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琥珀导赤汤联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湿热型IC/B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最终2组各完成33例。对照组采用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灌注液配制:将37500 U低分子...目的:观察琥珀导赤汤联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湿热型IC/B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最终2组各完成33例。对照组采用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灌注液配制:将37500 U低分子肝素钠、10 m L2%利多卡因、10 m L5%碳酸氢钠用0.9%生理盐水配制成50 m L的混合液),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琥珀导赤汤颗粒剂口服,1剂/d,分上午、下午冲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盆腔痛和尿频/尿急患者症状(PUF)评分、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及问题指数(ICPI)、尿源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PUF评分、ICSI及ICP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尿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结论:单用膀胱药物灌注或膀胱药物灌注联合琥珀导赤汤治疗均能显著改善IC/BPS患者盆腔疼痛、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方案,其机制与显著降低尿液和膀胱壁中NGF水平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琥珀导赤汤联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湿热型IC/B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最终2组各完成33例。对照组采用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灌注液配制:将37500 U低分子肝素钠、10 m L2%利多卡因、10 m L5%碳酸氢钠用0.9%生理盐水配制成50 m L的混合液),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琥珀导赤汤颗粒剂口服,1剂/d,分上午、下午冲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盆腔痛和尿频/尿急患者症状(PUF)评分、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及问题指数(ICPI)、尿源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PUF评分、ICSI及ICP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尿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结论:单用膀胱药物灌注或膀胱药物灌注联合琥珀导赤汤治疗均能显著改善IC/BPS患者盆腔疼痛、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方案,其机制与显著降低尿液和膀胱壁中NGF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