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小鼠膈腹膜乳斑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继承 赵章仁 +3 位作者 陈汉民 周吉林 叶学渊 俞寿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8-91,共4页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ODO冷冻断裂技术,研究了人和小鼠膈腹膜乳斑(milkyspot)。用墨汁小鼠腹膜腔内注射,观察乳斑主要由巨噬细胞组成,其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90.5~361.2μm。在乳斑和附近...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ODO冷冻断裂技术,研究了人和小鼠膈腹膜乳斑(milkyspot)。用墨汁小鼠腹膜腔内注射,观察乳斑主要由巨噬细胞组成,其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90.5~361.2μm。在乳斑和附近间皮上有许多腹膜孔。正常生理状态下,乳斑巨噬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当受到异物(如墨汁)刺激时,巨噬细胞伸出粗大的胞质突起,并呈游走状。同时,在腹膜下淋巴管内的巨噬细胞穿越腹膜孔,进入乳斑。本研究提示:在腹膜腔内,乳斑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可能参与使腹膜腔内炎症局限化和阻止或延缓腹膜腔内肿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斑 巨噬细胞 膈腹膜 电镜
下载PDF
腹膜腔内注入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柏春枝 李玉兰 海力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256-258,319,共3页
将兔血液注入大鼠的腹膜腔内,以戊二醛-锇酸固定法固定膈,用扫描电镜观察膈腹膜间皮细胞的变化和间皮细胞对红细胞等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间皮细胞变形,大部分细胞表面未发现大孔,少数细胞表面出现大孔,红细胞等被间皮细胞部分或完全... 将兔血液注入大鼠的腹膜腔内,以戊二醛-锇酸固定法固定膈,用扫描电镜观察膈腹膜间皮细胞的变化和间皮细胞对红细胞等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间皮细胞变形,大部分细胞表面未发现大孔,少数细胞表面出现大孔,红细胞等被间皮细胞部分或完全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腹膜 间皮细胞 扫描电镜 红细胞
下载PDF
大鼠膈腹膜间皮孔的电镜观察
3
作者 柏春枝 王云祥 海力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大鼠隔腹膜间皮,并观察了腹膜腔内注射中国墨汁和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的变化以及腹膜腔和间皮下毛细淋巴管的关系.结果发现,膈腹膜的间皮分非陷窝区和陷窝区.正常鼠陷窝区无间皮孔,间皮细胞的深方为...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大鼠隔腹膜间皮,并观察了腹膜腔内注射中国墨汁和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的变化以及腹膜腔和间皮下毛细淋巴管的关系.结果发现,膈腹膜的间皮分非陷窝区和陷窝区.正常鼠陷窝区无间皮孔,间皮细胞的深方为毛细淋巴管,二者间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分隔.腹膜腔内注射兔血液和墨汁后,间皮细胞间出现间皮孔,腹膜腔内的碳颗粒和红细胞等经间皮孔可进入毛细淋巴管腔.非陷窝区未见间皮孔和毛细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腹膜 间皮孔 毛细淋巴管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小鼠膈腹膜淋巴孔和膈淋巴管的发育
4
作者 李慧 李继承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1-518,共8页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酶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胚胎期和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膈腹膜淋巴孔 (PLS)和膈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 ,并用Elescop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PL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胚胎 13天时 ,膈腹膜仅由扁平形间皮细胞 (FMC)组...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酶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胚胎期和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膈腹膜淋巴孔 (PLS)和膈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 ,并用Elescop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PL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胚胎 13天时 ,膈腹膜仅由扁平形间皮细胞 (FMC)组成 ;胚胎 15天时 ,FMC间出现立方形间皮细胞 (CMC)和早期腹膜淋巴孔 (NLS) ;胚胎 18天时 ,膈毛细淋巴管出现 ,台盼蓝吸收试验显示NLS无物质吸收功能 ;出生后 1天(PND1) ,膈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向PLS伸出胞质突起 ,并横跨CMC下结缔组织纤维和基底膜 ,形成腹膜下小管。后者与PLS沟通 ,建立了腹膜腔内物质转归通路。台盼蓝吸收试验表明 ,出生后PLS具有物质吸收功能 ,即为成熟腹膜淋巴孔 (MLS)。PND5 ,立方细胞嵴 (CMCR)发生 ,膈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PND10 ,大量立方细胞嵴融合 ,形成条带状分布的立方细胞区域 ,其上分布有大量MLS。随着发育进展 ,MLS平均面积和平均分布密度逐渐增大 ,且随着膈淋巴管的发育 ,吸收功能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膈腹膜 淋巴孔 淋巴管 发育
下载PDF
人胎膈腹膜间皮细胞的冷冻复型电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继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9-194,共6页
应用冷冻复型法对人胎隔腹膜间皮细胞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间皮细胞内拥有大量小泡,可单个或成簇存在;后者常融合成大泡,开口于细胞游离面,形成分泌颗粒。(2)在其核膜和细胞质膜不同的劈裂面,膜微粒的数目不同。细胞质膜的PF面有外... 应用冷冻复型法对人胎隔腹膜间皮细胞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间皮细胞内拥有大量小泡,可单个或成簇存在;后者常融合成大泡,开口于细胞游离面,形成分泌颗粒。(2)在其核膜和细胞质膜不同的劈裂面,膜微粒的数目不同。细胞质膜的PF面有外排小孔,直径43nm,最集中处达26个/μm^2。(3)相邻细胞以指状胞质突起相连,形成立体镶嵌。(4)间皮细胞微绒毛有3种形态,即分叉状微绒毛,鼓槌状微绒毛和棒状微绒毛。此外,同一样本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也支持以上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细胞 膈腹膜 超微结构 人胎
下载PDF
利用可视人项目与CT研究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空间关系
6
作者 郝义勇 徐浩铜 +3 位作者 向轲 骆助林 吴毅 田伏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究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的解剖定位及其与毗邻间隙的空间关系,为侵犯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病变的诊断和术前计划提供帮助。方法在中国可视人数据库的上腹部连续横断面图像及相对应的CT图像,以及基于二者的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对比观察左膈... 目的探究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的解剖定位及其与毗邻间隙的空间关系,为侵犯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病变的诊断和术前计划提供帮助。方法在中国可视人数据库的上腹部连续横断面图像及相对应的CT图像,以及基于二者的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对比观察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的解剖定位及其与毗邻间隙的空间关系,尤其是其与胃裸区的关系。结果左膈下腹膜外间隙由左膈下脂肪间隙和胃裸区共同构成;左膈下腹膜外间隙在前内侧和右后方分别与小网膜和肝裸区毗邻。结论本研究是将可视化项目用于探讨腹部间隙毗邻关系乃至通联关系的有益尝试,可视化项目的应用将推动如急性胰腺炎和腹腔内转移癌等腹部疾病的动态扩散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间隙 胃裸区 空间关系 可视人项目 CT
下载PDF
人体隔腹膜毛细血管构型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继承 《科技通报》 1992年第1期57-60,共4页
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毛细管铸型,对人胎膈腹膜毛细血管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胎膈腹膜毛细血管的构型可分3种类型:(1)网囊型;(2)树枝型;(3)发丝型.在动脉性毛细血管的起始处,可见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的压迹.本文并就人体膈腹... 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毛细管铸型,对人胎膈腹膜毛细血管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胎膈腹膜毛细血管的构型可分3种类型:(1)网囊型;(2)树枝型;(3)发丝型.在动脉性毛细血管的起始处,可见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的压迹.本文并就人体膈腹膜微循环的功能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构型 膈腹膜 扫描电镜术
下载PDF
腹膜腔内物质吸收的形态学研究
8
作者 沈忠飞 陈金龙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膈中心腱腹膜口与淋巴陷窝的结构与分布,揭示淋巴管的分布规律。方法30只出生后1~2d的仔兔,作膈间皮细胞硝酸银染色,膈淋巴管墨汁标记,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间皮细胞铺片显示陷窝区与非陷窝区细胞的不同形态。膈肌性部腹膜口... 目的研究膈中心腱腹膜口与淋巴陷窝的结构与分布,揭示淋巴管的分布规律。方法30只出生后1~2d的仔兔,作膈间皮细胞硝酸银染色,膈淋巴管墨汁标记,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间皮细胞铺片显示陷窝区与非陷窝区细胞的不同形态。膈肌性部腹膜口数目多于腱性部。膈淋巴管排列成二个丛:位于膈腹膜淋巴陷窝区与膈胸膜的集合淋巴管。在Epon包埋的半薄切片上,观察到淋巴陷窝的结构为间皮、间皮下组织和淋巴内皮3种成分。结论与腹膜吸收有关的结构为膈腹膜口、淋巴陷窝和淋巴管。本文揭示出未见报道过的膈腱性部淋巴陷窝的结构与膈淋巴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吸收 膈腹膜 淋巴陷窝 淋巴管 形态学
下载PDF
人胎隔腹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研究
9
作者 李继承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61-163,176,共4页
本文应用血管铸型、ODO冷冻断裂、超薄切片和冷冻复型技术,在电镜下观察了人胎隔腹膜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人胎膈腹膜毛细血管有三种构型,即网囊型、树枝型和发丝型;②毛细血管属连续型,无窗孔;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桥粒... 本文应用血管铸型、ODO冷冻断裂、超薄切片和冷冻复型技术,在电镜下观察了人胎隔腹膜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人胎膈腹膜毛细血管有三种构型,即网囊型、树枝型和发丝型;②毛细血管属连续型,无窗孔;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桥粒连接;④胞质小泡是内皮细胞中最明显特征,可开口在细胞间隙、基底面和管腔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超微结构 膈腹膜 胎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