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伪尾柱虫的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及其形态发生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素娟 尹飞 +1 位作者 生欣 顾福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显示冠突伪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及与托架相联系的肋...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显示冠突伪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及与托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其中领部小膜托架间由"∧"形微管相联接;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和周围微管束,其微管在不同棘毛基部的发达程度不一,其中两列中腹棘毛基部微管紧密联系成一条粗绳索样结构,且左、右中腹棘毛基部的横微管束定向相反;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其中横微管束不发达。与目前已知的腹毛目纤毛虫例如贻贝棘尾虫、魏氏拟尾柱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相比较,冠突伪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基部微管除具有腹毛目纤毛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基本特征外,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组成模式。皮层纤毛器微管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并非全部是由老口围带更新而来的,其老口围带只有翻领部发生更新,且翻领部与领部接续处有一小段老的翻领部小膜保留,领部的小膜保留,结果其领部小膜、接续处保留的小膜与更新的翻领部小膜三部分共同组成前仔虫的新口围带。在后仔虫口原基发生的位置,其邻近的老横棘毛没有变化,此时老的横棘毛或许能起到"参照点"或定位作用;各类纤毛器发生、分化过程中,处于非原基区的老额棘毛、横棘毛及左右缘棘毛在较长时间内均未见明显的变化。它们可能是在新结构形成时仍然起到运动作用继而逐渐失去功能而退化瓦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伪尾柱虫 腹皮层 纤毛器微管胞器 荧光标记 形态发生
下载PDF
双侧损毁腹外侧眶皮层对电针抑制大鼠甩尾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方 唐敬师 +1 位作者 袁斌 贾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研究在浅麻大鼠发现,电解损毁双侧腹外侧眶皮层(VLO)明显减弱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甩尾(TF)反射的抑制效应;但对弱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表明VLO参与伤害感受调制,它可能在强电针兴奋细纤维(Ⅲ、Ⅳ类)产生的镇痛中... 本研究在浅麻大鼠发现,电解损毁双侧腹外侧眶皮层(VLO)明显减弱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甩尾(TF)反射的抑制效应;但对弱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表明VLO参与伤害感受调制,它可能在强电针兴奋细纤维(Ⅲ、Ⅳ类)产生的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我们提出的脊髓-丘脑中央下核(Sm)-VLO-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脊髓负反馈痛调制环路的设想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眶皮层 电解损毁 痛觉调制 电针
下载PDF
丘脑中央下核和腹外侧眶皮层在针刺镇痛和痛觉调制中的整合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智杰 唐敬师 +1 位作者 袁斌 贾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6-198,共3页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nucleus submedius (Sm) in the medial thalamus and the 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 (VLO)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were involved not only in nociception, but also in modulation of nocicep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nucleus submedius (Sm) in the medial thalamus and the 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 (VLO)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were involved not only in nociception, but also in modulation of nociception. The Sm VLO PAG may constitute a pathway responsble for nociceptive modulation. Activation of this pathway depresses the nociceptive inputs at the spinal and trigeminal levels via the brainstem descending inhibitory system. This pathwa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lgesia produced by acupuncture evoked inputs from the small afferent fibers. For proving this hypothesis, a series of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our laboratory.①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bilateral electrolytic lesions of the Sm facilitated the radiant heat evoked tail flick (TF) reflex, with the latency of the TF reflex shortening in the rat lightly anesthetized with pentobarbital. If the Sm is purely a nociceptive center, the contrary result should be obtained. Therefore,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Sm may be involved in nociceptive modulation, and may exert a tonic descending inhibitory influence on nociceptive transmissio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unilater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Sm or microinjection of glutamate into Sm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the TF reflex, the jaw opening reflex (JOR), as well as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s of neurons in the spinal cord dorsal horn. All these effects were intensity (or dose) dependent and location specific. Moreover, the Sm evoked antinociception could be markedly reduced or eliminated by electrolytic lesion of ipsilateral VLO or bilateral lesions of ventrolateral or lateral parts of PAG, or by microinjection of GABA into VLO or PAG. Similarly, electrical or chemical activation of VLO also produced antinociception, and this effect was eliminated by lesion or depression of the PAG. These facts suggest that the antinociception produced by activation of Sm is mediated by VLO, leading to activation of the PAG brainstem descending inhibitory system and depression of the nociceptive inputs at the spinal and trigeminal levels. The Sm may be the only modulative center of nociception in the ventromedial thalamus, while the VLO may be the higher center of the pathway of nociceptive modulation consisting of Sm VLO PAG. Recent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Sm VLO PAG pathway may be also involved in modul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hyperalgesia elicited by formali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m could depresse the tonic nociceptive responses (agitation) elicit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formalin into rat sole.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on cell and off cell involved in the descending inhibitory modulation of nociception also exist in the Sm, suggesting that interac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neurons in Sm may be the neuronal mechanisms. ② It was found that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 (EA) stimulation with high intensity for activation of the fine afferent fibers in "acupoints" could activate the neurons in Sm, and markedly depressed the rat TF reflex and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s of neurons in the spinal cord dorsal horn.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high intensity EA could b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bilateral electrolytic lesions of Sm, or by microinje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lidocaine into Sm. However, EA stimulation with low intensity for exciting only the large afferent fibers could not activate the Sm neurons, and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such EA stimulation could not be affected by Sm or VLO lesions or application of lidocaine, but could be attenuated significantly by lidocaine application to the anterior pretectal nucleus (AptN). These facts suggest that antinociception produced by high intensity EA stimulation of "acupoints" is mediated by Sm VLO PAG system, but that produced by low intensity EA stimulation is not.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and high intensity EA are likely to act as noxious stimulation to elicit antinociception. ③ Microinjec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中央下核 外侧眶皮层 针刺 镇痛 痛觉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内给予吗啡对福尔马林试验诱发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新 唐敬师 +1 位作者 袁斌 贾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研究前额叶腹外侧眶皮层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明显抑制大鼠后爪注... 目的 研究前额叶腹外侧眶皮层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明显抑制大鼠后爪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 ,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1 8.5 0± 0 .2 6,与注射生理盐水 5 8.2 5± 0 .98相比 ,差异显著(P <0 .0 0 1 ) ,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被VLO内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所翻转 ,其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5 6.32± 2 .2 8,与单独注射吗啡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 ,但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纳络酮 C-FOS表达 福尔马林试验 外侧眶皮层 脊髓背角
下载PDF
背外侧-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回路异常介导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正直 涂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27-2330,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学习工作失能、自杀等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负担疾病。中国人群中重症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精神障碍,已成为学习工作失能、自杀等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负担疾病。中国人群中重症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高达6%[1]。重症抑郁症终身患病的概率为17%,其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2]。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内侧前额叶皮层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中miR-200对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行为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妍 王爽 +2 位作者 郭玉芳 张军峰 徐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腹外侧眶皮层(VLO)内miR-200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变化,并探讨VLO内注射miR-200模拟物对抑郁行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后分为5组:CUMS+miR-200模拟物组(VL...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腹外侧眶皮层(VLO)内miR-200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变化,并探讨VLO内注射miR-200模拟物对抑郁行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后分为5组: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内注射20 pmol miR-200 mimic);CUMS+阴性对照组(VLO内注射20 pmol阴性对照siRNA);无应激+阴性对照组;无应激+miR-200模拟物组;CUMS+氟西汀(10 mg/kg/d)组。依次进行蔗糖偏爱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Western Blot检测VLO内DUS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无应激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降低(P<0.0001)、蔗糖偏爱下降(P=0.008),VLO中miR-200表达减少(P<0.0001),DUSP1表达增高(P=0.0054);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大鼠蔗糖偏爱率(P=0.028),开放臂进入时间(P=0.031)和进入次数(P<0.0001)均升高,总活动距离不受影响;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中DUSP1(P=0.046)和pERK(P=0.04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慢性应激性环境所致抑郁样行为与VLO内pERK下调有关,miR-200可直接下调VLO内DUSP1表达,提高pERK表达并最终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外侧眶皮层(VLO) miR-200 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 大鼠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屈超玲 唐敬师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301,共5页
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是眶皮层的主要成分,它与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丘脑和其它皮层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VLO不仅是一个痛觉感受中枢,而且也是一个痛觉调制中枢,通过激活PAG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 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是眶皮层的主要成分,它与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丘脑和其它皮层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VLO不仅是一个痛觉感受中枢,而且也是一个痛觉调制中枢,通过激活PAG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和三叉水平抑制伤害性信息的输入。研究还证实,阿片、5-HT和GABA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参与VLO的抗伤害效应。此外,VLO在针刺镇痛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腹外侧眶皮层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眶皮层 伤害性感受 痛觉调制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内给予谷氨酸抑制福尔马林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
8
作者 霍福权 吕伯昌 +2 位作者 张婷 李云庆 唐敬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1-506,共6页
目的:观察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内微量注射谷氨酸对大鼠后爪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Fos表达的抑制效应以及该效应是否通过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下行抑制系统介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 目的:观察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内微量注射谷氨酸对大鼠后爪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Fos表达的抑制效应以及该效应是否通过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下行抑制系统介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1)VLO内微量注射谷氨酸(100nmol/0.5μl)明显抑制大鼠后爪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Fos表达,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差异显著(P<0.001),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被VLO内预先注射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kynurenic acid(2nmol/0.5μl)所翻转,与单独注射谷氨酸相比差异显著(P<0.001),但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双侧腹外侧PAG内微量注射局麻剂利多卡因(0.2nmol/0.5μl)可以明显阻断VLO内微量注射谷氨酸(100nmol/0.5μl)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抑制效应,与单独注射谷氨酸相比差异显著(P<0.001),而双侧腹外侧PAG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不影响VLO内微量注射谷氨酸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抑制效应(P>0.05)。结论:VLO内谷氨酸可能通过其受体激活PAG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抗炎性持续性伤害感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kynurenic acid FOS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外侧眶皮层 大鼠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内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9
作者 霍福权 魏来 +4 位作者 朱袁梅 梁峰 张玉向 阎春霞 刘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探索在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皮层水平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提供证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2周后通过机... 目的: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探索在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皮层水平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提供证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2周后通过机械痛行为学检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VLO内α1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SNI术后2周,SD大鼠的机械性痛痛阈明显下降,稳定在4 g以下,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NI组大鼠在术后2周对侧VLO内α1肾上腺素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增加(P <0. 001),而同侧无明显变化(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NI组对侧VLO内α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相比假手术组亦显著增高(P <0. 01),而同侧无显著变化(P> 0. 05)。结论:SNI大鼠对侧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结合以往行为学结果提示其适应性升高可能参与内源性抗神经病理性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外侧眶皮层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内吗啡诱发的抗伤害效应的机制
10
作者 屈超玲 贾红 霍福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明确腹外侧眶皮层(VLO)内微量注射吗啡产生抗伤害效应的机制是否通过GABA能调制介导的.方法:以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的变化作为伤害性反应的指标.结果:VLO内微量注射选择性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100,200,500ng)可... 目的:明确腹外侧眶皮层(VLO)内微量注射吗啡产生抗伤害效应的机制是否通过GABA能调制介导的.方法:以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的变化作为伤害性反应的指标.结果:VLO内微量注射选择性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100,200,500n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辐射热诱发的大鼠尾反射潜伏期.VLO内微量注射吗啡(5.0μg)10min后,同一部位注射荷包牡丹碱(100ng)可增加吗啡诱发的抗伤害效应,而VLO内微量注射吗啡(5.0μg)10min后,同一部位注射GABAA受体激动剂muscimol(250ng)可减弱吗啡诱发的抗伤害效应.结论:VLO内GABAA受体参与吗啡诱发的抗伤害效应,吗啡可能直接抑制了GABA能中间神经元,使VLO至PAG的投射神经元去抑制,间接激活了脑干下行抑制,在脊髓水平抑制了伤害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受体 GABA-A 外侧眶皮层 抗伤害效应 大鼠
下载PDF
5-HT1A受体参与腹外侧眶皮层内5-HT诱发的抗伤害效应
11
作者 屈超玲 贾红 霍福权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为了明确5-HT参与腹外侧眶皮层(VLO)的抗伤害效应以及VLO内的5-HT1A受体与该效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浅麻大鼠,以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VLO内微量注射5-HT和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p-MPPI对TFL的影响。结果显示:VLO内微量注... 为了明确5-HT参与腹外侧眶皮层(VLO)的抗伤害效应以及VLO内的5-HT1A受体与该效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浅麻大鼠,以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VLO内微量注射5-HT和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p-MPPI对TFL的影响。结果显示:VLO内微量注射5-HT(2.0、5.0、10.0μ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辐射热诱发的TFL;而VLO内预先5min微量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p-MPPI(0.2μg)可拮抗5-HT(10.0μg)诱发的抗伤害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5-HT参与VLO内的抗伤害效应,而该效应可能由5-HT1A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 5-HT1A受体 抗伤害效应 外侧眶皮层 大鼠
下载PDF
5-HT受体亚型参与介导腹外侧眶皮层内5-HT诱发的抗伤害效应
12
作者 屈超玲 霍福权 +3 位作者 黄汾生 李云庆 唐敬师 贾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8-408,共1页
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5-羟色胺(5-HT)能上行轴突从中缝背核投射到前脑的很多区域,包括腹外侧眶皮层(VLO)在内。VLO内广泛分布着5-HT1A、2、3、4受体。本研究以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微量注射5-HT... 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5-羟色胺(5-HT)能上行轴突从中缝背核投射到前脑的很多区域,包括腹外侧眶皮层(VLO)在内。VLO内广泛分布着5-HT1A、2、3、4受体。本研究以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微量注射5-HT是否参与VLO内的下行抗伤害效应,并研究了5-HT1A、5-HT2、5-HT3和5-HT4受体亚型的拮抗剂对5-HT效应的影响,以明确参与该效应的受体亚型。结果表明VLO内微量注射5-HT(2、5、10μg/0.5μL)剂量依赖性抑制了大鼠甩尾反射。预先分别给予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NAN-190(10μg),选择性5-HT2受体拮抗剂CPT(50ng)以及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LY-278,584(2.5μg)均可部分拮抗VLO内微量注射5-HT(10μg)诱发的抗伤害效应,而5-HT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GR113808(10μg)对VLO内微量注射5-HT诱发的抗伤害效应没有影响。VLO内单独微量注射NAN-190、CPT和LY-278,584对甩尾反射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提示5-HT1A、5-HT2和5-HT3受体,而不是5-HT4受体参与介导VLO内5-HT诱发的抗伤害效应。VLO内微量注射5-HT可激活其内到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投射神经元,进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产生抗伤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体亚型 外侧眶皮层 抗伤害效应 诱发 5-HT1A 介导 免疫组织化学 5-羟色胺
下载PDF
5-HT_(1A)受体在腹外侧眶皮层诱发抗伤害感受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3
作者 霍福权 唐敬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4,共1页
我们既往的研究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不仅参与痛觉感受,而且参与痛觉调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VL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组成一... 我们既往的研究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不仅参与痛觉感受,而且参与痛觉调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VL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组成一个内源性的痛觉调制通路,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输入而实现镇痛效应。形态学研究表明,背缝核内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上行投射到VLO,且VLO内有5-HT1A受体的分布。因此,5-HT1A受体可能参与介导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众所周知,5-HT1A受体是一种负性G-蛋白耦联受体,它的激活可导致神经元膜的超级化,产生抑制效应。它对神经元的兴奋效应被认为是通过抑制一个抑制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而实现的。有证据显示,GABA能中间神经元和GABAA受体分布于VLO。因此,我们推测,5-HT1A受体参与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的机制可能是激活5-HT1A受体,抑制VLO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到PAG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从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为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采用了动物行为学实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以及脑片膜片钳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如下:1.VLO内微量注射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甩尾(tailflick,TF)反射、福尔马林诱发的大鼠缩爪反射和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深层(Ⅴ-Ⅵ)c-Fos的表达,该抑制效应可被5-HT1A受体的拮抗剂NAN-190所拮抗。进一步发现,小剂量的GABAA受体的拮抗剂bicuculline或picrotoxin显著增强8-OH-DPAT对大鼠TF反射的抑制效应,而小剂量的GABAA受体激动剂musci mol或THIP则可减弱8-OH-DPAT对大鼠TF反射的抑制效应。2.形态学结果表明,VLO内GABA和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及末梢广泛分布在VLO的Ⅱ-Ⅵ层,5-HT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形成对称型突触联系且绝大多数(93.0%)GABA能神经元表达5-HT1A受体;VLO投射到腹外侧PAG的神经元上表达GABAA受体,并且与GABA能神经末梢形成称型突触联系。由此证实了VLO内存在一个由5-HT能末梢、5-HT1A受体、GABA能神经元、GABAA受体和投射到PAG的神经元组成的局部神经元环路。3.药理学分离并记录VLO内GABA能mIP-SCs,给灌流液中加入8-OH-DPAT明显减弱GABA能mIPSCs的频率而对幅度没有影响,该效应可以被NAN-190阻断,而其本身对mI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5-HT1A受体参与介导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其机制可能是5-HT1A受体通过抑制VLO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到PAG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进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该研究为我们提出的Sm-VLO-PAG-脊髓"环路参与痛觉调制的神经递质与受体机制增加了新的实验资料,具"脊髓-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也为开发新型的镇痛药物及药物的作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内容发表在Pain(IF 6.030)、CerebralCortex(IF 5.907)、Neuroscience(IF 3.556)等SCI收录杂志,200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张香桐基金会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A受体 外侧眶皮层 抗伤害感受 皮层诱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调制通路 丘脑中央下核 下行抑制系统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在腹外侧眶皮层诱发抗伤害感受性效应中的作用
14
作者 盛海燕 霍福权 +2 位作者 屈超玲 杜剑青 唐敬师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和D2样受体是否参与腹外侧眶皮层(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性效应。方法将一伤害性热刺激施加于浅麻醉大鼠尾部诱发甩尾(TF)反射,以TF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VLO内微量注射不同药物对这一指标的影响。结果 VLO内微量注...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和D2样受体是否参与腹外侧眶皮层(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性效应。方法将一伤害性热刺激施加于浅麻醉大鼠尾部诱发甩尾(TF)反射,以TF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VLO内微量注射不同药物对这一指标的影响。结果 VLO内微量注射多巴胺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1.0、5.0μg)对TF反射没有影响,TFL维持在基线水平;而给予多巴胺D2样受体激动剂喹吡罗(0.1~2.0μg)可以产生剂量依赖性抗伤害感受性效应,不同处理组TFL相继增加的顺序为0.1μg组=0.5μg组<1.0μg组<1.5μg组<2.0μg组,该抑制效应能被VLO内相同注射位点预先注射多巴胺D2样受体拮抗剂雷氯必利(1.5μg)所阻断;VLO内单独注射雷氯必利(1.5μg)不改变TFL的基础值。结论多巴胺D2样受体可能参与激活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受体 甩尾反射 抗伤害感受性效应 大鼠 外侧眶皮层
下载PDF
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15
作者 莫李澄 李思瑾 张丹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7,共8页
社会疼痛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受到威胁、破坏或失去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社会疼痛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威胁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绪调节是缓解社会疼痛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展开了系列... 社会疼痛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受到威胁、破坏或失去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社会疼痛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威胁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绪调节是缓解社会疼痛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展开了系列研究,发现前扣带回和前脑岛是社会疼痛体验的重要脑区,而社会疼痛的情绪调节依赖前额叶,尤其是腹外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外显情绪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内侧前额叶在内隐情绪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社会疼痛内隐和外显情绪调节还需要社会认知脑网络的参与,重要节点包括后部颞上沟、颞顶联合区、顶下小叶、后扣带回皮层等。我们建议未来研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进一步揭示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开展旨在提高情绪障碍患者社会疼痛情绪调节能力的临床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疼痛 情绪调节 外侧前额叶皮层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下载PDF
一个新的痛觉调制通路的发现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敬师 袁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并且这些效应可被损毁或抑制腹外侧眶皮层 (VLO)或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的活动所取消 ;伤害性刺激和手针刺激可激活Sm神经元的活动 ;损毁Sm或VLO可明显减弱由强电针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 ,而对弱电针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Sm或VLO内微量注射吗啡、5 羟色胺(5 HT)、谷氨酸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效应 ,这些效应可分别被其各自的受体拮抗剂阻断 ;Sm或VLO内注射γ 氨基丁酸 (GABA)明显减弱吗啡或 5 HT诱发的抑制 ,而注射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并增强吗啡和 5 HT诱发的抑制。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由脊髓 Sm VLO PAG 脊髓组成的痛觉调制负反馈环路 ,该环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阿片肽、5 HT、谷氨酸及GABA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可能参与该通路的痛觉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中央下核 外侧眶皮层 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调制 针刺镇痛
下载PDF
噪声性耳聋大鼠下丘和腹外侧眶皮层fMRI局部一致性与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晓敏 陈宇辰 +3 位作者 胡京华 徐进敬 高隽 殷信道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噪声性耳聋大鼠下丘和腹外侧眶皮层局部一致性与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关系。方法 24只4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噪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噪声性耳聋大鼠下丘和腹外侧眶皮层局部一致性与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关系。方法 24只4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噪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噪声组大鼠置于宽带强噪声122 dB环境中2 h诱导双侧严重听力损失,对照组大鼠置于安静环境中。通过听觉脑干反应检测两组大鼠的听力情况,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采用fMRI评估大鼠脑内局部一致性的差异。采用SPM12处理fMRI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fMRI数据与行为学的相关性。结果听觉脑干反应结果显示噪声组大鼠全频段听阈大于对照组大鼠[(85.417±6.463)dB,(20.083±8.853)dB,t=46.168,P<0.001],并在旷场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即低活动水平。噪声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总距离[(39.912±5.696)m,(47.993±10.820)m,t=-2.289,P=0.032]、平均移动速度[(13.306±1.900)cm/s,(15.998±3.607)cm/s,t=-2.290,P=0.032]及站立次数[(13.333±5.960)次,(23.500±7.323)次,t=-3.730,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噪声性耳聋大鼠下丘的局部一致性显著增强,而腹外侧眶皮层的局部一致性显著降低,且异常神经活动出现偏侧性。相关分析显示下丘的神经活动与噪声暴露大鼠在旷场中移动的总距离呈负相关(r=-0.691,P=0.013),而腹外侧眶皮层的神经活动与旷场焦虑抑郁样行为并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噪声性耳聋大鼠大脑下丘神经活动与焦虑抑郁样行为密切相关,有助于阐明耳聋大鼠出现中枢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下丘 外侧眶皮层 焦虑 抑郁 大鼠
原文传递
视觉系统中类别信息加工区的特异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烨 刘强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9,共8页
近年来,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类的腹侧视觉皮层内可能存在与特定类别刺激加工一一对应的类别信息加工区。但是,类别信息加工区是否具有特异性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总结了相关研究领域对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的研究结果,同时指出了末... 近年来,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类的腹侧视觉皮层内可能存在与特定类别刺激加工一一对应的类别信息加工区。但是,类别信息加工区是否具有特异性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总结了相关研究领域对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的研究结果,同时指出了末来研究可能深入的方向。这些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不同抽象水平的类别信息加工区域的特异性问题、检验类别信息加工区的拓扑分布观点、回答不同类别信息加工区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流的问题、揭示类别信息加工区的学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 侧视觉皮层 类别信息加工区 特异性
下载PDF
情绪智力的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远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根据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前额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前扣带回皮层、基底神经节、杏仁核、海马在情绪智力中的作用。探讨了情绪加工回路中各部分的功能与识别、体验、表达、评价、调控情绪和情绪信息能力之间的对... 根据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前额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前扣带回皮层、基底神经节、杏仁核、海马在情绪智力中的作用。探讨了情绪加工回路中各部分的功能与识别、体验、表达、评价、调控情绪和情绪信息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强调了情绪回路中的特异性情绪加工只是相对的,各部分之间更多的是协调作用,感情加工与认知加工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脑机制 前额皮层 内侧前额皮层 杏仁核
下载PDF
SIRT1通过CREB/BDNF通路调控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奔 涂婉玉 +8 位作者 张腾腾 姚志军 易善勇 赵营 雒国胜 贾文歌 李晨晨 赵斌 魏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3-1270,共8页
目的研究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内微量注射sirtuin1(SIRT1)抑制剂EX527对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并探讨CREB/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大鼠... 目的研究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内微量注射sirtuin1(SIRT1)抑制剂EX527对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并探讨CREB/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大鼠双侧VLO内留置导管,建立吗啡诱导大鼠CPP模型,d 1为适应,d 2~4为前测,d 5~14为条件性训练,隔日交替腹腔注射吗啡(1 mL·kg^(-1),5 mg·kg^(-1))或生理盐水(1 mL·kg^(-1)),提前30 min通过导管向双侧VLO内微量注射EX527(1μL,5 g·L^(-1))或DMSO(1%,1μL),d 15为测试。CPP测试后立即取脑分离VLO组织,Western blot检测VLO内SIRT1、PSD95、c-fos、p-ERK、CREB、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吗啡诱导大鼠CPP模型构建成功,吗啡诱导CPP形成组VLO内SIRT1、PSD95、c-fos、p-ERK、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BDN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VLO内微量注射EX527抑制了吗啡诱导大鼠CPP形成,且明显降低了VLO内SIRT1、PSD95、c-fos、p-ERK、CREB、BDNF蛋白表达(P<0.05)。结论EX527通过抑制吗啡引起的VLO内SIRT1及其下游相关分子表达的增高,并进一步降低BDNF表达,从而有效阻断了大鼠吗啡成瘾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眶皮层 SIRT1 EX527 吗啡 成瘾 条件位置偏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