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洪保 黄美近 何玉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0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开腹组患者予以开腹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0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开腹组患者予以开腹结合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结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术式的治疗情况。结果:腹腔组患者其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据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以及预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其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在非外括约肌侵犯性超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志威 李苏明 章晓路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ISR)在非外括约肌侵犯性超低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30例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非外括约肌侵犯性超低位直肠...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ISR)在非外括约肌侵犯性超低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30例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非外括约肌侵犯性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ME联合ISR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等手术指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住院指标;对治疗前、治疗1个月、6个月肛门功能采用Wexner评分进行评价,并进行肛门功能KIRWAN分级;经过为期36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并发症、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内括约肌部分切除17例,内括约肌次全切除8例,内括约肌全切除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转开腹手术者;所有患者无肛门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5例复发,复发时间平均(3.76±1.03)个月,1例出现肝脏转移;手术时间平均(232.54±53.4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2.32±22.43)m L;住院时间平均(8.54±1.45)d;恢复胃肠蠕动时间平均(24.43±5.43)h;胃肠减压时间平均(37.54±7.43)h;淋巴结摘除平均(10.87±2.21)枚;吻合口距齿状线(1.65±0.43)cm;所有患者均保肛成功,保肛成功率为100%;术前肛门Wexner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6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功能KIRWAN分级:Ⅰ级20例、Ⅱ级6例、Ⅲ级4例。结论 TME联合ISR在非外括约肌侵犯性超低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其能够显著改善肛门功能,预后质量良好,术后无并发症,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 超低位直肠癌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帅峰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TME联合ISR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TME联合ISR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摘除数量、术前术后的肛门Wexner评分及肛门功能Kirwan分级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腹者,患者手术时间(219.48±46.37)min,术中出血量(105.95±20.45)mL,住院时间(9.21±1.02)d,肛门排气时间(25.14±5.15)h,淋巴结摘除数量(11.02±1.92)枚;所有患者均保肛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肛门Wexner评分及肛门功能Kirwan分级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可达到手术预期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4
作者 梁小辉 彭博 +4 位作者 练绮雯 李子一 刘鑫斌 钟晓华 张喆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切除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中低位直肠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可能性
5
作者 甘莉 肖亮 黄乘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2期36-38,共3页
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是一种以传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为基础的新型手术方式,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新的手术方式,作者进行可这项研究,以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能性,并评估这种手术方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 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是一种以传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为基础的新型手术方式,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新的手术方式,作者进行可这项研究,以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能性,并评估这种手术方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回顾性分析了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连续行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2例进展期胃窦部胃癌的患者,以及行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12例进展期胃窦部胃癌的患者,评估短期结果,如手术时间、术中失去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于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来说,平均手术时间为261.42±62.6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0(90,150)mL,术中平均清扫淋巴数量为24.75±2.63个。此外,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是一种肿瘤学上可行的且技术方面安全的外科手术方式。将进一步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对患者长期预后是否会优于传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切除 传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宏建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无瘤生存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其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复发率 远处转移 并发症 无瘤生存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傅卫 袁炯 +4 位作者 王德臣 姚宏伟 于锦利 任立焕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开腹组52例),以及2003年1月~2006年6月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腹腔镜组4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开腹组52例),以及2003年1月~2006年6月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的病例(腹腔镜组49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直肠癌前切除术(160±106)ml(n=37)vs(298±186)ml(n=36),t=-3.908,P=0.000;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80±153)ml(n=10)vs(356±170)ml(n=14),t=-2.604,P=0.016]。腹腔镜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手术组[(2.4±1.8)dVS(3.6±1.5)d,t=-3.648,P=0.000]。腹腔镜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4.3%(7/49)g844.2%(23/52),x^2=10.834,P=0.001]。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无差异(12.7±6.5VS13.6±7.0,t=-0.668,P=0.505),下切缘均为阴性。腹腔镜组45例(91.8%)随访2~42个月,开腹组47例(90.4%)随访6~42个月,局部复发率分别4.4%(2/45)、4.3%(2/47)。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全系切除 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志涛 郭磊 王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9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微创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开腹直肠全系膜...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微创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清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开腹组(均P<0.05),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开腹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REE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而术后第3天REE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REE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REE均显著低于同期开腹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保肛率、预防性回肠造口率、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能显著减轻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高代谢状态,促进术后恢复,而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全系切除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桦波 武伟 徐静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96例纳入观察对象,参照治疗方案不同分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96例纳入观察对象,参照治疗方案不同分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的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预后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指标(下床时间、肛门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90%(43/48)高于对照组的58%(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KPS评分升高,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48)略高于对照组的6%(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研究组生存率92%(44/48)高于对照组的75%(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4,P=0.004)。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直肠全系切除 动脉置泵灌注化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彦平 龚勇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段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T细胞亚群指标、NK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药物用量减少,T1期、T2期血清Cor、CD8+水平降低,血清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机体免疫抑制及应激反应,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卫东 李永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2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选择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选择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或转移发生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复发或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展开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因此建议临床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位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全系切除 低位直肠癌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宏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7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并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7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术中出血量(61.2±12.9)ml,住院时间(7.9±1.4)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术中出血量(118.4±41.0)ml,住院时间(14.2±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切除 开腹直肠癌全系切除 近期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圣博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2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价值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4期40-41,共2页
目的:对题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2012年6月~2018年6月的58例本院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我们将中低位标准定位在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10cm,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在进行治疗中,以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进行治疗,观察组29... 目的:对题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2012年6月~2018年6月的58例本院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我们将中低位标准定位在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10cm,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在进行治疗中,以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进行治疗,观察组29例运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运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确保相关指标得以完善,从而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全系切除 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士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7期41-41,共1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7例,抽签法分组,参照组78例仅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试验组79例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7例,抽签法分组,参照组78例仅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试验组79例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下地活动用时、住院用时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地活动用时、住院用时较参照组短(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6%与参照组2.56%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能缩短康复时间,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经肛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临床探讨
16
作者 钟晓华 谢海滨 +2 位作者 彭博 胡琛 陈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3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辅助的经肛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11例同时期同手术组医生...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辅助的经肛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11例同时期同手术组医生行腹腔镜辅助全系膜切除治疗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67±12.83)min、远端切缘率则为23.3%,对照组上述指标则分别为(180.10±19.74)min、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74,P=0.04);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经肛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方式,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出血及平均住院时间,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经腹经肛全系切除 围手 淋巴结 并发症 腹腔感染
下载PDF
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王文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中采取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取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与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直肠癌全系... 目的:比较直肠癌中采取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取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与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各1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术中出血量(60.21±4.21)m L、术后排气时间(45.21±3.54)h、住院时间(8.21±1.21)d、手术时间(124.57±6.69)min、淋巴结清扫数(12.21±0.35)个,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开腹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应用直肠癌治疗中效果显著,但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直肠癌全系切除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切除 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向梅娟 李国章 李志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847-848,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5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下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观察组远期复发率7.69%低于对照组的28.21%,而5年生存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腔镜下全息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近远期效果良好,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系切除 结肠癌 近远期预后 指标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毅 隋红艳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6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100例中位、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前者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组行腹腔镜直肠...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100例中位、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前者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组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开展评价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组出现2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全系切除 中、低位 直肠癌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