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UPRFA)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PH)治疗直径≤3 cm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6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直径≤3 cm 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UP...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UPRFA)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PH)治疗直径≤3 cm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6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直径≤3 cm 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UPRFA组(39例)和LPH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AFP水平。统计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的无瘤生存率。结果UPRF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LPH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UPRFA组患者的ALT、TBIL、AST及AFP水平低于LPH组,ALB水平高于LPH组,随访期间的无瘤生存率高于L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3cm的HCC患者,UPRFA术在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指标,以及AFP水平方面均较LPH术有显著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d vs (2.3±0.9)d,P=0.021]、进食时间[(1.1±0.1)d vs (2.4±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择期肝切除术与肝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的水平,探讨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程度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37例肝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肝切除术19例、肝射频消融术18例。采用ELISA法检...目的评估择期肝切除术与肝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的水平,探讨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程度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37例肝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肝切除术19例、肝射频消融术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IL-6、IL-10、CRP水平,通过非参数检验判断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比较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水平及肝射频消融术患者IL-6、CRP水平均存在动态变化(均P<0.05)。肝切除术后24 h及48 h的IL-6,术毕IL-10,术后24、48、72 h 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肝射频消融术术毕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L-10、CRP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切除术患者比较,射频消融术术后48 h CRP水平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肝射频消融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小,可能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UPRFA)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PH)治疗直径≤3 cm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6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直径≤3 cm 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UPRFA组(39例)和LPH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AFP水平。统计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的无瘤生存率。结果UPRF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LPH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UPRFA组患者的ALT、TBIL、AST及AFP水平低于LPH组,ALB水平高于LPH组,随访期间的无瘤生存率高于L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3cm的HCC患者,UPRFA术在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指标,以及AFP水平方面均较LPH术有显著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d vs (2.3±0.9)d,P=0.021]、进食时间[(1.1±0.1)d vs (2.4±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文摘目的评估择期肝切除术与肝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的水平,探讨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程度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37例肝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肝切除术19例、肝射频消融术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IL-6、IL-10、CRP水平,通过非参数检验判断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比较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水平及肝射频消融术患者IL-6、CRP水平均存在动态变化(均P<0.05)。肝切除术后24 h及48 h的IL-6,术毕IL-10,术后24、48、72 h 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肝射频消融术术毕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L-10、CRP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切除术患者比较,射频消融术术后48 h CRP水平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肝射频消融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小,可能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