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6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激励式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宋海平 李玲 陈桥英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7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激励式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激励式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激励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 <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激励式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激励护理 腹腔镜子宫切除
下载PDF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
2
作者 平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阴... 目的探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阴道残端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长、下床活动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阴道残端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度子宫脱垂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治疗,有利于增强临床疗效,提高阴道残端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阴道残端壁悬吊术 子宫切除 重度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开腹组的70.00%显著提升(P<0.05)。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60.25±5.23)ml相较于开腹组(160.19±3.11)ml显著减少,手术时间(90.25±2.25)min、术后拆线时间(5.22±1.36)d、住院时间(7.65±0.28)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25±2.25)h相较于开腹组的(120.36±5.26)min、(7.25±1.49)d、(9.29±1.33)d、(45.69±5.29)h显著缩短(P<0.05)。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7.50%相较于开腹组的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获得广泛应用,同前者比较,后者的治疗优势明显,可显著提升子宫肌瘤患者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内脏痛的影响
4
作者 吴黄兴 鲍全 陈齐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内脏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组(NR组),另...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内脏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组(NR组),另一组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诱导前均接受双侧TAPB,NR组给予20 mg纳布啡+0.33%罗哌卡因混合液每侧30 mL,R组给予0.33%罗哌卡因溶液每侧3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内脏痛、静息状态、活动状态)、术后镇痛泵(PCIA)使用情况、补救镇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情况;比较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术中出血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监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R组比较,NR组患者术后1 h、2 h、6 h、12 h、24 h内脏痛VAS评分、静息状态VAS评分、活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NR组术后48 h活动状态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未按压PCIA比率较高(P<0.05),PCIA按压次数减少(P<0.05);术后1 h、2 h、6 h、12 h Ramsay镇静评分均增高(P<0.05);与R组比较,NR组平均动脉压(MAP)在手术进行到30 min时(T3)至拔管前5min(T6)时升高(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术中出血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PACU监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内脏痛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内脏痛及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横肌平面阻滞 纳布啡 腹腔镜子宫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高淑婷 元春燕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3-75,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在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60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在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评估此术式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2±1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0.8±14.6)mL,平均住院时间为(5.1±1.4)d;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阴道残端感染,1例短暂性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其中术后12个月失访2例,其余58例患者均未出现子宫脱垂复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情况逐渐达标,相较术前生活质量得到提升(P<0.05);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总体满意度评分较高。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有效手术方法,随着时间推移,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子宫切除 阴道残端壁悬吊术 子宫脱垂
下载PDF
腹横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鲍文珑 袁娜平 涂文娟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采取神经阻滞、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于术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于术后行腹横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补救镇痛率和手术前后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补救镇痛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两组QoR-40评分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IL-6、IL-8水平均高于术前1 d,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2%,低于对照组的39.9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相比,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开展腹横筋膜平面阻滞镇痛效果更理想,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恢复质量,降低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横肌平面阻滞 横筋膜平面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朱礼耀 陈萌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灌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灌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镇痛药物用量,术前及术后2、12、24、48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48 h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导尿管拔除、术后卧位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与术后2 h比,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术后镇痛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更少;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术后48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术后48h血清IL-6、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加快其康复进程,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子宫切除 术后康复
下载PDF
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复发率的比较
8
作者 于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12-0015,共4页
对比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复发率。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 对比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复发率。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效果更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 腹腔镜 术后复发率
下载PDF
棒球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朱索宇 谢学新 周军旭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棒球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7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中缝合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方法,研究组使用棒球式缝合法,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 目的探讨棒球式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7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中缝合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方法,研究组使用棒球式缝合法,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棒球式缝合法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特点,临床推广价值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 子宫肌瘤 棒球缝合法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王建彩 季兰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39-41,共3页
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子宫脱垂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7月子宫脱垂患者80例分为各40例的2组,对比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治疗效果。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 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在子宫脱垂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7月子宫脱垂患者80例分为各40例的2组,对比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治疗效果。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及手术指标均差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子宫脱垂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效果更好,在临床治疗时,可以保留患者子宫,促进盆底结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在临床治疗时,可以结合患者情况,评估是否符合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直肌悬吊术 子宫切除 子宫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阴式与腹式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比较分析
11
作者 李海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4-0047,共4页
系统且较为全面的分析阴式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研时限为2021.05~2021.12,入组此次甲组(腹式子宫切除术)、乙组(阴式子宫切除术)、丙组(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研究对象为90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女性,分组方式为手术方式,... 系统且较为全面的分析阴式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研时限为2021.05~2021.12,入组此次甲组(腹式子宫切除术)、乙组(阴式子宫切除术)、丙组(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研究对象为90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女性,分组方式为手术方式,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手术时间、出血、疼痛与恢复指标值、并发症率均高于乙组与丙组,P<0.05;乙丙两组上述指标存在差异较小,P>0.05;甲组术后72h应激反应指标值(COR、IL-6、WBC、Hs-CRP、NE)、术后3个月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值(E2、LH、AMH、FSH、窦状卵泡数)与乙组、丙组及乙组与丙组术后3个月E2、LH、窦状卵泡数存在差异较大,P<0.05;乙组与丙组术后72h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3个月AMH、FSH存在差异较小,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应用价值显著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前者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更少且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更小,手术时间、出血、疼痛以及恢复指标更优,可以获得与腹腔镜手术方式相似的微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腔镜子宫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脐敷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探讨
12
作者 罗里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22-0025,共4页
研此次研究中着重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脐敷对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我院68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联合脐敷,比较护理效果。结... 研此次研究中着重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脐敷对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我院68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联合脐敷,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负性情绪、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常规护理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脐敷时能够显著使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提升,另外从应用来看,负性情绪得到极大缓解,肠胃功能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脐敷 子宫切除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宋艳丽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巨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巨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肛门排气、术后进食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子宫切除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前与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及恢复进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良超 张佳 +1 位作者 李伟 解淼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29-535,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前与术后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及恢复进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行TAP,...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前与术后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及恢复进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行TAP,对照组患者术后行TAP,比较2组相关参数。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8、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镇痛补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 h,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行TAP手术时间无变化,且可有效镇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镇痛 恶心呕吐 恢复进度 术前横肌平面阻滞
下载PDF
TAPB联合RS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佩霞 莫雪莹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与舒适度量表(BC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住院的12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与舒适度量表(BC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住院的120例LTH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TAPB,联合组给予TAPB联合RSB,比较两组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舒适度量表(BCS)评分、按压镇痛泵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1(建立CO_(2)气腹时)、T2(手术开始30 min后)、T3(拔管10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4(术后6 h)、T5(术后12 h)、T6(术后24 h)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B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按压镇痛泵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联合组(5.00%)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H术中给予TAPB联合RSB,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躁动程度,提高舒适度,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且麻醉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横肌平面阻滞 直肌鞘阻滞 腹腔镜子宫切除 疼痛
下载PDF
腹腔镜Semm式子宫切除与经腹Semm式子宫切除比较 被引量:23
16
作者 施永鹏 谢晖亮 +1 位作者 王敏芳 李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 Semm子宫切除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 Semm式子宫切除 72例 (N1组 )和经腹 Semm式子宫切除 49例 (N2组 )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 :N1组平均年龄 44 .13± 3.6 8岁 ,N2组平均... 目的 :探讨腹腔镜 Semm子宫切除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 Semm式子宫切除 72例 (N1组 )和经腹 Semm式子宫切除 49例 (N2组 )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 :N1组平均年龄 44 .13± 3.6 8岁 ,N2组平均年龄 45 .2 7± 3.13岁。N1组中子宫肌瘤 47例 ,子宫腺肌病 2 0例 ,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 5例 ,N2组中子宫肌瘤 36例 ,子宫腺肌病 10例 ,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 3例 ,其组成比例无差别 ;N1组子宫平均大小孕 9± 1.7周 ,N2组子宫平均大小孕 10± 2 .1周 (P<0 .0 5 )。N1组手术平均时间 82 .2 4± 2 4.0 6分钟 ,N2组手术平均时间 10 4.0 0± 17.39分钟(P<0 .0 5 ) ;N1组术中出血 86 .11± 49.6 3ml,N2组术中出血 16 5 .31± 72 .32 ml(P<0 .0 5 )。N1组术后平均 1.2 9± 1.40天体温恢复正常 ,N2组术后平均 2 .76± 1.2 0天体温恢复正常 (P<0 .0 5 )。N1组术后住院天数为 10 .5 6± 2 .0 8天 ,N2组术后住院天数为 12 .37± 1.72天 (P<0 .0 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采用 Semm式方法进行 ,安全且手术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腹腔镜手术 手术 Semm 比较 手术方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4
17
作者 徐璞 马洁桦 张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13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13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性生活质量、应激指标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皮质醇、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减少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缓解焦虑情绪、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良性病变 腹腔镜辅助下阴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 临床疗效 盆底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群英 谭洁 +1 位作者 谢学新 许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0期2514-251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因子宫肌瘤需要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LAVH组和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因子宫肌瘤需要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LAVH组和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LAVH组手术时间与TA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T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LAVH是较为理想的子宫切除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
下载PDF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加用腹腔镜辅助2种术式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锡耀 周清平 徐金贵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2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和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LAVH组22例手术全部成功,TVH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VH组术中出血较TVH组少,有显著...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2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和1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LAVH组22例手术全部成功,TVH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VH组术中出血较TVH组少,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AVH扩大了TVH的手术适应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下阴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 比较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切除微创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翟建军 冯碧波 +2 位作者 任海颖 张毅 吕秋波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77例,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区别...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联合阴式子宫切除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77例,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区别,以及围手术期疼痛,腹部伤口满意度。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247.6±33.5分钟,开腹组为158.0±45.6分钟。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89.5±122.5)m l,开腹组为(478.0±102.5)m l;腹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开腹组,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4.5±5.8小时和39.6±6.5小时;腹腔镜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5±3.6天,开腹组为12.8±5.2天;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以开腹手术组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达到淋巴清除彻底;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腹部伤口美观感受微创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腹腔镜手术时间虽然稍长,但具有微创、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病人满意程度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较好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盆腔淋巴清扫术 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