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腹腔转移性腺癌31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底复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腹腔转移性腺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例作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设同中心非共面照射野4 ̄7个,靶区剂量20 ̄35Gy,7 ̄9天。其中11例加常规放疗30 ̄40Gy,20 ̄25天。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96.6%...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腹腔转移性腺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例作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设同中心非共面照射野4 ̄7个,靶区剂量20 ̄35Gy,7 ̄9天。其中11例加常规放疗30 ̄40Gy,20 ̄25天。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96.6%,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有效率为77.4%(24/31)。治疗前肿块体积小于125cm3者明显优于大于125cm3者(P<0.025)。中位生存月数为11个月,一年生存率达25.8%(8/31)。加常规照射者疗效无明显提高(P>0.1),放射性损伤却明显增加,总体损伤率为19.4%(6/31)。结论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通过治疗可改善生存质量,适当延长生存期,但加用常规照射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放射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形放疗 腹腔转移性腺癌 常规放疗
下载PDF
腹腔转移性腺癌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经验总结
2
作者 陈昌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2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总结并研究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腹腔转移腺癌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4例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人,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靶区剂量20~30Gy,7~9d。其中16例加常规放疗,30~40Gy,21~28d。结果:44例腹腔转移... 目的:总结并研究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腹腔转移腺癌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4例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人,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靶区剂量20~30Gy,7~9d。其中16例加常规放疗,30~40Gy,21~28d。结果:44例腹腔转移性腺癌患者经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后肿块都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缓解,其缓解率达97.7%,总有效率为77.3%(34/44)。治疗前腹腔转移肿块≤5cm×5cm×5cm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肿块>5cm×5cm×5cm的患者(P<0.025)。中位生存月数为7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达22.7%(10/44)。加常规照射者疗效无明显提高(P>0.1),相反放射性损伤确明显增加了,总体损伤率为18.2%(8/44)。结论:44例患者通过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多数病人能耐受,治疗后可改善生存质量,适当延长生存期。如加用常规照射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致患者放射性损伤明显增加,危害病人的健康,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转移性腺癌 三维立体 适形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腹腔转移性腺癌22例分析
3
作者 周健 许锡元 +2 位作者 王建华 汤华 王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2-263,266,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转移性腺癌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2例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例作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 6~ 8个 ,靶区剂量 2 0~ 30Gy ,7~ 9天。其中 8例加常规放疗 ,30~ 4 0Gy ,2 1~ 2 8天。结果 :... 目的 :研究腹腔转移性腺癌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2例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例作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 6~ 8个 ,靶区剂量 2 0~ 30Gy ,7~ 9天。其中 8例加常规放疗 ,30~ 4 0Gy ,2 1~ 2 8天。结果 :临床症状缓解率为 97 7% ,肿块有不同程度退缩 ,总有效率为 77 3% (17/ 2 2 )。治疗前肿块体积小于 5cm× 5cm× 5cm者疗效明显优于大于 5cm× 5cm× 5cm者 (P <0 0 2 5 )。中位生存月数为 7个月 ,1年生存率达 2 2 7% (5 / 2 2 )。加常规照射者疗效无明显提高 (P >0 1) ,放射性损伤却明显增加 ,总体损伤率为 18 1% (4/ 2 2 )。结论 :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三维立体适形放疗 ,通过治疗可改善生存质量 ,适当延长生存期 ,但加用常规照射并不能提高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腹腔转移性腺癌 常规放疗 生存质量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龙兆博 唐晓梅 +2 位作者 司婷婷 秦娟 王三喜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1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经过穿刺法获取胸腹腔积液标本100 ml,病理检查,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均联合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关蛋白阳性、阴性以及不确... 目的探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经过穿刺法获取胸腹腔积液标本100 ml,病理检查,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均联合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关蛋白阳性、阴性以及不确定性,计算细胞阳性率。结果细胞块检测阳性率为48.0%,高于常规检测的34.0%,不确定性比例为0,低于常规的22.0%(P<0.05);两种方法对良性组织检测结果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 A、E-cad均呈低表达,WT-1、Calretinin、CK5/6均呈高表达,恶性组织检测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 A、E-cad均呈高表达,并且细胞块法阳性率均高于常规涂片法(P<0.05),WT-1、Calretinin、CK5/6均呈低表达;常规涂片对不确定组织检测结果:WT-1、Calretinin、CK5/6阳性率均较高,其他均为低阳性率,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均较高,并且细胞块阳性率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涂片法(P<0.05)。结论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各指标间联合可以判断肿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块 免疫组化 腹腔积液转移性腺
下载PDF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刘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84-285,共2页
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选择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至关重要。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患者,选取日期为2019.7-2020.12,共选取78例患者,并通过穿刺法获取其胸腹腔积液样本,样本量为100-200mL,... 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选择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至关重要。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患者,选取日期为2019.7-2020.12,共选取78例患者,并通过穿刺法获取其胸腹腔积液样本,样本量为100-200mL,同时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分别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并纳入常规组和细胞块组,操作结束后均联合免疫组化法,将两组检测方式病理学检测结果、蛋白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胞块组阳性率、阴性率均高于常规组,且不确定率低于常规组,同时良性组结果显示,CK7、TTF-1、CEA、CA19-9较低,WT-1、Calretinin、CK5/6较高,且细胞块组低于常规组;恶性组结果显示:CK7、TTF-1、CEA、CA19-9较高,WT-1、Calretinin、CK5/6较低,且细胞块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诊断过程中应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能够提升阴性及阳性检测率,并且通过各指标间的联系可以有效判断肿瘤类型,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 腹腔积液转移性腺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