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腹股沟下入路中间窗解剖及改良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顺利 赵雪松 +1 位作者 吕翔 王义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为髋臼骨折髂腹股沟下入路血管损伤、术后血栓及淋巴漏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男女各10具,40侧)国人尸体标本,参照临床手术步骤解剖,观察和测量与髂腹股沟下入路中间窗显露相关结构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腹壁下动脉23侧(57.... 目的为髋臼骨折髂腹股沟下入路血管损伤、术后血栓及淋巴漏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男女各10具,40侧)国人尸体标本,参照临床手术步骤解剖,观察和测量与髂腹股沟下入路中间窗显露相关结构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腹壁下动脉23侧(57.5%)起自髂外动脉,7侧(17.5%)起自股动脉,起点距耻骨联合中点(41.35±2.33)mm,与髂外动脉夹角约(40.23±5.23)°,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骨盆纵径及半骨盆横径不相关(P>0.05)。髂血管周围无明确筋膜鞘样结构,血管和淋巴易受到牵拉损伤;股血管有明显鞘样结构,但与周围结构连接疏松易分离。髂耻弓起始处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呈(15.20±6.79)°锐性夹角,有少量菲薄膜样结构,易分离。髂筋膜内下部较厚,且厚度与骨盆纵径及半骨盆横径不相关(P>0.05)。结论髂腹股沟入路和髂腹股沟下入路中间窗显露时均易伤及血管和淋巴管,髂筋膜下部和髂耻弓结构致密,可从髂筋膜下分离与内侧窗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下入路 髂筋膜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髂腹股沟下入路耻骨肌孔下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顺利 吕翔 +1 位作者 刘自国 王义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对耻骨肌孔下区解剖结构进行重新认识,为髂腹股沟下入路术后股疝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尸体分层解剖观测耻骨肌孔下区结构,结合外科疝的理论对髂腹股沟下入路术后股疝的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耻骨肌孔下区为上长... 目的对耻骨肌孔下区解剖结构进行重新认识,为髂腹股沟下入路术后股疝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尸体分层解剖观测耻骨肌孔下区结构,结合外科疝的理论对髂腹股沟下入路术后股疝的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耻骨肌孔下区为上长下短的近似梯形结构,血管鞘及其前后连接、陷窝韧带及耻骨肌筋膜等为其封闭结构,但存在多个薄弱部位,手术损伤易造成缺损导致股疝。结论耻骨肌孔下区薄弱处均为股疝可能发生的部位,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方法时需尽量避免损伤或加强术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下入路 耻骨肌孔 股疝
下载PDF
髋臼骨折髂腹股沟下入路的风险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顺利 吕翔 +2 位作者 王义生 李洋 张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具(40侧)成年国人尸体髂腹股沟区进行分层解剖,按临床髂腹股沟下入路步骤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或注意事项。结果浅表血管神经存在较多变异易受损伤;髂股血管和深部淋巴系统易受到牵拉损伤...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具(40侧)成年国人尸体髂腹股沟区进行分层解剖,按临床髂腹股沟下入路步骤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或注意事项。结果浅表血管神经存在较多变异易受损伤;髂股血管和深部淋巴系统易受到牵拉损伤;内侧窗显露时可因破坏耻骨肌孔下区结构导致股疝发生等,需注意预防或重建。结论髂腹股沟下入路相对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虽对外侧窗显露充分,但并未减少中间窗和内侧窗显露时存在的问题,需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腹股沟下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显微镜经腹股沟下入路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58例分析
4
作者 王志 刘家钦 +10 位作者 陈锐 江专新 马传府 朱海冬 王建 刘正道 张磊 王雪峰 王鸿 齐振阳 董彪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96-198,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经腹股沟下入路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显微镜经腹股沟下入路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精液质量、性激素水... 目的:分析显微镜经腹股沟下入路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显微镜经腹股沟下入路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精液质量、性激素水平,并记录、统计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精子总数、浓度、存活率及(A+B)级活动力精子等精子质量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更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总睾酮、雌激素等性激素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且术后6个月内随访仅发生并发症1例(阴囊水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镜经腹股沟下入路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精子质量及性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腹股沟下入路 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 精索静脉曲张
下载PDF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秦晓东 李翔 +3 位作者 吕天润 宋李军 张宁 范卫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探讨采用一种改良非髂骨截骨的经腹股沟下骨盆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股骨头颈骨折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对12具成人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将腹股沟下入路进一步改良并应用于临床。2010年5月-2012年3月... 目的 探讨采用一种改良非髂骨截骨的经腹股沟下骨盆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股骨头颈骨折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对12具成人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将腹股沟下入路进一步改良并应用于临床。2010年5月-2012年3月对34例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经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15例)或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1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0~64岁,平均31.1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前壁和/或前柱骨折15例,前壁或前柱骨折加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7例,T形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平均7.4 d。 结果 解剖结果:腹股沟韧带长度为(11.09 ± 0.24)cm,是腹外斜肌腱膜的反折和延续,与腹壁肌是完整的一体结构;腹股沟韧带与髂腰肌在髂前上棘上附着点直径为(0.69 ± 0.08)cm,大隐静脉距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为(3.58 ± 0.49)cm。临床应用结果: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医源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周。术后1周内影像学检查,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3例。末次随访时按Matta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获优25例,良4例,可3 例,差2例。8例发生BrookerⅠ级髋关节异位骨化。 结论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直接分离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起点,对腹股沟韧带损伤最小,能扩大髋臼前方手术暴露范围,有利于对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及关节内结构髋臼骨折的手术操作,是对经典髂腹股沟入路的良好补充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谢铃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腹股沟下入路和上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博罗县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骨折患者共60例。将所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腹股沟下入路和上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闭孔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博罗县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骨折患者共60例。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腹股沟下入路组(Ⅰ组)和腹股沟上入路组(S组),每组各30例。Ⅰ组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下入路FICB,S组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入路FICB。通过观察长内收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s)振幅的变化来评估两组闭孔神经阻滞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阻滞后30 min内,两组的长内收肌CMAPs平均振幅均呈下降趋势。阻滞20 min后及30 min后,S组的长内收肌CMAP平均振幅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S组阿片类药物的总消耗量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S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入路FICB的效果优于腹股沟下入路FICB,能提升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闭孔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腹股沟下入路 腹股沟 髋关节骨折
下载PDF
不同入路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海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733-2735,共3页
目的:不同入路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的镇痛效果分析。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行椎管内麻醉的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抽取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取腹股沟韧带下入路,观... 目的:不同入路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的镇痛效果分析。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行椎管内麻醉的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抽取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取腹股沟韧带下入路,观察组取腹股沟韧带上入路,对比两组阻滞前、阻滞20 min后、摆体位时镇痛效果[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麻醉操作成功率、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术后0~<6 h(T_(0))、术后6~<12 h(T_(1))、术后12~<24 h(T_(2))、术后24~<36 h(T_(3))、术后36~48 h(T_(4))自控镇痛次数(PCA)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阻滞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20 min、摆体位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操作成功率、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两组PCA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PCA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时,两组PCA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股沟韧带下入路方式比较,腹股沟韧带上入路镇痛效果更好,还可提高操作成功率,减少PCA次数,不良事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上 镇痛效果 腹股沟韧带下入 髋关节骨折
下载PDF
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方法
8
作者 李世芳 周道政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累及前柱的髋臼骨折手术多采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1,2]。为改变髂腹股沟入路对髋臼前方暴露的局限性,2010-05-2012-03,我科采用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或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 累及前柱的髋臼骨折手术多采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1,2]。为改变髂腹股沟入路对髋臼前方暴露的局限性,2010-05-2012-03,我科采用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或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47例,其中34例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下入路 腹股沟韧带 髋臼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