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苑乐添 林祥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壶腹部周围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常规增强CT扫描检查后,再进行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3年8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壶腹部周围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常规增强CT扫描检查后,再进行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效能及术前分期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病灶和阴性病灶分别为70例和18例,常规增强CT扫描诊断为58例和30例,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70例和18例。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灵敏度(97.14%)、特异度(88.89%)、准确度(95.45%)明显高于常规增强CT扫描(71.43%、55.56%、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3、4.985、22.000,P均<0.05)。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术前T2期和T3期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增强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4.615,P均<0.05)。结论在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能谱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阳性病灶,而且对患者术前T分期判断也可以带来一定指导作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血管造影 腹部周围癌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表观弥散系数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分析
2
作者 迪丽阿热姆·艾海提 周仁冰 +5 位作者 左尔比亚·买买提 张春霞 马依迪丽·尼加提 戴国朝 努尔阿米娜·肉孜 艾斯卡尔江·霍加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1 d和化疗结束后1 d行CTA、...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1 d和化疗结束后1 d行CTA、ADC全域直方图检查,比较CTA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ADC全域直方图定量参数ADC值水平。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有效28例,无效12例。化疗后ADC值水平高于化疗前,BV、BF及PS水平低于化疗前,MTT水平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8、8.283、7.852、7.302、18.480,P<0.05)。与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无效患者ADC值水平较低,BV、BF、PS水平较高,MTT水平较低(t=2.988、6.654、3.767、7.851、6.23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两项联合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CT血管造影、ADC全域直方图单项检测,AUC分别为0.905、0.839、0.729。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ADC值和MTT水平升高,BV、BF及PS水平降低,且化疗有效患者ADC值、MTT水平高于无效患者,BV、BF及PS水平低于无效患者,CTA联合ADC全域直方图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无效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ct血管造影(cta) 表观弥散系数(ADC) 价值分析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狭窄价值比较观察
3
作者 刘鑫禹 孟宣余 丁健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比其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比其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颈部血管超声与CTA技术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对重度血管狭窄及颈动脉闭塞的诊断特异度高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P<0.05);两组检查方式对重度血管狭窄及颈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与CT血管造影技术均能够有效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各类斑块进行显示,但CTA技术对重度血管狭窄及颈动脉闭塞的诊断特异度较颈部血管超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造影(cta) 颈动脉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NSE及IGF-1在进展性脑梗死疾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左添 洪新杰 +1 位作者 葛亚芳 王冬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7期48-53,共6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进展性脑梗死疾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长征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检测,并按病情将其中63...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进展性脑梗死疾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长征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检测,并按病情将其中6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依据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按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分为轻度19例、中度25例、重度16例],4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度,NSE、IGF-1水平的变化,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不同程度的NSE、IGF-1水平变化,探究CT血管造影与NSE、IGF-1之间的关系,以及CT血管造影、NSE及IGF-1联合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狭窄度、NSE水平有所上升,IGF-1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3、24.156、40.209,P<0.05)。与轻度患者相比,中度和重度患者的IGF-1水平降低,NSE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中度=4.689、9.103,t重度=18.464、23.672,P<0.05);与中度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NSE水平上升,IGF-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8、8.118,P<0.05)。NSE水平与血管狭窄度呈正相关(r=0.651,P<0.05),而IGF-1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0.617,P<0.05)。血管狭窄度、NSE与进展性脑梗死呈正相关(r=0.672,P<0.05),而IGF-1与其呈负相关(r=-0.629,P<0.05)。CT血管造影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88(95%CI:0.594~0.786)、NSE的AUC为0.710(95%CI:0.609~0.811)、IGF-1的AUC为0.676(95%CI:0.578~0.775),3项联合AUC为0.822(95%CI:0.734~0.910),3项联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较高。结论:NSE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的水平较高,IGF-1水平较低,且NSE、IGF-1与CT血管造影联合可有助于增强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估,为临床诊疗该病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ct血管造影(ct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胸腹部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5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柴晓媛 王萍 刘晓 马梦然 张红超 李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胸腹部大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CE-MRA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一次成功,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可明确判断。32例患者中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分、2分和1分者分别为30例(占93.75%)、2例和0例;DCE-MRA评分分别为31例(占96.87%)、1例和0例,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56,P>0.05)。CT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DCE-MRA诊断符合率为96.88%(31/32),漏诊1例,误诊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无差异。结论:CTA和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CTA检查过程快速、扫描范围大,分辨率高;DCE-MRA图像质量较好且造影方式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DCE-MRA) 螺旋ct血管造影(cta) 腹部主动脉病变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
6
作者 李广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49-52,共4页
比较两种方法在肝脏血管瘤(HH)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例 HH病人进行了 CEUS及上腹部 CT扫描。以手术和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直径(4 cm,<4 cm) HH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 CEUS对 HH的诊断率为95.0%, CT与 HH的正确性分别为88.0%... 比较两种方法在肝脏血管瘤(HH)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例 HH病人进行了 CEUS及上腹部 CT扫描。以手术和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直径(4 cm,<4 cm) HH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 CEUS对 HH的诊断率为95.0%, CT与 HH的正确性分别为88.0%,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直径大于4 cm HH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P>0.05);CEUS对4 cm HH的诊断率为94.8%,较增强 CT的82.8%高,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 CEUS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但 CEUS对直径较小的病变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故加强 CT与 CEUS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 HH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腹部增强 ct 肝脏血管 诊断效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实施CT血管造影与其近期预后评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包国庆 地力木拉提·阿米提 李红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实施CT血管成像(CTA)与其近期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CTA检查,按照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侧支循环组(53例)和无侧支循环组(49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实施CT血管成像(CTA)与其近期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CTA检查,按照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侧支循环组(53例)和无侧支循环组(49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院局部软脑膜侧枝循环(rLMC)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脑血管狭窄程度中轻度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x^(2)=15.116;P<0.05),入院时rLM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54,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CTA脑血管狭窄程度、入院时rLMC评分及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为影响急性脑梗侧支循环形成的高危因素。两组治疗后14 d与入院时相比NIHSS评分较低,且侧支循环组NIHSS评分低于无侧支循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7,P<0.05)。结论:采用CTA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进行分析,存在侧支循环代偿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CTA可作为评估患者侧支循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血管造影(cta) 近期预后 侧支循环 相关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崔敏毅 李子平 +2 位作者 冯仕庭 孙灿辉 周旭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8-629,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选取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30例,以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进行腹部血管重...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选取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30例,以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进行腹部血管重建。在VR图基础上,再分别选取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脾动脉(SA),肾动脉(RA),应用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VP)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并与VR及MIP对照。同时测量VP可显示的最小血管内径。结果VP能较全面显示SMA、IMA、SA及RA的壁上钙化及软化灶情况,能显示其位置及大小,测量其CT值。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最小血管管径为0.9-1.5mm。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R及MIP相结合能更全面准确显示腹部血管情况,VP将在CT血管造影显像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 腹部动脉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界斌 王敏君 +1 位作者 肖香佐 李五根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7期86-88,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搜集Aquilion 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病变患者24例,采用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搜集Aquilion 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病变患者24例,采用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重建。结果6例胡桃夹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为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AO)处被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SMA与AO的夹角变小;4例肾癌可见迂曲扩张的供血肾动脉分支;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A可显示肿瘤内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引流静脉;8例与腹部动脉有关的动脉瘤,如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动脉瘤,CTA均显示清楚与动脉的关系;2例肠扭转,可见以SMA为轴心呈旋涡状旋转改变的典型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疾病 ct血管造影 螺旋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3 位作者 刘丹 刘晓峰 王克礼 张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血管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组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态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运秀 顾艳 +2 位作者 李娅 孟岳 张利杨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 目的:探讨动态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1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6)和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CTA及CTP参数差异,分析AIS患者预后不良因素,探讨CTA联合C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6,t=10.706;P<0.05)。预后不良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者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7,P<0.05)。预后不良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相对脑血容量(rCBV)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5,t=6.395,t=3.379,t=-3.9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3分、rCBV及rMTT是AI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575,OR=1.855,OR=1.654,OR=0.717,OR=1.374;P<0.05)。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CBV、rMTT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显著高于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r CBV及r MTT单独预测(x^(2)=5.543,x^(2)=6.832,x^(2)=6.172;P<0.05)。结论:CTA联合CTP在预测AIS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中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联合r CBV、r MTT预测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cta) ct灌注成像(ctP)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亮 傅志颖 +3 位作者 胡含明 巫启恒 刘霞 王小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壶腹部周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常规CT增强扫描与能谱CT血管造影检测,并以手术或活检病...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壶腹部周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常规CT增强扫描与能谱CT血管造影检测,并以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T血管造影对疾病诊断与术前分期评估价值。结果44例患者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有壶腹周围癌,16例为壶腹部周围炎性肿块。能谱CT血管造影诊断良恶性病灶敏感度为93.18%,特异度为93.76%,准确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7.62%,阴性预测值为83.33%,高于常规CT增强扫描的77.27%、62.50%、73.33%、85.00%、50.00%。41例能谱CT血管造影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均为壶腹部周围癌的患者中,病理T分期包括T_(1)期4例,T_(2)期21例,T_(3)期13例,T4期3例;能谱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T_(1)期5例,T_(2)期20例,T_(3)期12例,T4期4例;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分期诊断与病理T_(1)、T_(2)、T_(3)、T4分期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别为0.626、0.659、0.597、0.532。结论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指导壶腹部周围癌术前T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周围癌 能谱ct 血管造影 诊断 术前分期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弢 吴美花 林丽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A检查,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基础上进行血管探针技术(VP)处理...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A检查,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基础上进行血管探针技术(VP)处理,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47例腹主动脉及各分支发现动脉粥样斑块,占90.38%,共检出斑块119处;其中31例腹主动脉1级分支,10例腹主动脉2级分支,6例出现腹主动脉3级分支。VP表现为血管壁明显增厚轮廓欠清晰,且较为模糊;管腔充盈缺损,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管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影,动脉瘤显示局部动脉管腔向外扩张;部分血管走形僵直,血管僵硬。结论64层CTA是诊断腹部中小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法,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动脉粥样硬化 腹部 64层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惠良 朱新进 +4 位作者 邝国恩 陈学光 梁坚毫 钟应泽 欧卫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16排螺旋CT作脑血管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VR、SSD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本组29例,包括正常15例,异常14例,其中Willis环发育异常8例,动脉狭窄6例,血管闭...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16排螺旋CT作脑血管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VR、SSD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本组29例,包括正常15例,异常14例,其中Willis环发育异常8例,动脉狭窄6例,血管闭塞2例,动脉瘤3例,AVM1例。结果16排螺旋CT颅内血管成像清楚显示颅内血管,能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形成、大小。结论16排螺旋CT的CTA是一种显示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对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临床应用 cta 颅内血管 血管造影 WILLIS环 动脉狭窄 显示 三维 增强扫描
下载PDF
探讨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应用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荣荣 吕传国 +3 位作者 顾庆春 杨波 彭新华 张琳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CTA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并以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8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共有166支冠脉血管涉及临界病变,其中有24例患者为双支病变,有21例患者为三支病变;CTA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与有创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准确度为92.52%(99/107),特异度为55.56%(5/9),敏感度为95.92%(94/98)。两种诊断结果准确度、特异度与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16、0.002,P>0.05)。结论CTA与有创血管造影在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诊断中具有较为接近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且该诊断方式安全度较高、价格低廉,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 ct血管造影(cta) 有创血管造影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探究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准确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冬 陈殿森 宋乐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3期164-164,168,共2页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冠脉狭窄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冠脉狭窄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检查后,依据CAG结果作为依据,同CTA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阴阳预测值和敏感度进行比对,两组间差异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中应用冠脉CT血管造影(CT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也可以准确测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cta)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昌勇 李俊峰 +5 位作者 刘一江 颜吉平 李鑫 张昊 林豪 张雪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特征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明伟 易志龙 +1 位作者 李国照 许晓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IA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IAV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IA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IAV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等,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层8例,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左侧肾动脉夹层1例;夹层第一破口发于左侧壁8例,前壁5例,右侧壁2例;第一破口最大径线(0.53±0.22)cm;第一破口距其根部(1.99±1.09)cm;夹层长度(4.85±3.07)cm;15例均可见真假腔,假腔面积大于真腔面积12例,真腔或假腔内合并血栓5例;合并腹部动脉粥样硬化13例;病变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5例;支配脏器出现动脉血运障碍性改变2例。结论:MSCTA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IAVAD的影像学特征,可为IAVAD的诊断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腹腔干动脉夹层 肾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波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0期2655-2656,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应用Philips Brilliance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且经病理或手术证实为腹部病变的患者60例,采用动脉期、门静脉期与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容积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应用Philips Brilliance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且经病理或手术证实为腹部病变的患者60例,采用动脉期、门静脉期与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动脉与门静脉期血管重建。结果 16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处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1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血管造影可见肿瘤内供血动脉与肿瘤引流静脉;10例肾癌可见迂曲扩张的供血肾动脉分支;18例有腹部动脉相关的动脉瘤,如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CT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与动脉的关系;5例肠扭转,可见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呈漩涡状改变的典型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ct血管造影 腹部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颈外静脉通道在64排CTA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0
作者 钟丽华 邱维加 +3 位作者 周智鹏 张辉阳 凌秀梅 刘峥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131-133,共3页
随着CT技术的飞跃发展,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成为全身各部位大动脉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由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病变部位血管扫描,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CTA不... 随着CT技术的飞跃发展,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成为全身各部位大动脉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由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病变部位血管扫描,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CTA不仅可以直观显示动脉管腔的改变,包括狭窄、闭塞、扩张及瘤样改变,而且可以客观评价动脉壁的增厚、钙化及附壁血栓。CTA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利于外科医生更好地设计手术方案,以利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颈外静脉 血管造影 c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