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富华 李矛 +1 位作者 韦智君 张建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方法:用粪肠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以及具核梭杆菌构建多菌种生物膜85个。分别用0.1%(12~15 nm、100 nm)纳米银悬浊液以及2%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然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粪肠...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方法:用粪肠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以及具核梭杆菌构建多菌种生物膜85个。分别用0.1%(12~15 nm、100 nm)纳米银悬浊液以及2%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然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粪肠球菌的活菌量和粪肠球菌的细菌总量。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细菌样本临界循环数(Ct)。结果:各个实验组使用和不使用PMA之间粪肠球菌的细菌计数有着差别(P=0.000);将3个实验组使用和不使用PMA q PCR检测到的Ct值的差值进行比较:纳米银(12~15 nm)实验组最大,纳米银(100 nm)实验组次之,次氯酸钠实验组最小(P<0.05)。结论:纳米银对于多菌种生物膜中的粪肠球菌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直径较小的纳米银杀菌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PCR 菌种生物 粪肠球菌(E.faecalis)
下载PDF
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
2
作者 冯瑶 薛钢 +1 位作者 董波 刘宁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在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进行杀菌使用不同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纳米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使用粪肠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构建出87个多菌种生物膜,将其平均分为三组;之后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 目的:通过在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进行杀菌使用不同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纳米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使用粪肠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构建出87个多菌种生物膜,将其平均分为三组;之后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杀菌工作,对A组生物膜使用12~15纳米的浓度为0.1%的纳米银进行杀菌,对B组采用100纳米的浓度为0.1%的纳米银进行杀菌,对C组采用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杀菌操作,之后使用实施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来对生物膜中中的粪肠球菌情况进行监测,之后通过配对t来进行检验,比较三组之间细菌样本的临界循环数。结果:A组所检测到的细菌样本临界循环数最大,其次是B组,C组最小。结论:在对粪肠球菌进行杀菌操作时,使用纳米银的杀菌效果最好,其中,直径较小的纳米银的杀菌效果比直径较大的纳米银杀菌效果要好。因此,在今后针对粪肠球菌进行消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纳米银来进行具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菌种生物 粪肠球菌 杀菌作用
下载PDF
组合处理对双菌种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杀灭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石靓 韩北忠 陈晶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4,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食源性病原菌(液化沙雷菌S1和腐生葡萄球菌S2)双菌种生物被膜研究模型,采用微孔板法和MTT法检测单一、组合处理方式对双菌种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杀灭效果。研究发现,采用24孔板37℃于TSB培养基中培养24 h可获得稳定的液化沙雷... 该研究建立了食源性病原菌(液化沙雷菌S1和腐生葡萄球菌S2)双菌种生物被膜研究模型,采用微孔板法和MTT法检测单一、组合处理方式对双菌种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杀灭效果。研究发现,采用24孔板37℃于TSB培养基中培养24 h可获得稳定的液化沙雷菌-腐生葡萄球菌双菌种生物被膜,组合处理方式优于单一处理效果,处理顺序的不同也会影响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杀灭效果,1%Na OH处理20 min再用0.3%Na Cl O处理20 min清除效果最好,双菌种生物被膜的量由1.11(OD595 nm)减少至0.08(OD595 nm),杀灭率达9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生物被 液化沙雷菌 腐生葡萄球菌 组合处理
下载PDF
强酸性电解质水对根尖外多菌种生物膜作用的体外研究
4
作者 于丁一 赵春苗 +5 位作者 杨扬 程小刚 仇珺 王聪 田宇 余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20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强酸性电解质水对根尖外多菌种生物膜的杀灭作用。方法:分别在人牙根尖牙骨质和细胞爬片上共同培养形成包含血链球菌、衣氏放线菌和粪肠球菌的多菌种生物膜;分别用强酸性电解质水(SAEW)和不同浓度(5 g/L和1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强酸性电解质水对根尖外多菌种生物膜的杀灭作用。方法:分别在人牙根尖牙骨质和细胞爬片上共同培养形成包含血链球菌、衣氏放线菌和粪肠球菌的多菌种生物膜;分别用强酸性电解质水(SAEW)和不同浓度(5 g/L和10 g/L)次氯酸钠(NaClO)液处理15 s、1、5 min,52.5 g/L NaClO液和生理盐水分别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组处理结束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ImageJ软件分析各组的杀菌效率。结果: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在各处理时间点的活菌比例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中SAEW 15 s组,5 g/L/NaClO 15 s、1 min、5 min组,10 g/L/NaClO 15 s、1 min组的活菌比例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SAEW 1 min组、5 min组,10 g/L NaClO 5 min组的活菌比例分别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酸性电解质水以及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均能有效杀死多菌种生物膜中的细菌,其效果均随冲洗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生物 粪肠球菌 血链球菌 衣氏放线菌 次氯酸钠(NaClO) 强酸性电解质水 (SAEW)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晶晶 陈晶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孔板法对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或30℃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0.8%的胰酶大豆肉汤(TSB)或0.8%的脑心浸出液(BHI)培养基培养时,生... 以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孔板法对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或30℃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0.8%的胰酶大豆肉汤(TSB)或0.8%的脑心浸出液(BHI)培养基培养时,生物被膜形成量较高;添加适量的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可提高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培养基中Na Cl质量分数>8%时,混合生物被膜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菌种生物被 培养条件
下载PDF
Nd:YAG激光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杀菌作用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一凡 宋忠臣 束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58-264,302,共8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的杀菌效果。方法:培养P.gingivalis并置备其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后观察功率为6 W的Nd:YAG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成膜能力的影响;荧光...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的杀菌效果。方法:培养P.gingivalis并置备其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后观察功率为6 W的Nd:YAG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成膜能力的影响;荧光染色后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Nd:YAG激光不同照射时间对P.gingivalis单菌种生物膜活力和结构的影响。结果:Nd:YAG激光照射35 s时,对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的成膜能力有抑制作用;照射45 s时,对生物膜状态下P.gingivalis活力产生抑制。生物膜的结构及生物膜中细菌的结构,随着光照时间延长受到破坏的程度不断增加,主要破坏形式为菌体的汽化消失。结论:Nd:YAG激光能够抑制浮游状态下P.gingivalis的成膜能力,对单一菌种生物膜中的细菌活力和细菌结构产生影响,表明Nd:YAG激光可用于牙周炎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致病菌 单一菌种生物 ND:YAG激光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株在双菌种生物膜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岚 王肖 +2 位作者 凌均棨 胡晓莉 邓动梅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136-143,共8页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S.mutans)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株在单、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代谢和抗药性研究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mutansGFP报告株C67-1pDM15和UA159pDM15;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度计,评估报告株转化效率、生长...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S.mutans)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株在单、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代谢和抗药性研究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mutansGFP报告株C67-1pDM15和UA159pDM15;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度计,评估报告株转化效率、生长能力和荧光表达规律;构建S.mutansGFP报告株与戈登链球菌(S.gordonii)的单、双菌种生物膜,比较单、双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生物膜形态、糖代谢活力及氯已定(CHX)作用下的抗药性差异。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utansGFP报告株可稳定地表达gfp基因,生长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相似;生物膜加入0.2%的葡萄糖后荧光量迅速增加,可检测细菌代谢改变,4h的相对荧光增长值(ΔRLU)可反映生物膜量,二者显著相关(r=0.9818~0.9985,P<0.001);S.gordonii改变S.mutansC67-1和UA159的生物膜结构,抑制UA159菌株生物膜的形成;剩余荧光增长率[ΔRLU(%)]反映耐药能力,单菌种生物膜C67-1和UA159的ΔRLU(%)相似,分别为(70.2±8.0)%和(72.3±7.9)%(t=-0.521,P=0.630),在双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ΔRLU(%)发生改变,与各自单菌种生物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67-1升高至(85.6±4.3)%(t=-2.872,P=0.045),UA159降低至(41.2±10.1)%(t=3.551,P=0.024)。结论S.gordonii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抗药性的改变具有亚型差异。GFP报告株可作为多菌种生物膜定量与空间结构研究的模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戈登链球菌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株 菌种生物 抗药性
原文传递
长秸秆两步式栽培平菇
8
作者 鲍晓天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栽培平菇 两步式 秸秆 营养液 分解纤维素 生物效率 膜菌种 原料选择 菌丝生长 菌种选择
下载PDF
NEW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OF BIOFILM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IN ARTIFICIAL MOUTH MODEL
9
作者 李鸣宇 汪俊 +1 位作者 刘正 朱彩莲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model for oral products in vitro.Methods A biofilm artificial mouth model for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was established by modifying the LKB chromatograp...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model for oral products in vitro.Methods A biofilm artificial mouth model for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was established by modifying the LKB chromatography chamber. Using sodium fluoride and Tea polyphenol as antimicrobial agent and Streptococcus mu-tans as target, sensitivity tes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modeling biofilm assay resulted in a MIC of 1. 28mg/ ml for fluoride against S. mutans, which was 32 times the MIC for broth maco-dilution method. Th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of bacteria bioflim to antimicrobial agent relative to planktonic cells was also demonstrated. Conclusion The biofilm artificial mouth model may be useful in oral products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ilm artificial mouth model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下载PDF
牙菌斑生物膜研究模型的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银雪 霍丽珺 雷雅燕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口腔微生物群落是典型的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多种菌属组成的三维结构,黏附在牙齿表面,具有生物膜结构和微生物生理学的功能。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已有多种生物膜模型用于研究龋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这... 口腔微生物群落是典型的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多种菌属组成的三维结构,黏附在牙齿表面,具有生物膜结构和微生物生理学的功能。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已有多种生物膜模型用于研究龋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这些龋病生物膜模型有助于研究者用一种可控、简化的方式来预测龋病的临床进展结果。目前,研究龋病微生物的模型有体外单菌种生物膜模型和多菌种生物膜模型。本文将从研究龋病的生物膜体外模型建立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模型 生物 菌种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