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10和CK20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黎三艳 陈虹 +3 位作者 王行富 张声 陈余鹏 王鹏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9例正常尿路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K20和CD10染色分布模式和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D10与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9例正常尿路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K20和CD10染色分布模式和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D10与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51.4%和54.4%,两者的染色分布和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K20的染色分布模式在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rothelial papilloma,UP)和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on-invasiv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NIPUC)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0与CK20的染色强度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UP、低度恶性潜能未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a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与NIPUC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74.3%,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4.9%。结论 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极其相似,联合使用明显提高阳性率;对鉴别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表浅病变的类型以及该类肿瘤的良恶性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乳头尿路上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0 CK20
下载PDF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44v6与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建瑞 林茂华 +1 位作者 李婷 毛瑛玉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0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44v6与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病理诊断类型患者CD44v6及CK20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44v6与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病理诊断类型患者CD44v6及CK20的表达情况。结果男性患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5.00%,稍低于女性患者的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CK20的阳性表达率为36.36%,稍低于女性患者的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上皮肿瘤患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高于尿路上皮癌(高级别)患者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上皮肿瘤患者CK20的阳性表达率为9.09%,低于尿路上皮癌(高级别)患者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理分级间CD44v6、CK20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44v6及CK20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从而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计划、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CD44V6 CK20 表达 临床病理意义
下载PDF
人表皮因子受体-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上尿路上皮癌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
3
作者 刘建兵 岳中瑾 +2 位作者 常宏 尚攀峰 刘雅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21-426,431,共7页
目的探索人表皮因子受体-2(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BC)和上尿路上皮癌(UTUC)中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与这两种疾病复发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4例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肿瘤... 目的探索人表皮因子受体-2(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BC)和上尿路上皮癌(UTUC)中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与这两种疾病复发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4例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UBC组及UTUC组,比较两组中HER-2的阳性表达率,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ER-2阳性表达对UBC及UTUC患者复发及进展的影响。结果UBC患者HER-2阳性表达显著高于UTUC患者(49.6%vs.32.2%,P=0.027)。UTUC患者中,肾盂癌患者HER-2阳性表达相较于输尿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vs.34.8%,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ER-2阳性表达影响UBC复发(P<0.001);HER-2阳性表达(P<0.001)、肿瘤直径≥3 cm(P<0.001)、分期≥T2(P=0.003)以及多发肿瘤灶(P=0.033)均可影响UBC进展;HER-2阳性表达对UTUC复发及进展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BC组患者HER-2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UTUC,HER-2阳性表达可能提示UBC复发及进展的风险增加,而对UTUC的复发及进展则无明显影响。因此不建议以HER-2表达来独立预测UTUC的复发及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因子受体-2 膀胱尿路上 尿路上 肿瘤复发 肿瘤进展
下载PDF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雅静 范嫏娣 +2 位作者 冯起庆 关剑 张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71-773,共3页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2例进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经病理制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CK20、Ki-67、34!E12标记。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2例进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经病理制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CK20、Ki-67、34!E12标记。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3岁,临床症状以血尿为主,膀胱镜检查病损均为<3cm。光镜观察均符合PUNLMP的诊断标准。预后10例获随访12~36月不等,均无复发。结论:膀胱PUNLMP属介于良、恶性之间肿瘤的独立类型,需长期随访,偶有复发,大多数病例不进展为癌,应与低级别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低度恶性潜能 尿路上肿瘤
下载PDF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例
5
作者 陈友华 高吴阳 +3 位作者 刘刚成 刘东山 熊少兵 杨巧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265-3265,共1页
患者,男,17岁,学生,于2016年8月14日因下腹部疼痛不适2d入院,患者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既往体健,生活习惯较好,无吸烟饮酒史,无工业物质接触史,无家族肿瘤及其他遗传病史,入院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关键词 乳头尿路上肿瘤 低度恶性潜能 膀胱 无肉眼血尿 疼痛不适 生活习惯 遗传病史 阳性体征
下载PDF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超声检查的鉴别诊断
6
作者 张志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45-47,共3页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超声检查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4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超声图像,比较两者的超声图像的差异,并...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超声检查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4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超声图像,比较两者的超声图像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年龄较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偏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灶大小、好发部位、基底情况、回声等级、内部回声、血流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形态、边界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超声检查中,应综合评估患者年龄,病灶的大小、好发部位、基底情况、回声等级、内部回声、血流等之间的差异,更好地鉴别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在超声图像上各有一定的特征表现,部分图像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内翻性乳头 膀胱尿路上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息肉状/乳头状膀胱炎:误诊为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41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Lane Z Epstein J I +1 位作者 樊祥山(摘译) 章宜芬(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乳头尿路上肿瘤 膀胱 息肉 反应性病变 误诊 尿管炎 会诊病例 黏膜损伤
下载PDF
斜仰卧一体位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2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报告
8
作者 闫学川 赵凯 +10 位作者 张宗亮 尹心宝 王振林 朱冠群 张玉莲 李雪禹 杨瀚 李兆峰 王庆雷 蒋在庆 王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一体位完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斜仰卧一体位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的UTUC... 目的探讨改良一体位完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斜仰卧一体位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的UTU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3岁。肿瘤位于左侧15例,右侧9例;肾盂肿瘤10例,输尿管上段肿瘤6例,输尿管下段肿瘤8例。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为6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71.25±9.80)min;术中出血量为20~2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0.03±8.13)mL;术后住院时间为4~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83±1.44)d;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规范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结论斜仰卧一体位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加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UTUC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肿瘤控制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仰卧 一体位 后腹腔镜 尿尿路上 尿管全长切除 膀胱切除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双向调控作用及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凯 杨萌 +3 位作者 张琳 钱俊安 史云强 王春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42-2147,共6页
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UBC)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进展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密切相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作为TME中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 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UBC)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进展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密切相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作为TME中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具有抑癌或促癌的调控作用,这种双向调控的产生与其异质性和可塑性有关,对TAN双向调控的研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概述了TAN双向调控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UB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观察(附7例报告)
10
作者 唐芮鹏 易正金 +5 位作者 肖川 王树斌 罗云 魏绪磐 朱光强 万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例单发NMIB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专用膀胱黏膜注射针经膀胱镜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吉西他滨(20 mg/mL)形成局部水肿后行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ladder tumor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BT-ESD)。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估算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统计复发率。结果:7例患者顺利完成BT-ESD,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改为其他手术方案。术后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止血,未发生创面膀胱穿孔,术中无输血。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肿瘤最大径0.7~2.0 cm,平均(0.9±0.4) cm,肿瘤均为菜花状,带蒂,位于膀胱侧壁2例,右侧输尿管脊2例,左侧输尿管脊2例,三角区1例。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1.40±2.67) min。术中出血量1~5 mL,平均(2.24±1.46) mL。术后住院时间1~2 d。手术后病理结果为低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未见复发、进展。结论: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膀胱癌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1470 nm半导体激光 膀胱黏膜下注射 吉西他滨 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膀胱
下载PDF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后影响因素
11
作者 荆文 张珑 +1 位作者 王伟 吴涛 《循证医学》 2022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接受TURBT术治疗的膀胱PUNLMP患者共170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TURBT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6.5~9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0个月,无肿瘤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42例肿瘤复发,复发时间2.5~87.5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4.0个月。24例进展,进展时间3.0~58.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23.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发肿瘤最大径和数量与TURBT术后复发和进展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发肿瘤数量是PUNLMP患者TURBT术后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发肿瘤数量与膀胱PUNLMP患者TURBT术的预后密切相关;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无法改善此类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低度恶性潜能乳头尿路上肿瘤 尿膀胱肿瘤电切术 临床预后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膀胱尿路上皮癌CEUS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素萍 周爱云 +1 位作者 徐盼 肖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BUC)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PB患者30例和BUC患者50例的临床和CEUS表现,采用QLab分析软件获得IPB和BUC的TIC参数,包括...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BUC)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PB患者30例和BUC患者50例的临床和CEUS表现,采用QLab分析软件获得IPB和BUC的TIC参数,包括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PI)、半洗漱时间(TPH)、上升斜率(WIS)、达峰时间(TP)、半降支斜率(D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手术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量MVD,分析CEUS的TIC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IPB和BUC的CEUS定量参数中,PI、TPH、TP、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C的MVD明显高于IPB(P<0.05)。各TIC参数中,TPH和DS与MVD均存在相关性(r_s=0.74、-0.81,P均<0.05)。结论 CEUS在IPB与BU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IC参数可定量评估肿瘤内微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内翻性 膀胱尿路上 微血管密度 造影剂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吡柔比星灌注化学疗法后的第2肿瘤1例
13
作者 邹玉婷 朱斯瑶 +1 位作者 卢义晨 曾福仁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057-1062,共6页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术后复发及进展风险高,5年复发率高达30%~80%,术后原病理类型肿瘤复发相对常见,尿路上皮癌术后...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术后复发及进展风险高,5年复发率高达30%~80%,术后原病理类型肿瘤复发相对常见,尿路上皮癌术后原位再发鳞状细胞癌病例罕见。接诊1例NMIBC尿路上皮癌患者,经TUR-BT术及吡柔比星灌注化学疗法后原位再发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可见明显细胞间桥及角化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吡柔比星灌注化学疗法后的第2肿瘤发生诱因、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 细胞癌 吡柔比星 尿膀胱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层面的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谌科 胡俊逸 刘征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膀胱癌具有高复发率和易远处转移等特点,手术治疗联合化疗仅能有限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抵抗是肿瘤进展和复发的重要因素[1]。免疫检查点PD-1/PD-L1抗体的出现改变了肿瘤的常规治疗方式。2016年以来,5种不同... 膀胱癌具有高复发率和易远处转移等特点,手术治疗联合化疗仅能有限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抵抗是肿瘤进展和复发的重要因素[1]。免疫检查点PD-1/PD-L1抗体的出现改变了肿瘤的常规治疗方式。2016年以来,5种不同的靶向PD-1(pembrolizumab、nivolumab)或PD-L1(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的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其适用于无法手术和远处转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cancer,MIBC)患者的二线治疗以及无法耐受铂类化疗且PD-L1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2]。尽管针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分子谱和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疗法的探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包括靶向PD-1/PD-L1在内的ICB疗法仅能使20%的患者获益[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肿瘤微环境 肌层浸润性膀胱 高复发率 联合化疗 肿瘤进展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及与尿路上皮癌的鉴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晶 唐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尿路上皮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与尿路上皮癌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年龄、病灶最大径、纵径与最大横径比值(L/T)、病灶形态、边缘、回声强度、有无钙...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尿路上皮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与尿路上皮癌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年龄、病灶最大径、纵径与最大横径比值(L/T)、病灶形态、边缘、回声强度、有无钙化及血流情况。结果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尿路上皮癌患者年龄分别为(55.50±5.84)岁、(70.06±0.57)岁,病灶最大径分别为(1.25±0.47)cm、(2.25±1.13)cm,病灶纵径与最大横径比值(L/T)分别为1.32±0.39、0.71±0.17,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年龄及病灶最大径均小于尿路上皮癌,病灶纵经与最大横径比值大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二者的病灶形态及内部回声强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边缘较光滑,内部回声较均匀,乏血供,部分尿路上皮癌病灶边缘粗糙,内部及周边伴钙化,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边缘较光滑,病灶的纵径大于最大横径,乏血供表现有助于与尿路上皮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 尿路上 膀胱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尿路上皮呈内翻性乳头状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俊君 马琴 +3 位作者 马纪周 陈贞 撖俊 秦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102-1104,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对尿路上皮呈内翻性乳头状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方法。方法收集既往诊断的尿路上皮呈内翻性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23例患者,重新复查HE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super二步法进行CK20、p53及Ki-67检... 目的探讨对尿路上皮呈内翻性乳头状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方法。方法收集既往诊断的尿路上皮呈内翻性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23例患者,重新复查HE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super二步法进行CK20、p53及Ki-67检测,严格按照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尿路上皮呈内翻性性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 23例尿路上皮呈内翻性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患者资料中,诊断为IUP 6例(26%),内翻性PUNLMP 4例(17%),低级别内翻性NPUC 12例(52%),尿路上皮原位癌累及腺性膀胱炎1例(4%)。结论尿路上皮呈内翻性性生长的非浸润性肿瘤包括一组性质不同的肿瘤,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内翻性乳头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两步排除法的诊断经验
17
作者 曹云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分为4种: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该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极向紊乱与细胞的异型性进行了细化,凝练主要诊断要素,增加...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分为4种: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该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极向紊乱与细胞的异型性进行了细化,凝练主要诊断要素,增加可操作性,较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保证了诊断的可重复性;二是介绍了作者在工作中对两步排除法的体会与应用,结合细化后的诊断要素,快速、准确地完成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诊断经验 乳头 排除法 异型性 可重复性 低度恶性潜能 低级别
原文传递
p120蛋白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表达的研究
18
作者 以敏 张锡流 +1 位作者 欧海玲 叶星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了解p1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PUC)以及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UC)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HE、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28例为膀胱NPUC、20例为IUC,10例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120、E-cad、p6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 目的了解p1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PUC)以及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UC)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HE、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28例为膀胱NPUC、20例为IUC,10例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120、E-cad、p6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膜p120和E-cad均(+),28例NPU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7%(16/28)和36%(10/28),而IUC均出现两蛋白的异常表达。其中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NPU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和P<0.05),但与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不显著。结论p120在膀胱癌表达异常,有可能成为膀胱NPUC新的标记物,对判断肿瘤预后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 非浸润性乳头尿路上 膀胱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骏 刘强 +1 位作者 王兆亮 施永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642例分级明确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及57例分级不确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根据有无高级别复发或进展,将分级不确定病例...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642例分级明确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及57例分级不确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根据有无高级别复发或进展,将分级不确定病例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67、HER-2、CD44、CK20的表达。结果将Ki-67≥30%、HER-2全层表达、CD44表达减弱、CK20全层表达定义为阳性,分级明确病例中,低级别组Ki-67、HER-2、CD44、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12%、15%、28%、21%,高级别组分别为76%、70%、52%、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分级不确定病例中,低危组Ki-67、HER-2、CD44、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40%、49%、28%、40%,高危组分别为70%、70%、20%、30%。结论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可以用于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分级的辅助诊断,其中Ki-67和HER-2在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肿瘤 乳头 分级 KI-67 HER-2 CD44 CK2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尿路上皮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悦 张天义 +2 位作者 乔辰 秦瑞 王少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397-399,共3页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又称Brunn腺瘤,是一种以内翻性生长为特征的尿路上皮良性肿瘤,部分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约占膀胱肿瘤的6%。IPB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又称Brunn腺瘤,是一种以内翻性生长为特征的尿路上皮良性肿瘤,部分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约占膀胱肿瘤的6%。IPB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有相似之处,术前易误诊为BUC。本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IPB和59例BUC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比较其声像图特征,以期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膀胱内翻性乳头 术前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价值 声像图特征 膀胱肿瘤 内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