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腺管开口形态鉴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启阳 李明阳 杨云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大肠腺管开口形态(pitpattern)的工藤分类是公认的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标准。pitpattern诊断正确与否将影响对内镜所见病变的诊断及处置,本文目的是对其鉴别诊断能力进行评价。方法对一组放大色素内镜图像的pit pattern按工藤分类进行... 目的大肠腺管开口形态(pitpattern)的工藤分类是公认的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标准。pitpattern诊断正确与否将影响对内镜所见病变的诊断及处置,本文目的是对其鉴别诊断能力进行评价。方法对一组放大色素内镜图像的pit pattern按工藤分类进行诊断,并根据pit pattern预测其临床诊断为非肿瘤或肿瘤性病变,以Kappa分析计算pit pattern诊断及预测临床诊断的观察者间差异。结果根据pitpattern预测临床诊断非肿瘤和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一致百分率分别为80.8%和92.1%,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平均值=0.733)显著高于pit pattern诊断本身的一致性(P=0.015)。由于Ⅱ型和ⅢL型之间的鉴别诊断差异所导致的诊断差异占全部预测临床诊断差异的72.2%。结论根据pit pattern作出非肿瘤或肿瘤性病变的预测临床诊断时,观察者间一致性显著提高。但有一部分肿瘤性病变会被误诊为非肿瘤病变,因此在放大色素内镜检查时需注意鉴别诊断,特别是Ⅱ型与ⅢL型的鉴别,并应与其他检查手段相配合以明确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管开口形态 放大色素内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志强 张学松 +2 位作者 宋毓飞 李波 董显文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分型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探讨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17例LST病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分型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探讨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17例LST病例,首先行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进行pit pattern分型,对所有LST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顾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15例行ESD,2例行外科手术,均治疗成功,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2年内镜复查无复发。结论术前的pit pattern分型能为治疗方式提供依据;ESD治疗结直肠LST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腺管开口形态
下载PDF
大肠腺管开口分型的超微结构研究
3
作者 邹傲 罗和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0-41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的超微结构观察,分析其表面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的演化过程与息肉性质发生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大肠息肉患者行结肠放大内镜检查,结合内镜下黏膜染色对病灶行pit pattern分型,内镜或手术切除病灶,所有... 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的超微结构观察,分析其表面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的演化过程与息肉性质发生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大肠息肉患者行结肠放大内镜检查,结合内镜下黏膜染色对病灶行pit pattern分型,内镜或手术切除病灶,所有样本分别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本组50例样本,pit pattern记录Ⅰ型10个、Ⅱ型8个、Ⅲ型15个、Ⅳ型9个、Ⅴ型5个、混合型3个。组织学诊断验证其阳性预测准确率达86%(43/50),鉴别腺瘤性息肉的准确率达94%(30/32)。扫描电镜下Ⅰ、Ⅱ型隐窝规则洞状,隐窝周围细胞大小一致,吸收细胞微绒毛多,杯状细胞丰富;Ⅲ、Ⅳ、Ⅴ型隐窝逐渐变形,表面细胞及组织异型程度不断加重。透射电镜下Ⅰ、Ⅱ型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连接紧密,腔面微绒毛规则,胞浆线粒体、内质网丰富,核卵圆形位于基底部,基底膜平滑连续;Ⅲ、Ⅳ、Ⅴ型腺上皮细胞绒毛逐渐稀疏紊乱,胞浆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溶酶体数量增加,核异型、核分裂明显加重,基板逐渐出现中断或消失。结论pit pattern的变化受大肠隐窝表面细胞的形态、比例以及构成等因素的影响,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是pit pattern形态和息肉性质发生改变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腺管开口形态
原文传递
放大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正凤 于永征 +1 位作者 梁晓梅 于中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大肠早期癌的检出率。方法放大结肠镜检查结合0.2%亚甲蓝染色观察151颗大肠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采用日本学者Kudo分型,将其分型与病理学相比较。结果151颗大肠息...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大肠早期癌的检出率。方法放大结肠镜检查结合0.2%亚甲蓝染色观察151颗大肠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采用日本学者Kudo分型,将其分型与病理学相比较。结果151颗大肠息肉中癌变5颗,放大内镜下1颗表现为Ⅳ型,4颗为V型。放大结肠镜对大肠息肉是否瘤性的镜下诊断的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96.5%,阴性预测值为84.6%,Kappa值为0.822,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放大结肠镜有利于鉴别瘤性和非瘤性息肉,镜下判断大肠息肉性质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放大器 组织学 腺管开口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