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毒素污染状况分析
1
作者 马丹 白明 +1 位作者 于洁 李艳 《河北渔业》 2024年第6期18-23,36,共7页
为掌握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的污染状况,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采集10种共354个海产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检... 为掌握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的污染状况,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采集10种共354个海产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检测结果共有253个样品检出阳性,检出率为71%,检出样品DSP的含量范围为10.40~154.47μg/kg,均值为51.44μg/kg,并未有超过食用安全限量值160μg/kg的样品。研究表明,在每年4—8月染毒高发期间,天津市售海产贝类DSP毒素含量整体较低,在采集的10种贝类中,牡蛎、扇贝、毛蚶的检出率、检出平均含量均位于前列,DSP含量5月最低,8月最高。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至2023年4—8月高发期,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出率已达到100%,说明养殖环境中已存在产毒藻类繁殖,尽管含量普遍较低,应坚持在高发期对染毒情况进行监测,并建议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天津周边养殖区域持续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腹泻素(dsp)
下载PDF
双壳贝类腹泻性贝毒抗性机制及其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洁 徐汇镔 +3 位作者 陆荣茂 李佩珍 周朝生 胡园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93-1398,共6页
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是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某些双壳贝类对D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和磷酸酶突变等有关。为... 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是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某些双壳贝类对D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和磷酸酶突变等有关。为更全面了解贝类腹泻性贝毒研究进展,本文从DSP在双壳贝类中的类型、分布、累积转化、抗性机制及其去除途径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冈田酸 双壳 累积 转化 去除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雪莲 俞漪 +1 位作者 曲勤凤 顾文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 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重复性验证,最后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并进行了优势比较。检测结果显示这两种筛选方法均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较好的优点,本文提出的筛选检出限(200μg/kg)远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600μg/kg),都不失为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理想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素(dsp) 蛋白磷酸酶抑制法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多层感知机的贻贝中腹泻性贝毒快速无损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忠艳 刘瑶 +3 位作者 乔付 郝博麟 姜微 熊建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8-264,271,共8页
以腹泻性贝毒(diarrheal shellfish poison,DSP)污染和未污染良好贻贝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950~1700 nm波长内各120个样本的光谱数据;分析确定适合贻贝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S)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来消除环... 以腹泻性贝毒(diarrheal shellfish poison,DSP)污染和未污染良好贻贝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950~1700 nm波长内各120个样本的光谱数据;分析确定适合贻贝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S)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来消除环境光的影响;构建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模型作为检测DSP污染贻贝的分类器。将240个样本构成的数据集按照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运行50次模型得到的准确率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指标,检测DSP污染贻贝的准确率达到99.94%。该研究所构建的基于NIS的MLP模型对DSP的检出限为35μg/kg。对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数据集中训练集所占比重不同、小样本和类别不均衡等问题,分析了MLP模型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的MLP模型对以上3种问题不敏感,说明该分类器泛化能力及鲁棒性较强。因此,将NIS与MLP分类器结合是一种可行的贝毒无损鉴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腹泻 多层感知机 光谱预处理
下载PDF
广州市售贝类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杨莉 杨维东 +1 位作者 刘洁生 江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对广州市售双壳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AOAC推荐的小鼠生物检测法进行PSP和DSP的毒力测定,采用HPLC进行PSP成分分析,根据FAO、日本和欧盟水产食品卫... 目的对广州市售双壳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AOAC推荐的小鼠生物检测法进行PSP和DSP的毒力测定,采用HPLC进行PSP成分分析,根据FAO、日本和欧盟水产食品卫生要求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订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对贝类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所调查的7种贝类中,有2种染有PSP,毒素含量在安全食用范围内,毒力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春冬两季含量相对较高;7种贝类中有6种共计36个样品染有DSP,有10个样品毒素含量超出安全食用标准,春冬两季染毒率较高。结论广州市售贝类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较低;DSP检出率稍高,毒素含量也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加强DSP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腹泻 监测
下载PDF
利用蛋白磷酸酶活力抑制法检测牡蛎体内的腹泻性贝毒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爱峰 于仁成 +4 位作者 李钧 唐祥海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基于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 toxins,DTXs)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活力的特点,人们建立了一种利用碱性蛋白磷酸酶活力变化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毒性当量的生... 基于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 toxins,DTXs)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活力的特点,人们建立了一种利用碱性蛋白磷酸酶活力变化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毒性当量的生物化学测试方法。本实验利用该方法对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集的3个牡蛎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牡蛎样品中不含有OA和DTXs毒素,但水解后可检出OA毒性,其中两个牡蛎水解样品的毒性当量分别为1.81和1.21μg OA eq./kg贝组织(湿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 腹泻 大田软海绵酸 牡蛎
下载PDF
Gymnodimine,首次在我国北海缘齿牡蛎中发现的一种腹泻性贝毒组分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仁沿 高春蕾 +3 位作者 梁玉波 张芳 刘永健 许道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176,共6页
关键词 Gymnodimine 腹泻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缘齿牡蛎
下载PDF
广东省近岸海域贝类腹泻性毒素含量与胃含物的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志斌 吴施卫 +2 位作者 陈凯彪 李秀芹 高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9,共6页
通过对2005年4月至9月广东近岸海域贝类81个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进行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1)DSP毒素含量值≥0.05MU/g的有34个样品,其中翡翠贻贝和牡蛎所占的比例最大;同种贝类的腹泻性贝毒素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秋季含量最高。(2... 通过对2005年4月至9月广东近岸海域贝类81个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进行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1)DSP毒素含量值≥0.05MU/g的有34个样品,其中翡翠贻贝和牡蛎所占的比例最大;同种贝类的腹泻性贝毒素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秋季含量最高。(2)对其中腹泻性贝毒素含量值较高的8个样品进行胃含物海洋微藻种类的鉴定,结果是波纹巴非蛤、三棱骨螺和结蚶胃含物样品中含有产腹泻性贝毒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和原甲藻(Prorocentr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胃含物 广东近岸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晓玉 徐静 +4 位作者 黄莲芝 卲筠乔 刘慧颖 曹际娟 李丹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4096-4102,共7页
近些年来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赤潮频发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毒素对贝类产品大面积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海洋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更加阻碍了海洋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解决海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健康... 近些年来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赤潮频发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毒素对贝类产品大面积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海洋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更加阻碍了海洋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解决海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对海洋生物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已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特征、主要毒素成分及毒理效应,并对小鼠生物测试法、酶联免疫检测法、胶束电动色谱法、酶活力抑制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常用的检测方法作以综合性评价,并对其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生物素检测技术
下载PDF
浙南海域腹泻性贝毒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树刚 邹清 +1 位作者 陈雷 郜钧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53,共5页
在浙南海域共采集了10种贝类40份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腹泻性贝毒,共检出9份样品含有腹泻性贝毒。染毒样品检出的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OA)质量比为0.07~5.85μg/g,共有7个样品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7.5%。无论是检出率还是超标... 在浙南海域共采集了10种贝类40份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腹泻性贝毒,共检出9份样品含有腹泻性贝毒。染毒样品检出的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OA)质量比为0.07~5.85μg/g,共有7个样品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7.5%。无论是检出率还是超标率,都呈现夏季〉春季〉秋季的规律。浙南海域的南部腹泻性贝毒检出率和超标率比北部和中部都高。紫贻贝、缢蛏、泥蚶和青蛤较其他种类易富集腹泻性贝毒。养殖的贝类检出率及超标率均高于野生的贝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海域 高效液相色谱 腹泻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则玲 付云娜 巩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8,共6页
本文对赤潮中某些藻类所产生的腹泻性贝毒(DSP)的来源、特性、化学结构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叙述了目前国际上迅速发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SP的优点与其它测定方法的对比,并对我国DSP发生的现状... 本文对赤潮中某些藻类所产生的腹泻性贝毒(DSP)的来源、特性、化学结构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叙述了目前国际上迅速发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SP的优点与其它测定方法的对比,并对我国DSP发生的现状和检测标准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高效液相色谱 赤潮 灌类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杨维东 彭喜春 +1 位作者 刘洁生 彭志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腹泻 研究现状 重要领域 全球变化 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 有害赤潮 死亡 中国沿海 双壳 食物链 危害 威胁 污染 积累 健康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改进及其运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傅云娜 陈则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5,共4页
对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改变,使原来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的方法更适宜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使其有可能替代国内目前常用的小鼠生物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冬季大连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检测,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 对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改变,使原来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的方法更适宜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使其有可能替代国内目前常用的小鼠生物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冬季大连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检测,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其结果是 2000 年 1-3 月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除个别海区外一般都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荧光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分离 提纯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9种腹泻性贝毒毒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振兴 静平 +3 位作者 曹文卿 鲍蕾 梁成珠 宫小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3262-3268,共7页
目的建立腹泻性贝毒毒素9种代表性化合物: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2、扇贝毒素及其衍生物、环亚胺米氏裸甲藻毒素、螺环内酯毒素1和原多甲藻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检测方法。方法以80%甲醇水溶液对贝... 目的建立腹泻性贝毒毒素9种代表性化合物: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2、扇贝毒素及其衍生物、环亚胺米氏裸甲藻毒素、螺环内酯毒素1和原多甲藻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检测方法。方法以80%甲醇水溶液对贝类组织中的毒素进行提取,再以亲水亲脂平衡柱(HLB)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最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结果 DSP毒素9种代表性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68.9%~94.2%,精密度为3.5%~9.5%。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等特点,适用于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腹泻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贝类体内的腹泻性贝毒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洋 贾睿 何培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1-225,共5页
首次应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对上海市海产品市场上的双壳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自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采集69份贝类样品,经处理后,通过OA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 首次应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对上海市海产品市场上的双壳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自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采集69份贝类样品,经处理后,通过OA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验证。结果显示,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共检测出11份样品含有OA,检出率为15.9%。这11份样品为5份贻贝(Mytilus),4份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1份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1份黄泥螺(Bullacta exarata)。经ELISA检测方法验证表明,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11份阳性样品中,OA含量均在15μg/100 g贝肉以上,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 100%吻合。应用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贝类样品,从样品处理到观测结果,时间在30 min之内,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没有假阳性的出现,基本满足对OA安全食用标准的检测要求,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在海洋环境监测及海产品检验检疫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大田软海绵酸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 快速检测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晓芳 计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腹泻 次生代谢产物 特效解 体内 对症处理 化学结构 脂溶 微生物 效应 dsp
下载PDF
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丁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218,共7页
阐述了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传播途径以及两种贝毒的种类、结构及其理化、毒理性质 ,着重介绍了腹泻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 ,包括小鼠分析法、大鼠分析法、肠回路分析法等生物分析法及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化学分析... 阐述了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传播途径以及两种贝毒的种类、结构及其理化、毒理性质 ,着重介绍了腹泻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 ,包括小鼠分析法、大鼠分析法、肠回路分析法等生物分析法及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化学分析法。在麻痹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中着重介绍了小鼠法、免疫分析法、细胞毒性检测法等生物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均被国内外各赤潮研究、检测单位所广泛采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麻痹 腹泻 赤潮 预防 结构 理化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乐琴 柳俊秀 +2 位作者 王权 田晓玲 何培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ELISA检测方法 大田软海绵酸 腹泻 腹泻 竞争 间接 事件 食物中
下载PDF
抗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乐琴 马晓康 吴春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13,共5页
采用自制的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单克隆抗体与BSA偶联物为胶体金标记底物研究OA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制备了各种粒径的胶体金,最终确定粒径30 nm的胶体金作为标记抗OA单克隆抗体效果最佳;制备了半抗原OA与BSA的偶联物... 采用自制的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单克隆抗体与BSA偶联物为胶体金标记底物研究OA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制备了各种粒径的胶体金,最终确定粒径30 nm的胶体金作为标记抗OA单克隆抗体效果最佳;制备了半抗原OA与BSA的偶联物,将偶联物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带,以羊抗鼠Ig G作为质控带,依据免疫竞争法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OA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该方法在3~5 min即可目测判断结果,灵敏度为6.25 ng/m L;依据工艺流程,发明制备了软海绵酸OA的免疫层析快速检测卡,该卡检测样本中的OA含量阈值为6.25 n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软海绵酸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 免疫监测
下载PDF
贝类低温储存后对腹泻性贝毒检疫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倩囡 曹琳琳 +2 位作者 吴真真 程绍杰 张继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2-1723,共2页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毒(DSP)的生物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并采用小白鼠生物试验法检测了低温储藏12个月的贝类的DSP。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可能使无毒的贝类肠腺产生某种生化物质以致小白鼠死亡,从而影响小白鼠法贝毒的...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毒(DSP)的生物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并采用小白鼠生物试验法检测了低温储藏12个月的贝类的DSP。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可能使无毒的贝类肠腺产生某种生化物质以致小白鼠死亡,从而影响小白鼠法贝毒的检疫结果。试验条件下储藏12个月的贝类样品提取液0.14~0.20 g可致小白鼠在24 h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检测方法 低温储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