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备 王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脾蒂 LS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2
作者 闫哲 徐海容 +2 位作者 杨承祥 刘洪珍 戴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57-155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原因及麻醉处理对策。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对52例需行脾脏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11例出血量超过800mL,8例因此中转开腹手术。术前均配血1600mL以上,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监测循环、呼吸指标,依据以上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原因及麻醉处理对策。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对52例需行脾脏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11例出血量超过800mL,8例因此中转开腹手术。术前均配血1600mL以上,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监测循环、呼吸指标,依据以上观察结果及时进行输血及体液成分调整。结果:11例大出血患者,4例出现轻度休克,经处理后纠正。余者呼吸、循环均在安全范围内波动。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发生率高,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脾蒂、脾胃韧带血管出血。出血特点为迅猛、大量,镜下处理困难,多数需要中转开腹止血。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术前对此并发症有充分认识并准备足够血液,尤其强调术中要严密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以便及时输血,以为手术止血争取时间,保证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麻醉处理 中转开腹手 腹腔镜 大出血患者 处理对策 出血原因 进程 呼吸指标 体液成分 观察结果 安全范围 出血特点 操作过程 止血 循环稳定 出血量 发生率 带血管 并发症 输血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脾脏切除术2例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海燕 葛梅 闫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028-3028,共1页
脾脏切除术技术外科手术在经历了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过渡以后,如今又向着更加微创的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步迈进[1]。为了配合手术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传统腹腔镜切脾手术护理技能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护理重点,及时地观察及... 脾脏切除术技术外科手术在经历了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过渡以后,如今又向着更加微创的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步迈进[1]。为了配合手术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传统腹腔镜切脾手术护理技能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护理重点,及时地观察及应对患者所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围手期护理 单孔 腹腔镜 开腹手 外科手 配合手 护理技能
下载PDF
免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被引量:6
4
作者 蔡秀军 梁霄 +2 位作者 虞洪 陈继达 林立忠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中无需使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的新技术。方法 使用该技术对7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结果 7例LS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约50~350ml,平均200ml,手术时间... 目的 介绍一种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中无需使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的新技术。方法 使用该技术对7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结果 7例LS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约50~350ml,平均200ml,手术时间110~180分钟,平均140分钟。结论 该技术通过解剖二级脾蒂处理脾蒂,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Endo—GIA,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切割吻合器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脾蒂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7例报告
5
作者 王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009年 脾功能亢进 临床资料 综合征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成静 付强 +3 位作者 张永磊 陈小兵 谢建国 罗素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60-486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机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的老年患者38例,其中行开腹脾脏切除术(OS)的患者18例,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机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的老年患者38例,其中行开腹脾脏切除术(OS)的患者18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的患者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肾功能、血常规、引流液淀粉酶。结果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LS组较OS组偏低(P<0.01);OS组患者术后2 d内ALT、AST均较术前上升,而LS组ALT、术后3~6 d内AST均较术前降低,两组患者术后ALP、GGT较术前均下降(P<0.05);LS组患者术后尿素氮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肌酐水平和淀粉酶水平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术后均上升(P<0.05),OS组上升更明显。结论 LS对老年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韦韡 张晓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28-72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两组,29例接受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31例接受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32.3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两组,29例接受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31例接受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32.34±36.26)ml,显著少于开腹组【(452.27±49.84)ml,P<0.05】,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为(6.52±2.68)d和(5.23±1.71)d,显著短于开腹组【(9.58±3.06)d和(8.04±2.24)d,P<0.05】,但平均所需手术时间为(168.36±21.31)min,显著长于开腹组【(104.17±31.24)min,P<0.05】;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和血细胞计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两组主要并发症,如胸腹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尽管所需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术后康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症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脾脏切除术25例手术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雪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2期3149-3149,共1页
腹腔镜下手术由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推广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也已逐渐成为外科常规治疗术式。由于腹腔镜下手术器械的依赖性强,要求腔镜室护士对腔镜手术器... 腹腔镜下手术由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推广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也已逐渐成为外科常规治疗术式。由于腹腔镜下手术器械的依赖性强,要求腔镜室护士对腔镜手术器械的性能熟悉,尤其要熟悉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熟悉手术的基本步骤,熟练掌握手术中的配合技巧。2006年起我院实行腹腔镜下完全脾脏切除手术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配合 腔镜手器械 小儿 腹腔镜下手 脾脏切除 腹腔镜 常规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龚海军 余春华 +2 位作者 鲁钢 贺青 张银才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4期46-48,共3页
目的以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应用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6例患者应用腹... 目的以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应用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6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287.46±36.01)mL、手术时间(105.39±15.27)min、拔管时间(4.71±1.50)d、术后住院时间(7.66±2.48)d,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335.23±35.28)mL、(83.51±14.34)min、(6.23±1.49)d、(10.23±2.60)d,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DBIL为(7.23±1.30)μmol/L、AST为(37.28±4.39)μmol/L、ALT为(40.13±3.28)μmol/L,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9.64±1.35)μmol/L、(51.19±4.47)μmol/L、(47.36±3.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为(26.02±3.17)μmol/L、对照组为(25.68±3.19)μmol/L,两组TBIL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肺部感染者,胸腔积液率为6.25%、切口感染率为6.25%、腹腔积液率为12.50%。观察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取得确切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肝功能 指标 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与开腹脾脏切除术在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陈浚江 谭慧敏 余杰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22-225,268,共5页
目的探析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中运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与开腹脾脏切除术(O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析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中运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与开腹脾脏切除术(O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以单号50例行开腹脾脏切除术的对照组及以双号50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观察组。比较两组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肝功能状况、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ALT、AST、Tbil、Dbil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经治疗1d后ALT、AST、Tbil、Dbil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经治疗1周后,ALT、AST、Tbil、Dbil指标水平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ALT、AST、Dbil指标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CRP及WB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d及3d后CRP及WBC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观察组治疗1d及3d后CRP及WBC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较之开腹脾脏切除术而言,手术时间略微长,但切口痛楚更轻,拔管及住院时间更短,且肝功能状况有明显改善,炎症反应大为减轻,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开腹脾脏切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陈小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2期52-52,54,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采用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开腹脾脏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采用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开腹脾脏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分析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及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卧位康复训练预防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阳阳 娄小平 +3 位作者 陈婕 李文婷 王璐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6期5095-5100,共6页
目的:探讨卧位康复训练在预防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 目的:探讨卧位康复训练在预防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实施卧位康复训练方案,制订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不同康复阶段针对性康复训练内容及频率,形成完整康复训练管理流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情况、血压、心率、头晕评分。结果:最终共有效干预61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29例。干预组患者端坐位时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5、-2.152;P值分别为0.013、0.035)。干预组患者立位3 min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头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5、2.414、-2.048、-2.339;P值分别为0.008、0.019、0.045、0.023)。干预组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0.69%(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结论:卧位康复训练能降低腹腔镜全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改善头晕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卧位康复训练 直立性低血压
原文传递
超声刀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奕 王跃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刀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LS 临床资料 脾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黎焕 曾志峰 +1 位作者 曾三平 艾露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部切除术(L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胰体尾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部切除术(LSPDP)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胰体尾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32)。观察组予以LSPDP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次数、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实验室指标[血清淀粉酶(AMS)、血小板(PLT)及白细胞(WBC)数目]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MS、WBC、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的保脾切除术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良性肿瘤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腺体尾部切除 并发症 后恢复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脾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及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且具有质软且脆、血管丰富等特性,尤其是门脉高压导致的脾门部血管的改变,给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风险,...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脾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及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且具有质软且脆、血管丰富等特性,尤其是门脉高压导致的脾门部血管的改变,给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风险,因此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 治疗 腹腔镜 腹腔镜 门脉高压 操作 切除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明 黄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前,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通过手术后,实验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的对比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路径,其有助于肝功能指标指标、围手术期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 疗效
下载PDF
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脾脏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
17
作者 凌朝灵 陈柳翠 +2 位作者 何柳 陆启祥 陆美新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患者术中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患者术中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复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肛温及术后复苏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肛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温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肛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5%,低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脾脏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复合保温 中低体温
下载PDF
侧仰卧位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灵燕 曾俊 卢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4-4,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仰卧位 室护理工作 体位安置 医疗技 创伤 后恢复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明普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147-148,共2页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逐渐应用于临床[1]。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疗效好。但部分患者存在肝功能障碍,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因此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2]。现将对行此类手术的患者护理...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逐渐应用于临床[1]。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疗效好。但部分患者存在肝功能障碍,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因此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2]。现将对行此类手术的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围手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50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尤孙武 王奕 +3 位作者 孙跃胜 徐智锋 李克勤 黄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2-393,40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1年7月~2012年6月行LS治疗50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腔内直线型切割吻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结果顺利完成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1年7月~2012年6月行LS治疗50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腔内直线型切割吻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结果顺利完成50例LS,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发现副脾,术中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70~270min),平均出血量100 ml(50~200 ml)。术后48 h后血小板平均上升250×109/L(200×109/L^350×109/L)。术后住院3~7 d,平均5 d。1例术后12 h因脾窝积血再次腹腔镜探查,清除积血。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经治疗痊愈。50例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脾功能亢进无复发。结论 LS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脾功能亢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