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喉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腹股沟区域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利军 高彦东 张利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76-2980,共5页
目的:观察经喉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腹股沟区域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80例,年龄2-6岁,体质量10-25 kg,ASA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下七... 目的:观察经喉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腹股沟区域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80例,年龄2-6岁,体质量10-25 kg,ASA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下七氟烷复合腹股沟区域阻滞组(S 组)和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K 组)。S 组采用吸入6%-8%的七氟烷基础麻醉后行静脉诱导: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待颞下颌关节松弛后置入喉罩,术者消毒铺巾后行腹股沟区域阻滞,术中行机械通气,3%-4%七氟烷吸入维持;K 组采用肌注氯胺酮5 mg/kg 基础麻醉后行改良法骶管阻滞,于切皮前静注氯胺酮1 mg/kg,术中若出现体动、呛咳等反应,追加氯胺酮0.5 mg/kg。分别记录两组切皮前1 min(T0)、切皮后1 min(T1)、切皮后5 min (T2)、术毕(T3)、清醒时(T4)的 MAP、HR;观察术中体动与否、SpO2≤95%及苏醒期躁动的例数,苏醒时间及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切皮后1 min(T1)、切皮后5 min(T2)、术毕(T3)S 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7.6±6.2)mmHg、(77.8±6.4)mmHg、(76.5±4.7)mmHg,K 组分别为(86.9±8.1)mmHg、(88.1±5.3)mmHg、(86.4±6.5)mmHg,S 组优于 K 组(S 组与 K 组比较,T1、T2、T3时 t 值分别为5.766、7.893、7.806,均 P <0.0001);切皮后1 min(T1)、切皮后5 min(T2)、术毕(T3)S 组心率(HR)分别为(121.3±9.6)次/min、(121.9±8.4)次/min、(120.3±7.8)次/min,K 组分别为(138.6±9.4)次/min、(136.5±7.5)次/min、(128.7±6.9)次/min,S 组优于 K 组(S 组与 K 组比较,T1、T2、T3时 t 值分别为8.144、8.200、5.101,均 P <0.0001)。S 组较 K 组患儿术中及恢复期 HR、MAP 更加平稳(均 P <0.05)。S 组与 K 组苏醒时间分别为(7.5±3.4)min、(16.7±5.5)min,S 组短于 K 组(S 组与 K 组比较,t 值为8.99,P <0.0001);苏醒时间短(P <0.05)、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分别为(15.4±4.2)min、(23.7±6.3)min,S 组短于 K 组(S 组与 K 组比较,t 值为6.93,P <0.0001);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P <0.05);术中体动发生例数 S 组与 K 组分别为3例、15例,K组高于 S 组(χ2=10.32,P <0.001);SpO2≤95%的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12例,K 组高于 S 组(χ2=5.00,P <0.05)。术中体动及 SpO2≤95%的发生亦少(P <0.05)。结论经喉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腹股沟区域阻滞具有诱导快、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七氟烷 氯胺酮 腹股沟区域阻滞 小儿斜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