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和无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Meta分析
1
作者 李彤彤 拜晓伟 +2 位作者 唐李 李亚 李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82-787,共6页
目的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无涂层球囊(uncoated balloon,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实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Link、Web等数... 目的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无涂层球囊(uncoated balloon,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实现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Link、Web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今DCB与UCB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分析,共计2106例患者(DCB组1288例,UCB组8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晚期管腔丢失(LLL)(MD=-0.67,95%CI:-0.92~-0.41,P<0.0001)、再狭窄(RR=0.48,95%CI:0.35~0.65,P<0.0001)、靶病变血运重建(TLR)(RR=0.61,95%CI:0.43~0.86,P=0.005)、初级通畅率(RR=1.47,95%CI:1.19~1.82,P=0.002)等方面均优于无涂层球囊组,两种治疗方案在截肢(RR=1.39,95%CI:0.89~2.17,P=0.15)和死亡(RR=0.84,95%CI:0.67~1.05,P=0.1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B治疗膝下动脉疾病较UCB具有更好的临床优势,有助于降低术后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提高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无涂层球囊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下动脉闭塞的疗效评价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心蕊 叶开创 +6 位作者 施慧华 秦金保 殷敏毅 刘晓兵 李维敏 蒋米尔 陆信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对比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的TAO患者,对比... 目的对比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的TAO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围术期并发症、早期失败率、保肢率、通畅率及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96条肢体,其中腔内治疗组40例(47条肢体),自体静脉转流组43例(49条肢体),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肢体缺血(CLI)表现。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3~48个月),总体保肢率为88.54%(85/96),共11条肢体因症状加重接受踝上截肢术。腔内治疗组保肢率为87.23%,自体静脉转流组8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一期通畅率腔内治疗组1年为51.43%,3年为19.00%;二期通畅率1年为65.13%,3年为47.89%。自体静脉转流组一期通畅率1年为71.24%,3年为60.52%;二期通畅率1年为80.98%,3年为68.87%。腔内治疗组通畅率较自自体静脉转流组低(P<0.01)。溃疡愈合时间腔内治疗组为(4.5±3.1)个月,自体静脉转流组为(3.2±2.4)个月,腔内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较自体静脉转流组长(P=0.047)。结论腔内治疗的保肢率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相当,尽管通畅率较低,但再次治疗程序简单,创伤小。特别是对于缺乏膝下流出道或合适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膝下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自体静脉转流术
下载PDF
微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继前 曹建春 +4 位作者 尚宪荣 曹刚 黄强 李光宗 王吉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总结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106例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重症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结果:例患者中,截肢率为2%,死亡率为1%。7例临床未获得成功的患者中截肢率为43%,死亡率为14... 目的:总结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106例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重症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结果:例患者中,截肢率为2%,死亡率为1%。7例临床未获得成功的患者中截肢率为43%,死亡率为14%。结论:介入治疗成功率93.4%。术后平均随访1年8个月,介入治疗成功的99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成功的关键是开通经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到达足部的直接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微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常规顺行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燕军 赵俊功 +5 位作者 魏黎明 朱悦琦 鲁海涛 张蓓蕾 朱海云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经足背-足底(TDP)或足底-足背(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接受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的96例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12条患肢,其... 目的探讨经足背-足底(TDP)或足底-足背(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接受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的96例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12条患肢,其中27条顺行手术失败患肢接受经TDP或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根据手术前踝-臂指数(ABI)、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后血流评分(TIMI评分)及足背或足底动脉搏动评分,评价比较顺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组(常规组,71例患者85条患肢)和经TDP或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组(逆行组,20例患者22条患肢)术后肢体挽救率及靶血管通畅率。结果逆行组和常规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5.9%和74%(P>0.05),ABI分别由术前0.55±0.21和0.56±0.14改善为术后0.93±0.19和0.89±0.18(P>0.05);逆行组和常规组TIMI评分分别由术前0.1±0.5和0.8±0.8改善为术后2.5±0.6和1.8±0.8(P<0.000 1),逆行组患者远侧足部组织获得更好血流灌注。逆行组和常规组术后12、24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3.6%(14/22)、45.5%(10/22)和52.9%(45/85)、37.6%(32/85)(P>0.05)。术后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显示逆行组和常规组肢体挽救率分别为95.5%和96.5%(P>0.05)。结论与常规顺行血管成形术相比,经TDP或TPD动脉环逆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可获得更好的即刻血流改善情况以及相似的ABI改善情况、一期通畅率及肢体挽救率,可作为顺行血管成形术失败后的有效替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足底动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热点问题——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硕菲 张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85,共5页
重症下肢缺血(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度期表现,膝下动脉闭塞是导致CLI重要原因,保肢、提高生活质量是CLI治疗目标。随着技术和器械发展,腔内治疗成为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膝下动脉独特的解剖特点、治疗难度大、再狭窄... 重症下肢缺血(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度期表现,膝下动脉闭塞是导致CLI重要原因,保肢、提高生活质量是CLI治疗目标。随着技术和器械发展,腔内治疗成为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膝下动脉独特的解剖特点、治疗难度大、再狭窄发生率高,一系列争议性问题产生:首选腔内治疗还是传统旁路手术,膝下动脉治疗靶血管如何选择,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入路如何选择,腔内治疗术式如何优化等。本文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治疗经验,就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上述热点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膝下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重症下肢缺血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智辉 林少芒 +2 位作者 萧剑彬 李强 吴权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8期2203-2207,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2008年8月一2010年6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9例(53条患肢)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分析腔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ABI)、并发症、随防结果。结果5...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2008年8月一2010年6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9例(53条患肢)膝下动脉闭塞症患者,分析腔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ABI)、并发症、随防结果。结果53条患肢中,影像学技术成功49条患肢,成功率为92.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4月(5.21月),术后1年的通畅率为77.6%,保肢率为91.8%,存活率为95.9%。结论血管腔内技术能安全、有效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症,提高保肢率,应作为该病血运重建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 血管成形 膝下动脉闭塞 重症肢体缺血
下载PDF
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介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护理配合
7
作者 梁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237-237,共1页
目的:分析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 目的:分析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62.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介入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是提高介入手术治愈率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 扩张成形术 介入护理
下载PDF
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琦 马红芳 +3 位作者 杜亚萍 丁海霞 白磊 王富军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球囊实施经皮膝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介入治... 目的探讨应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球囊实施经皮膝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巧克力球囊进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术中限流性夹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压指数(ABI)、经皮氧分压变化(tcpO2)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43%和89.29%。观察组术中6条(6/39)膝下动脉球囊扩张后形成限流性夹层,对照组15条(15/40),限流性夹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BI、tcp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巧克力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病变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限流性夹层发生,近期疗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巧克力球囊 血管成形术 膝下动脉闭塞 疗效
下载PDF
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邵江 刘昌伟 +6 位作者 刘暴 郑月宏 曾嵘 叶炜 吴巍巍 宋小军 陈跃鑫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成形术和动脉旁路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膝下动脉闭塞重症下肢缺血病例,全部资料都是前瞻性收集并录入数据库,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膝下动...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成形术和动脉旁路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膝下动脉闭塞重症下肢缺血病例,全部资料都是前瞻性收集并录入数据库,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膝下动脉初次处理手段的不同分为2组:球囊扩张成形术(PTA)组、以膝下动脉为流出道行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bypass surgery,BPS)组,比较2组手术及随访结果。结果:PTA组54例(61条肢体),男性3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6岁;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由(0.43±0.27)增加至(0.86±0.21),随访期间一期通畅率63.8%,二期通畅率74.1%,救肢率88.3%。动脉旁路术组17例(17条肢体),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7岁,ABI由(0.21±0.19)增加至(0.73±0.38),手术通畅率60%,救肢率87.5%。2组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次于膝下动脉旁路手术,可以作为膝下动脉闭塞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 血管成形术 动脉旁路手术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
10
作者 马惠贤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期154-154,156,共2页
目的分析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术... 目的分析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83.3%,参考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62.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介入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是提高介入手术治愈率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 扩张成形术 介入护理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松 胡延伟 +7 位作者 张磊 张峰 贺新奇 彭军路 何兆鹏 郑丽华 杨立新 杨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以血管成形组为基准组进行匹配,共67例匹配成功。分析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以时间因素为作用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ABI均高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Rutherford分级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成形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旁路移植组(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相当,但腔内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肢体挽救率 踝肱指数 Rutherford分级
下载PDF
1例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球囊扩张后5年血管通畅如初
12
作者 王文琦 王富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0183-0184,共2页
1例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球囊扩张)治疗后5年,再次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原扩张过的血管通畅,就像没有病变的血管一样。患者,男性,77岁,5年前因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行介入治疗,经球囊扩张,开通了右下肢已经闭塞... 1例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球囊扩张)治疗后5年,再次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原扩张过的血管通畅,就像没有病变的血管一样。患者,男性,77岁,5年前因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行介入治疗,经球囊扩张,开通了右下肢已经闭塞的腓动脉。患者当时即感症状缓解。5年后再次行DSA检查,发现:5年前扩张的腓动脉就像正常血管一样通畅。同时又开通了已经闭塞5年以上的右胫后动脉。认为,只要患者术后规范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同样可以保持长期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膝下动脉闭塞 球囊扩张
下载PDF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旁路手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蔡郁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93-694,共2页
目的比较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旁路手术(BPS)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记为PTA组,36例采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 目的比较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旁路手术(BPS)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记为PTA组,36例采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记为BPS组。结合随访结果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踝肱指数(ABI)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畅通率、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 膝下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成形术对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潘建军 许哲 徐明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1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下ASO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PTA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下ASO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PTA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截肢率、死亡率以及踝肱指数(ABI)、生活质量、症状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0%(2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1/27)(P〈0.05)。而观察组的截肢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1/27)、0、7.41%(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14.81%(4/27)、29.63%(8/27)。并且两组治疗前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别治疗后均显著上升,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6、12个月的A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与症状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TA对ASO患者的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治疗后截肢率、死亡率明显更低。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球囊扩张成形术 截肢 踝肱指数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15
作者 何涛 郭景水 +2 位作者 李靖 刘宝顺 郝建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2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DCB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POBA)...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2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DCB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POBA)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NLR和CRP值、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91.82%(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靶血管最小直径(MLD)大于对照组(P<0.05);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情况(LLL)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RP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影像学指标情况,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药物涂层球囊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传阳 杨建平 +3 位作者 唐加热克 李阳阳 戈小虎 管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0例(...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0例(计5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LA组(n=25)和普通球囊扩张术(POBA)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术期有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靶血管术后随访期间一期通畅率、术后踝臂指数(ABI)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保肢(趾)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后ABI和VAS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术后3天、术后6月ELA组ABI高于PO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ELA组VAS评分低于PO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ELA组一期通畅率及保肢(趾)率均高于POBA组(P<0.05)。[结论]EL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且初步显示近期疗效优于POBA,为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 普通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进展
17
作者 张传阳 唐加热克 +2 位作者 杨建平 方青波 管圣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0-73,共4页
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由于膝下三支动脉管径较细,钙化累及范围较广,因此,治疗较为困难,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截肢率、病死率均较高。既往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案及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争议。近年来,随着新治疗... 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由于膝下三支动脉管径较细,钙化累及范围较广,因此,治疗较为困难,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截肢率、病死率均较高。既往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案及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争议。近年来,随着新治疗理念的提出,器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效果改善较为明显。本文对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治疗理念及治疗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治疗理念 腔内治疗 重症下肢缺血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张传阳 杨建平 +3 位作者 唐加热克 李阳阳 郭德正 管圣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426-1429,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在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ELA治疗的17例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1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记录ELA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在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ELA治疗的17例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1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记录ELA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保肢(趾)率、一期通畅率及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17例患者(19条患肢)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保肢(趾)率分别为94.7%、84.2%、78.9%,术后3、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8.9%、73.7%。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BI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A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近期疗效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肢ABI,降低截肢(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 腔内减容术 严重肢体缺血
下载PDF
膝下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欣 张文波 +3 位作者 杨珏 陈斌 竺挺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患有膝下动脉闭塞症的住院病人的病史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86例病人(90条患肢)经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目的探讨腔内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患有膝下动脉闭塞症的住院病人的病史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86例病人(90条患肢)经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82条患肢获得影像学成功(残留狭窄率<30%)。技术成功率为91.1%(82/90)。术前1周和术后1周行下肢节段测压,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34±0.16提高到0.85±0.23。1年累计初次通畅率为61.2%,24月累积初次通畅率为49.5%,肢体保全率97.8%,存活率97.8%。结论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症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可以作为膝下动脉闭塞特别是重症肢体缺血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术 血管成形 膝下动脉闭塞 重症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诊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勇 孙晓磊 +4 位作者 何虎强 王伟明 曾宏 张雷 何延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42-44,56,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本院78例(103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TA后的踝肱指数(ABI)、术后并发症及一期通畅率的情况。结果经PTA...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本院78例(103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TA后的踝肱指数(ABI)、术后并发症及一期通畅率的情况。结果经PTA治疗后,患者出院前的ABI(0.83±0.13)较术前(0.35±0.12)明显好转,术后随访3、6、12及24个月,其ABI分别为0.78±0.15、0.72±0.13、0.63±0.14及0.51±0.19;术后3、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6%、87.3%、81.2%及73.0%;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3、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8%vs 93.9%、83.3%vs 89.5%、72.7%vs 83.9%及59.3%vs 74.1%(P<0.05)。结论血管腔内治疗短期内可以明显改善患肢的血流灌注,挽救肢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膝下动脉闭塞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