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市玉米膜侧高效集成技术
1
作者 萨如拉 张笑妹 +4 位作者 李虹 王志勇 张丽清 其日格 莫亚丽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8期64-66,共3页
玉米膜侧高效集成技术是农机与农艺融合,各项技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项综合技术,可解决大根茬作物地膜回收难等问题,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玉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是一项环保又实用的综合技术。分析了膜侧种植、... 玉米膜侧高效集成技术是农机与农艺融合,各项技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项综合技术,可解决大根茬作物地膜回收难等问题,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玉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是一项环保又实用的综合技术。分析了膜侧种植、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高密度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和缓释肥、化控防倒、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玉米膜侧高效集成技术要点,并以“登海618”为试验材料,对比了玉米膜侧高效集成技术与常规种植方式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种植 玉米 集成技术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晓奋 刘广才 +2 位作者 许德蓉 于涛 彭莉洁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膜侧宽幅匀播冬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膜侧沟播和常规条播,折合产量为5902.8 kg/hm2较对照的增产率为24.54%。表明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集雨保墒效果好、抗旱作用显著,又利于密植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膜侧宽幅匀播 增产效应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技术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3
作者 彭莉洁 马彦 +4 位作者 许德蓉 刘广才 顿小明 于涛 李松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土壤水温效应。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能显著提高胡麻土壤水分含量、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从出苗期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膜...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陇中旱作区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土壤水温效应。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能显著提高胡麻土壤水分含量、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温度。从出苗期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膜侧沟播提高0.2~2.4个百分点,较传统条播提高0.6~4.6个百分点。膜侧宽幅匀播胡麻农田降水利用率为70.1%,较膜侧沟播提高3.2个百分点,较传统条播显著提高9.4个百分点。膜侧宽幅匀播胡麻水分利用效率为4.43 kg·hm^(−2)·mm^(−1),分别较膜侧沟播和传统条播显著提高19.1%和34.7%(P<0.05)。从出苗到成熟期,膜侧宽幅匀播0~25 cm土壤温度较膜侧沟播提高0~1.1℃;较传统条播提高0.1℃~2.2℃。膜侧宽幅匀播技术胡麻籽粒产量为1740 kg·hm^(−2),较膜侧沟播技术和传统条播技术分别显著增产24.5%和55.4%(P<0.05)。研究表明,胡麻膜侧宽幅匀播技术与其它两种栽培模式相比,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膜侧宽幅匀播 土壤水分效应 土壤温度效应 陇中旱作区
下载PDF
玉米膜侧播种栽培技术
4
作者 闫文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33-136,共4页
朔城区是农业大区,是国产粮大区之一,玉米是当地主栽农作物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万亩左右。玉米也是朔城区重要的粮油作物,同时是当地重要经济作物,保证玉米安全稳定生产意义重大。近年来,朔城区积极改进地膜玉米种植方式,大... 朔城区是农业大区,是国产粮大区之一,玉米是当地主栽农作物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万亩左右。玉米也是朔城区重要的粮油作物,同时是当地重要经济作物,保证玉米安全稳定生产意义重大。近年来,朔城区积极改进地膜玉米种植方式,大力推广应用玉米膜侧播种栽培技术,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朔城区为例,首先概述了玉米膜侧播种栽培技术优势与效益;其次重点探讨了玉米膜侧播种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城区 玉米 膜侧播种栽培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
5
作者 史艳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期17-20,共4页
2021年秋播时庄浪县以“旱地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产量为7 192.35 kg/hm^(2),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6 699.45 kg/hm^(2),膜侧沟... 2021年秋播时庄浪县以“旱地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产量为7 192.35 kg/hm^(2),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6 699.45 kg/hm^(2),膜侧沟播产量为6 423.90 kg/hm^(2),均比传统条播(CK)增产,因此大田生产中力推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同时积极探索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膜侧宽幅匀播 抗旱 增产
下载PDF
膜侧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明 王朝辉 +6 位作者 罗来超 王森 包明 何刚 曹寒冰 刁超朋 李莎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911,共13页
覆膜栽培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优化施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黄土高原中部典型旱地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传统平作(不覆盖+均匀施肥)、垄覆沟播(垄上覆膜+垄间沟播+均匀施肥)... 覆膜栽培能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优化施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黄土高原中部典型旱地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传统平作(不覆盖+均匀施肥)、垄覆沟播(垄上覆膜+垄间沟播+均匀施肥)和膜侧施肥(垄上覆膜+垄间沟播+播种行侧膜下定位施肥)栽培模式下,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0~200 cm土壤水分,以及膜侧施肥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与传统平作相比,在偏旱的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垄覆沟播的小麦产量分别提高9.5%和6.3%,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7.1%和9.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8%和8.7%,而膜侧施肥的小麦产量提高18.8%和22.8%,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2%和19.6%;在偏湿润的2014—2015年度,垄覆沟播和膜侧施肥对小麦产量无影响,但膜侧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0%和17.0%。与垄覆沟播相比,膜侧施肥在偏湿润年份使生长季内100~200 cm土壤水分消耗显著减少,而在偏旱年份使夏休闲季土壤蓄水显著增加,开花和收获期0~40 cm土壤硝态氮、根系全氮以及开花期茎叶全氮含量升高,促进了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吸收、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偏干旱的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膜侧施肥较垄覆沟播产量分别提高8.4%和15.5%,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9.9%和8.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0%和10.0%;在偏湿润的2014—2015年度,两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膜侧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6.0%。因此,膜侧施肥可维持旱地小麦生育后期的土壤氮供应,提高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下季播前深层土壤贮水,是适宜于旱区推广的小麦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旱地 膜侧施肥 冬小麦 产量 蛋白质含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岳维云 宋建荣 +5 位作者 张耀辉 杨生茂 吕莉莉 王希恩 刘鸿燕 温宏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1kg/hm^2,1461.0kg/hm^2和1648.5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 94.5kg/hm^2和K2O 60.0kg/hm^2)最高,产值可达2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旱作区 膜侧小麦 施肥 增产 水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付增光 杜世平 廖允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盖、深松耕可把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76.2mm,蓄水率达50%以上;在夏闲期多蓄水的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住,加之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热条件明显改善,达到既增产增收,又保水保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旱地 小麦 留茬深松 膜侧沟播 耕作技术体系
下载PDF
膜侧灌甜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韩丙芳 田军仓 +1 位作者 杨金忠 杜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了甜菜膜侧灌水肥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对甜菜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最后是施钾量;水肥耦...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了甜菜膜侧灌水肥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对甜菜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最后是施钾量;水肥耦合对甜菜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耦合最大,水钾耦合次之,氮钾耦合最小,且水氮耦合具有协同效应,水钾耦合和氮钾耦合具有替代效应;并且经过水肥耦合模型模拟,得到了实现不同产量目标的最佳水肥组合指标,可作为指导干旱地区甜菜施肥和膜侧灌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膜侧 水肥耦合 产量效应
下载PDF
膜侧冬麦土壤水分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立国 袁汉民 +3 位作者 火勇 徐华军 李生宝 蒋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共3页
膜侧冬麦是小麦栽培技术上的一项创新技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保水、增温效应,对其土壤水分温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作用,大量研究都集中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水分温度的变化,对膜侧冬麦种植这一种方式的不同水分温度的研究较少,... 膜侧冬麦是小麦栽培技术上的一项创新技术,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保水、增温效应,对其土壤水分温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作用,大量研究都集中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水分温度的变化,对膜侧冬麦种植这一种方式的不同水分温度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其水分温度的研究,初步得出:膜侧土壤水分平均比膜内增加9.1%,膜侧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各层次土壤含水量都高于膜内,0~20cm膜侧和膜内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土壤水分不同层次的日变化变化幅度总体趋势为膜侧大于膜上,膜上、膜侧峰值几乎同时出现在20:00,最低值膜侧14:00,膜上比膜侧稍提前。膜上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膜侧,膜上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膜侧,浅层的日变化幅度大于深层的,膜上膜侧温度日变化得出最低温度同时出现在8:00,最高温度膜上15cm比膜侧提前2h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冬麦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侧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焦炳忠 任秋实 +2 位作者 郭媛姣 王力 孙兆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2,共5页
针对扬黄灌区大田玉米种植模式单一、节水灌溉投入成本高等实际问题,通过采用不同种植模式(膜侧种植、膜下种植、露地种植)和不同灌溉定额(2 400、3 000、3 600 m^3/hm^2)对双行靠滴灌玉米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膜侧滴灌种植玉米... 针对扬黄灌区大田玉米种植模式单一、节水灌溉投入成本高等实际问题,通过采用不同种植模式(膜侧种植、膜下种植、露地种植)和不同灌溉定额(2 400、3 000、3 600 m^3/hm^2)对双行靠滴灌玉米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膜侧滴灌种植玉米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最佳。膜侧滴灌低水量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达到2.75 kg/m^3(产量为10.34 t/hm^2),露地滴灌高水量的水分生产效率最低,为1.98 kg/m^3(产量为9.91 t/hm^2)。膜侧滴灌高水量产量最高,为11.00 t/hm^2,但水分生产效率仅为2.37 kg/m^3,说明产量高,水分生产效率不一定最高。膜侧滴灌种植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其他灌溉技术,是宁夏扬黄灌区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的玉米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节水增效明显,可作为当地较适宜的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膜侧滴灌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素芳 刘振敏 +3 位作者 白艳梅 徐玉鹏 李金英 阎旭东 《作物研究》 2017年第5期477-481,523,共6页
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两个生长季,以‘沧麦6005’为材料,在河北沧州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产量三因素变化。结果表明:两年中A2处理... 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两个生长季,以‘沧麦6005’为材料,在河北沧州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产量三因素变化。结果表明:两年中A2处理(起垄覆膜,垄宽45 cm,沟宽45 cm,沟内种4行,行距15 cm)的产量均最高,分别比CK(露地等行距平播)增产68.48%和56.18%,均达极显著水平。其成穗数最高,达到639.30万穗/hm^2,比CK增加13.28%;平均穗粒数23.35个,比CK增加13.68%;千粒质量最高,平均为40.28 g,比CK增加7.44%;成穗率最高,达到59.91%,比CK增加14.11%;成熟期干物质量最高,比CK增加26.95%;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A2处理的LAI在孕穗期达到最高,为6.74,比CK增加16.84%,后期其LAI变化平缓。因此,该模式种植结构合理,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环渤海低平原雨养旱作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作 膜侧 种植模式
下载PDF
微垄膜侧沟播对夏播谷子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雪岩 宋世佳 +6 位作者 任晓利 刘猛 崔纪菡 赵宇 刘斐 南春梅 李顺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0期68-71,共4页
针对夏播谷子80%以上种植于旱地、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垄膜侧沟播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 针对夏播谷子80%以上种植于旱地、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垄膜侧沟播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直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4.63%、21.59%、31.59%、11.44%、12.39%。产量增加44.59%,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根直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微垄膜侧沟播技术增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微垄膜侧沟播 产量
下载PDF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景山 李文刚 +5 位作者 曹春梅 胡冰 高卿 谭桂莲 梁玉红 韩素娥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2期82-84,共3页
通过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的研究,得出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的差异性,探讨马铃薯膜侧种植在内蒙古中西部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出苗期比膜内种植可提前3 d,现蕾期提前3 d,开花期提前2... 通过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的研究,得出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的差异性,探讨马铃薯膜侧种植在内蒙古中西部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出苗期比膜内种植可提前3 d,现蕾期提前3 d,开花期提前2 d,膜侧种植大薯个数、块茎重、商品薯率分别高于膜内种植36.4%、14.6%和22.9%。每667 m2膜侧种植收入为699.3元,膜内种植收入为678.4元,每667 m2收入膜侧种植比膜内种植多20.9元。说明膜侧种植可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进行试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地 种植 膜侧种植
下载PDF
覆膜侧渗沟灌二维入渗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新燕 蔡焕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0,共4页
根据覆膜侧渗沟灌的入渗特性,利用修正Richards方程对其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相关参数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求解。经验证,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根据覆膜侧渗沟灌的入渗特性,利用修正Richards方程对其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相关参数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求解。经验证,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模型数值计算原理简单。为进一步研究覆膜侧渗沟灌入渗特性和地表水流运移特性及灌水技术要素优化、系统管理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渗沟灌 二维入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覆膜侧渗沟灌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新燕 蔡焕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28,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覆膜侧渗沟灌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灌水沟边坡系数及湿周对沟灌的入渗特性有明显影响。边坡系数越大,水平入渗速率大于垂向入渗速率越明显;不论水平向入渗距离还是垂向入渗距离均随着湿周的增大而增大,而沟中水深... 通过试验研究覆膜侧渗沟灌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灌水沟边坡系数及湿周对沟灌的入渗特性有明显影响。边坡系数越大,水平入渗速率大于垂向入渗速率越明显;不论水平向入渗距离还是垂向入渗距离均随着湿周的增大而增大,而沟中水深对覆膜侧渗沟灌入渗影响不显著。同时,在相同计划灌水定额条件下,覆膜侧渗沟灌入渗历时加长,入渗速率减小,入渗体形状由椭球体型基本上改成了低平抛物体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渗沟灌 入渗 沟边坡系数 湿周
下载PDF
覆膜侧播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素芳 阎旭东 +6 位作者 徐玉鹏 肖宇 赵忠祥 刘震 刘青松 曹平平 薛文 《作物研究》 2020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探明不同覆膜侧播种植模式的增产机理,以沧麦600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水分利用率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2处理(起垄覆膜,垄宽45 cm,沟宽45 cm,沟内种4行,行距15 cm)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露地... 为探明不同覆膜侧播种植模式的增产机理,以沧麦600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水分利用率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2处理(起垄覆膜,垄宽45 cm,沟宽45 cm,沟内种4行,行距15 cm)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露地等行距平播),增产21.95%。F2处理的平均穗粒数16.83穗,显著高于CK37.95%;其土壤水分利用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覆膜处理和CK;其灌浆速率高峰均出现在花后19 d,为2.16 g/d,而CK的灌浆速率于开花后16 d即达到最高,为2.08 g/d。F2处理比CK增产主要在于穗粒数的增加,而比其他覆膜侧播处理增产主要在于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F2处理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蒸发损失,促进小麦生长和产量增加;同时覆膜后可延长灌浆期,促使灌浆速率达到高峰时间延迟。F2是本研究中的最佳覆膜侧播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 膜侧 水分利用 灌浆速率
下载PDF
河西地区甜菜膜侧点种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红霞 殷学云 +1 位作者 李萍 卢月琴 《中国糖料》 2016年第3期57-58,共2页
针对河西地区早春风大,土壤易跑墒,白天升温快,幼苗易烫伤的特点,对河西地区甜莱膜侧点种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技术创新,采用甜菜膜侧点种技术,不仅免去了放苗环节,而且有利于抓全苗、壮苗,为甜菜丰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河西地区 甜菜 膜侧点种 丰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环县大豆全膜垄作膜侧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荣 刘生瑞 刘丰渊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44-45,共2页
介绍了环县大豆全膜双垄膜侧栽培和全膜微垄膜侧栽培技术的优点及试验示范效果,并从2种种植模式入手,介绍了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要点。
关键词 大豆 垄作 膜侧栽培 环县
下载PDF
春小麦膜侧沟播增产效应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永峰 买自珍 +3 位作者 秦爱红 焦玉兰 樊亚妮 周彦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F12期164-165,共2页
春小麦膜侧沟播栽培试验表明,蓄水保墒效果明显,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1.77、3.92、2.79个百分点:覆膜膜侧沟播使土壤耕层温度明显提高,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提高0.5-3.1℃。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24.6%。并总结出了小麦膜侧沟播选地... 春小麦膜侧沟播栽培试验表明,蓄水保墒效果明显,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1.77、3.92、2.79个百分点:覆膜膜侧沟播使土壤耕层温度明显提高,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提高0.5-3.1℃。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24.6%。并总结出了小麦膜侧沟播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起垄覆膜、种植规格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膜侧沟播 增产效应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