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膜拜团体与反膜拜团体运动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小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膜拜团体是根据英文表述教派的"cult"一词而来,是人们对一些有别于美国正统基督教各种教派的称呼,这里多少带有轻蔑或者贬义之意,对不同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称之为膜拜团体是不公正的。美国膜拜团体和反膜拜团体运动几乎是同... 膜拜团体是根据英文表述教派的"cult"一词而来,是人们对一些有别于美国正统基督教各种教派的称呼,这里多少带有轻蔑或者贬义之意,对不同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称之为膜拜团体是不公正的。美国膜拜团体和反膜拜团体运动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孪生兄弟,反膜拜团体运动是美国宗教界和世俗界反对膜拜团体的人发动的。对于那些直接危害到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膜拜团体,美国政府采取了直接武力干涉的手段。膜拜团体与新兴宗教和邪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膜拜团体 膜拜团体运动
下载PDF
复杂化与胶着态的邪教与反邪教运动——从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年会审视国际邪教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天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ICSA)转型以来,倡导学术交流与实际工作并重。2016年ICSA年会展现了国际上膜拜团体研究领域关于膜拜团体警示教育、脱教咨询与社会治理、膜拜伤害及其测度、膜拜团体前成员康复四个维度新的视角和关切。中国学者的... 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ICSA)转型以来,倡导学术交流与实际工作并重。2016年ICSA年会展现了国际上膜拜团体研究领域关于膜拜团体警示教育、脱教咨询与社会治理、膜拜伤害及其测度、膜拜团体前成员康复四个维度新的视角和关切。中国学者的膜拜团体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邪教认定与治理、中国的社会救助与帮辅、邪教与媒体传播、邪教警示教育、膜拜伤害及其测度等方面。邪教的认定、邪教危害程度的标定、邪教形成和伤害成员的机制,将是今后邪教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 反邪教 膜拜团体 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
下载PDF
破坏性膜拜团体操纵感觉剥夺实施精神控制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青萍 高智敏 《宗教心理学》 201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膜拜团体实施感觉剥夺的主要程序、膜拜成员心理变异特征和心身损害后果,揭示膜拜团体人为制造感觉剥夺的本质就是精神控制。消除膜拜成员感觉剥夺主要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助式、替代式信...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膜拜团体实施感觉剥夺的主要程序、膜拜成员心理变异特征和心身损害后果,揭示膜拜团体人为制造感觉剥夺的本质就是精神控制。消除膜拜成员感觉剥夺主要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助式、替代式信息激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膜拜团体 成员 感觉剥夺 信息激励
下载PDF
欧洲的新兴宗教和膜拜团体(上)
4
作者 罗伯特·S·埃尔乌德 孙晓莹 《当代宗教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F003-F004,37,共3页
本文所涉及的是在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的欧洲首次出现或引起公众注意的新宗教运动。实际上,这些宗教中的大多数在其他传统宗教中都有其根源,它们之所以被称作“新宗教”,是因为它们以新的形式出现并在信仰中添... 本文所涉及的是在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的欧洲首次出现或引起公众注意的新宗教运动。实际上,这些宗教中的大多数在其他传统宗教中都有其根源,它们之所以被称作“新宗教”,是因为它们以新的形式出现并在信仰中添加了新的内容,或是因为采取了抛弃更多的正统信仰或生活方式的新的组织和领导形式。但是有的运动遭到否认,要么他们本身拒绝使用“宗教”这一标识。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争论一个“真正的”宗教应该或是不应该由哪些方面组成,“新宗教运动”一词仅仅是一个某种程度上作为有点武断却又有益而通俗的词汇来使用的,我们用这个词来指那些大量的被称为膜拜团体、教派、精神团体或是另类信仰系统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新兴宗教 膜拜团体 历史背景 起源 传统宗教
下载PDF
“破坏性膜拜团体”法律规制路径分析
5
作者 吴攸然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5期148-149,共2页
随着宗教自由的提倡,在新兴宗教林立的情况下,“法轮功”、“东方闪电教”等一些“破坏性膜拜团体”也夹杂其中。从“破坏性膜拜团体”的概念和定性出发,并综合国内外有关于此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经验,以期完善我国的法律路径。
关键词 破坏性膜拜团体 法律规制 风险规则
下载PDF
破坏性膜拜团体防范的新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宝祥 李斌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破坏性膜拜团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进入活跃发展时期。本文通过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破坏性膜拜团体传播的特质、规律,分析其“精神控制”相关因素,提出运用交叉学科、净化舆论环境等有效治理和防范破坏性膜拜团体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新视角 破坏性膜拜团体 防范
原文传递
构建防范膜拜团体活动的社会预警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青萍 《科学与无神论》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以社会控制论、心理控制论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分析、危情综合分析、危情形势处理三大技术为支撑,以政府、民间、社区、家庭为依托的防范膜拜团体活动的社会预警教育模型.为社会安全与稳定提供效应性方案。
关键词 膜拜团体 成员 预警机制 教育模型
原文传递
解析膜拜团体——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从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梳理“膜拜团体”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源流、演变及各种诠释。作者认为,应跨越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模式,确立“膜拜团体”的客观内涵,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这将有助于分析转型时期复杂纷... 本文从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梳理“膜拜团体”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源流、演变及各种诠释。作者认为,应跨越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模式,确立“膜拜团体”的客观内涵,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这将有助于分析转型时期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拜团体 新宗教运动 邪教
原文传递
近年来中国邪教(破坏性膜拜团体)研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敏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16年第3期57-64,共8页
2003年以来,国内学界对于破坏性膜拜团体的研究渐渐走出了过去单一化、表面化的介绍性研究的层面,开始出现了一些}匕较深刻的真正的学术性成果。在综合论述和理论探讨、邪教的概念与历史演变、原因和对策、法律文化社会视角等方向都... 2003年以来,国内学界对于破坏性膜拜团体的研究渐渐走出了过去单一化、表面化的介绍性研究的层面,开始出现了一些}匕较深刻的真正的学术性成果。在综合论述和理论探讨、邪教的概念与历史演变、原因和对策、法律文化社会视角等方向都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以后的研究必须突出强调学术性和科学性,能够真正从学术的角度为解决邪教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 破坏性膜拜团体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美国“反膜拜团体”的近况和随想
10
作者 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我有机会以宗教研究员身分两次随团访美,考察美国民间反膜拜教派的情况,获益匪浅.一次是2000年6月10日至22日,参加中国学者代表团出席在佛罗里达的首府奥兰多召开的"解析膜拜团体与新宗教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访问了旧金... 我有机会以宗教研究员身分两次随团访美,考察美国民间反膜拜教派的情况,获益匪浅.一次是2000年6月10日至22日,参加中国学者代表团出席在佛罗里达的首府奥兰多召开的"解析膜拜团体与新宗教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访问了旧金山、华盛顿、明尼河波利斯等,与各地美中友好协分会、曼斯非尔中心、明尼苏迪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等单位多次座谈;另一次是同年10月17日至30日,参加中国科协专家代表团,进行科技文化交流,拜访了纽约华人领袖,访问俄亥俄州"深泉治疗和咨询中心",并参观了纽约、西非冬、洛杉矶等地的社区,侧重了解"法轮功"在美国基层社会的活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拜团体 法轮功
原文传递
应当关注新兴膜拜团体的破坏性因素
11
作者 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当代中国的邪教问题,在国际学术语境可称为“破坏性膜拜团体”问题。破坏性膜拜团体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我们应当关注新兴膜拜团体中的破坏性因素。目前,世界上新兴膜拜团体仍层出不穷。15年内.法国的新兴... 当代中国的邪教问题,在国际学术语境可称为“破坏性膜拜团体”问题。破坏性膜拜团体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我们应当关注新兴膜拜团体中的破坏性因素。目前,世界上新兴膜拜团体仍层出不穷。15年内.法国的新兴膜拜教派由172个迅速增加到500-600个。新兴膜拜团体问题,在当代学术界是个边缘性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仍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因素。当代中国的膜拜团体实际现状如何?它的性质、原因、作用如何?其中破坏性因素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防范其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议有关部门开展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并不断调整相应的政策;同时重视开展学术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膜拜团体 破坏性因素
原文传递
大学生加入膜拜团体的原因以及校园如何应对膜拜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格雷戈里S.布莱米林 耿耿 《科学与无神论》 2012年第4期54-61,共8页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团体是发展最快的组织"。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超凡感召力、自称得到神灵启示的和宗教的复兴团体特别快地增加,而主流的基督教新教团体"在大学生中间拥有的追随者很少"。国家对大学新生所作的调查显示,1985年,5.6%大学新生表明他们不会优先选择传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增加,经常引起争议的非传统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为以及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膜拜团体等,所有这些引起了时任大学管理当局的关注。本文探讨为什么大学生容易受影响而加入膜拜团体?考察了校园内的膜拜招募,对加入膜拜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大学校园、教育管理当局应对膜拜、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入侵,需要考虑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膜拜团体 应对
原文传递
破坏性膜拜团体“全能神”的县域传播和治理——以浙江省X县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凯元 徐文兵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16年第2期58-64,共7页
“全能神”作为破坏性膜拜团体,针对它的县域实证研究还不多。本文希望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发现“全能神”的传播特点、危害、影响。结合x县基本情况,总结一套适合县域的邪教预警和治理机制,从而更好地防范“全能神”组织的渗透,促... “全能神”作为破坏性膜拜团体,针对它的县域实证研究还不多。本文希望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发现“全能神”的传播特点、危害、影响。结合x县基本情况,总结一套适合县域的邪教预警和治理机制,从而更好地防范“全能神”组织的渗透,促成教徒的教育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膜拜团体 全能神 县域 传播 治理
原文传递
膜拜团体与新宗教界定的困境——世俗反膜拜组织和宗教社会学的两种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鹏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2年第3期75-82,共8页
对膜拜团体与新宗教的界定主要有世俗反膜拜组织和宗教社会学两种进路。世俗反膜拜组织的代表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总结出膜拜团体的15条特征,由于意识形态的倾向和难以进行表征受到质疑。宗教社会学家将膜拜团体理解为实验性社会运动,并... 对膜拜团体与新宗教的界定主要有世俗反膜拜组织和宗教社会学两种进路。世俗反膜拜组织的代表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总结出膜拜团体的15条特征,由于意识形态的倾向和难以进行表征受到质疑。宗教社会学家将膜拜团体理解为实验性社会运动,并提出“看不见的秩序”这一概念工具,对于特定叙事、宗教神话和信仰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由于其外延过于宽泛,容易让人将膜拜团体与普通宗教等同起来,忽视其危害性。宗教社会学的界定偏重理论层面,世俗反膜拜组织的界定更具实践性,面对中国膜拜团体治理的复杂内外环境,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调和运用两种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拜团体 新宗教 世俗反组织 宗教社会学 “看不见的秩序”
原文传递
如何走出膜拜团体
15
作者 秋影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3年第5期94-109,共16页
膜拜团体就在我们当中,比我们普通民众所知道的要多。而且,这些强有力的组织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膜拜团体通常不是第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多数人对什么是膜拜团体有一般性的了解,而人们一般没有意识到的是,膜拜团体是如何成功地... 膜拜团体就在我们当中,比我们普通民众所知道的要多。而且,这些强有力的组织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膜拜团体通常不是第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多数人对什么是膜拜团体有一般性的了解,而人们一般没有意识到的是,膜拜团体是如何成功地控制人们的生活的。就像绝大多数的战士坚信子弹只会打中其他人一样,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相信他们自己的头脑和思维程序是无懈可击的。他们断言:“别人会被操控,而我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程序 膜拜团体 第一眼 普通民众 无解 生活 一般性
原文传递
《膜拜团体就在我们当中--与其隐性威胁作持续斗争》
16
作者 玛格丽特·泰勒·辛格 黄艳红(译) 张戈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1年第6期19-19,共1页
该书以作者大量的调查和访谈结果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了什么是膜拜团体,膜拜团体思想控制运作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如何帮助人们从膜拜团体脱离并复原。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膜拜团体如何接近普通人、如何运用各种心理学和和社会学技巧来... 该书以作者大量的调查和访谈结果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了什么是膜拜团体,膜拜团体思想控制运作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如何帮助人们从膜拜团体脱离并复原。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膜拜团体如何接近普通人、如何运用各种心理学和和社会学技巧来吸引和控制信徒,如何侵入到工作场所等等。尤其是,作者为如何识别膜拜团体及免受其影响提供了许多可操作、有价值的建议,还为膜拜团体受害者提供了许多有帮助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拜团体 心理学 结果为基础 运用案例 普通人 受害者 社会学
原文传递
膜拜成员心理症状特征与焦点解决短期康复方法
17
作者 陈青萍 温辉 +1 位作者 毛志宏 梁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膜拜成员的心理症状特征、缘由机制以及康复方法。方法采用人际信任、自我和谐、状态-特质焦虑、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以及焦点解决咨询访谈法,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所调查和咨访的陕西省63名膜拜成员和69名非膜拜人员为研究... 目的探讨膜拜成员的心理症状特征、缘由机制以及康复方法。方法采用人际信任、自我和谐、状态-特质焦虑、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以及焦点解决咨询访谈法,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所调查和咨访的陕西省63名膜拜成员和69名非膜拜人员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人员心理症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膜拜成员人际信任得分、自我和谐得分、自测健康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67,P<0.01;t=-2.34,P<0.05;t=-4.66,P<0.01);②膜拜成员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67,P<0.01);③膜拜成员人际信任总分与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1,P<0.05);自我和谐总分与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5);特质焦虑与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31,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对健康总分;自我和谐对社会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前者解释健康总分28.2%的变异量(F=23.942,P<0.01),后者解释社会健康8.3%的变异量(F=5.535,P<0.05)。结论膜拜成员心理症状特征表现为低人际信任、低自我和谐、低健康水平和高特质焦虑,即"三低一高"症状,原因系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进行心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拜团体 成员 心理症状特征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下载PDF
农民宗教信仰的心理意义及对膜拜现象认知的研究——(以陕西1个自然村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斯琴 陈青萍 +2 位作者 梁颖 罗燕 李胜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56-858,共3页
目的以陕西省某自然村的农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农民宗教信仰的心理意义及对膜拜现象认识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212位农民进行测查。结果①212位被调查者中有56人信教,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的总体幸福感t检验无显著差异;被调查者的个人身... 目的以陕西省某自然村的农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农民宗教信仰的心理意义及对膜拜现象认识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212位农民进行测查。结果①212位被调查者中有56人信教,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的总体幸福感t检验无显著差异;被调查者的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311,P<0.01,r=0.71,P<0.05);②宗教信仰基本情况及对膜拜现象的认识两项调查显示,农民对宗教信仰有理性认识,对膜拜现象的本质有清醒的认知。结论宗教信仰对农民有心理慰藉意义,农民能正确区分破坏性膜拜团体与正统宗教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农民 宗教信仰 破坏性膜拜团体 幸福感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的极端膜拜伤害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定成 何晨宏 陈天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91-2100,共10页
对极端膜拜团体造成身心伤害现象的科学研究,集中在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测量和机制三个方面。本文的目的,是梳理这三个主题上的研究脉络,明晰其中的争议之处和取得的成绩。文本分析表明,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从"洗脑"转向了... 对极端膜拜团体造成身心伤害现象的科学研究,集中在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测量和机制三个方面。本文的目的,是梳理这三个主题上的研究脉络,明晰其中的争议之处和取得的成绩。文本分析表明,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从"洗脑"转向了"心理虐待",对这类伤害的经验观察由个体症状转向了群体行为和经历的描述,测量方法由传统心理测试工具变成了新型团体心理虐待量表,膜拜伤害的心理机制研究在综合环境和个人精神特质两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交互的病理模型,表观遗传学和人际神经生物学用于极端膜拜伤害的生理机制研究已见端倪。但是,迄今对于极端膜拜伤害的学术研究尚未形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膜拜团体 身心伤害 洗脑 团体心理虐待量表 群体依赖障碍理论
下载PDF
国外膜拜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青萍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膜拜研究是涉及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议题,国外膜拜研究经历了40余年,其最新研究视角包括:家庭康复关系、社会预警机制、教育应用技术、质与量并举以及地域特色与跨文化并存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对我国有以下三方面启示:教育观... 膜拜研究是涉及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议题,国外膜拜研究经历了40余年,其最新研究视角包括:家庭康复关系、社会预警机制、教育应用技术、质与量并举以及地域特色与跨文化并存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对我国有以下三方面启示:教育观念客观化与方法科学化、教育效果示范化与研究资源整合化、研究机构体制化与交流活动国际化。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做好膜拜研究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 膜拜团体 启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