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植入合成补片在腹腔镜造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Janson AR Janes A Israelsson L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造口术中预防性应用补片的效果。方法将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术中预防性地在腹膜外植入大孔径、轻量型补片的病例纳入研究。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2003-2007年共有25例病人接受了乙状结肠造口术。平均年龄为65(31~89)... 目的探究腹腔镜造口术中预防性应用补片的效果。方法将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术中预防性地在腹膜外植入大孔径、轻量型补片的病例纳入研究。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2003-2007年共有25例病人接受了乙状结肠造口术。平均年龄为65(31~89)岁,BMI平均为26(21~32),其中15例为女性。术后1例病人发生造口坏死,2例发生轻度切口感染。在所有接受随访的20例中(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1~31个月),有3例(15%)发生了造口旁疝。无术后瘘管形成和造口狭窄,也未发生补片感染和再次手术移除补片的情况。结论在腹腔镜造口术中预防性地在腹膜外植入大网孔、轻量型补片是简单安全的操作,并且能有效降低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造口术 乙状结肠造口术 造口旁疝 腹壁疝
原文传递
异位妊娠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发生及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5期90-91,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异位妊娠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发生及治疗效效果。方法收集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7例持续性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异位妊娠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持续异位妊娠的发生及治疗效效果。方法收集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7例持续性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取甲氨蝶呤的基础上加以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降率为90.12%,对照组的下降率为88.89%,可见用药后的2周复查β-HCG下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异位妊娠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持续异位妊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下载PDF
腹腔镜空肠造口术120例在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立民 宋红军 朱福星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8期717-718,共2页
目的介绍腹腔镜空肠造口术在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要肠内营养支持者,行腹腔镜空肠造口术。结果28例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情况明显改善,72例中度营养不良和20例轻度营养... 目的介绍腹腔镜空肠造口术在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要肠内营养支持者,行腹腔镜空肠造口术。结果28例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情况明显改善,72例中度营养不良和20例轻度营养不良患者恢复正常。置管2 ̄6周,患者均能耐受,完成肠内营养,顺利拔管,无1例出现严重置管性并发症。结论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该方法是一种微创、置管确切、导管留置时间长、营养液输注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空肠造口术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临床应用 输液泵
下载PDF
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方瑾 刘静 易佰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73.7%,对照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手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宫内妊娠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使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 治疗 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专用T管送入器的研制和应用
5
作者 郭绍红 董集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造口术 T管送入器 胆总管探查术 临床应用 胆道疾病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8例报道
6
作者 陆武京 韩杰 田所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的8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其中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左下腹回肠造口术2例、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的8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其中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左下腹回肠造口术2例、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一期回直肠吻合器吻合术6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造口处肠管坏死、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大便频数者经调整饮食结构、对症治疗,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结肠多发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并出血等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结肠多发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并出血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左下腹回肠造口术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一期回直肠吻合器吻合术
下载PDF
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热敏灸合穴位注射治疗不孕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雪 王晓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6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性疾病不孕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采... 目的:探讨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性疾病不孕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采用期待疗法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妊娠情况,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治疗前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患者受孕时间。结果:观察组自然妊娠率65.0%高于对照组的38.33%,其中宫内妊娠率55.0%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术后输卵管通畅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妊娠患者受孕时间(4.48±1.13)个月短于对照组的(6.27±1.25)个月;观察组治疗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10.06±1.01) mm,厚于对照组的(9.21±0.9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治疗后行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提高自然妊娠率,缩短受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 热敏灸 穴位注射
下载PDF
益气化瘀通络法提高输卵管积液经微创疏通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抑制TGF-β1、CTGF的表达作用研究
8
作者 陈彦 李丽娟 胡晓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40-2046,共7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通络法对输卵管积液经微创疏通术(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20年2月因不孕症经宫腔镜检查以及腹腔镜探查术确诊为双侧输卵管轻、中、重度...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通络法对输卵管积液经微创疏通术(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20年2月因不孕症经宫腔镜检查以及腹腔镜探查术确诊为双侧输卵管轻、中、重度积液患者各80例,分别设为A、B、C组,共计2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A组患者分为A1、A2组,将B组患者分为B1、B2组,将C组患者分为C1、C2组,每组各40例。其中,A1、B1、C1为观察组,A2、B2、C2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通络法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服药半个月,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1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总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复发率的差异,同时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轻度(A1组)、中度(B1组)、重度(C1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总妊娠率、活产率分别高于相同程度的对照组(A2、B2、C2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低于相同程度的对照组(A2、B2、C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不同程度输卵管积液患者间的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A1&A2,B1&B2,C1&C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7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同程度输卵管积液患者的血清TGF-β1、CTGF水平比较(A1&A2,B1&B2,C1&C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较术后7 d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轻度(A1组)、中度(B1组)、重度(C1组)输卵管积液患者对血清TGF-β1、CTGF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相同程度的对照组(A2、B2、C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瘀通络法能提高输卵管积液经微创疏通术后的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活产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TGF-β1、CT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通络法 输卵管积液 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 微创疏通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晚期宫颈癌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输尿管置管失败后的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晨 钟一村 +5 位作者 傅琦博 吕坚伟 李震东 邱丰 刘伟 王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6-193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对晚期宫颈癌继发双侧输尿管梗阻且输尿管置管失败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宫颈癌继发双侧输尿管梗阻且输尿管置管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通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组)、经皮肾穿刺引流术(PCN组)、腹腔镜... 目的探讨针对晚期宫颈癌继发双侧输尿管梗阻且输尿管置管失败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宫颈癌继发双侧输尿管梗阻且输尿管置管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通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组)、经皮肾穿刺引流术(PCN组)、腹腔镜下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尿流改道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24 h尿量、肾功能、电解质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进一步针对宫颈癌的治疗情况和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1周,24 h尿量比较,尿流改道组尿量最多,PCN组其次,均多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尿流改道组明显低于PCN组及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钾浓度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流改道组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比例及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比较,尿流改道组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但与PC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OL评分比较,尿流改道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宫颈癌继发双侧输尿管梗阻且输尿管置管失败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有效地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为患者进一步接受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输尿管梗阻 肾功能不全 腹腔镜下输尿管腹壁造口术 经皮肾穿刺引流术 血液透析 预后
下载PDF
Choledocholithiasis: Evolving standard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32
10
作者 Marilee L Freitas Robert L Bell Andrew J Duff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3162-3167,共6页
Cholelithias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dical conditions leading to surgical intervention, affects approximately 10 %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holedocholithiasis develops in about 10%-20% of pat... Cholelithias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dical conditions leading to surgical intervention, affects approximately 10 %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holedocholithiasis develops in about 10%-20% of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tones and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t least 3%-10%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holecystectomy will have common bile duct (CBD) stones. CBD stones may be discovered preoperatively, intraoperatively or postoperatively Multiple modalities are available for assessing patients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including laboratory tests,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during cholecystectomy can be used routinely or selectively to diagnose CBD stones. The most common intervention for CBD stones is ERCP. Other commonly used interventions include intraoperative bile duct exploration, either laparoscopic or open.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stone removal other novel techniques of biliary clearance have been devised. The availability, of equipment and skilled practitioners who are facile with these techniques varies among institutions. The timing of the intervention is olden dictated by the clinical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DOCHOLITHIASIS LAPAROSCOPY DIAGNOSIS Treatment CHOLANGIOGR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