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3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1
作者 凌艳军 罗本华 钟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一区及东葛门诊部、仁爱门诊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 目的研究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一区及东葛门诊部、仁爱门诊收治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脱落2例。治疗组应用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眩晕障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治疗组眩晕障碍程度评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联合腹针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其临床综合效果优于盐酸倍他司汀,并且具有无不良作用的优点,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性眩晕 恒温雷火灸 腹针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腹针导气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观察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张艳艳 熊高云 +2 位作者 戈言平 谢晓兴 林炜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855-859,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导气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肝胃不和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以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 目的观察腹针导气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肝胃不和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以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另予腹针导气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评分、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 score,RF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SI和RFS各单项评分及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腹针导气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优于单一奥美拉唑治疗,可促进患者症状与体征恢复,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针药并用 咽喉反流性疾病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腹针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滋补肝肾剂对中风患者的康复作用研究
3
作者 杨虹 徐宁 +1 位作者 王渭芳 王玉宇 《四川中医》 2024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究腹针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滋补肝肾剂对中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间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 目的:探究腹针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滋补肝肾剂对中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间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增加腹针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滋补肝肾剂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尿素氮水平比较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行腹针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滋补肝肾剂可明显提升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同时还会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康复治疗 腹针针刺 滋补肝肾剂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唐丽华 蒋曼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26-128,138,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BMI和体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基础上予以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体质量、BMI、体脂率、血脂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饮食-运动-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 体质量 血脂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王成研教授根据“引气归元、既济坎离”法应用腹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总结
5
作者 王成研 张钰琪 王琢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0期70-72,共3页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情绪因素、外邪入侵、过度劳累等有关。王成研教授认为心肾不交是失眠的主要成因,火曰炎上、水流趋下,则出现心肾未既、阴阳失衡之象。心火为“离”位于上,肾水为“坎”趋于下,水火不济则“坎”“离”不能互通,...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情绪因素、外邪入侵、过度劳累等有关。王成研教授认为心肾不交是失眠的主要成因,火曰炎上、水流趋下,则出现心肾未既、阴阳失衡之象。心火为“离”位于上,肾水为“坎”趋于下,水火不济则“坎”“离”不能互通,不能依存,据此提出“引气归元、既济坎离”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旨在为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腹针 心肾不交
下载PDF
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成研 张钰琪 王琢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PFP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3)与对照组(n=34)。治疗组实施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PFP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3)与对照组(n=34)。治疗组实施腹针“扶正气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腹针“扶正气法”治疗PFP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腹针 扶正气法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腹针联合雷火灸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证候、血清C反应蛋白及复发率的影响
7
作者 曹玲君 丁娜 +2 位作者 王峥妍 张园曼 张见伟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2期63-66,72,共5页
目的:探究腹针联合雷火灸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证候、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92例SPID患者分为常规组(43例)、联合组(49例),常规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联合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与腹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 目的:探究腹针联合雷火灸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证候、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92例SPID患者分为常规组(43例)、联合组(49例),常规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联合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与腹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盆底局部体征(盆底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最大深度、盆腔体征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炎症因子[CRP、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盆底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最大深度、盆腔体征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雷火灸治疗SPI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盆底症状,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腹针 雷火灸 中医证候 C反应蛋白 复发率
下载PDF
腹针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文雪 窦逾常 +3 位作者 胡英华 张彤 周宇航 高松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使用临床对比的方式观察腹针结合电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腹针联合电针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电针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腰部疼... 目的 使用临床对比的方式观察腹针结合电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腹针联合电针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电针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改善状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针结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腹针 电针 针刺
下载PDF
基于“轮轴”理论探讨肝郁脾虚型郁证的腹针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杜耀文 王珑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6-9,共4页
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气周流不息,人体活动才能动而不止;五脏藏五神而主五志,脏气盈满平和,情志方可安而不乱。五脏对应五行,构成“中土”与“四维”,“中轴”与“外轮”的关系,即脾胃之气居中为“轴”,肝心肺肾在四维为“轮”;人体本... 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气周流不息,人体活动才能动而不止;五脏藏五神而主五志,脏气盈满平和,情志方可安而不乱。五脏对应五行,构成“中土”与“四维”,“中轴”与“外轮”的关系,即脾胃之气居中为“轴”,肝心肺肾在四维为“轮”;人体本身也存在轮轴关系,即躯干在中为“轴”,四肢在外为“轮”。生理状态下,轴运而轮行,五脏之气旋转升降,自成一圆,故身心无恙;病理状态下,轮滞而轴停,五脏之气不相交通,圆周中断,则郁病始生。轴停者常责之于土虚,轮滞者多归咎于木郁,故郁证分型虽多,但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此类患者除有典型的精神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表现,属于轮轴皆滞、形神共病,故应从整体出发选择轮轴并运法进行治疗。临床采用腹针,主取脘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和天枢等穴,重在健运脾胃以恢复中轴旋转;辅以四肢远端的太冲、合谷、内关、三阴交与足三里等穴位,通调心肝肺肾,来促进四维升降。诸穴相配,相得益彰,从而轴运轮行,郁证可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肝郁脾虚 轮轴论 腹针 针刺治疗
下载PDF
薄氏腹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国就 吴红苗 +1 位作者 林明坤 曾江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502-3506,共5页
目的 基于各项炎症因子、外周血免疫检查点PD-1的变化研究薄氏腹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2组... 目的 基于各项炎症因子、外周血免疫检查点PD-1的变化研究薄氏腹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2组均予以标准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包括食物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薄氏腹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体重指数BMI、腰围、炎症指标(TNF-α、IL-6、IFN-Υ、CRP)、免疫指标(CD3^(+)PD-1^(+)、CD4^(+)PD-1^(+)、CD8^(+)PD-1^(+))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BMI、腰围均有下降,而TNF-α、IL-6、IFN-Υ、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CD3^(+)PD-1^(+)、CD4^(+)PD-1^(+)、CD8^(+)PD-1^(+)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 薄氏腹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减轻其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起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薄氏腹针
下载PDF
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清华 徐林新 +1 位作者 种茵 张晓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腹针联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腹针联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左升右降微针调气法 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电腹针联合承气逐瘀汤灌肠治疗脓毒症(热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侯叶厅 王秀珍 +3 位作者 孙宏 鲍孟雪 郑俊波 刘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334-1340,共7页
目的:探讨电腹针联合承气逐瘀汤灌肠治疗脓毒症(热毒瘀阻证)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脓毒症(热毒瘀阻证)患者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一组包含30名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APACHEII评分方面都没有显示出... 目的:探讨电腹针联合承气逐瘀汤灌肠治疗脓毒症(热毒瘀阻证)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脓毒症(热毒瘀阻证)患者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一组包含30名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APACHEII评分方面都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 > 0.05)。对照组参考脓毒症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电腹针联合承气逐瘀汤灌肠治疗,7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施治前后的肠鸣音、腹围、APACHEII评分、SOFA评分、WBC、CRP、PCT等相应指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主要指标均较前改善(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engqi Zhuyu Decoction enema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heat toxicit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Method: Sixty patients with sepsis (heat toxin stasis syndrome)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central randomized system,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gender and APACHEI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sepsi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engqi Zhuyu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with a course of 7 days. Intestinal sound,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APACHE II score, SOFA score, WBC, CRP, PCT and other relevant index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the main indicators of both groups improved compared to before (P < 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0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67%) (P < 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electric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engqi Zhuyu Tang enema has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heat toxin stasis syndrome).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of pathogenic heat and dreg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which forms dry feces and obstructs the intestine. Electro abdomi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enema can help to excrete intestinal dross,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toxins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承气逐瘀汤 中药灌肠 脓毒症
下载PDF
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刘富阳 刘娜 +2 位作者 陈从山 张远洋 王新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疗效。方法:选取来自本院治疗的CPP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薄氏腹针治疗,1次/d,每周治疗5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气机升降针法治疗,1次/d,每周治... 目的:探讨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疗效。方法:选取来自本院治疗的CPP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薄氏腹针治疗,1次/d,每周治疗5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气机升降针法治疗,1次/d,每周治疗5 d;两组均接受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NIH-CPSI量表评分、盆腔体征量表(McCormack)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并观察两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和McCormack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症候积分、VAS评分和McCormack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P采用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 气机升降针法 薄氏腹针
下载PDF
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爱珍 李正祥 +5 位作者 王立新 李思斌 王海梁 柯奇朝 陈筱 张阳春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气滞血瘀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2...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气滞血瘀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疼痛、颈椎生理曲度及血液流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ASC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颈椎不适症状,调节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 腹针疗法 颈椎功能 颈椎生理曲度 血液流速
下载PDF
腹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张晓 王胜 张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1-0006,共6页
在薄氏腹针理论指导下,探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脾胃虚寒型CG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腹针温针灸治疗,4周后... 在薄氏腹针理论指导下,探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脾胃虚寒型CG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腹针温针灸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指标、不良反应状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IL-6、hs-CRP水平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腹针温针灸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CG,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温针灸 脾胃虚寒 慢性胃炎
下载PDF
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徐涛 孔佩佩 +3 位作者 袁青晨 徐宝鑫 刘长燕 孔燕燕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6期163-166,共4页
目的 分析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目的选取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于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探究组、常规组,每组30例,探究组应用腹针结合重复经... 目的 分析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目的选取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于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探究组、常规组,每组30例,探究组应用腹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常规组采取交变磁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探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常规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9,P<0.001);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探究组睡眠质量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部针灸结合低频率反复经颅磁疗可以提高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治疗 腹针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程为平脐腹针概述
17
作者 王心怡 王裕文 程为平 《中医学》 2024年第10期2712-2720,共9页
程为平脐腹针是由程为平先生创立,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河图洛书理论、脑–肠轴理论、自主神经系统理论、脏腑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理论,在长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创立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从脐腹针的理论基础、脐腹针分区、基本... 程为平脐腹针是由程为平先生创立,基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河图洛书理论、脑–肠轴理论、自主神经系统理论、脏腑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理论,在长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创立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从脐腹针的理论基础、脐腹针分区、基本针刺手法以及相关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程为平脐腹针进行介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Cheng Weiping Umbilical and Abdominal Acupuncture was founded by Mr. Cheng Weip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s internal organs and meridians, the theory of Hetu Luoshu, the theory of the brain-intestinal axis, the theory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organ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is a kin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based on long-term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Cheng Weiping’s umbilical-abdominal acupuncture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umbilical-abdominal acupuncture, umbilical-abdominal acupuncture zoning, basic acupuncture techniques and related therapeutic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特色针法 腹针
下载PDF
腹针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丁珂 罗建昌 郭崇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9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腹针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坎门分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 目的分析腹针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坎门分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体针结合头针治疗)和观察组(50例,采用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1疗程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肢体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中枢神经特异蛋白、神经肽Y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结论与体针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比较,患者应用腹针结合头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且肢体功能恢复更快,利于增强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腹针 肢体功能障碍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腹针治疗产后腰痛70例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钟春 李燕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34-0037,共4页
产后腰痛发作后,为了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提高预后效果,探究腹针治疗的具体步骤、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收集到70个符合条件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时间跨度从2022年的1月持续至12月。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产后腰痛发作后,为了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提高预后效果,探究腹针治疗的具体步骤、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收集到70个符合条件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时间跨度从2022年的1月持续至12月。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方法进行分配。所有参与者均被诊断为产后腰痛。治疗策略上,对照组仅接受神经肌肉治疗仪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了腹针疗法。每组各有35例样本接受相应治疗。为了评估两种疗法的效果,我们主要关注了三个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总体有效率。结果 显示:(1)治疗开始前,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值>0.05;然而,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VAS评分为(2.08±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中,ODI评分比较结果得出:治疗前差异小,P>0.05;治疗后阶段,两个组别抽取的产后腰痛患者予以对比,(36.74±3.29分)VS(18.95±4.11分),实验组表现低,P<0.05;(3)关于总有效率,产后腰痛患者在单纯神经肌肉治疗仪干预后的数据为77.14%(27/35),腹针治疗后的数据为94.29%(33/35),对比结果得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产后腰痛患者而言,在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表现,提高总有效率方面,腹针治疗方案更具优势,可大力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痛患者 VAS评分 ODI评分 总有效率 腹针治疗
下载PDF
腹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体会
20
作者 黎杰 区秋霞 何青 《肇庆医学》 2008年第3期3-4,共2页
腹针疗法(又称薄氏腹针)是薄智云教授发明的一种利用中医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高效的特点。薄氏腹针认为,胎儿在出生以前,营养的供给全赖于脐... 腹针疗法(又称薄氏腹针)是薄智云教授发明的一种利用中医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高效的特点。薄氏腹针认为,胎儿在出生以前,营养的供给全赖于脐带输送、分配,出生后虽然营养供给方式发生了改变,脐带作为曾经的供养系统退居次位,但以脐为中心的调控系统先与后天经络调控系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腹针治疗 调控系统 薄氏腹针 经络治疗 供给方式 腹针疗法 调节脏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