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毒素污染状况分析
1
作者 马丹 白明 +1 位作者 于洁 李艳 《河北渔业》 2024年第6期18-23,36,共7页
为掌握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的污染状况,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采集10种共354个海产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检... 为掌握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的污染状况,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采集10种共354个海产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检测结果共有253个样品检出阳性,检出率为71%,检出样品DSP的含量范围为10.40~154.47μg/kg,均值为51.44μg/kg,并未有超过食用安全限量值160μg/kg的样品。研究表明,在每年4—8月染毒高发期间,天津市售海产贝类DSP毒素含量整体较低,在采集的10种贝类中,牡蛎、扇贝、毛蚶的检出率、检出平均含量均位于前列,DSP含量5月最低,8月最高。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至2023年4—8月高发期,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出率已达到100%,说明养殖环境中已存在产毒藻类繁殖,尽管含量普遍较低,应坚持在高发期对染毒情况进行监测,并建议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天津周边养殖区域持续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贝类 腹泻贝类毒素(DSP)
下载PDF
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旭颖 李兆新 +5 位作者 孙晓杰 邢丽红 张梦婷 朱盼盼 王继耀 苏文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1-241,共11页
为监测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贝类毒素的污染情况,防止食用贝类中毒事件发生,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间,每月持续在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采集四角蛤(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脉红螺(Rapana ven... 为监测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贝类毒素的污染情况,防止食用贝类中毒事件发生,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间,每月持续在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采集四角蛤(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脉红螺(Rapana venosa)、牡蛎(Crassostrea gigas)、青蛤(Cyclina sinens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7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试了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和14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结果显示,在7种经济贝类样品中均未检出DSP。检出的PSP成分包括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膝沟藻毒素1(Gonyautoxin 1,GTX 1)、膝沟藻毒素2(Gonyautoxin 2,GTX 2)和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3(Ddecarbamoy l gonyautoxin 3,dcGTX 3),其中,GTX 1含量最高且最高值为537.95μg/kg。不同季节贝类毒素蓄积含量有一定差异,PSP主要集中在4月检出。菲律宾蛤仔、牡蛎、文蛤和硬壳蛤中PSP的检出率分别为11.76%、47.06%、5.90%和8.82%,其他贝类均未检出。PSP总量均低于欧盟及中国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800μg STXeq/kg。应用风险熵值法和点评估法进行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显示风险熵值和暴露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内,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7种经济贝类不存在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腹泻贝类毒素 麻痹贝类毒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雪莲 俞漪 +1 位作者 曲勤凤 顾文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 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重复性验证,最后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并进行了优势比较。检测结果显示这两种筛选方法均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较好的优点,本文提出的筛选检出限(200μg/kg)远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600μg/kg),都不失为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理想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DSP) 蛋白磷酸酶抑制法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广西海水养殖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检测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玉柳 黎小正 +4 位作者 吴祥庆 庞燕飞 韦信贤 黄国秋 童桂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486,共2页
为了解广西沿海贝类养殖中污染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情况,于2007年和2008年对广西沿海钦州和防城海域采集的近江牡蛎、北海海域采集的文蛤,进行了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07年检测24个近江牡蛎样品中,DSP检出9个,检出... 为了解广西沿海贝类养殖中污染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情况,于2007年和2008年对广西沿海钦州和防城海域采集的近江牡蛎、北海海域采集的文蛤,进行了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07年检测24个近江牡蛎样品中,DSP检出9个,检出率为37.5%,14个文蛤样品中DSP检出2个,检出率为14.3%;2008年采集近江牡蛎50个样品中,15个样品检出DSP,检出率为30%,27个文蛤样品,10个样品检出DSP,检出率为37%。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DSP贝类污染和DSP中毒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腹泻毒素(DSP) 检测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磷酸酶抑制检测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雪莲 曲勤凤 顾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37-440,共4页
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快速筛选方法——磷酸酶抑制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并提出了该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对标准溶液、加标回收样品及市场采样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该方法的重复性进行验证。检测结果显示,磷酸酶抑制法检测... 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快速筛选方法——磷酸酶抑制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并提出了该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对标准溶液、加标回收样品及市场采样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该方法的重复性进行验证。检测结果显示,磷酸酶抑制法检测准确率高,重复性较好,提出的筛选检出限(200μg/kg)远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600μg/kg),是一种对于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较为理想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磷酸酶抑制法 筛选检测
下载PDF
基于LDA降维方法的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建芳 刘瑶 +3 位作者 乔付 刘忠艳 姜微 卢利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提出应用近红外(NIR)技术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被腹泻性毒素污染贝类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首先,采集贻贝样本NIR光谱;然后,采用LDA对NIR光谱数据降维;最后,分别应用K近邻(KNN)、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 提出应用近红外(NIR)技术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被腹泻性毒素污染贝类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首先,采集贻贝样本NIR光谱;然后,采用LDA对NIR光谱数据降维;最后,分别应用K近邻(KNN)、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和逻辑回归(LR)4种算法实现腹泻性毒素污染贻贝分类检测。被腹泻性毒素污染的贻贝和健康贻贝的混合近红外光谱数据集经LDA降维后,使用4种分类器进行检测,准确率均达到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贻贝 近红外光谱 线判别分析
下载PDF
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施卫 张纯超 +2 位作者 卢楚谦 刘景钦 梁谦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赤控区、大亚湾及北津港等地;广西的涠洲赤控区、海南的陵水赤控区及广东的大鹏湾赤控区DSP毒素含量值较高;在染毒的贝类种类方面,广西和海南比较有普遍性,广东主要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近岸海域 腹泻贝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贝类
下载PDF
广东近岸海域2005年春季的腹泻性贝毒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施卫 曾淼 +2 位作者 卢大鹏 罗一丹 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8,181,共5页
2005年春季,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的120个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论从检测的样品总数或者从检测的生物品种还是从采样的地理位置来看,DSP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DS... 2005年春季,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的120个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论从检测的样品总数或者从检测的生物品种还是从采样的地理位置来看,DSP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DSP染毒的生物品种较多,但不同的生物品种的检出情况不同,在受检样品数量较多的品种中,超标情况最多的是波纹巴非蛤,其次是牡蛎和翡翠贻贝。DSP染毒贝类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从采集的生物品种数量较多的几个海域来看,北津港(东平)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高,而水东港(水东)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低。其它海域DSP染毒的情况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广东近岸海域 贝类 春季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晓玉 徐静 +4 位作者 黄莲芝 卲筠乔 刘慧颖 曹际娟 李丹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4096-4102,共7页
近些年来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赤潮频发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毒素对贝类产品大面积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海洋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更加阻碍了海洋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解决海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健康... 近些年来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赤潮频发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毒素对贝类产品大面积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海洋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更加阻碍了海洋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解决海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对海洋生物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已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特征、主要毒素成分及毒理效应,并对小鼠生物测试法、酶联免疫检测法、胶束电动色谱法、酶活力抑制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常用的检测方法作以综合性评价,并对其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腹泻贝毒 生物毒素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的腹泻性毒素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苏凯麒 邹玲 +6 位作者 王琴 黎洪波 曹端喜 邹瞿超 周洁 胡宁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以及使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对腹泻性贝毒(DSP)大田软海绵酸(OA)进行毒性检测实验,用以验证系统平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细胞传感器的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性检测系统具备快速,长期,无损和高通量测量的特点,为腹泻性毒素检测提供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IS传感器 腹泻贝类毒素 大田软海绵酸 毒素检测系统
下载PDF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美兰 贾晓平 +2 位作者 林钦 吕晓瑜 蔡文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6年牡蛎体DSP检出率为8.7%(n=23),2007年为21.7%(n=23)。调查期间,牡蛎体DSP检出值0.05MU/g已达到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6个国家食用贝类标准警戒限量水平,和超出了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贝类DSP不得检出标准,表明了近期南海海域某些养殖水域的牡蛎已经受到了DSP毒化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牡蛎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翔 雷芳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进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显示,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广东沿海贝样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52.54%和40.68%;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程度与贝类种间差异相关,以波纹巴非蛤受毒素污染情况最严重;贝类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季和秋季样品毒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东海海域 南海海域 深圳市售贝类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菊英 关道明 韩庚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文描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特性,给出了已知的9种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及不同毒物成分的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生物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进行了剖析,重点阐述了化学分析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本文描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特性,给出了已知的9种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及不同毒物成分的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生物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进行了剖析,重点阐述了化学分析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介绍了法国目前使用的腹泻性贝毒的预警系统,并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定量分析方法 海洋监测
下载PDF
利玛原甲藻腹泻性毒素的生物学测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邱德全 林永水 +1 位作者 周近明 熊仕林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4期46-49,T001,共5页
1994年和1995年分季度从海南省三亚海区采集附生于褐藻上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Ehrenberg)Dodge,经丙酮提取。提取液用pH=3的水除去麻痹性贝毒(PSP),取残留液注入小白鼠(... 1994年和1995年分季度从海南省三亚海区采集附生于褐藻上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Ehrenberg)Dodge,经丙酮提取。提取液用pH=3的水除去麻痹性贝毒(PSP),取残留液注入小白鼠(BaB/C纯系),有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即DSP)中毒的症状出现。初步确定此种藻中提取的毒素为D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毒 利码原甲藻 腹泻 毒素 生物学测定
下载PDF
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严忠雍 张小军 +4 位作者 李奇富 陈思 李佩佩 祝银 刘文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4-309,共6页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V/V)混合稀释后,免疫亲和选择专一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根据腹泻性免疫亲和柱的使用特性,对上样...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V/V)混合稀释后,免疫亲和选择专一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根据腹泻性免疫亲和柱的使用特性,对上样液、淋洗液、洗脱液等参数进行优化。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3种分析物在1.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对应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3μg/kg和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2.7%~94.3%,相对标准偏差为0.70%~7.61%。本方法基质干扰小、净化效果强、灵敏度高,适合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腹泻贝类毒素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的昆明系小鼠生物学检测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柳俊秀 胡乐琴 何培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46-451,共6页
为完善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小鼠生物学检测技术,以昆明系小鼠为实验材料,应用小鼠生物学检测法检测了OA的毒性.用不同浓度OA标准溶液通过腹腔注入19~21g昆明系小鼠体内,观察其中毒症状,确定1个鼠单位(MU)所代表的... 为完善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小鼠生物学检测技术,以昆明系小鼠为实验材料,应用小鼠生物学检测法检测了OA的毒性.用不同浓度OA标准溶液通过腹腔注入19~21g昆明系小鼠体内,观察其中毒症状,确定1个鼠单位(MU)所代表的毒素剂量,并且建立剂量-死亡时间曲线.结果表明,昆明系小鼠经OA腹腔注射后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其剂量-死亡时间曲线方程为y=600.57x-2.257,其中y代表致死时间(h),x代表剂量(μg);将死亡时间t变为时间倒数1/t,对OA的毒性MU取对数(即logMU),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0.5363x+0.1295,R2=0.9488,p<0.01,其中y代表OA毒素剂量单位的对数(1ogMU),x代表小鼠死亡时间倒数(1/t),R2为可决系数.通过该方程计算得出,1个鼠单位(MU)所对应的OA剂量值约为4.015μg,其95%置信限为3.826~4.204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毒素 软海绵酸 小鼠生物法 鼠单位
下载PDF
国内外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措施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晓芳 计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50-354,共5页
目的了解各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现状以及我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法规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方法分析对比相关组织和某些国家的法规文件以及有关的科学文献。结果当前在腹泻性贝类毒素管控方面,最主要... 目的了解各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现状以及我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法规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方法分析对比相关组织和某些国家的法规文件以及有关的科学文献。结果当前在腹泻性贝类毒素管控方面,最主要的措施是制订贝类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限量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并且有些国家和组织制订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利益会影响其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管理控制,对于我国,一方面要加强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管理控制,保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障我国的贸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管理 标准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39诱导小鼠细菌性腹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莉 王佳 +2 位作者 豆思远 高军军 李勇生 《北方牧业》 2023年第16期14-16,共3页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一种常发性细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在10%~20%,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是引起猪水肿主要病原菌,其中以O抗原群O139最为常见,由于血清型众多、致病因子复杂多变,...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一种常发性细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在10%~20%,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是引起猪水肿主要病原菌,其中以O抗原群O139最为常见,由于血清型众多、致病因子复杂多变,导致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疫苗研发也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细菌腹泻 仔猪水肿病 细菌疾病 致病因子 断奶仔猪 血清型 有效治疗药物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9种腹泻性贝毒毒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振兴 静平 +3 位作者 曹文卿 鲍蕾 梁成珠 宫小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3262-3268,共7页
目的建立腹泻性贝毒毒素9种代表性化合物: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2、扇贝毒素及其衍生物、环亚胺米氏裸甲藻毒素、螺环内酯毒素1和原多甲藻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检测方法。方法以80%甲醇水溶液对贝... 目的建立腹泻性贝毒毒素9种代表性化合物: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2、扇贝毒素及其衍生物、环亚胺米氏裸甲藻毒素、螺环内酯毒素1和原多甲藻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检测方法。方法以80%甲醇水溶液对贝类组织中的毒素进行提取,再以亲水亲脂平衡柱(HLB)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最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结果 DSP毒素9种代表性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68.9%~94.2%,精密度为3.5%~9.5%。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等特点,适用于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腹泻贝毒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晓芳 计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腹泻贝类毒素 次生代谢产物 特效解毒剂 体内 对症处理 化学结构 脂溶 微生物 毒效应 DS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