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家庭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东文 杨晓媛 +2 位作者 王红梅 陈燕 徐燕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8期2083-2085,共3页
[目的]了解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文献研究及定量研究方法对长征医院142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调查,评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家庭康复现状。[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家庭康复现状不容乐观。生存... [目的]了解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文献研究及定量研究方法对长征医院142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调查,评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家庭康复现状。[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家庭康复现状不容乐观。生存质量各维度均低于常模,尤其是生理功能与社会功能方面;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差的比例占38.0%;功能独立性测评表(FIM)评分完全独立的病人仅占46.0%。影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家庭康复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的教育水平、手术前后并发症、康复锻炼频率、睡眠状况、抑郁程度、家庭康复需求程度、术后时间等。[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家庭康复水平较低,出院后不能完全有效地进行各种康复运动;病人对家庭康复存在较大的需求,开展家庭康复符合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成形术 家庭康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海龙 赵丽琴 +1 位作者 李民 胡国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2-865,共4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初次单侧TKA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min,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记录两组患者术...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初次单侧TKA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min,而C组患者只吸入纯氧。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3、5、7和14dVAS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1、3、7及14d患肢小腿肿胀程度(腓肠肌周径)、膝关节周径(髌骨上极)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髌骨上缘近侧4横指处),分别计算术前与术后周径的增加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及两组患者术后3、7、14、30d关节自主活动度。结果 C组患者术后1、3、7及14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增加率均明显大于S组(P<0.05);C组患者术后6h、1、3、5、7d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S组患者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明显高于C组(P<0.05);S组患者术后3、7、14及30d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C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TKA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缺血预处理 止血带 膝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加压冷疗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失血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佟冰渡 陈亚萍 +3 位作者 刘佳 李姗姗 李晓芸 高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3-577,共5页
目的:分析加压冷疗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返病室即刻使用加压冷疗2 h。对照组未使用加压冷疗。分别统计两组患... 目的:分析加压冷疗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返病室即刻使用加压冷疗2 h。对照组未使用加压冷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加压冷疗有效性(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及安全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冻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无冻伤病例。结论:加压冷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可有效减少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冷疗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失血
下载PDF
揿针埋针配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邱犀子 蔡靓羽 +2 位作者 张建楠 周红梅 蒋晨浩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1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配合股神经阻滞(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循经揿针埋针复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连...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配合股神经阻滞(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循经揿针埋针复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观察两组静息视觉疼痛量表(VAS-R)评分、运动视觉疼痛量表(VAS-P)评分、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最大角度度数、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 VAS-R评分及术后24 h、48 h、72 h、96 h VAS-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72 h膝关节CPM最大角度度数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4 h、72 h 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揿针埋针复合股神经阻滞方案应用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在早期关节功能康复方面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揿针 皮内针疗法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股神经阻滞
下载PDF
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苏春霞 冯亚萌 +3 位作者 刘平 张芳芳 王小娟 王战朝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2例,治疗组B22例,治疗组C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A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 目的:研究分析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2例,治疗组B22例,治疗组C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A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冷敷+常规治疗,治疗组B采用腕踝针疗法+常规治疗,治疗组C采用自冷式冰袋冷敷+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对4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A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自冷式冰袋外敷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冷敷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疼痛 手术后 手术后医护
下载PDF
双平面透视成像系统及其在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周天平 徐一宏 徐卫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7-910,共4页
双平面透视成像系统(DFIS)经过近20年的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技术。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DFI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结构功能进行了介绍。DFIS所具有的无创性、精确性和动态性观测的优点,使其在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 双平面透视成像系统(DFIS)经过近20年的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技术。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DFI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结构功能进行了介绍。DFIS所具有的无创性、精确性和动态性观测的优点,使其在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也对DFIS在正常膝关节及膝关节术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 膝关节 生物力学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置换成形术
下载PDF
减少髌骨厚度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承群 王国栋 张元民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减少髌骨厚度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在作者本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2病例资料,分为常规髌骨打磨组与减少髌骨厚度组,术后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术... 目的探讨减少髌骨厚度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在作者本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2病例资料,分为常规髌骨打磨组与减少髌骨厚度组,术后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复查X线观察髌骨倾斜角、合适角。结果术前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性,术前的HSS评分及Fell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术后2年HSS评分、Feller评分、疼痛评分(VAS)及膝关节活动度经过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减少髌骨厚度组及常规髌骨打磨组在除术后1月外的其余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X线的髌骨倾斜角及合适角的对比无差异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如适当减少髌骨厚度,减轻髌股关节压力,较常规髌骨打磨更有利于改善髌股关节功能。但减少髌骨厚度的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髌股关节 膝前痛
原文传递
Total knee replacement for posttraumatic degenerative arthritis of the knee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立东 熊炎 +1 位作者 严世贵 杨泉森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5年第4期195-199,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degenerative arthritis due to a previous fracture around the knee.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15 TKAs, perfo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degenerative arthritis due to a previous fracture around the knee.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15 TKAs, performed from 1997 to 2003, in 15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degenerative arthritis due to a previous fracture around knee. There were 3 women and 12 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8 years (range, 31-76 years). The time from fracture to arthroplasty averaged 8.2 years (range, 2-27 years). Internal fixation had previously been performed in 8 patients resulting in retained hardware. At the time of arthroplasty a femoral fracture malunion was present in two knees. Lateral retinacular release (4 knees), extensor mechanism realignment (1 knee) or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1 knee) were needed at the time of arthroplasty. Results: Follow-up averaged 35 months (range, 12-73 months). No patient was lost for follow-up. According to the Knee Society Score scale, the mean preoperative knee score was 37 (range, 10-70) and functional score was 41 (range, 0-60). They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o a mean of 84 (range, 10-100) and 76 (range, 20-100) points, respectively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mean knee arc of motion were improved from 84° preoperation to 94° at the latest follow-up. Postoperative 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 for poor motion was carried out in 4 knees. No knee had aseptic loosening that required subsequent revision. Two knees developed superficial infection and were treated with debridement. It subsequently recovered with the retention of components. Conclusion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unction and relief of pain has been achieved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fractures undergoing subsequent TKA. However, this procedure is technically demanding and patient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restricted motion and need more care following TKA.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outcome of TKA may be improved further by making special efforts to restore limb alignment, to ensure correct component positioning, and to manage soft tissue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knee ARTHRITIS COMPLIC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