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毒素污染状况分析
1
作者 马丹 白明 +1 位作者 于洁 李艳 《河北渔业》 2024年第6期18-23,36,共7页
为掌握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的污染状况,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采集10种共354个海产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检... 为掌握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的污染状况,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采集10种共354个海产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检测结果共有253个样品检出阳性,检出率为71%,检出样品DSP的含量范围为10.40~154.47μg/kg,均值为51.44μg/kg,并未有超过食用安全限量值160μg/kg的样品。研究表明,在每年4—8月染毒高发期间,天津市售海产贝类DSP毒素含量整体较低,在采集的10种贝类中,牡蛎、扇贝、毛蚶的检出率、检出平均含量均位于前列,DSP含量5月最低,8月最高。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至2023年4—8月高发期,天津市售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出率已达到100%,说明养殖环境中已存在产毒藻类繁殖,尽管含量普遍较低,应坚持在高发期对染毒情况进行监测,并建议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天津周边养殖区域持续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腹泻类毒素(dsp)
下载PDF
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旭颖 李兆新 +5 位作者 孙晓杰 邢丽红 张梦婷 朱盼盼 王继耀 苏文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1-241,共11页
为监测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贝类毒素的污染情况,防止食用贝类中毒事件发生,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间,每月持续在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采集四角蛤(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脉红螺(Rapana ven... 为监测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贝类毒素的污染情况,防止食用贝类中毒事件发生,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间,每月持续在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采集四角蛤(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脉红螺(Rapana venosa)、牡蛎(Crassostrea gigas)、青蛤(Cyclina sinens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7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试了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和14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结果显示,在7种经济贝类样品中均未检出DSP。检出的PSP成分包括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膝沟藻毒素1(Gonyautoxin 1,GTX 1)、膝沟藻毒素2(Gonyautoxin 2,GTX 2)和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3(Ddecarbamoy l gonyautoxin 3,dcGTX 3),其中,GTX 1含量最高且最高值为537.95μg/kg。不同季节贝类毒素蓄积含量有一定差异,PSP主要集中在4月检出。菲律宾蛤仔、牡蛎、文蛤和硬壳蛤中PSP的检出率分别为11.76%、47.06%、5.90%和8.82%,其他贝类均未检出。PSP总量均低于欧盟及中国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800μg STXeq/kg。应用风险熵值法和点评估法进行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显示风险熵值和暴露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内,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7种经济贝类不存在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腹泻类毒素 麻痹类毒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雪莲 俞漪 +1 位作者 曲勤凤 顾文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 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重复性验证,最后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并进行了优势比较。检测结果显示这两种筛选方法均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较好的优点,本文提出的筛选检出限(200μg/kg)远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600μg/kg),都不失为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理想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dsp) 蛋白磷酸酶抑制法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磷酸酶抑制检测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雪莲 曲勤凤 顾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37-440,共4页
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快速筛选方法——磷酸酶抑制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并提出了该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对标准溶液、加标回收样品及市场采样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该方法的重复性进行验证。检测结果显示,磷酸酶抑制法检测... 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快速筛选方法——磷酸酶抑制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并提出了该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对标准溶液、加标回收样品及市场采样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该方法的重复性进行验证。检测结果显示,磷酸酶抑制法检测准确率高,重复性较好,提出的筛选检出限(200μg/kg)远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600μg/kg),是一种对于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较为理想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磷酸酶抑制法 筛选检测
下载PDF
基于LDA降维方法的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研究
5
作者 熊建芳 刘瑶 +3 位作者 乔付 刘忠艳 姜微 卢利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提出应用近红外(NIR)技术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被腹泻性毒素污染贝类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首先,采集贻贝样本NIR光谱;然后,采用LDA对NIR光谱数据降维;最后,分别应用K近邻(KNN)、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 提出应用近红外(NIR)技术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被腹泻性毒素污染贝类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首先,采集贻贝样本NIR光谱;然后,采用LDA对NIR光谱数据降维;最后,分别应用K近邻(KNN)、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和逻辑回归(LR)4种算法实现腹泻性毒素污染贻贝分类检测。被腹泻性毒素污染的贻贝和健康贻贝的混合近红外光谱数据集经LDA降维后,使用4种分类器进行检测,准确率均达到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近红外光谱 线判别分析
下载PDF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美兰 贾晓平 +2 位作者 林钦 吕晓瑜 蔡文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6年牡蛎体DSP检出率为8.7%(n=23),2007年为21.7%(n=23)。调查期间,牡蛎体DSP检出值0.05MU/g已达到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6个国家食用贝类标准警戒限量水平,和超出了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贝类DSP不得检出标准,表明了近期南海海域某些养殖水域的牡蛎已经受到了DSP毒化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牡蛎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翔 雷芳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进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显示,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广东沿海贝样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52.54%和40.68%;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程度与贝类种间差异相关,以波纹巴非蛤受毒素污染情况最严重;贝类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季和秋季样品毒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东海海域 南海海域 深圳市售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菊英 关道明 韩庚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文描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特性,给出了已知的9种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及不同毒物成分的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生物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进行了剖析,重点阐述了化学分析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本文描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特性,给出了已知的9种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及不同毒物成分的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生物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进行了剖析,重点阐述了化学分析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介绍了法国目前使用的腹泻性贝毒的预警系统,并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定量分析方法 海洋监测
下载PDF
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5
9
作者 严忠雍 张小军 +4 位作者 李奇富 陈思 李佩佩 祝银 刘文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4-309,共6页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V/V)混合稀释后,免疫亲和选择专一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根据腹泻性免疫亲和柱的使用特性,对上样... 建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80%甲醇溶液提取,选择磷酸盐缓冲液与提取液(4∶1,V/V)混合稀释后,免疫亲和选择专一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根据腹泻性免疫亲和柱的使用特性,对上样液、淋洗液、洗脱液等参数进行优化。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3种分析物在1.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对应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3μg/kg和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2.7%~94.3%,相对标准偏差为0.70%~7.61%。本方法基质干扰小、净化效果强、灵敏度高,适合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腹泻类毒素
下载PDF
国内外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措施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晓芳 计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50-354,共5页
目的了解各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现状以及我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法规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方法分析对比相关组织和某些国家的法规文件以及有关的科学文献。结果当前在腹泻性贝类毒素管控方面,最主要... 目的了解各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现状以及我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法规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方法分析对比相关组织和某些国家的法规文件以及有关的科学文献。结果当前在腹泻性贝类毒素管控方面,最主要的措施是制订贝类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限量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并且有些国家和组织制订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利益会影响其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管理控制,对于我国,一方面要加强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管理控制,保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障我国的贸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管理 标准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玉柳 黄国秋 +4 位作者 叶欣宇 黎小正 吴祥庆 杨姝丽 吴明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1期93-94,共2页
应用美国ABRAXIS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试剂盒对广西钦州和防城港海域近江牡蛎各20个样品、北海海域文蛤20个样品进行了ELISA法DSP检测。全部检测过程在2 h内完成,检测限为0.1 ppb,灵敏度为1.7 ppb。ELISA法检测DSP操作方便、成本低,检测... 应用美国ABRAXIS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试剂盒对广西钦州和防城港海域近江牡蛎各20个样品、北海海域文蛤20个样品进行了ELISA法DSP检测。全部检测过程在2 h内完成,检测限为0.1 ppb,灵敏度为1.7 ppb。ELISA法检测DSP操作方便、成本低,检测限和灵敏度均满足要求。ELISA法有望作为理想的DSP快速筛选分析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酶联免疫法 食品检验
下载PDF
腹泻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晓芳 计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次生代谢产物 特效解毒剂 体内 对症处理 化学结构 脂溶 微生物 毒效应 dsp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海域贝类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蓉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7-532,共6页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海南岛近岸海域中的贝类分布,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的文昌、澄迈、洋浦、陵水等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95份贝类样品,用小白鼠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海南岛近岸海域中的贝类分布,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的文昌、澄迈、洋浦、陵水等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95份贝类样品,用小白鼠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中的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均比较高,分别达到46.32%和33.68%;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检出率和超标率较高的主要贝类为栉江珧、裂纹格特蛤、近江牡蛎、华贵栉孔扇贝和魁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海南岛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下载PDF
贝类污染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玉柳 黎小正 +4 位作者 吴祥庆 庞燕飞 韦信贤 黄国秋 童桂香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检测方法、判断标准和近年来对国内产区贝类污染DSP的检测情况。结论:腹泻性贝类毒素在国内贝类产区分布广、检出率高,但在地域上存在着差异,可能与DSP的产生机理以及不同贝类品种对DSP的耐受能力有关。... 介绍了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检测方法、判断标准和近年来对国内产区贝类污染DSP的检测情况。结论:腹泻性贝类毒素在国内贝类产区分布广、检出率高,但在地域上存在着差异,可能与DSP的产生机理以及不同贝类品种对DSP的耐受能力有关。提出预防贝类污染DSP和预防人体DSP中毒的措施,为贝类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8-532,共5页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从15.75~218.95ng·g-1,平均含量为37.10ng·g-1,检出率为48%。有...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从15.75~218.95ng·g-1,平均含量为37.10ng·g-1,检出率为48%。有一个样品的含量超过食用标准(200ng·g-1)。从该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腹泻性贝类毒素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且在某些地区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腹泻类毒素 四甲基氢氧化胺 9-氯乙基蒽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艳萍 傅晓航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92-495,共4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检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方法。样品均质后经85%甲醇水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QUITY BEH C8(50mm×2.1mm,1.7μm)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检测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方法。样品均质后经85%甲醇水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QUITY BEH C8(50mm×2.1mm,1.7μm)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串联质谱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检测。OA在10~4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10、50、200μ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9.4%~90.7%,相对标准偏差为8.21%~10.69%(n=6),定量检出限为1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腹泻类毒素 大田软海绵酸 类产品
下载PDF
黄海海州湾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兆新 宋才湖 +5 位作者 张婷婷 董晓 郭萌萌 孙晓杰 宋新成 周德山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6期47-52,共6页
黄海海州湾海域是中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之一,为阐明该海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组成成分及含量水平,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应用固相吸附毒素示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 黄海海州湾海域是中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之一,为阐明该海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组成成分及含量水平,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应用固相吸附毒素示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于2013年7—12月间,分别对黄海海州湾海域的连岛和秦山岛两个海区及海头和九里两个围塘海水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鳍藻毒素-2(dinophysistoxin-2,DTX-2)、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进行定期采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成分相同,包括OA、DTX-1和PTX-2,未检出DTX-2、YTX。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连岛海区毒素含量普遍高于秦山岛海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的含量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OA和PTX-2在7—9月含量较高,DTX-1变化较小。在海头和九里围塘海水中检出OA和PTX-2,但含量极低;未检出DTX-1、DTX-2和YTX。近海养殖围塘受毒素污染较小,可选作经济实用的贝毒净化养殖区。研究填补了该海域贝类养殖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组成成分及变化研究空白,为加强贝类毒素污染监管,保障贝类食用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固相吸附毒素示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海州湾
下载PDF
基于溶胶-凝胶包埋的蛋白磷酸酶抑制比色法快速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佳琦 吴海燕 +5 位作者 姚琳 郑关超 郭萌萌 谭志军 翟毓秀 牟海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61-1268,共8页
基于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对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包埋PP2A,建立了快速测定贝类... 基于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对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包埋PP2A,建立了快速测定贝类中DSP的新方法。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4-Nitro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p-NPP)为底物,利用碱性条件下PP2A催化p-NPP产生的黄色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4-Nitrophenol,p-NP)在405 nm处具有强烈吸收峰,而OA及其衍生物对PP2A的抑制会减少p-NP的生成,由此建立剂量-反应关系实现对DSP定量检测。本方法基于Sol-gel技术包埋PP2A,引入D-葡萄糖增大酶凝胶微孔的孔径,添加羟乙基纤维素防止酶凝胶发生脆裂,提高和保持酶的活性及稳定性,从而改善蛋白磷酸酶抑制比色法的重现性和可靠性。本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 OA eq./kg贝组织,线性范围为50~800μg/kg;加标回收率在68.8%~11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5%~14.8%。本方法将PP2A包埋固定于微孔板底部,可在-18℃条件下保持酶活性4个月以上,使用时直接加入底物和样品溶液进行反应,省去了传统PP2A抑制比色法中每次测试需重新配制酶溶液并进行水解等预处理步骤,使DSP的检测更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蛋白磷酸酶抑制比色法 溶胶-凝胶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文蛤中3种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秋云 朱晓华 +3 位作者 杨洪生 沈美芳 谭秀慧 夏莉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4期166-168,共3页
[目的]以文蛤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贝类毒素(OA)、鳍藻毒素-1(DTX1)、鳍藻毒素-2(DTX2)为研究对象,建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以文蛤样品为代表,用甲醇提取,采用碱水解将乙酰酯... [目的]以文蛤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贝类毒素(OA)、鳍藻毒素-1(DTX1)、鳍藻毒素-2(DTX2)为研究对象,建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以文蛤样品为代表,用甲醇提取,采用碱水解将乙酰酯化的OA、DTX1、DTX2转化成游离OA、DTX1、DTX2,通过Strata-X柱净化,过膜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该试验以流动相A为水溶液(含2 mmol/L甲酸铵和1‰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溶液(含2 mmol/L甲酸铵和1‰甲酸),流速350μL/min,柱温40℃,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3种腹泻性贝类毒在1~100μg/L关系良好,3个添加水产的回收率都在75%~90%,RSD都在3.0%~6.6%。[结论]利用此方法检测文蛤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的特点。回收率等均能满足日常对3种常见的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类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文蛤
下载PDF
北黄海慢原甲藻形态结构与腹泻性贝类毒素组成 被引量:4
20
作者 勾玉晓 刘磊 +1 位作者 李冬梅 梁玉波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3期11-18,共8页
慢原甲藻鉴定的报道不仅少见也存在分歧,其产毒特征也因不同地理种而存在差异,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应用与毒素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报道更是少见。本研究对采集自温带的中国北黄海海域的疑似慢原甲藻株系,利用光学显微镜(LM)、荧光显微镜... 慢原甲藻鉴定的报道不仅少见也存在分歧,其产毒特征也因不同地理种而存在差异,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应用与毒素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报道更是少见。本研究对采集自温带的中国北黄海海域的疑似慢原甲藻株系,利用光学显微镜(LM)、荧光显微镜(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态学进行仔细观察;经核糖体18S rRNA序列分析,建立该株系的系统发生树,判定该藻株与其他藻株的亲缘关系;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检测该藻株产生毒素的主要成分。观察发现该慢原甲藻长为(33.20±1.25)μm,宽为(24.50±1.39)μm;与墨西哥原甲藻相比,细胞表面分布有整齐排列的刺胞孔,无更小的拟孔。18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株藻与P.rhathymum(EU287487)和P.tsawwassenense(EF657885)遗传相似性最高,因此判定此藻为慢原甲藻。LC-MS/MS检测发现了其可产生疑似DTX1(Dinophysis toxin 1)的衍生物。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慢原甲藻的地理分布和分类地位以及毒素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原甲藻 腹泻类毒素 形态结构 北黄海 系统进化树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