酸能神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
12
作者 成帆 崔旭鑫 +2 位作者 石磊 高进贤 杨孝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41-2149,共9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GSRd)对小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NI模型,检测行为学指标验证模型稳定性、GSRd对SNI所致神经痛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GSRd)对小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NI模型,检测行为学指标验证模型稳定性、GSRd对SNI所致神经痛的镇痛作用。GSRd与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系统工具药联用,分析GSRd治疗SNI所致神经痛与GABA能神经的关系。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NI所致神经痛小鼠腹外侧视前核(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VLPAG)和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SDH)中c-Fos、c-Fos与GAT-1免疫阳性细胞共表达情况,分析GSRd镇痛作用与痛觉传导通路核团及核团神经元的关系。结果SNI神经痛小鼠术后第3天开始痛阈变化、产生痛敏,可持续至少14 d;GSRd 500、1000 mg·kg^(-1)使SNI所致神经痛小鼠痛阈升高。GABA系统工具药能协同或拮抗GSRd对SNI所致神经痛小鼠的镇痛作用;SNI所致神经痛小鼠VLPO、VLPAG和SDH的c-Fos免疫阳性细胞增加,GSRd 500 mg·kg^(-1)可减少SNI所致神经痛小鼠VLPO、VLPAG和SDH的c-Fos与GAT-1共表达免疫阳性细胞。结论SNI所致神经痛模型稳定,GSRd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机制与下调VLPO、VLPAG、SDH中的GAT-1,减少其对突触间隙GABA的重摄取,增强中枢GABA能神经的抑制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d 神经病理性疼痛 γ-氨基丁酸 外侧视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 脊髓背角
下载PDF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在绵羊下丘脑中的分布
13
作者 沈向华 范奎奎 +3 位作者 潘登 李婷 李强 杜晨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80-1584,共5页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是一类具有调控动物食欲和体质量等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但有关CART神经元在绵羊下丘脑的分布部位和基本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限制了对其潜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研究材料,运用...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是一类具有调控动物食欲和体质量等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但有关CART神经元在绵羊下丘脑的分布部位和基本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限制了对其潜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研究材料,运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CART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结果表明,CART神经元集中分布在绵羊下丘脑腹内侧视前核(ventromedial preoptic nucleus,VMP0)区域,且均有较为明晰的神经元胞体及纤维结构,与小鼠CART神经元的分布部位有明显的差异,但公母绵羊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布差异。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ART在绵羊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绵羊 下丘脑 内侧视 神经元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Hypotens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r Melatonin and the Changes of Medullary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延荣 王锦 +4 位作者 李莉 沈霖霖 曹银祥 朱大年 崔学军(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7年第5期274-280,共7页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hanges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s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M) were related to acupuncture and to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melatonin (Mel) microinjected i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hanges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s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M) were related to acupuncture and to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melatonin (Mel) microinjected into the anterior hypothalamic area (AHA) of rats with 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 (SIH), as well a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h antihypertensive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and of Mel in the AHA. Methods: Animal model of SIHR was made by electric foot shocks combined with noises. Electroacupuncture (EA) was used and “Zusanli” acupoint of both side was selected. The technique of drug microinjection into the brain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blood pressure (BP), and synchronously, brain microdi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collecting dialysate samples, and t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dialysate samples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fluorescent detection (HPLC-FD). Results: After the animal received stress treatment, the BP elevated, synchronously, the release of glutamate (Glu) in the rVLM increased, and when EA was performed, the elevated BP of the rats with SIH decreased, simultaneously, the release of Glu in the rVLM decreased also. After Mel was microinjected of into the AHA of the SIHR, the elevated BP attenuated, meanwhile, the release of Glu decreased, and those of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and taurine (Tau) increased in the rVLM.Administration of bicuculline, an antagonist of GABAA receptor, into the rVLMprior to microinjection of Mel imo the AHA could partially block the depressor effect of Mel in the AHA.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in the release of Glu in the rVLM contributes to th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both acupuncture and Mel in the AHA in the rats with SIH,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release of GABA and Tau in the rVLM is also im0ortam to Mel in the 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Blood Pressure MELATONIN Anterior Hypothalamic Area RostralVentrolateral Medulla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