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启旺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S2期49-49,共1页
目的研究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中腹部切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手... 目的研究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中腹部切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常规关闭腹部,试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和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类型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少,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切口愈合的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负压引流 急腹症 腹部污染切口 影响
下载PDF
腹部污染切口甲级愈合157例分析
2
作者 李力铭 吴志钦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3期65-65,共1页
腹部切口的顺利愈合,不仅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还可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是患者最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时患者还将切口愈合情况同腹内手术操作关联,由此及彼地认为切口都没有处理好,腹内操作可能也处理不好... 腹部切口的顺利愈合,不仅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还可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是患者最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时患者还将切口愈合情况同腹内手术操作关联,由此及彼地认为切口都没有处理好,腹内操作可能也处理不好,因此可能引发患者的担忧和不满情绪等。本文收集了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腹部污染切口甲级愈合病例157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污染切口 甲级愈合 手术操作 切口愈合情况 2009年 腹部切口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腹部污染切口闭合方法──“三针交叉分层全拆线缝合法”
3
作者 康忠良 陈金福 +2 位作者 刘汝芬 陈静 石体志 《中国临床医学》 2000年第4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污染切口 切口感染 闭合方法
下载PDF
术中及术后短时高浓度吸氧对腹部污染手术切口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兴祥 陆文佐 +9 位作者 吴胜英 王谊生 玉珠 章璞 王勇 郭杰 陈冶 励雄年 俞晓村 王亚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中、手术后短时间高浓度氧疗对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行腹部污染手术 196例 ,随机分组。手术开始至术后 2h内观察组 (98例 )用防漏面罩供氧 (FiO26 0 % ) ,对照组 (98例 )用... 目的 探讨手术中、手术后短时间高浓度氧疗对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行腹部污染手术 196例 ,随机分组。手术开始至术后 2h内观察组 (98例 )用防漏面罩供氧 (FiO26 0 % ) ,对照组 (98例 )用鼻导管供氧 (FiO2 2 8% )。除阑尾手术外术后 2h抽股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 ,均测定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 ,记录有无氧中毒表现。观察切口至术后 15d ,切口丙级愈合为切口感染。结果 两组无氧中毒表现。术后 2h动脉血气分析 ,观察组PaO2 为 (16 5 3± 38 6 )mmHg ,对照组为 (118 1± 2 9 4 )mmHg ,两组比较 P<0 0 0 1。术后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两组均正常。观察组切口感染 5例 (5 1% ) ,对照组 14例 (14 3% ) ,两组比较P <0 0 5。结论 手术中、手术后短时间高浓度氧疗可减少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高浓度吸氧 腹部切口污染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和致病菌分布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樊跃平 任建安 +5 位作者 吴秀文 顾国胜 王革非 赵坤 赵允召 黎介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并拟行确定性手术的760例消化道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确诊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 目的:探讨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并拟行确定性手术的760例消化道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确诊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的标准。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法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将患者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非手术部位感染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信息、消化道瘘信息、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相关信息等。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191例患者纳入研究,5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为26.70%(51/191)。其中浅表切口型手术部位感染36例,深层组织切口型手术部位感染8例,器官和(或)腔隙型手术部位感染7例。手术部位感染时间多为术后1周。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中,5例患者细菌培养阴性,46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菌株71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株、肠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变形杆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柠檬酸细菌2株、D群链球菌2株、摩根菌 1株、肠杆菌1株、产气单胞菌1株。22株大肠埃希菌中,72.7%(16/22)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β内酰胺酶阳性,其中7株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非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中位总住院时间和中位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3.0 d(26.0 d,46.0 d)和16.5 d(13.0 d,21.0 d),明显短于手术部位感染组的37.0 d(31.0 d,64.0 d)和23.0 d(17.0 d,3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 582.00,1 757.00,P〈0.05)。结论:胃肠消化道瘘作为一种污染的腹部切口,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株。 临床试验注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EOC14005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污染切口 手术部位感染 致病菌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