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沈锦玉 尹文林 +5 位作者 钱冬 刘问 曹铮 沈智华 吴颖蕾 张念慈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89-92,共4页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 6株病原菌,其中 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1林为拟态弧菌( Vi...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 6株病原菌,其中 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1林为拟态弧菌( Vibricmimicus),用细菌人工感染蟹,其LD_50为8.88 × 10_3~1.42 × 10_5CFU/只;6株细菌对13种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细菌性疾 嗜水气单胞菌 腹水病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筠 颜显辉 +2 位作者 陈吉祥 王印庚 李秋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9-654,共6页
从患腹水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和腹水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CW-7,人工感染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幼苗有较强的致病性,腹腔注射1.4×10^3cfu/尾,即可引起感染鱼100%的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病原菌为革兰氏染... 从患腹水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和腹水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CW-7,人工感染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幼苗有较强的致病性,腹腔注射1.4×10^3cfu/尾,即可引起感染鱼100%的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0.4~0.8)×(0.6~2.0)μm,周生鞭毛运动,氧化酶阴性,兼性厌氧菌,兼具葡萄糖氧化和发酵(O/F)2种代谢途径,其生理生化特征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zvardsiella tarda)一致;对该菌的16SrDNA序列克隆、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了序列对比分析,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序列高度一致(99.92%),进化树分析表明属于同一类群,确定该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zvardsiella tarda)。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等14种抗生素敏感,而对青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等14种药物均具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腹水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
下载PDF
日本鳗鲡败血腹水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董传甫 林天龙 +1 位作者 陈日升 陈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20 0 0年 3月中旬 ,自福建仙游某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养殖场患败血腹水症的发病日本鳗鲡的肝脏及腹水处分离到四株细菌 ,经鉴定其中一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 ,一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massobria)和两株嗜水气... 20 0 0年 3月中旬 ,自福建仙游某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养殖场患败血腹水症的发病日本鳗鲡的肝脏及腹水处分离到四株细菌 ,经鉴定其中一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 ,一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massobria)和两株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溶血试验 ,小鼠攻毒试验显示 ,上述四株细菌都有较强的毒力 ,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败血腹水病 温和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迟钝爱德华氏菌
下载PDF
牙鲆腹水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壮春 史相国 +5 位作者 张淑杰 姜广健 邢朝斌 赵亚龙 李占军 吴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25-329,共5页
描述了牙鲆腹水病的症状,经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表明所检病例均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单独感染。用分离菌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表明,对供试17种抗生素中的氨曲南等15种药物敏感... 描述了牙鲆腹水病的症状,经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表明所检病例均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单独感染。用分离菌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表明,对供试17种抗生素中的氨曲南等15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的耐药表现了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钝爱德华氏菌 腹水病 原菌
下载PDF
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7
5
作者 薛淑霞 冯守明 孙金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8-554,共7页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和褐牙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作用强的病原菌FS1和FS2,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为腹水症的致病菌。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3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的...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和褐牙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作用强的病原菌FS1和FS2,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为腹水症的致病菌。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3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分别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菌株FS116SrRNA基因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达99%;菌株FS2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同源性均达99%。为最终确定菌株FS2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其HSP60基因序列,进行网上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S2与溶藻弧菌的同源性达99%,而与其他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1%。这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或分别感染均可造成养殖鲆鱼腹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褐牙鲆 腹水病 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大鲵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孟彦 曾令兵 +1 位作者 杨焱清 肖汉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腹水病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国良 郑天伦 +1 位作者 金珊 陆彤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20 0 1年 9月自浙江省宁波市西沪港海区网箱养鱼场养殖黑鲷濒死鱼体内分离到 1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是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其主要特征为 :革兰氏染色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 ,氧化酶阳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经 SWF(A )... 20 0 1年 9月自浙江省宁波市西沪港海区网箱养鱼场养殖黑鲷濒死鱼体内分离到 1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是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其主要特征为 :革兰氏染色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 ,氧化酶阳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经 SWF(A )系统鉴定为拟态弧菌。该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孟多、丙氟哌酸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幼鱼 腹水病 原菌 拟态弧菌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槿年 李玉英 +4 位作者 胡守奎 李琳 方兵 余为一 张晓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74,共8页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腹水病 拟态弧菌
下载PDF
野生胡子鲶“腹水病”病原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伟坚 黄均 +5 位作者 秦爱珍 罗廷荣 李春鹏 张学哲 蒋挺浩 温兆云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发生“腹水病”的野生胡子鲶体内分离出 14株致病菌 ,经生化鉴定 ,有 12株细菌 ( 87% )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 ,1株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动物回归试验也证实了细菌的致病性。因此 ,本次野生胡子鲶发生“... 从发生“腹水病”的野生胡子鲶体内分离出 14株致病菌 ,经生化鉴定 ,有 12株细菌 ( 87% )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 ,1株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动物回归试验也证实了细菌的致病性。因此 ,本次野生胡子鲶发生“腹水病”主要病原是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对细菌有效的药物有头孢类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腹水病 豚鼠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鉴定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岚 王印庚 +4 位作者 张正 陈国华 廖梅杰 陈霞 郭伟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 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 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腹水病 16S RDNA 耐药性
下载PDF
牛蛙腹水病病原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喆 肖克宇 +3 位作者 钟蕾 刘巧林 谭情 江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从患病牛蛙(Rana catesbeiana)肝脏、四肢、腹水等组织划线分离,共获得3株菌,通过对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确认其理化性质一致,均为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采取腹部注射和浸泡两种不同方式人工感... 从患病牛蛙(Rana catesbeiana)肝脏、四肢、腹水等组织划线分离,共获得3株菌,通过对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确认其理化性质一致,均为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采取腹部注射和浸泡两种不同方式人工感染试验均证实该菌存在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W2011-01对左氟沙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18种药物敏感,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沙拉沙星、乙酰螺旋霉素、青霉素、杆菌肽、痢特灵、利福平、氨苄西林、强力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Rana catesbeiana) 腹水病 原鉴定 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12
12
作者 孙其焕 孙佩芳 +1 位作者 金丽华 吴建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溶血性腹水病
下载PDF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理生理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黄琪琰 刘丽燕 范丽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6-321,共6页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腹水呈淡黄或红色,透明或混浊,pH 值6.5,多数发生凝固,李凡他氏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是由炎症引起的渗出液,主要是肝性腹水。病鱼血清的钠、氯、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都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蛋白的含量不到...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腹水呈淡黄或红色,透明或混浊,pH 值6.5,多数发生凝固,李凡他氏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是由炎症引起的渗出液,主要是肝性腹水。病鱼血清的钠、氯、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都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蛋白的含量不到健康鱼的1%。病鱼血清肌酐、LDH、GOT、GPT,AMY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鱼。所有这些都表明病鱼的肝、肾、心、胰等发生了严重病变,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功能不全,最后导致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腹水病 异育银鲫 理生理学
下载PDF
中华鳖溶血性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红祥 舒妙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从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物分离到两种细菌 ,人工感染试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 ,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并死亡 ,从人工感染死亡鳖中分别再次获得同种细菌 .根据形态、生长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分别被鉴定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豚鼠气... 从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物分离到两种细菌 ,人工感染试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 ,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并死亡 ,从人工感染死亡鳖中分别再次获得同种细菌 .根据形态、生长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分别被鉴定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豚鼠气单胞菌 ( Aeromonas caviae)和温和气单胞菌 ( A.sobria)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此二种细菌对菌必治、氟嗪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呈高度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溶血性腹水病 药敏性 原菌
下载PDF
鳖“腹水病”的致病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天印 涂湘东 胡斌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451-455,共5页
自1995 年以来,河南一些养殖场的幼、成鳖患发一种“腹水病”。从濒死病鳖分别获得两株细菌,感染试验证实:二者均为致病菌。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营养要求和 G+ C Mol% ,笔者认为,二者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 自1995 年以来,河南一些养殖场的幼、成鳖患发一种“腹水病”。从濒死病鳖分别获得两株细菌,感染试验证实:二者均为致病菌。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营养要求和 G+ C Mol% ,笔者认为,二者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两株病原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和庆大霉素等四种药物敏感,用它们与腹水配伍治疗患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腹水病
下载PDF
检测鲆鱼腹水病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溶藻弧菌的嵌套PCR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淑霞 孙金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6-860,共5页
本文首次建立了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分别检测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褐牙鲆腹水病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方法。以E781F和E781R为引物,扩增迟缓爱德华氏... 本文首次建立了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分别检测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褐牙鲆腹水病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方法。以E781F和E781R为引物,扩增迟缓爱德华氏菌溶血素基因中781bp的片段,再以E485F和E485R为引物,扩增其中的485bp的片段;以V899F和V899R为引物,扩增溶藻弧菌胶原酶基因中899bp片段,再以V550F和V550R为引物,扩增其中的550bp片段。以其他常见海水鱼类致病菌为阴性对照,结果均无非特异性扩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溶藻弧菌的检出灵敏度分别可达10fg和1fg细菌DNA,显著优于目前的检测方法。作者应用该技术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大菱鲆和褐牙鲆于2006年3月至10月连续进行监测,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 溶藻弧菌 PCR 检测
下载PDF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腹水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舒新华 刘红旗 +2 位作者 金燮理 陈可毅 贺顺莲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7-150,155,共5页
乌鳢腹水病的主要眼观病变是眼球突出,竖鳞,皮下积水,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肝严重脂肪变性;脾小体细胞疏松,淋巴细胞向外迁移;肾间质增生;心肌纤维显得有些松散,心腔积血;骨... 乌鳢腹水病的主要眼观病变是眼球突出,竖鳞,皮下积水,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肝严重脂肪变性;脾小体细胞疏松,淋巴细胞向外迁移;肾间质增生;心肌纤维显得有些松散,心腔积血;骨骼肌纤维均质化;小肠固有层高度充血,粘膜下层水肿;鳃上皮下有较多的大单核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腹水病 理形态学
下载PDF
棘胸蛙蝌蚪“腹水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会聪 袁九龙 +3 位作者 王煜恒 张坤 陈军 章海鑫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1-275,共5页
自腹部肿大、腹水和出血等症状的患病棘胸蛙蝌蚪内脏中分离到4株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JK-3为致病菌。经生化鉴定,菌株JK-3符合肺炎克雷伯菌特征; 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K-3与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721/NR_... 自腹部肿大、腹水和出血等症状的患病棘胸蛙蝌蚪内脏中分离到4株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JK-3为致病菌。经生化鉴定,菌株JK-3符合肺炎克雷伯菌特征; 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K-3与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721/NR_074913.1)的同源性达99.5%。结果表明,菌株JK-3为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棘胸蛙蝌蚪腹部肿大、腹水和出血等症状疾病的病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JK-3对美满霉素、丁胺卡那、复达欣、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先锋必素、先锋Ⅳ敏感,对其余19种药物均耐药或中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蝌蚪 腹水病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养殖半滑舌鳎腹水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璇 孙敬锋 +1 位作者 陈成勋 邢克智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从患腹水病的养殖半滑舌鳎腹水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一株细菌(HST2)为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ST2为副溶血弧菌。应用50种抗... 从患腹水病的养殖半滑舌鳎腹水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一株细菌(HST2)为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ST2为副溶血弧菌。应用50种抗菌药物对HST2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HST2对氨曲南等4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杆菌肽、阿洛西林6种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腹水病 副溶血弧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牙鲆腹水病药物筛选及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春营 宫春光 +1 位作者 陈福杰 张辉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从具有典型腹水病症状的牙鲆腹水、肝脏、肾脏分离出病原体,分离纯化后对牙鲆进行人工感染,证明分离病原菌为牙鲆腹水病致病菌。对注射感染患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牙鲆 腹水病 药敏试验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