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胃切除术中BillrothⅡ式伴布朗式吻合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姚敦陆 姚乐 +2 位作者 黄国勋 马竣 许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切除术中BillrothⅡ式伴布朗式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从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筛选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其中...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切除术中BillrothⅡ式伴布朗式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从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筛选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取BillrothⅡ式吻合操作,观察组术中采取BillrothⅡ式伴布朗式吻合操作,对比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腹泻、反流、肠梗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吻合口瘘、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Visick分级Ⅰ级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Visick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占比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胃切除术中,采取BillrothⅡ式伴布朗式吻合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腹泻、反流、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疗效,且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对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下胃切除术 BillrothⅡ式 布朗式吻合术 并发症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相关因素
2
作者 张志谦 谈维钺 彭小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646-364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接收的100例胃癌患者,均在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采用胰瘘诊断标准评估术后胰瘘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接收的100例胃癌患者,均在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采用胰瘘诊断标准评估术后胰瘘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由研究人员询问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老年胃癌患者经腹腔镜切除术后,22例(22.00%)发生胰瘘;发生组体质量指数(BMI)、高脂血症、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合并高脂血症、手术时间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均是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应对BMI高、合并高脂血症、手术时间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多的老年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腹腔镜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下胃切除术 胰瘘 高脂血症 淋巴结清扫数目
下载PDF
腹腔镜对比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对患者围手术期炎症状态的影响——CLASS-01研究
3
作者 徐舟 邱耀鹏 +2 位作者 赵丽瑛 刘浩 李国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远端胃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炎性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 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检测血清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远端胃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炎性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 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等指标, 并分析两组患者间各项炎症指标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两组间基线数据、炎症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Mann-WhitneyU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纳入135例患者(腹腔镜组67例, 开放组68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均衡。腹腔镜组对比开放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相应时间点[中位数(IQR)]的IL-6[6.09(2.52~10.60)、70.11(39.17~118.00)、34.00(19.59~65.16、20.52(11.76~43.10);5.84(2.45~16.10)、71.70(41.39~134.00)、45.30(16.96~76.30)、16.89(10.23~37.86), Z=-0.367、-0.350、-0.552、-0.771]、TNF-α[11.80(8.82~22.25)、12.70(9.30~25.23)、19.10(13.68~24.80)、13.70(10.97~20.65);11.15(8.34~18.02)、11.20(9.15~19.10)、15.25(13.10~23.73)、15.40(10.95~24.52), Z=-0.941、-0.827、-1.521、-0.717]、CD4细胞[41.94(36.66~47.14)、34.99(27.35~38.77)、38.81(34.20~47.12)、43.83(38.48~49.89);42.25(38.41~45.08)、33.17(27.73~38.23)、40.54(35.74~44.13)、43.74(38.92~49.04), Z=-0.157、-0.998、-0.036、-0.561]、CD8细胞[20.23(17.63~25.77)、21.11(17.94~25.48)、20.07(16.61~24.51)、19.64(16.94~25.28);24.39(20.24~27.67)、23.62(19.20~29.07)、23.09(18.32~25.31)、21.57(19.29~25.35), Z=-1.899、-1.345、-1.400、-1.095]、NK细胞[14.91(10.45~19.50)、16.13(12.40~22.31)、13.22(9.02~17.63)、10.15(7.85~15.13);12.69(8.26~17.50)、16.81(12.30~23.93)、12.04(9.09~16.92)、10.22(7.27~15.10), Z=-1.314、-0.190、-0.765、-0.32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9.4%)例;11(16.2%)例, χ^(2)=0.240, P>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手术后围手术期炎性指标变化与开腹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腹腔镜手术除了微创优势外, 手术应激相关优势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炎症 腹腔镜下胃切除术 开放性胃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管傲然 李逊 +4 位作者 赵维山 朱燕昆 于海东 谢辉 李汝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56例,将其开腹胃癌根治术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n=28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56例,将其开腹胃癌根治术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n=28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测2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肠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应作为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首选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 传统开腹胃切除术 进展期远端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