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封堵部位选择合适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效果(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解启莲 赵增仁 +7 位作者 王军 高磊 闫宝勇 王震 张密林 周谨 樊文峰 刘坤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591-2595,共5页
背景: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如果采用对称型或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封堵。目的:观察A4B2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根据膜部瘤大小选择合适封堵器对封堵效果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 背景: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如果采用对称型或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封堵。目的:观察A4B2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根据膜部瘤大小选择合适封堵器对封堵效果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象:2004-08/2006-05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226例患者中,对造影术显示膜部瘤为大入口多出口的36例患者应用A4B2封堵器封堵治疗。36例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患者,造影测量室缺左室面破口(入口)直径平均为(10.6±8.7)mm(8~21mm),右室面均有多个出口,最大右室面破口(出口)直径平均为(3.1±2.9)mm(2~8mm)。主要材料:封堵器与输送装置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和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作成双盘形,专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封堵器的型号大小以腰部直径来表示,可选型号为4~16mm。方法:①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相应封堵器。②选择不同型号A4B2封堵器,置入封堵器直径为4~16mm,平均(6.3±2.4)mm。③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封堵后1,3,6,12个月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封堵后有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以及心脏各瓣膜功能是否受到影响。结果:①封堵膜部瘤左室面破口16例,封堵器完全置于瘤体内封堵瘤体16例,封堵膜部瘤右室面破口4例。②36例患者封堵后15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32例完全封堵,3例造影示少量分流(<3mm),(其中2例发生在封堵器完全置于瘤体内;1例发生在封堵膜部瘤右室面破口封堵后),其中2例24h后心脏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1个月后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③术中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3例和2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④封堵器置入体内后血小板黏附较少,凝血功能检查、免疫系统反应(免疫球蛋白、补体)、材料表面再内皮化反应均正常,未发生炎症等宿主反应。无封堵器脱落等材料反应发生。结论:经导管采用A4B2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关键在于对膜部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程度判断并以此来确定封堵部位及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 间隔缺损 封堵器 植入材料 血液相容性 心血管植入物
下载PDF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个体化治疗方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松 刘涛 +2 位作者 于文文 周更须 封志纯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9期852-853,8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儿47例,依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及主动脉瓣上造影进行诊断分型,然后行介入封堵术。结果 46例(97.9%)介入治疗成功,1例(2.1%)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儿47例,依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及主动脉瓣上造影进行诊断分型,然后行介入封堵术。结果 46例(97.9%)介入治疗成功,1例(2.1%)介入治疗失败;2例术后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术后出现三尖瓣轻-中度反流,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三尖瓣功能恢复正常;患儿均未发生膜部瘤破裂、封堵器脱落、持续溶血、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反流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采用正确个体化介入封堵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检查术 心血管造影 介入封堵术
原文传递
细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多出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中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培 孙万峰 +1 位作者 张亚军 董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4期3371-3372,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的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采用国产的细腰大边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测量最大出口孔的直径,... 目的 探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的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采用国产的细腰大边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测量最大出口孔的直径,选择相应的VSD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以确认能否释放.术后常规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中,2个出口4例,2个以上出口16例.最大出口孔的直径3~10 mm,平均(4.6±1.3)mm,选择封堵器的大小为4~12 mm,平均(6.0±3.2)mm.成功封堵18例,治疗成功率为90%.2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瓣上造影显示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转外科手术治疗.成功封堵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术中左心室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营养心肌治疗,一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配合,是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成功封堵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腰大边封堵器 多个出口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