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齐锐 王何斌 +1 位作者 李劲 刘德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20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研究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20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102例。A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传统彻底断流术,B组患者行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断流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术前、术后3个月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断流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增强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门静脉测压下脾切除 选择性断流术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魏云海 尹磊 +4 位作者 王雁 沈华 慎华平 吴万波 陈文显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7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多普勒血管彩超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7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多普勒血管彩超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血小板及D-二聚体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四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于第1天即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相较其他指标,P-选择素于术后第5天P值仍小于0.001,维持时间最长。术后第1天,四项指标中P-选择素的门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及诊断率均高于D-二聚体、血小板、血栓前体蛋白,且误诊率及漏诊率最低。结论: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门静脉血栓形成 切除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评估
3
作者 李虎 孟令展 +3 位作者 张晓峰 牛晓峰 庄云龙 朱震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优越性、安全性,以期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1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n=68)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优越性、安全性,以期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1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n=68)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从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效果显著,与传统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具有创伤更小、术中容易暴露解剖间隙、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切除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的效果
4
作者 徐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巨脾... 目的:分析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巨脾切除术,观察组行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与传统开腹巨脾切除术相比,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巨脾的优势显著,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不会增加手术时间,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但也存在住院费用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开腹巨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7例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马万里 谢永铮 +2 位作者 张军杰 王晨宇 任学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与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腹组(26例),即行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与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腹组(26例),即行开腹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组(27例),即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价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种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按发病人次计算,腹腔镜组发热、腹水、胸腔积液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切除 断流术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瑞云 邱万寿 +5 位作者 邓美海 汪壮流 刘波 凌云彪 汤照峰 杨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 :总结在手助腹腔镜下施行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教训。方法 :患者取平仰卧位。经腹白线作长 6~ 8cm的手助小切口。先经此切口在直视下离断部分脾结肠韧带和脾胃韧带 ,并结扎脾动脉。切口安装自制的充气式切口开... 目的 :总结在手助腹腔镜下施行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教训。方法 :患者取平仰卧位。经腹白线作长 6~ 8cm的手助小切口。先经此切口在直视下离断部分脾结肠韧带和脾胃韧带 ,并结扎脾动脉。切口安装自制的充气式切口开关。脐下和左上腹部适当部位安置 3个 10mm(或 12mm)Trocar。切脾方法有两种 ,一是先离断脾周所有韧带 ,待脾蒂完全游离后再以Endo -GIA切断 (方法A) ;二是在直视手术的基础上 ,先以Endo -GIA切断脾蒂 ,后将脾肾韧带、皮膈韧带、剩余的脾胃韧带和胃短血管离断 (方法B)。自 2 0 0 0年 3~ 12月 ,先后对 5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此种手术。手术时间 12 5~ 180min ,平均 149min。术中失血 70~ 46 0ml,平均 2 2 2ml。采用方法A的 3例术后恢复均顺利 ,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采用方法B的 2例均发生胰尾损伤。结论 :手助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创伤比开腹手术小。但由于此类病人凝血机制差 ,术中避免胰尾损伤至关重要。采用上述方法A可能较为稳妥。不过因例数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切除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晋航 吴黎明 +2 位作者 王江华 王伟 戢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统计...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10%(20/83),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Ⅰ、Ⅱ、Ⅲ、Ⅳ、Ⅴ级并发症分别有5、3、10、2、0例。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9%vs 15.00%,χ2=3.966,P=0.046)。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否使用手助器、是否行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及ASA分级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B级和ASAⅢ级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0.328,95%可信区间(95%CI):0.129~0.834,P=0.023;OR=0.294,95%CI:0.150~0.573,P〈0.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Child-Pugh分级和ASA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腹腔镜检查 切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与开腹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宇 杨洪吉 +5 位作者 邓小凡 朱世凯 陈凯 陈云飞 赵冀 刘兴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因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28例(...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因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28例(腔镜套扎组)以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0例(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安全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脏储备功能、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上消化道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等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腔镜套扎组的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管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水、胸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套扎组术后第1、3天的CRP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均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肝脏功能的MELD及Child评分、上消化道再出血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能够有效地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胃镜套扎 门静脉高压 断流术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学青 王文斌 +4 位作者 闫长青 秦建章 段佳悦 王天阳 刘建华 《中国医药》 201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6例。所有患者择期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记录... 目的分析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6例。所有患者择期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用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GIA)将脾蒂钳合后离断或七号线双重结扎后生物夹夹闭离断9例,因脾脏巨大暴露困难改行手助腹腔镜完成2例,其余45例均正常执行。手术时间为150~330 min、平均(221±36)min,术中出血量80~1 400 ml,平均(347±202)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 d排气,术后引流液量为100~400 ml,平均(204±52)ml,并多于术后3~5 d拔管。其中12例因低蛋白原因出现腹腔积液,无术后出血二次手术病例,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胰漏、胃漏、膈下积液和结肠损伤。24例患者因依从性差,随访丢失。余32例随访成功,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缓解且血常规三系提示正常。患者术后第1、3、7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5±17)×10~9/L、(157±42)×10~9/L,(299±39)×10~9/L,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患者术后住院7~15 d,平均(9.0±1.0)d。其中4例出现门静脉血栓,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 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19
10
作者 温治强 宋越 +2 位作者 张耀明 徐继威 张彩云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1例完全腹腔镜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330 min,平均(260±30)min;术中出血量250~1 600 ml,平均(350±50)ml。术后予以护肝、利尿、输白蛋白、血浆等对症治疗。住院7~21 d,平均(10±3)d。除1例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2年,3例患者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再次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无再次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行,行断流手术时,脾切除后操作空间更大,视野更加开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更加方便,虽然手术时间可能较长,但具有对机体影响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压症 门静脉 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剑峰 孙跃明 +5 位作者 陆文熊 傅赞 赵翰林 蔡辉华 石毅 苗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340ml,平均住院12d,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 门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小红 周林 +1 位作者 肖修林 谢元财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33-35,41,共4页
目的 评价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观察组(n=32)... 目的 评价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观察采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长度、禁食时间、术后镇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传统开腹切除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ERAS理念指导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兴元 林绪涛 +3 位作者 孔令群 周磊 欧琨 陈强谱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E... 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ERAS组18例,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组1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术前禁饮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前3 d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ERAS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短于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前3天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最高分优于传统组。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和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向俊西 刘学民 +3 位作者 刘鹏 张安澎 张谞丰 吕毅 《腹部外科》 2015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和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降低中转率和并发症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12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单中心病例资料,按病例数量均分的方式将手术时间分为2012年3月之前和之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和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降低中转率和并发症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12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单中心病例资料,按病例数量均分的方式将手术时间分为2012年3月之前和之后两段。详细记录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手术史、出血史、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手术指标、中转原因、术后住院日、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中转开腹和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长(289.8±96.8)min,术中出血(529.8±630.6)ml。11例病人发生术中中转开腹,其中9例为主动中转,2例为被动中转,总体中转率为8.6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分段(2012年3月以前)、脾脏长径≥20cm、术中出血≥500ml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分段(2012年3月以后)、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遵循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应变经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中转率和并发症率能够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中转开腹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文静 唐勇 +2 位作者 张宇 陈庆 万赤丹 《腹部外科》 2014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比较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效果,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开展的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splenectom... 目的比较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效果,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开展的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18)103例病人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eardial devas—cularization,0S)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LS组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1.9%)。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334.2±41.2)rain与(241.7±49.1)min,P=0.027];而LS组与OS组比较,术中出血量[(793.3±113.2)ml与(914.5±89.1)ml,P=0.009]、术后腹腔总引流量[(834.1±95.4)ml与(1008.1±126.2)ml,P=0.016]均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E(42.7±9.3)h与(56.3±7.1)h,P=0.01]、术后住院时间[(7.5±0.9)d与(8.9±0.9)d,P=0.043]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有效,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开腹与腹腔镜脾切除分别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华国 郭云虎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分析开腹与腹腔镜脾切除分别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 目的分析开腹与腹腔镜脾切除分别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比两种手术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围术期指标、血常规、肝功能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和白细胞高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hild-Pugh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2周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术后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能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缩短术后恢复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切除 腹腔镜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唐寒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重度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分为LS+ED组和开腹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重度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分为LS+ED组和开腹脾切除术(OS)+ED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LS+ED组明显少于OS+ED组(t值分别为-3.144、-2.536、-4.151、-2.671,P值分别为0.003、0.015、0.001、0.002),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改善方面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S+ED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腹腔镜检查 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8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春 毛兴龙 +4 位作者 林水泉 徐天生 曾雪云 刘明胜 王李华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19-321,共3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已成为外科干预的首选术式。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不少学者采用腹腔镜治... 门静脉高压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已成为外科干预的首选术式。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不少学者采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也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奇静脉断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切除 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外科干预 腹腔镜技术 死亡原因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华朋 廖晓锋 张娜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为4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完全腹腔镜手术21例(腹腔镜组,n=21),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n=23)。检测两组患...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为4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完全腹腔镜手术21例(腹腔镜组,n=21),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n=23)。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内毒素(ET)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ET、DAO、TNF-α均有所升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天、第5天血DAO、ET、TNF-α的浓度较开腹组升高明显(P<0.05),然后逐渐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由于存在肝硬化失代偿及腹腔镜手术特殊操作等,可能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容易引发肠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切除 腹腔镜手术 肠源性感染
下载PDF
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的手术技巧和风险评估(附九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庭加 李汉军 +3 位作者 胡逸林 汪波 蔡逊 卢绮萍 《腹部外科》 2011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的手术技巧及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实施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手术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手术6例,因出血中转开腹手术3例,手术中转率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的手术技巧及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实施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手术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手术6例,因出血中转开腹手术3例,手术中转率33.3%。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病人术前要根据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脾蒂的处理是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大出血是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术中谨慎、耐心的操作,果断的判断中转手术时机对于确保病人安全最为重要。尽管风险很大,只要掌握好关键技术,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还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