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崇学 李启发 +5 位作者 侯伟 王会阳 陶书超 郭世刚 张业强 李元秀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液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钡餐胃排空时间以及胆囊 B型超声波和胃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比较 ,术前和术后 3天、1月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术后 1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两组患者的胃酸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胃排空时间这三项指标比较 ,术后 1月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术后 1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随访 3年 ,两组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贫血、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 ,保留组均低于切断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后腹泻、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切断组高于保留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消化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迷走神经 腹腔支 鸦爪 食管肿瘤 手术
下载PDF
后腹腔支气管上皮囊肿1例报告
2
作者 于松水 王大广 +1 位作者 刘宾 徐越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0期1804-1804,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间断腹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2天住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发作时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发热。查体:腹部平坦,触诊腹软,左上腹轻压痛,...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间断腹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2天住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发作时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发热。查体:腹部平坦,触诊腹软,左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叩鼓音,肝、脾、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示左上腹4.1cm×3.2cm无回声肿物,内透声差,并见片絮状稍强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稍强回声 叩鼓音 腹腔支 上皮囊肿 内透声 腹部疼痛 胃内容物 上腹 持续性胀痛 平扫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管小青 郑向欣 +4 位作者 吴骥 顾书成 陈焰 吴建强 吴际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20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7例中、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组(A 组)和常规胃...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7例中、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组(A 组)和常规胃癌根治术组即不保留迷走神经组(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进餐后是否有明显不适感觉;比较术后随访3、6、12、24个月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检查、胆囊结石发生率、复发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质量。结果A 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 B 组,手术出血量明显较 B 组多(P ﹤0.01);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8.02、18.38枚(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6/36)、19.05%(4/21),P ﹥0.05;A 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 B 组(P ﹤0.01);A 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 B 组(P ﹤0.01);2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能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更好的营养吸收,在不影响根治效果的同时,能大大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保留迷走神经 肝胆 腹腔支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腹腔支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孙伟峰 梁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尤其是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PPG)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随着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保留神经已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新要求,但在胃癌手术中,对迷走神经腹腔...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尤其是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PPG)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随着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保留神经已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新要求,但在胃癌手术中,对迷走神经腹腔支的保留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保留迷走神经的腹腔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保留腹腔支在胃癌手术中的价值虽有争议,但在预防胆结石、调节胃排空、减少倾倒综合征、缓解慢性腹泻、减少胃食管反流及抑制胆汁反流方面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随着外科手术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迷走神经腹腔支在胃癌手术中的意义值得在未来进一步关注和探索,以推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保留功能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腹腔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庆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3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25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试验组(n=63)、参照组(n=62)。参照组采用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25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试验组(n=63)、参照组(n=62)。参照组采用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黄体生成素(FSH)]、手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住院、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手术后3个月试验组FSH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LH、E 2水平无显著差异,且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卵巢功能,避免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阻断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下载PDF
腹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慧力 尚大可 高满仓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26例38条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28例37条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部曲张的浅静脉逐一...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26例38条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28例37条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部曲张的浅静脉逐一抽剥;治疗组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的基础上给予腹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2年随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溃疡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腹腔镜交通静脉离断术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银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2947-294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长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9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长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9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联合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妊娠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第1次月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联合组复发率(1.69%)低于常规组(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缩短月经复潮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阻断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治疗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玲玲 陈媛媛 +4 位作者 陈炳香 罗宁 姚天意 梁向华 沈冰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对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于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妇科微创医学研究所就诊的10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和手术方案分组...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对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于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妇科微创医学研究所就诊的10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和手术方案分组进行治疗。将无妊娠及生育功能要求接受USLPPA为A组,将希望保留生育力且接受USLPPA为B组,将希望保留生育力但拒绝行USLPPA为C组。比较3组手术质量、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痛经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0.05),术后缓解率和复发率无差异(P>0.05)。但术后妊娠率B组(76.5%)高于C组(44.1%)(P<0.05)。结论: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妊娠率提高,适合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子宫腺肌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生育能力保留 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阻断术 腹腔镜下部分腺肌病切除术 子宫动脉阻断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解晓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9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术后第1次月经时间、月经稀发延迟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有所升高,雌二醇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次月经时间(32.29±5.46)d明显早于对照组(37.96±6.18)d,且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3.03%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稀发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虽手术时间略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月经恢复较快,且对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阻断术 性激素
下载PDF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
10
作者 胡祥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腹腔支 幽门
下载PDF
国人迷走神经在食管下段和胃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时镛 陈以慈 +1 位作者 吴孟欣 严伟新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7年第1期6-12,共7页
一个成功的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除术(高选迷切术),需要对迷走神经在食管下段和胃的分布作充分了解。经典的解剖学资料不能满足需要,国内、外不少学者曾对此作研究(1~8),但某些提法尚欠足够的解剖学资料,特别是由于多数作者没有将食管... 一个成功的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除术(高选迷切术),需要对迷走神经在食管下段和胃的分布作充分了解。经典的解剖学资料不能满足需要,国内、外不少学者曾对此作研究(1~8),但某些提法尚欠足够的解剖学资料,特别是由于多数作者没有将食管和胃取出体外解剖,对其中一些分支不易作详细追踪和观察。本文的研究祈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并为国人解剖学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段 食管裂孔 胃左动脉 迷走神经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腹腔支 胃体部 国人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膈下食管和胃的分布及命名
12
作者 沈时镛 陈以慈 +1 位作者 吴孟欣 严伟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3期132-136,188,共6页
在118例标本上,借助放大镜对迷走神经在膈下和胃的分布进行解剖,结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需要,重点观察了胃底支、罪恶支、胃主神经、肝支和腹腔支。对迷走神经在胃的分支命名提出探讨。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罪恶 腹腔支
下载PDF
“选迷”加半胃切除“毕─Ⅰ式”吻合治疗十二脂肠溃疡穿孔18例报告
13
作者 何兴慈 梅广军 +5 位作者 周晟 钱中波 宫萍 李晓婷 栾孝章 董成林 《黑龙江医学》 1997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溃疡穿孔 半胃切除 十二脂肠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球部 腹腔支 胃左动脉 弥漫性腹膜炎 十二指肠溃疡病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腹腔广泛侧支形成1例报告
14
作者 李志伟 王洪波 +1 位作者 齐瑞兆 孙文兵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腹腔广泛侧形成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
原文传递
国人胃的迷走神经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范 雷晓寰 《解剖学通报》 1981年第1期65-73,共9页
一、膈下迷走神经干的位置,前干有68%位于食管腹段的前左侧,后干98%位于食管腹段的后右侧。神经干的数目变化较大,前干以双干与三干居多;后干以单干居多。迷走神经干的分支状况,单干型在膈下直接分支;多干型在膈下分支有三种类型。二、... 一、膈下迷走神经干的位置,前干有68%位于食管腹段的前左侧,后干98%位于食管腹段的后右侧。神经干的数目变化较大,前干以双干与三干居多;后干以单干居多。迷走神经干的分支状况,单干型在膈下直接分支;多干型在膈下分支有三种类型。二、贲门支通常为1-4支;其终末分支为1—8支,呈放射状分布于贲门部与胃底。下食管支出现率不高(前干7例,后干11例),一般在贲门平面以上不远分支,其起源有的与贲门支共干,有的单独发自神经干。三、胃大神经出现率前干为100%,后干为94%。有三种不同的走行:Ⅰ、行于小网膜内;Ⅱ、贴胃壁而行;Ⅲ、贴胃小弯而行。此外还发现有双支型的胃大神经。胃大神经的终末支一般以2—4支居多数,分布范围前胃大神经在幽门以左4.65—6.22厘米,后胃大神经为4.33—6.26厘米之间的范围。四、胃体支的数目平均为4支(1—11支),前胃体支多数起于前迷走神经干和前胃大神经;后胃体支多数起于后胃大神经。胃体支的分布型式有三:Ⅰ、聚集型;Ⅱ、分散型;Ⅲ、丛状型,以聚集型居多数。五、幽门支的出现率44%(22例),幽门支有单支型与双支型。起子肝支有15例(68.18%);起于前胃大神经7例(31.82%)。在小网膜内分为上下二支或不分支。六、观察了肝支与腹腔支的起源与数目,并测量了起点离膈下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体 神经干 中脘 迷走神经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丛 胃小弯 幽门部 腹腔支 食管丛 终末 前胃 小网膜 食管
下载PDF
胃迷走神经解剖初步报告
16
作者 张横湖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1期82-84,共3页
为了配合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我收集10例尸体(成年尸体5例,儿童尸体5例),采用剥离方法,对胃迷走神经解剖初步报告如下:一、干数及行走方向前干:位于腹段食管的肌层与腹膜之间,10例解剖中,前干为单干型者9例,其中,7例行走方向是从... 为了配合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我收集10例尸体(成年尸体5例,儿童尸体5例),采用剥离方法,对胃迷走神经解剖初步报告如下:一、干数及行走方向前干:位于腹段食管的肌层与腹膜之间,10例解剖中,前干为单干型者9例,其中,7例行走方向是从腹段食管左上方斜向右下方,2例行于食管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前 幽门部 角切迹 幽门切迹 腹腔支 胃小弯 腹段食管 肝胃韧带 食管肌层 鸦爪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抗旱 徐开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A组4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A组4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B组4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性功能评分。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2.13±13.46)ml、手术时间(59.02±10.18)min明显优于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24±18.84)ml、手术时间(70.72±11.6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6.95±1.40)IU/L明显高于A组的(6.07±1.22)IU/L,而B组的雌二醇(E2)(72.39±5.62)ng/L明显低于A组的(80.30±5.33)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FSH水平比术前高,E2水平比术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明显,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卵巢功能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对性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阻断术 卵巢功能 性功能
下载PDF
腹段迷走神经解剖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俊杰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0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对腹段迷走神经10例进行了调查,计男9例,女1例(成人7例,儿童3例)。现报告如下:观察结果一、腹段迷走神经干前干:位于膈肌裂孔下方食管肌层与浆膜层之间,10例中为单干型者9例,双干型者1例,行走方向:单干型从腹段食管左前上方斜向右下者6例.
关键词 腹腔支 胃体 后壁 中脘 胃前 胃小弯 腹段食管 幽门部 肝胃韧带 鸦爪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