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腹腔内压监测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扬波 李娜 +2 位作者 王俊 赵丹 邵细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 观察自动连续腹腔内压(IAP)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55例,将患者按IAP测定方法不同分为连续测量组(32例)和人工测量组(23例).人... 目的 观察自动连续腹腔内压(IAP)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55例,将患者按IAP测定方法不同分为连续测量组(32例)和人工测量组(23例).人工测量组患者每8 h用人工膀胱测压法测量IAP 1次;连续测量组患者应用连续IAP监测系统自动监测IAP(每小时记录1次);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IAP>20 mmHg(1 mmHg≈0.133 kPa)时加用大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胃肠功能评分、IA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入住ICU时间、医疗费用及ICU病死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腹腔内高压(IAH)检出率与临床转归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人工测量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PACHEⅡ均较治疗前升高,连续测量组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3 d起连续测量组APACHEⅡ即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分:16.53±3.38比19.70±4.91),并持续到治疗后14 d(分:14.47±3.98比22.09±6.61).两组治疗后MODS评分逐渐降低,治疗后14 d连续测量组MODS评分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分:4.31±1.86比6.52±2.89,P<0.05).连续测量组治疗后7 d起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分:2.50±0.98比3.22±1.44).连续测量组治疗后14 d BUN和SCr均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BUN(μmol/L):11.7±9.4比18.6±10.9,SCr(μmol/L):83.9±51.9比136.7±83.3,均P<0.05〕.连续测量组IAH检出率明显高于人工测量组〔56.3%(18/32)比26.1%(6/23),P<0.05〕,IAH检出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较人工测量组明显缩短〔IAH检出时间(h):9.75±9.36比57.70±9.22,入住ICU时间(d):33.28±7.37比48.52±39.53,均P<0.05〕,医疗费用和病死率均较人工测量组明显降低〔医疗费用(万元):9.70±4.81比16.60±9.90,病死率:9.4%(3/32)比43.5%(10/23),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AH检出率与胃肠功能评分、IAP、APACHEⅡ、MODS评分、SCr和BUN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1、0.736、0.146、0.268、0.127、0.319,均P<0.05);IAH检出率与入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医疗费用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144、-0.361,均P<0.05).结论 连续IAP监测更早检出异常IAH,有助于及时治疗,从而降低IAP、胃肠功能评分、危重症评分和ICU病死率,缩短入住ICU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腹腔内压监测 大承气汤 老年危重症患者 胃肠功能障碍 腹腔内
下载PDF
腹腔内压监测在指导腹内高压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兴旺 姚志军 +3 位作者 汪红杰 陈彩花 庄海燕 刘会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监测在指导腹内高压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监测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腹内压监测。观...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监测在指导腹内高压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监测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腹内压监测。观察两组腹内压情况、血乳酸、白蛋白、APACHE-Ⅱ评分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监测组腹内压、腹内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监测组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监测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0%,低于常规组的45.00%(P<0.05)。结论:腹腔内压可作为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相关监测指标,并且能够进一步有效控制患者腹内高压,提高患者肠内营养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监测 腹内高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曾泳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35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目的观察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腹腔内压监测以指导肠内营养方案调整。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呕吐、胃液潜血、胃潴留、腹泻等)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相关指标(血乳酸、内毒素、平均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总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5.509,P=0.019);治疗后,2组血乳酸、内毒素、平均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腹腔内压监测指导重症伴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不耐受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高重症 腹腔内压监测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下载PDF
腹腔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伊敏 么改琦 白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监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危重患者的IAP,筛查IAP≥12 mmHg(1 mmHg=0.133 kPa)的腹腔内高压(IAH)患者,并... 目的 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监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危重患者的IAP,筛查IAP≥12 mmHg(1 mmHg=0.133 kPa)的腹腔内高压(IAH)患者,并对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按标准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将入选患者分为IAH组与非IAH组、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比较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IAP、腹腔灌注压(APP)、渗透梯度(FG)和血清肌酐(SCr).结果 共监测88例患者的IAP,其中25例发生IAH(发生率28.4%),2例发生ACS(发生率2.3%);死亡8例(病死率9.1%),出院时生存80例(生存率90.9%).与非IAH患者比较,IAH患者的IAP、SCr显著升高[IAP (mmHg):14.16±2.43比8.13±2.28,t=10.984,P=0.000;SCr(μmol/L):126.72±83.02比73.41±37.59,t=3.087,P=0.005],FG显著降低(mmHg:59.32±17.08比70.24±15.03,t=-2.956,P=0.004),而MAP、APP无明显差异[MAP(mmHg):79.18±12.33比88.71±17.34,t=-1.368,P=0.190; APP(mmHg):73.40±16.11比78.37±14.32,t=-1.415,P=0.16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P、FG显著降低[APP(mmHg):60.88±14.58比78.56±14.06,t=3.382,P=0.001;FG(mmHg):50.38±16.18比68.81±15.44,t=3.208,P=0.002],SCr显著升高(μmol/L:129.12±83.62比84.36±55.15,t=-2.082,P=0.040),而MAP、IAP均无显著差异[MAP (mmHg):71.00±25.46比84.38±13.53,t=1.224,P=0.238; IAP(mmHg):10.62±5.34比9.76±3.40,t=-0.647,P=0.519].结论 对住ICU的危重患者进行IAP测量,可以早期发现IAH和ACS;按照标准的IAP评估筛查系统和IAH/ACS管理系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将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监测 腹腔内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腹腔内压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雪琴 林玫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0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 IAP )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CU 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动态监测腹腔内压力变化,分析腹腔内压升高对呼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并行早期干预。结果...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 IAP )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CU 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动态监测腹腔内压力变化,分析腹腔内压升高对呼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并行早期干预。结果常规监测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首次测量腹腔内压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4例腹内压升高患者,干预前 CVP、HR、氧合指数、MAP、IAP 分别为(17±177;5) cmH2 O,(132±177;18)次/min,(240±177;60),(45±177;12)mmHg,(22±177;8)mmHg,干预后分别为(13±177;4)cmH2O,(118±177;12)次/min,(320±177;80),(65±177;8)mmHg,(12±177;6)mmHg,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4.59,5.58,5.88,10.19,7.35;P<0.01)。结论腹腔内压升高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常规腹腔内压监测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以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而且可协助判断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心率 血氧饱和度 腹腔内压监测
原文传递
腹腔内压监测指导腹内高压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亚卿 陈虎 刘健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第20期40-41,共2页
目的通过腹腔内压(IAP)监测指导腹内高压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提高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以膀胱测压法监测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重症患者IAP,筛选IAP≥1.33k Pa腹腔内... 目的通过腹腔内压(IAP)监测指导腹内高压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提高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以膀胱测压法监测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重症患者IAP,筛选IAP≥1.33k Pa腹腔内高压患者,并将入选患者按IAP分为两组,(Ⅰ组:1.33k Pa≤IAP≤2.66k Pa,Ⅱ组IAP≥2.66k Pa)对两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分别比较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胃液潜血及4小时胃残余量的发生率。结果共监测48例患者IAP,其中Ⅰ组25例,Ⅱ组23例,Ⅱ组呕吐、腹泻、胃液潜血及4小时胃残余量≥300ml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ICU腹内高压重症患者进行腹腔内压监测,腹腔内压≤2.66k Pa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明显高于腹腔内压≥2.66k Pa,通过监测IAP指导腹内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减少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监测 腹腔内 重症 胃肠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