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第一掌背复合组织缺损
1
作者 金日浩 王夫平 +4 位作者 冷树立 陈康察 李国强 余业文 金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总结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第1掌背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第1掌背复合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42岁,平均29岁。机器挤压伤2例,机器压砸伤3例。皮肤软组... 目的总结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第1掌背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第1掌背复合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42岁,平均29岁。机器挤压伤2例,机器压砸伤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7 cm×6 cm;骨缺损范围1.4 cm×1.3 cm^2.4 cm×1.6 cm;肌腱缺损长度2~4 cm。术中骨瓣切取范围1.5 cm×1.4 cm^2.5 cm×1.8 cm,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8 cm×7 cm;髂胫束切取长度3~5 cm。1例同时行环指屈指浅肌腱转移重建拇外展功能。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骨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供区无瘢痕挛缩,无活动障碍。结论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一期修复第1掌背复合组织缺损,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手部功能恢复,供区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上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 第1掌背复合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应用于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
2
作者 任远洋 季亮 +4 位作者 李青松 胡艳春 梁伟 王祥 胡兴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桡骨或尺骨缺损、肌腱外露,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术前对供区行DSA检查,初步明确皮瓣的走形、管径、分布情况。将获取DSA-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前臂缺损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在软件中模拟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设计与切取,并进行前臂骨缺损的模拟复位。根据数字化重建和模拟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结果所有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均顺利切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完整成活5例,其中1例术后皮瓣下淤血,手术清除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可精确设计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切取,实现根据缺损的部位,骨的形态实施个性化的切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嵌合穿腓骨 前臂 骨缺损 数字化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伟力 臧子睿 +3 位作者 沈余明 程琳 代强 车可心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Ⅱ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平均(38.... 目的 探讨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Ⅱ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平均(38.1±11.3)岁。伤后早期行腕部切开减张术,伤后2~7 d彻底清创,采用携带股外侧肌或股直肌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8 cm~24 cm×11 cm,肌瓣大小为5 cm×3 cm×2 cm~7 cm×4 cm×3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伤口愈合情况及供瓣区伤口情况,随访时观察受区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术后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均成活,皮瓣伤口及供瓣区伤口一期愈合。随访5~12个月,腕部皮瓣质地、颜色良好,不臃肿,供瓣区伤口愈合后呈线性瘢痕,手指屈曲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伤后早期切开减张、彻底清创、应用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Ⅱ型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股前外侧嵌合穿 显微外科手术 腕部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9
4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 旋股外侧动脉 穿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 旋股外侧动脉 组织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6
作者 战杰 孙鹏 +5 位作者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四肢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中飞 代炜 +6 位作者 张恩礁 段维轶 刘法昱 谭学新 黄绍辉 秦兴军 孙长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癌32例,舌根、咽侧癌30例,颊癌2例,颌骨中央性鳞癌1例,腮腺癌1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7cm×4cm~16cm×7cm,肌瓣约3cm×4cm,观察并发症及受、供区功能恢复情况,总结穿支嵌合皮瓣制取技术及优点。结果:65例穿支嵌合皮瓣成活,成活率98.5%。1例术后5d出现危象,最终放弃,创口均Ⅰ期愈合。2例发现无合适穿支血管,改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成功。术后随访0.5~3a,皮瓣6个月后萎缩停止,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下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逆行和顺行解剖技术相结合是制备穿支嵌合皮瓣的理想手段,能够帮助外科医师克服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三维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瘘、血肿等)的发生率,是头颈肿瘤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穿 头颈部 股前外侧 嵌合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洁 蒋灿华 +3 位作者 闵安杰 任辉 高政阳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于腹股沟区顺行解剖血管蒂并切取髂骨瓣,继续解剖旋髂深血管直至终末段与皮岛相续。完成DCIAPF切取后供区分层严密关闭以预防腹疝。结果 6例患者所制备的髂骨瓣长5.0~11.0 cm,皮岛3.5 cm×5.0 cm^7.0 cm×10.0 cm,供区均一期关闭未行植皮。1例皮岛穿支来自旋髂浅血管需另行吻合,其余5例成功制备为DCIAPF。移植的髂骨皮瓣均成活,仅1例因行皮岛修薄处理出现表皮剥脱和少量边缘坏死,经修剪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牙槽嵴高度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DCIAPF血运丰富可靠,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供下颌骨重建并恢复牙槽嵴高度,为后期义齿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皮肤穿支解剖较为恒定,携带皮岛组织量大,摆放灵活,供区隐蔽,是下颌骨复合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嵌合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4
9
作者 郑和平 林涧 +1 位作者 陈超勇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降动脉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髌骨周围血管网、缝匠肌前缘及后缘的穿血管、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膝关节内侧上部形成顺沿缝匠肌和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以膝降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穿血管 外科 修复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的解剖与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永锋 洪虓 +5 位作者 刘亮 展昭均 李孝亮 蒲春华 陈士文 廖圣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嵌合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化外科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振兴 李云鹏 +3 位作者 许哲男 杨亮亮 王图慧 王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缺损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 游离股前外侧穿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晓阳 吴攀峰 +3 位作者 张兴 肖勇兵 潘丁 唐举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3-988,共6页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15例患者仅存在单穿支。根据术中探测结果设计单穿支分叶皮瓣,其穿支穿出点位于分叶皮瓣交界线附近。按“逆行四面解剖法”常规游离穿支血管和I级源血管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在浅筋膜层内游离亚穿支血管,达到合适自由度后,将皮瓣进行分割并重新组合拼接,确认单穿支分叶皮瓣血运良好后断蒂并移植至受区。结果:15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面积8.0 cm×5.0 cm+6.0 cm×5.5 cm~16.0 cm×9.5 cm+24.0 cm×9.0 cm;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未发生皮瓣缺血坏死,外形满意,供区实现一期闭合。术后随访3~12(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只需解剖一个穿支、吻合一组血管、牺牲一个供区,是修复四肢宽大而不规则创面和解决股前外侧体区穿支血管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穿 分叶 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广良 巨积辉 +3 位作者 蒋国栋 张玉军 李雷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 报道应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带血管蒂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侧、膝关节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游离膝降动脉穿... 目的 报道应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带血管蒂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侧、膝关节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例。结果 临床应用共9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肢体创面的可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 创面修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鸣江 许云华 吴攀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为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新鲜成人带膝关节的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进行解剖。将腓骨分为三段,观测各段腓动脉发出的皮穿支及骨穿支的分布、数目、蒂长、外径、走行及两种穿支之间的关系... 目的为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新鲜成人带膝关节的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进行解剖。将腓骨分为三段,观测各段腓动脉发出的皮穿支及骨穿支的分布、数目、蒂长、外径、走行及两种穿支之间的关系。结果腓动脉于腓骨头下方7.23±3.76 cm开始贴紧腓骨走行并发出穿支。小腿中段穿支血管恒定。数目最多,骨、皮穿支均为5±1支;管径最大,皮穿支为1.12±0.56 mm,骨穿支为0.82±0.44 mm;皮穿支血管蒂较长为6.38±1.72 cm。腓动脉的骨、皮穿支基本在不同位置(间距小于2 cm)。结论腓动脉骨、皮穿支关系密切,具有嵌合皮瓣血管特点,适合灵活设计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嵌合 动脉 小腿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动脉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冰 纪旭 马春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前外侧(ALT)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动脉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7例行ALT穿支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体表定位穿支动脉的穿筋膜点,识别穿支动脉类型和源动脉,将超声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前外侧(ALT)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动脉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7例行ALT穿支皮瓣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体表定位穿支动脉的穿筋膜点,识别穿支动脉类型和源动脉,将超声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共定位38条穿支动脉,其中2条未能在术中发现。术中发现1条超声漏报的穿支动脉。超声定位穿支动脉的阳性预测值为94.7%,灵敏度为97.3%。超声识别穿支动脉类型为肌皮支和肌间隔皮支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50.0%,灵敏度分别为78.1%和50.0%。超声识别源动脉的阳性预测值较高,而灵敏度较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定位ALT穿支皮瓣的穿支动脉,提供较为可靠的穿支动脉类型和源动脉信息,可以作为ALT穿支皮瓣移植术前评估穿支动脉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股前外侧穿 穿动脉
下载PDF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涧 郑和平 +4 位作者 谢志平 张天浩 王之江 张豪杰 陆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根据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研究,获得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 在前足外侧设计... 目的 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根据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研究,获得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 在前足外侧设计并切取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前足缺损创面7例.结果 本组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经1~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未发现穿鞋不适、行走受限等异常,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解剖恒定,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中小创面较为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外侧动脉 第5跖骨 穿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乾 赵泽雨 +4 位作者 浦绍全 陈汉芬 齐欣 夏燊 徐永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56岁,平均(39.82±10.... 目的探索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56岁,平均(39.82±10.05)岁。摔伤3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例,热烧伤4例。膝前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为6.0 cm×8.0 cm^9.0 cm×15.0 cm,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11.0cm^9.5 cm×20.0 cm。结果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均成活,术后11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5±3.85)个月,皮瓣局部未见血肿水疱、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关节功能较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穿螺旋桨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跗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宏君 潘俊博 +2 位作者 张乃臣 田恒 顾加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介绍跗外侧动脉穿史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跗外侧动脉的解剖设计包含足外侧皮神经分支的岛状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肢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跗外侧动咏穿支... 目的介绍跗外侧动脉穿史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跗外侧动脉的解剖设计包含足外侧皮神经分支的岛状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肢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跗外侧动咏穿支皮瓣为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部损伤 外侧动脉穿 修复
下载PDF
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丹彤 莫忆南 李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4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32例足踝外科整形科收治的患者,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隐动脉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法,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皮瓣均愈合,恢复S2级及以上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目的探讨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32例足踝外科整形科收治的患者,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隐动脉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法,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皮瓣均愈合,恢复S2级及以上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达73.7%,隐动脉穿支皮瓣达100.0%。结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采用游离隐动脉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法,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游离股前外侧 穿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志平 梁成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涧 吴泽东 李磊 张发惠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161-163,242,共4页
目的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形态学特征,为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新术式。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以第5跖骨粗隆为观测标志,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1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及分布;2第5... 目的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形态学特征,为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新术式。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以第5跖骨粗隆为观测标志,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1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及分布;2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另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1第5跖骨穿支为足底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粗隆平面恒定的分支,有第5跖骨底和跖骨头二穿支,外行于第5跖骨内缘,分别自第5跖骨体两端(底体移行处和跖骨颈)与小趾外侧群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之间浅出至足背外缘,并与足背外侧区的跗外侧动脉、第4跖背动脉相吻合,沿途分出细小血管营养临近组织;2跖骨底和跖骨头穿支起始外径分别为(1.3±0.2)和(0.9±0.3)mm、主干分别为(2.6±0.3)cm和(3.8±0.5)cm。结论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解剖恒定,临床根据需要可酌情选择任一种穿支为蒂设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外侧动脉 第5跖骨 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