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赵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17-220,共4页
分析腹部CT血管造影这种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可以起到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这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这个时间范围内,一共是60例病人,都是疑似存在主动脉夹层的,所有的病人都要进行CT平扫和腹部CT血管造影... 分析腹部CT血管造影这种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可以起到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这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这个时间范围内,一共是60例病人,都是疑似存在主动脉夹层的,所有的病人都要进行CT平扫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两项操作。结果 作为标准依据,分析两种方法在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通过手术结果证实了AD的数量是35例,剩下的25例属于非主动脉夹层,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相较于CT平扫来说都要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主动脉夹层患者能够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帮助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时开展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全模型迭代算法对腹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改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克祯 李玲 +5 位作者 王国选 尤子珑 张雷 王宏 许英浩 陈涓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8期76-80,92,共6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Forward Projected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olution,FIRST)算法对腹部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医院放射科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30例,分别对其图像进行不同算法的...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Forward Projected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olution,FIRST)算法对腹部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医院放射科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30例,分别对其图像进行不同算法的重建: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混合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 3D)和FIRST算法,并对3组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腹部主要血管及肌肉的CT值、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对比,主要包括:第12胸椎水平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腹腔干(Celiac Trunk,CT)、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SMA)、肾动脉(Renal Artery,RA)、肝右动脉(Right Hepatic Artery,RHA)水平;在主观评价方面,由两名工作经验分别为7年及10年以上的放射科技师,通过双盲法按照5分标准进行评估,通过Kappa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3组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FBP组和AIDR 3D组相比,FIRST组中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背景(肌肉)的SNR、CNR值显著升高(P<0.001);3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肝右动脉、背景(肌肉)的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观评分方面,FIRST组及AIDR 3D组均可满足诊断需要,主观评分均优于FBP组(P<0.05);此外,FIRST组的主观评分显著优于AIDR 3D组(P<0.05)。结论在腹部CT血管造影的重建算法中,与FBP和AIDR 3D相比,FIRST重建算法可以显著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造影 全模型迭代算法 混合迭代算法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腹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娟 王晓慧 +1 位作者 师芳芳 闫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究腹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平扫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两项检查时间相隔时间<7d),比较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 目的探究腹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平扫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两项检查时间相隔时间<7d),比较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效能、对AD分型的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图像质量及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结果以经手术病理或主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价值(Kappa值=0.689)明显高于CT平扫(Kappa值=0.324)。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但两者诊断AD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66例AD患者AD分型Ⅰ型29例、Ⅱ型17例、ⅢA型11例、ⅢB型9例,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AD分型为Ⅰ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腹部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明显高于CT平扫,而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CT平扫(P<0.05)。结论腹部CT血管造影对AD早期诊断价值、Ⅰ型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可为AD早期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腹部ct血管造影 ct平扫 诊断
下载PDF
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技术鉴别主动脉夹层的结果研究
4
作者 陈丽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技术鉴别主动脉夹层的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靖江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均实施CT平扫检查以及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 目的:分析比较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技术鉴别主动脉夹层的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靖江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均实施CT平扫检查以及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率。结果:急诊手术结果中共有40例患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CT平扫诊断出25例主动脉夹层,诊断灵敏度为62.50%(25/40),特异度为77.77%(14/18),准确率为65.00%(39/60);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出37例主动脉夹层,诊断灵敏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100.00%(18/18),准确率为91.66%(55/60)。相较于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夹层患者线样征、胸腔心包积液、管径增宽、管腔内弧形影、管腔密度不均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主动脉夹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的筛查诊断中应用胸腹部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为疾病的及时检出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为后续治疗方向的明确及治疗计划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诊断效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平扫 腹部ct血管造影 诊断结果
下载PDF
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蔡龙波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8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或主动脉造影检查结... 目的:探讨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或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伪影情况、分型诊断情况,真假腔、破裂口判断情况。结果: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AD的35例,其余25例患者为其他疾病。CT平扫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2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1例,灵敏度62.86%(22/35),特异度84.00%(21/25),符合率71.67%(43/60)。胸腹部CTA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3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5例,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胸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部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诊断效能好,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帮助患者及早检出疾病,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机。胸腹部CTA对评估疾病分型,判断真假腔、破裂口均有极高的意义,对AD患者结局改善有极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腹部ct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主动脉夹层 血管疾病
下载PDF
探究腹部CT血管造影与肠镜检查联合应用于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美琳 张洪霞 方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7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腹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肠镜检查诊断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中抽取出90例老年患者为对象,均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和肠镜检查,收集CTA检查、肠镜检查以及CTA联合肠镜检... 目的:研究腹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肠镜检查诊断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中抽取出90例老年患者为对象,均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和肠镜检查,收集CTA检查、肠镜检查以及CTA联合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等。结果:单一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56%,单一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4.44%,CTA联合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7.7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经CTA确诊的患者中:85例可见血管狭窄,肠壁增厚72例,肠壁积气12例,肠管扩张43例,肠壁强化减弱63例,腹腔积液24例,肠系膜水肿4例,肠梗阻6例。CTA检查病变累及小肠的50例,累及结肠的28例,累及大小肠的7例。经肠镜检查可见节段性病变,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晰,病变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溃疡,血管网消失、糜烂;活检组织切片检查可见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结论:腹部CT血管造影与肠镜检查都是诊断老年缺血性肠病的有效方法,但肠镜检查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CTA则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能显示病变血管,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检出率;对于不适合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采用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造影 肠镜 老年缺血性肠病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腹部CTA对肝动脉变异新分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维 颜杰 +4 位作者 甘欣怡 张慧 陈伟 张银萍 李澜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937-942,共6页
目的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肝动脉肝外解剖变异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提出肝动脉解剖变异新分型。方法筛查220例患者的腹部CTA影像资料,利用自带工作站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充分观察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归类。结... 目的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肝动脉肝外解剖变异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提出肝动脉解剖变异新分型。方法筛查220例患者的腹部CTA影像资料,利用自带工作站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充分观察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归类。结果220例患者的腹部CTA中,参照Michels分型有192例(87.27%),未包括在Michels分型内有28例(12.72%)。从肝总动脉(CHA)起源变异、CHA分叉变异以及肝左右动脉起源变异3个方面对其解剖进行重新分析归类:将CHA起源变异分为7型,其中Ⅰ型205例(93.18%),Ⅱ型7例(3.18%),Ⅲ型2例(0.90%),Ⅳ型1例(0.45%),Ⅴ型3例(1.36%),Ⅵ型1例(0.45%),Ⅶ型1例(0.45%);CHA分叉变异分为3型,其中Ⅰ型213例(96.81%),Ⅱ型6例(2.72%),Ⅲ型1例(0.45%);肝左右动脉起源变异分为8型,其中Ⅰ型168例(76.36%),Ⅱ型17例(7.72%),Ⅲ型22例(10.00%),Ⅳ型4例(1.81%),Ⅴ型2例(0.90%),Ⅵ型5例(2.27%),Ⅶ型0例,Ⅷ型2例(0.90%)。结论多层螺旋CTA可以精确评估肝动脉的解剖变异,肝动脉肝外起源变异复杂,未被分型的变异发生率较高,结合文献报道与本研究结果提出的肝动脉解剖变异新分型,可为临床提供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造影 肝动脉 解剖变异 分型
下载PDF
腹部CTA在肝固有动脉肝外起源变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维 周启良 +3 位作者 张慧 李科霖 朱怡 颜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应用256排螺旋CT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肝固有动脉肝外起源、走行、管径、分支及变异的影像解剖学情况,为临床上腹部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行上腹部CTA... 目的应用256排螺旋CT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肝固有动脉肝外起源、走行、管径、分支及变异的影像解剖学情况,为临床上腹部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行上腹部CTA的80例患者影像资料,统计和分析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情况,测量其相关数据。结果本组80例患者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肝外起源变异15例(18.75%),其中肝固有动脉长度为(45.44±22.76)mm,起点处内径为(2.66±1.68)mm。肝左动脉长度为(43.68±18.75)mm,起点处内径为(3.23±1.09)mm;肝右动脉长度为(43.10±18.50)mm,起点处内径为(3.26±1.08)mm;肝左动脉与肝右动脉的夹角为(75.22±22.36)°;肝中动脉的长度为(59.21±23.75)mm,起点处内径为(1.99±0.71)mm,与肝左动脉之间的角度为(84.81±39.94)°,与肝右动脉之间的角度为(57.31±17.28)°。结论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肝外起源变异复杂多样,腹部CTA可真实、准确地反映其活体形态学,通过测量其长度和直径并加深对变异肝动脉的认识,将有助于上腹部外科手术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造影(ctA) 256排螺旋ct 肝固有动脉 肝外起源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