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膈淋巴管发育及其与腹腔直接通连的过程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旭建 吕雯清 +2 位作者 大谷修 斋藤麻由 大谷裕子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①目的 探讨膈淋巴管的发育及淋巴管小孔与腹腔直接通连的过程。②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氢氧化钾腐蚀、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 ,对 174只Wistar大鼠膈淋巴管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③结果 胚胎第 16天 ,膈淋巴管首先出现在膈... ①目的 探讨膈淋巴管的发育及淋巴管小孔与腹腔直接通连的过程。②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氢氧化钾腐蚀、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 ,对 174只Wistar大鼠膈淋巴管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③结果 胚胎第 16天 ,膈淋巴管首先出现在膈胸腔面的两侧部 ,此阶段内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少量的吞饮泡。胚胎第 18天 ,淋巴管内开始出现瓣膜。生后第 4 2天 ,集合淋巴管长有平滑肌。胚胎第 19天 ,膈的腹腔面开始出现淋巴管。随着年龄增长 ,胸腔面的淋巴管发出枝芽互相连接形成多角形淋巴管网 ,腹腔面的淋巴管形成梯形网。生后第 0天 ,膈淋巴管小孔开始开孔于腹腔 ,此阶段以后 ,淋巴管小孔急剧增加直至生后第 70天。④结论 Wistar大鼠膈淋巴管出现于胚胎期 ;出生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淋巴管 生长 胚胎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膈淋巴管三维构型和淋巴吸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继承 蒋宝永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采用自行合成的新型铸型剂PAES-3,用扫描电镜淋巴管铸型技术对5例人胎膈淋巴管的三维构型进行研究。人胎隔淋巴管分布较密集,多形成淋巴管网。隔淋巴管网主要由集合淋巴管、淋巴吻合管和毛细淋巴管组成。在膈肌性部,有两层淋巴管网... 采用自行合成的新型铸型剂PAES-3,用扫描电镜淋巴管铸型技术对5例人胎膈淋巴管的三维构型进行研究。人胎隔淋巴管分布较密集,多形成淋巴管网。隔淋巴管网主要由集合淋巴管、淋巴吻合管和毛细淋巴管组成。在膈肌性部,有两层淋巴管网,即浆膜下淋巴管网和深淋巴管网,两者由丰富的淋巴吻合管相沟通;在膈中心腱部,仅一层淋巴管网,淋巴吻合管与集合淋巴告密集相连,呈密网状。膈中心腱部淋巴管网较膈肌性部密集。在膈淋巴管网中,毛细淋巴管常延续为呈扁平状膨大的淋巴陷窝。在集合淋巴管和淋巴吻合管的表面,有许多切迹和缩窄。经透射电镜证实,这些切迹和缩窄即是淋巴管瓣膜所在部位。通过本实验,对腹膜腔淋巴转归径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淋巴管 淋巴管铸型 淋巴吸收
下载PDF
小鼠膈腹膜淋巴孔和膈淋巴管的发育
3
作者 李慧 李继承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1-518,共8页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酶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胚胎期和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膈腹膜淋巴孔 (PLS)和膈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 ,并用Elescop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PL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胚胎 13天时 ,膈腹膜仅由扁平形间皮细胞 (FMC)组...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酶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胚胎期和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膈腹膜淋巴孔 (PLS)和膈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 ,并用Elescop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PL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胚胎 13天时 ,膈腹膜仅由扁平形间皮细胞 (FMC)组成 ;胚胎 15天时 ,FMC间出现立方形间皮细胞 (CMC)和早期腹膜淋巴孔 (NLS) ;胚胎 18天时 ,膈毛细淋巴管出现 ,台盼蓝吸收试验显示NLS无物质吸收功能 ;出生后 1天(PND1) ,膈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向PLS伸出胞质突起 ,并横跨CMC下结缔组织纤维和基底膜 ,形成腹膜下小管。后者与PLS沟通 ,建立了腹膜腔内物质转归通路。台盼蓝吸收试验表明 ,出生后PLS具有物质吸收功能 ,即为成熟腹膜淋巴孔 (MLS)。PND5 ,立方细胞嵴 (CMCR)发生 ,膈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PND10 ,大量立方细胞嵴融合 ,形成条带状分布的立方细胞区域 ,其上分布有大量MLS。随着发育进展 ,MLS平均面积和平均分布密度逐渐增大 ,且随着膈淋巴管的发育 ,吸收功能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腹膜 淋巴 膈淋巴管 发育
下载PDF
膈肌淋巴管瘤一例报告
4
作者 张焰 韩世跃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6年第6期293-293,T043,共2页
横膈肿瘤是一种极少见疾病,我院发现一例左膈上半圆形肿块阴影,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左膈肌淋巴管瘤,今报道于下,供同道位鉴别诊断时参考。
关键词 淋巴管 少见肿瘤 病理 X线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