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1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蒋翠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误诊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宫腔镜诊治的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宫腔镜诊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7例黏膜下囊性子宫...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误诊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宫腔镜诊治的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宫腔镜诊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7例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者14例(82.4%),因妇科普查B超提示宫腔占位病变者3例(17.6%),有痛经病史者12例(70.6%),合并子宫肌瘤者11例(64.7%);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的10例(58.8%),子宫腺肌瘤者3例(17.6%),子宫内膜病变者2例(11.8%),子宫肉瘤者1例(5.88%),子宫内膜癌者1例(5.88%)。B超下特点:宫腔内不均质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直径3.5-7.5(5.07±1.35)cm,与宫壁分界清,内为低回声夹有边界清楚不规则液暗区,大小不等,直径0.5-4.0(2.8±1.31)cm,液暗区内可见高回光斑或絮状光点。CA125升高12例(70.6%)。术后病理:囊壁为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可见多数厚壁血管、局灶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多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平滑肌组织内可见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见少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17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诊治术,术中切开囊腔时可见巧克力样液体(暗褐色陈旧血)流出,液体流出后可见内面光滑厚壁囊腔;所有肌瘤均一次切除干净。【结论】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B超提示宫腔内囊实混合性占位时,应考虑该病,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宫腔镜下电切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腺肌瘤/外科学
子宫疾病
/外
科学
宫腔镜检查
误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毛翠玉
毛春艳
+1 位作者
周春英
黄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5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评分(BISF-W)、月经量、VAS评分、子宫体积大小变化、血...
目的探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5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评分(BISF-W)、月经量、VAS评分、子宫体积大小变化、血清CA125、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1)术前1个月BISF—W评分[(176.33±24.15)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32±26.42)分,P〉0.05];术后6个月月经量〈30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57.75±10.32)cm^3]较术前显著缩小[(228.82±107.36)cm^3,P〈0.05];(3)手术前后E2、FSH以及LH水平变化不大(P〉0.05);术后3、6、12个月血清CA125水平显著下降[(1(40.33±24.34)U/ml、(36.83±16.7)U/ml、(25.52±17.45)U/ml],均低于术前水平[(100.87±65.22)U/ml,P〈0.05]。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2.85±1.32)分、(2.64±1.02)分、(1.82±1.05)分]低于术前[(7.82±2.03)分,P〈0.05]。结论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不影响卵巢功能以及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方法
子宫疾病
/外
科学
腺肌瘤/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1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蒋翠辉
机构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五科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376-1378,共3页
文摘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误诊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宫腔镜诊治的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宫腔镜诊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7例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者14例(82.4%),因妇科普查B超提示宫腔占位病变者3例(17.6%),有痛经病史者12例(70.6%),合并子宫肌瘤者11例(64.7%);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的10例(58.8%),子宫腺肌瘤者3例(17.6%),子宫内膜病变者2例(11.8%),子宫肉瘤者1例(5.88%),子宫内膜癌者1例(5.88%)。B超下特点:宫腔内不均质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直径3.5-7.5(5.07±1.35)cm,与宫壁分界清,内为低回声夹有边界清楚不规则液暗区,大小不等,直径0.5-4.0(2.8±1.31)cm,液暗区内可见高回光斑或絮状光点。CA125升高12例(70.6%)。术后病理:囊壁为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可见多数厚壁血管、局灶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多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平滑肌组织内可见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见少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17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诊治术,术中切开囊腔时可见巧克力样液体(暗褐色陈旧血)流出,液体流出后可见内面光滑厚壁囊腔;所有肌瘤均一次切除干净。【结论】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B超提示宫腔内囊实混合性占位时,应考虑该病,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宫腔镜下电切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黏膜
腺肌瘤/外科学
子宫疾病
/外
科学
宫腔镜检查
误诊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毛翠玉
毛春艳
周春英
黄凤
机构
即墨市人民医院妇二科
山东省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59-96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5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评分(BISF-W)、月经量、VAS评分、子宫体积大小变化、血清CA125、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1)术前1个月BISF—W评分[(176.33±24.15)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32±26.42)分,P〉0.05];术后6个月月经量〈30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57.75±10.32)cm^3]较术前显著缩小[(228.82±107.36)cm^3,P〈0.05];(3)手术前后E2、FSH以及LH水平变化不大(P〉0.05);术后3、6、12个月血清CA125水平显著下降[(1(40.33±24.34)U/ml、(36.83±16.7)U/ml、(25.52±17.45)U/ml],均低于术前水平[(100.87±65.22)U/ml,P〈0.05]。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2.85±1.32)分、(2.64±1.02)分、(1.82±1.05)分]低于术前[(7.82±2.03)分,P〈0.05]。结论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不影响卵巢功能以及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方法
子宫疾病
/外
科学
腺肌瘤/外科学
分类号
R713.3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17例诊治分析
蒋翠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毛翠玉
毛春艳
周春英
黄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