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切除腰椎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孔繁轩 史铁钧 +6 位作者 顾建文 王涛 谭荣 孙移坤 时全星 李楠 王培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比较经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为该类型肿瘤的手术入路提供选择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病例,并将其分为前外侧组(采用前外... 目的比较经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为该类型肿瘤的手术入路提供选择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病例,并将其分为前外侧组(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和后正中组(采取后正中入路)。对10年来两组共收治的25例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外侧组和后正中组术前腰椎JOA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种入路方式术后3个月的改善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887>0.05)。前外侧组术后脑脊液漏较后正中组少,但样本量过小无法进行统计比对。结论依据哑铃型肿瘤椎管外部分的体积和形状,将其分为3型,并根据不同分型指导入路方式。Ⅰ型,肿瘤的椎管外部分体积≤椎管内部分,建议采用后正中入路;Ⅱ型,椎管外肿瘤长轴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脊柱轴线,涉及多个阶段,应采用旁正中入路;Ⅲ型,椎管外肿瘤体积>椎管内部分,长短轴长度近似或呈不规则形,其中Ⅲb型为椎管外肿瘤部分的外侧与中线的距离小于4 cm,可使用后正中入路,大于4 cm为Ⅲa型,可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哑铃型肿瘤 前外侧腹膜后入路 后正中
下载PDF
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费振浩 段兴福 +3 位作者 孙志为 王峻峰 陈业盛 唐建中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64-666,6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全部...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全部顺利施行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6~260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值53~5400 U/L(中位数652.9 U/L);9例于术后第3天淀粉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1例出现胰瘘(生化漏),经通畅引流后未出现后续并发症。2例出现血小板升高,经抗凝治疗后未出现后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17 d(中位时间9.2 d)。10例患者均门诊随访观察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均无后续并发症。结论对于仅单纯行脾脏切除术的患者,经腹膜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膜后入路 全脾切除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罗雄 龙家才 +1 位作者 罗兵 李炜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行LNSS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53例)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行LNSS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53例)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LNSS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肾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RLNSS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碱酯酶(ChE)较术前升高,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较术前降低,TLNSS组ChE明显低于RLNSS组,TLNSS组BUN和Scr明显高于RL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组疾病控制率(DCR)和总体有效率(ORR)明显低于RL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R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NSS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和肾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切除术 经腹腔 腹膜后入路 肾功能 疗效
下载PDF
运用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腹膜后入路单孔肾上腺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视频)
4
作者 魏勇 沈露明 +5 位作者 沈百欣 胡海斌 刘威 杨健 蒋荣江 朱清毅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腹膜后入路单孔肾上腺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 目的:探讨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腹膜后入路单孔肾上腺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运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单孔肾上腺切除术,手术均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信息,并对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岁,平均BMI值为26.2(24.8~29.8)kg/m^(2);肿瘤最大直径1.2~3.3 cm,其中左侧1例,右侧3例;4例手术均采用纯单孔方式,术中均未增加辅助通道,手术总时间104~20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50~96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右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Masson瘤)1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发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运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完成腹膜后入路单孔肾上腺切除术,蛇形臂具有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等优势,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膜后入路 肾上腺切除术
下载PDF
经腹腔入路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段戈凯 常佳雯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的86例肾肿瘤患者,以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腹膜后入路组(n=43)和腹腔入路组(n=43)。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的86例肾肿瘤患者,以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腹膜后入路组(n=43)和腹腔入路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腹膜后入路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入路组(P<0.05)。腹膜后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腹腔入路组的23.26%(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腹膜后入路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腹腔入路组(P<0.05)。结论与经腹腔入路相比,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创伤更小,可加速肾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腹腔 腹膜后入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腹入路与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在肾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康端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17-020,共4页
评估肾肿瘤临床治疗中运用经腹入路与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的价值。方法 以本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住院病人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均衡分配法分组。传统组予以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观察组予以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评估肾肿瘤临床治疗中运用经腹入路与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的价值。方法 以本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住院病人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均衡分配法分组。传统组予以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观察组予以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 腹膜后入路 腹腔镜 肾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腹与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汤昊 张征宇 +5 位作者 周文泉 魏武 薛松 董杰 周中魁 葛京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腹与腹膜后两种入路在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并探讨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8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其... 目的分析比较经腹与腹膜后两种入路在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并探讨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8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其中49例采取经腹入路,33例行腹膜后入路。比较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与腹膜后入路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7±1.4)d和(2.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可以取得与经腹入路同样的手术效果,并且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肾部分切除术 经腹腔 腹膜后入路
下载PDF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勇 沈慧勇 +4 位作者 高梁斌 黄霖 王鹏 叶记超 陈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2例,L2~L35例,L3-L4 4例,L2-L4 2例,L...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2例,L2~L35例,L3-L4 4例,L2-L4 2例,L3~L5 1例,L3 1例,L4 1例;均有椎旁脓肿,单侧12例,双侧4例。12例合并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5~-20。,平均11.2°±3.6°。神经功能受损2例,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均采用腹膜后入路,其中4例双侧脓肿选择左侧入路,12例单侧脓肿选择脓肿侧入路。5例破坏L1或椎体破坏超过50%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操作,行前路单纯病灶清除及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9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2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前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化疗2周,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65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12ml。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SIA分级均为E级。1例右侧入路患者术后即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侧.未行特殊处理,术后1周症状消失。1例L4-L5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L5椎体螺钉松动,予内固定拆除,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Cobb角-10°-5°,平均-5.10±2.7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3~22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10°~8°,平均-4.2°±2.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obb角丢失2.6°±1.8°。末次随访植骨融合11例,融合时间6~12个月。11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者,末次随访均未见结核复发。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安全.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手术 腹腔镜 腹膜后入路
下载PDF
经腹腔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巨大体积肾上腺肿瘤45例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毅力 赵佳晖 +3 位作者 罗勇 李明川 魏德超 姜永光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6-49,58,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和腹膜后入路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体积(>6 cm)肾上腺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5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入路28例,腹膜后入路17例。结果4... 目的比较经腹腔和腹膜后入路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体积(>6 cm)肾上腺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5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入路28例,腹膜后入路17例。结果45例患者均无中转开放手术。腹膜后入路和腹腔入路在手术时间[(130.88±5.96)和(136.61±8.39)min]、失血量[(189.41±13.91)和(192.5±12.36)mL]、术后引流时间[(2.24±0.44)和(2.36±0.49)d]、住院时间[(7.06±0.56)和(7.46±0.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后入路组首次进食时间更早[(38.82±6.75)和(74.14±6.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肿瘤体积和部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肾上腺肿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 腹膜后入路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下载PDF
完全机器人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建生 鄢业鸿 +4 位作者 张成 文武 李剑锋 时军 王共先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活体供肾切取的手术技术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分析该院2017年1月所实施的3例机器人活体供肾切取术,供受体均为母子关系,供体年龄47~49岁,受体年龄23~29岁,其中取左肾2例,右肾1例,术前供体各项检...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活体供肾切取的手术技术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分析该院2017年1月所实施的3例机器人活体供肾切取术,供受体均为母子关系,供体年龄47~49岁,受体年龄23~29岁,其中取左肾2例,右肾1例,术前供体各项检查及伦理审批完全符合捐献条件,术前血管成像未发现血管变异,1例术中发现一支副肾动脉。结果 3例患者顺利完成供肾切取术,未行中转开放。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120.0和140.0 min;术中出血量50、85及110 ml;热缺血时间2.0~4.0 min;3例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拨除引流管,术后第5天出院。移植肾均在血流开放后2.0 min内泌尿,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行机器人活体供肾切取术是安全有效的,供体术后恢复快,对供肾也无不利影响,但高昂的手术费用制约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膜后入路 供肾切取术 活体供体
下载PDF
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分享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东旭 殷玮琪 +5 位作者 贾晓龙 吴科荣 周成 严泽军 程跃 蒋军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总结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例术后病理证实肾上腺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42(27~67)岁;中位肿瘤直径3.5(2.4~4.5)cm,左侧2例,右侧3... 目的:总结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例术后病理证实肾上腺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42(27~67)岁;中位肿瘤直径3.5(2.4~4.5)cm,左侧2例,右侧3例;术前CT提示5例肿瘤均为囊实性、边界清,2例肿瘤内可见明显多处钙化。5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手术时间65(50~90)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3~6)d;术后病理结果提示,5例均为肾上腺血管瘤;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5(9~36)个月,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激素不足等症状出现,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瘤是较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困难,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血管瘤可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血管瘤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入路
下载PDF
经腹膜后入路建立犬髂动脉狭窄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尚鸣异 王建华 +5 位作者 范隆华 李文涛 周康荣 钱晟 符卫国 姜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 采用经腹膜后入路建立犬髂动脉狭窄模型。材料与方法  12只犬经腹膜外作髂动脉部分结扎 ,造影观察术后即时于 2~ 3个月后观察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在术后即时造影显示管腔均通畅 ,狭窄率在 (30± 12 ) % ;术后 ... 目的 采用经腹膜后入路建立犬髂动脉狭窄模型。材料与方法  12只犬经腹膜外作髂动脉部分结扎 ,造影观察术后即时于 2~ 3个月后观察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在术后即时造影显示管腔均通畅 ,狭窄率在 (30± 12 ) % ;术后 2~ 3个月造影 ,9只双侧动脉狭窄模型成功 ,狭窄率 (70± 18) % ,其中 4只出现狭窄后扩张。其余 3只中 ,1只双侧动脉闭塞 ,2只单侧动脉闭塞。结论 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动脉狭窄模型 ,有助于研究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腹膜后入路 髂动物狭窄
下载PDF
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建明 付新民 韩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 腹膜后入路 经胸膜外 治疗 胸腰段脊柱骨折 螺丝钉内固定 脊髓损伤 减压 植骨融合 疗效显著
下载PDF
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经腹与经腹膜后入路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刚利 姜士伟 +3 位作者 方量 李泽岩 张照鹏 徐忠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腹腔镜解剖性左肾上腺切除术242例资料,经腹腔入路132例,经腹膜后入路110例,按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为2个亚组,分别比较手术时...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腹腔镜解剖性左肾上腺切除术242例资料,经腹腔入路132例,经腹膜后入路110例,按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为2个亚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率、术中并发症、术后镇痛药物应用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肿瘤长径<5 cm的亚组中,相比经腹膜后入路,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短[中位数90(35~170)min vs.95(50~220)min,Z=-2.141,P=0.032],出血量少[30(10~300)ml vs.60(20~800)ml,Z=-7.504,P=0.000],但术后排气晚[2(1~5)d vs.2(1~5)d,Z=-4.616,P=0.000],其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长径≥5 cm的亚组中,2种入路术中及术后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肿瘤长径<5 cm时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经腹膜后入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肿瘤长径≥5 cm时2种手术入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 腹膜后入路
下载PDF
腹腔镜上尿路手术经腹膜后入路更有优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书韬 张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85-187,共3页
20余年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被绝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接受。目前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常用的入路有经腹腔与经腹膜后,两种方法各有特点。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经过10余年的迅速发展,针对国人的体型特点,多数泌尿外科... 20余年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被绝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接受。目前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常用的入路有经腹腔与经腹膜后,两种方法各有特点。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经过10余年的迅速发展,针对国人的体型特点,多数泌尿外科同仁选择以腹膜后入路为主的腹腔镜技术体系来完成上尿路手术[1],根据临床实践以及文献的报道,笔者认为相比经腹腔入路,经腹膜后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上尿 腹膜后入路 经腹腔
下载PDF
右侧腹膜后入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合并右髂总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月宏 杜荣旭 +3 位作者 刘暴 邵江 聂皓 廖鹏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23-224,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8岁,2015年7月10H因“右下肢麻胀不适1年余,右下肢第二脚趾破溃半年”人住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吸烟史30年,20支/d。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病史,目前未服用药物。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髂动脉瘤 髂-股动脉闭塞 右侧腹膜后入路手术
下载PDF
经腹膜后入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新刚 石健 侯铁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1期8418-8420,共3页
目的:人体显露腰椎体和椎间盘多采用前方入路,本实验采用腹膜后入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30只生后6个月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 目的:人体显露腰椎体和椎间盘多采用前方入路,本实验采用腹膜后入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30只生后6个月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5kg。购自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2-0006)。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经过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腹膜后入路对实验兔的腰椎进行暴露,起开皮肤后,沿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之间的交界处向后钝性分离,逐步暴露至腰椎间盘。观察指标:①手术暴露效果。②术后一般情况(进食、尿便、活动情况,手术切口愈合及死亡情况)。结果:纳入实验兔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暴露效果:手术选用右侧腹膜后入路,术中麻醉满意,兔腰椎侧方显示良好,暴露过程一般在15min内可以完成,术中出血较少,未发生腹膜破裂。②术后一般情况:手术动物约于术后1h内苏醒,继续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补液后将动物放置入饲养笼内单独饲养,允许动物自由活动。手术当日禁食、水,术后1d动物食量下降,第3天开始恢复食量,第4天基本恢复至正常食量。所有动物均成活至术后4周,活动自如,无瘫痪发生,无尿便失禁。有1只实验兔术后手术切口裂开,给予清创重新缝合后切口愈合,其余动物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动物死亡。结论:腹膜后入路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的良好手术入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入路 新西兰大白兔 腰椎间盘
下载PDF
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与经皮肾镜治疗胰腺坏死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翠生 唐锟 +3 位作者 隋璐璐 徐刚 张桐 刘小方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与经皮肾镜治疗胰腺坏死感染的疗效。方法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74例,经皮肾镜治疗胰腺坏死感染2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再次手术次数、平均住院费...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与经皮肾镜治疗胰腺坏死感染的疗效。方法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74例,经皮肾镜治疗胰腺坏死感染2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再次手术次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结果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组与经皮肾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5.15±10.59)分钟、(110.84±20.34)分钟;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8.08±4.25)天、(41.54±5.39)天;再次手术分别为6例、5例;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1763.25±295.39)元、(83979.60±234.52)元;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6.1±2.2)天、(7.3±2.0)天;术后第7天白细胞数分别为(6.9±1.5)×10~9/L、(8.1±1.9)×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较经皮肾镜治疗胰腺坏死感染更确切,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坏死感染 腹膜后入路 经皮肾镜
下载PDF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51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平 王永忠 +1 位作者 梁胜军 高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结石残留及恢复情况....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结石残留及恢复情况.结果 49例(96.1%)患者(96.1%)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出结石,2例患者因结石上移入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55~12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30 mL(10~50 mL),输尿管结石清除率达100%.3例(5.9%)患者术后出现漏尿,2例(3.9%)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输尿管狭窄,需行内切开术并内置双J管引流.结论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腹膜后入路
下载PDF
脾脏腹膜后入路行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23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刚成 韩广森 +3 位作者 刘英俊 程勇 任莹坤 卢先枝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讨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入路方式。方法2005年12月。2011年5月间对23例患者采用脾脏腹膜后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回顾性分析该手术方式平均所需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23例采用脾... 目的探讨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入路方式。方法2005年12月。2011年5月间对23例患者采用脾脏腹膜后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回顾性分析该手术方式平均所需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23例采用脾脏后腹膜入路对左上腹较大肿瘤行联合脏器患者均痊愈出院。12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切除术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0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9.87ml;11例胰体尾+脾脏+左半结肠+近端胃切除平均所需手术时间138.5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8.64ml;23例患者胃肠恢复平均6.6d。结论脾脏后腹膜入路行左上腹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方式安全,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左上腹 腹膜后入路 联合脏器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