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及体外降血糖、结合胆酸盐能力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巫永华 黄莉莉 +5 位作者 王解语 张文莉 陈安徽 郭红伟 张建萍 刘恩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6,共9页
从7种深共熔溶剂中筛选最适合用于桑黄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溶剂体系,采用响应面优化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的工艺,筛选最佳黄酮回收树脂,并分析其体外降血糖和结合胆酸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组成的深共熔溶剂体系最适合... 从7种深共熔溶剂中筛选最适合用于桑黄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溶剂体系,采用响应面优化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的工艺,筛选最佳黄酮回收树脂,并分析其体外降血糖和结合胆酸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组成的深共熔溶剂体系最适合提取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深共熔溶剂含水率30%,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的物质的量比为8.21∶1,料液比=50∶1(mg∶m L),提取温度64℃,提取时间43 min,在此条件下,桑黄黄酮得率为(8.85±0.34)%,较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的得率提高了2.02倍。9种大孔树脂中,AB-8型大孔树脂对桑黄黄酮的回收率最高,为85.25%;纯化后桑黄黄酮的纯度提高了6.12倍。桑黄黄酮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1.19 mg/m L和1.28 mg/m L,结合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IC_(50)值分别为0.62 mg/m L和1.19 mg/m L,表明桑黄黄酮具有较强的调节血糖和血脂能力。实验表明,深共熔溶剂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回收可以绿色高效地从桑黄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共熔溶剂 桑黄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降血糖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阳 朱海林 侯龙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磷脂转运蛋白(PLT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腺苷蛋氨 熊去氧胆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脱氧胆酸通过ROS/NF-κB通路对Barrett食管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3
作者 冯诚 吕建瑞 +1 位作者 王瑾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环氧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并与200μmol/L DCA+5 mmol/L 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组进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p65蛋白入核情况,并与200μmol/L DCA+10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A可以显著升高BAR-T细胞中ROS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5 mmol/L NAC明显抑制DCA诱导的ROS释放。与对照组相比,相同干预时间下,DCA(200、300μmol/L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1 h组相比,200、300μmol/L DCA 6 h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DCA可以显著升高COX-2蛋白表达。同时,200μmol/L DCA可以促进p65蛋白的入核,PDTC可以抑制DCA的作用。结论 DCA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p65蛋白入核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DCA) Barrett细胞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文献分析
4
作者 李娟 何舒丽 +1 位作者 方佳慧 李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目的Meta分析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MEDLINE及Scopus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2010—2023年期间有关UDCA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的随... 目的Meta分析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MEDLINE及Scopus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2010—2023年期间有关UDCA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文献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文献研究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UDCA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筛出符合研究的6篇随机临床试验文献,包括1篇中文与5篇英文文献。文献中的对照组新生儿总计371例,均行蓝光照射疗法;试验组总计439例,均行UDCA+蓝光照射疗法。文献的I2值均>50%且P值均<0.10时,表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经Meta分析,试验组新生儿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光疗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MD=-19.15,95%CI:-20.80~-17.50,P<0.01)。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蓝光疗法,联合UDCA治疗能进一步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缩短光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熊去氧胆 疗效
下载PDF
HPLC-ELSD法测定龙泽熊胆胶囊中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含量
5
作者 乔莉 陈正东 +4 位作者 陈馥 简淑仪 黄俊忠 黄悠雯 刘潇潇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以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为指标,建立龙泽熊胆胶囊中熊胆粉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蒸发光检测器,色谱柱为ChromCore AQ C 18(4.6 mm×250 mm,5μm),乙腈(A)-5 mmol•L^(-1)醋酸铵溶液(B)为流动相,... 目的:以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为指标,建立龙泽熊胆胶囊中熊胆粉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蒸发光检测器,色谱柱为ChromCore AQ C 18(4.6 mm×250 mm,5μm),乙腈(A)-5 mmol•L^(-1)醋酸铵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0 min,25%A;40~50 min,25%A→29%A;50~80 min,29%A;80~100 min,29%A→40%A),流速1.0 mL•min^(-1),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110℃,氮流量2.5L•min^(-1)。结果:牛磺熊去氧胆酸进样量在1.069~9.57μg内、牛磺鹅去氧胆酸进样量在0.74046~7.40464μg内,进样量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仪器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2.0%;经低、中、高3个浓度的准确度试验考察,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回收率为95.2%~97.7%,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回收率为91.9%~95.9%。测定样品42批次,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含量分别为0.18~0.43、0.10~0.44 mg•粒^(-1)。结论:本法适用于龙泽熊胆胶囊中熊胆粉的质量控制,可为完善龙泽熊胆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龙泽熊胆胶囊 熊胆粉 牛磺熊去氧胆 牛磺鹅去氧胆
下载PDF
大黄利胆片联合熊去氧胆酸在胆总管结石取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清华 王磊 +1 位作者 任亚娟 牛高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探讨大黄利胆片联合熊去氧胆酸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R)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成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我院拟行ERCR取石术胆总管结石108例患者作为观...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探讨大黄利胆片联合熊去氧胆酸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R)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成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我院拟行ERCR取石术胆总管结石10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就诊序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观察组予大黄利胆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比较两组疗效、胆汁成分[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脂质代谢[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囊收缩功能(胆囊收缩率及胆囊壁厚度)及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2)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d、术后3个月观察组TBIL、TC及LDL、TG下降,TBA及HDL升高(P<0.05)。(3)术后3个月,观察组胆囊收缩率、胆囊壁厚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4)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利胆片联合熊去氧胆酸可增强胆囊收缩功能,改善脂质代谢,调节胆汁成分,降低ERCR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利胆片 熊去氧胆 胆总管结石 胆囊收缩功能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对IL-8、PGE2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PGE2(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00例Hp呼吸试验为阳性的BRG患者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PGE2(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00例Hp呼吸试验为阳性的BRG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熊去氧胆酸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PGE2(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对比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CK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轻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熊去氧胆酸能够提升其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升胃动力,调节胃肠激素,提升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白细胞介素-8 前列腺素E_(2)
下载PDF
甘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赵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5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甘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80例,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病毒性肝炎组(20例)、胆道梗阻组(20例)、肝... 目的探讨甘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80例,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病毒性肝炎组(20例)、胆道梗阻组(20例)、肝硬化组(20例)、肝癌组(20例),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者均接受了甘胆酸、总胆汁酸检测和传统肝损害的酶蛋白活性检测,比较诊断效能差异。结果病毒性肝炎组、胆道梗阻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甘胆酸、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组肝胆疾病患者甘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传统肝损害的酶蛋白活性检测(P<0.05)。结论甘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疾病 临床诊断 甘胆 总胆汁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探讨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酒精肝所致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唐红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173-174,178,共3页
目的:观察酒精肝所致胆汁淤积症治疗中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以胆汁淤积症酒精肝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 目的:观察酒精肝所致胆汁淤积症治疗中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以胆汁淤积症酒精肝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治疗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瘙痒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功能指标及瘙痒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7.50%),低于对照组10例(25.00%)(P<0.05)。结论: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症酒精肝,可降低肝功能指标,减轻瘙痒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症 酒精肝 丁二磺腺苷蛋氨肠溶片 熊去氧胆 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轻度升高的随访研究
10
作者 田翠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61-0064,共4页
探讨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轻度升高的随访结果,以便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80例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的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治疗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 探讨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轻度升高的随访结果,以便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80例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的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治疗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未进行治疗,B组接受过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监测资料。结果 B组治疗1周、2周、3周总胆汁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周、5周两组患儿总胆汁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时早产儿纠正胎龄、头围、身长、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每日体重增长指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黄疸。结论 就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而言,经过熊去氧胆酸治疗能在短期内降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未开展治疗的患者远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B组无差异,且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血清总胆汁 熊去氧胆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甘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业茗 张娇 +9 位作者 焦艳 张双双 王鹏 黄跃阳 崔灿 张蕊 王露 王晨 陈永强 李洪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和甘胆酸(CG)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和消化内科初次就诊的157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ICP组),另选择同期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和甘胆酸(CG)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和消化内科初次就诊的157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ICP组),另选择同期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正常孕妇119例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ICP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GT和CG对ICP的诊断价值。结果(1)ICP组与对照组孕妇年龄、孕周、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GGT、总胆汁酸(TBA)、CG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Exp(B)=1.006,95%CI=1.002,1.010,P=0.004]和CG[Exp(B)=1.046,95%CI=1.032,1.061,P<0.001]与ICP的发生显著相关;(3)ROC曲线分析表明:GGT诊断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1,0.901,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17%和91.60%,约登指数为73.77;CG诊断ICP的AUC为0.95(95%CI=0.932,0.975,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45%和87.39%,约登指数为77.84。二者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98(95%CI=0.966,0.99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8%(95%CI=87.180,97.050)和94.74%(95%CI=89.890,97.700),约登指数为88.02。结论ICP患者血清GGT和CG水平明显增高,且与ICP的发生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ICP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 甘胆 总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下载PDF
中药联合熊脱氧胆酸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司成 柴海生 +3 位作者 杨海琳 王一凤 喻晓 祝峻峰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熊脱氧胆酸(UDCA)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的老年女性PBC失代偿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失笑散合二至丸颗粒联合UDCA治疗,对照组予失笑...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熊脱氧胆酸(UDCA)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的老年女性PBC失代偿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失笑散合二至丸颗粒联合UDCA治疗,对照组予失笑散合二至丸颗粒模拟剂联合UDCA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关生化指标、肝硬度值(LSM)、蔡尔德-特科特-皮尤改良评分(CTP)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组内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白球比(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6个月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组内比较,两组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6个月比较,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组内比较,两组LS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6个月比较,LS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随访1年组内比较,两组CTP的A级构成比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6个月、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CTP的A级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68.75%;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失笑散合二至丸)联合UDCA治疗老年女性PBC,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储备及临床症状,保肝利胆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中药 熊脱氧胆 老年女性 肝功能
下载PDF
脱氢胆酸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禹潼 张晓楠 +1 位作者 关溪 尚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诱导成熟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化为OCs。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ACP5)染色,确定DHCA抑制OCs形成的最佳浓度。qRT-PCR检测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TRAP/ACP5、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OCs中TNF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蛋白水平。结果DHCA浓度为200μmol/L是抑制OCs形成的最佳剂量(P<0.01)。DHCA抑制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ACP5、CTSK和MMP9的表达(P<0.01)。DHCA通过下调RANK蛋白和增加TRAF3和OPG蛋白的表达来抑制OCs的分化(P<0.01)。结论DHCA通过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OCs分化,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骨质疏松前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胆 破骨细胞 OPG/RANK TRAF3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兔实验性肠炎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鑫娜 朱文卿 邱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2,共8页
目的:分析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对肠道炎症的疗效,为肠道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内外实验分组均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TCDCA组。体外实验中首先应用MTT法筛选TC... 目的:分析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对肠道炎症的疗效,为肠道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内外实验分组均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TCDCA组。体外实验中首先应用MTT法筛选TCDCA的适宜工作浓度,随后LPS组给予巨噬细胞LPS刺激,LPS+TCDCA组先后给予LPS与TCDCA刺激,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中,LPS组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射LPS溶液,LPS+TCDCA组同上处理后通过饮水喂食TCDCA溶液。通过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评估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LPS+TCDCA组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干扰素-γ表达量显著降低,白介素-10表达量升高。体内实验中,HE染色结果显示小肠组织炎症缓解,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结果显示LPS+TCDCA组杯状细胞数量和酸性、中性黏蛋白分泌量均较LPS组增多。结论:TCDCA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兔肠道组织炎症,减轻LPS造成的肠道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鹅去氧胆 肠道损伤 巨噬细胞 脂多糖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轩 韩叙 +1 位作者 程砚儒 代金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直肠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直肠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尿液乳果酸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清D-乳酸(D-LA)、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清脂多糖(LPS)]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IBD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低于对照组,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D-LA、DAO、LPS和尿中L/M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腹部疼痛、过敏、顽固型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UC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等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肠黏膜屏障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熊去氧胆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胆酸和去氧胆酸抗惊厥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6
作者 周俊发 乔婷婷 +4 位作者 张志宏 叶仕高 陈洁欣 匡海学 王秋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4,共11页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DC...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DCA组(60 mg/kg),每组9只,对照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0.5)℃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1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6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0.001);VPA组和DCA组惊厥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 <0.001,P <0.01),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01),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VPA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除血清中IL-1β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CA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VPA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筛选出9个差异化合物;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CA和DCA的抗惊厥作用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丁酸代谢通路。结论:CA和DCA对热性惊厥大鼠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等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惊厥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胆 惊厥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下载PDF
鹅去氧胆酸通过FXR调控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17
作者 李鹏飞 蒋玲 +3 位作者 候鹏飞 董妞 糜漫天 易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2-961,共10页
目的 探究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通过FXR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FD+CDCA组、HFD+Z-Gug(FXR拮抗剂)组、HFD+CDCA+Z-... 目的 探究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通过FXR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FD+CDCA组、HFD+Z-Gug(FXR拮抗剂)组、HFD+CDCA+Z-Gug组,每组8只。干预8周,期间每周检测体质量及24 h摄食量。第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小鼠处死后,检测血清学指标GLu、TG、CHO、LDL-C、HDL-C;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肠道组织GLP-1及FXR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Gcg及FXR 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GLP-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IELs亚群比例及CD26/DPP4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糖脂代谢异常,口服糖耐量受损,胃肠激素分泌减弱(P<0.05);FX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Gcg mRNA表达及GLP-1分泌水平下降(P<0.05);肠道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TCRαβ+IELs、TCRαβ+CD8αα+IELs与TCRαβ+CD8αβ+IELs细胞比例增加,TCRγδ+IELs比例下降,IELs总CD26/DPP4表达增加(P<0.05)。与HFD组相比,HFD+CDCA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口服糖耐量异常,胃肠激素分泌减弱(P<0.05);肠组织FXR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Gcg mRNA表达及GLP-1分泌降低(P<0.05);肠道炎性因子表达降低,TCRαβ+IELs、TCRαβ+CD8αα+IELs与TCRαβ+CD8αβ+IELs细胞比例下降,TCRγδ+IELs占IELs比例升高,IELs总CD26/DPP4表达升高(P<0.05),以上作用在加入FXR拮抗剂Z-Gug后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CDCA可能通过激活FXR受体抑制肠道组织GLP-1表达,减少GLP-1分泌;同时可能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调节IELs亚群比例,上调CD26/DPP4表达水平,促进GLP-1降解,加重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去氧胆 GLP-1 FXR IELs CD26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1个月后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王楠 胡蓉 +3 位作者 卞石惠 仲威 张鹏飞 谭友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集基线指标、治疗1个月后以及1年后随访数据。根据巴黎-Ⅰ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良好组和应答欠佳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与UDCA应答之间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UDCA治疗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再次分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指标、应答情况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结果UDCA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TBil、AST/ALT、ALP、RDW、RDW-CV以及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明显高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4.792、-3.697、-2.399、-4.102、-3.220、-4.236,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Alb、Hb、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及BMI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3.592、-3.603、-2.602、-3.829、-2.432,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前白蛋白、白球比、载脂蛋白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t值分别为4.530、3.402、3.485、3.639,P值均<0.001)。应答良好组患者存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贫血占比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15、3.892、12.283,P值均<0.05)。与UDCA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线RDW(OR=1.157,95%CI:1.028~1.301,P=0.015)及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OR=1.012,95%CI:1.005~1.020,P=0.002),其AUC分别为0.713、0.720。基线RDW≥正常值上限且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组患者UDCA应答率更低(42.6%vs 8.2%,χ^(2)=20.813,P<0.001)。结论基线RDW≥正常值上限同时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对UDCA的生化应答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 危险因素 生化学应答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干预缺糖缺氧条件下脊髓神经元的凋亡
19
作者 陈泽鹏 侯永辉 +2 位作者 陈树东 侯宇 林定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4,共7页
背景:牛磺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衍生物,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均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鲜有报道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目的:观察缺糖缺氧条件下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脊髓损伤后小鼠... 背景:牛磺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衍生物,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均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鲜有报道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目的:观察缺糖缺氧条件下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脊髓损伤后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实验:从孕13.5 d的C57 BL/6小鼠胚胎中分离提取原代脊髓神经元,培养72 h后,分3组处理:正常组加入Neurobasal完全培养基,置于CO_(2)培养箱(体积分数5%CO_(2)+95%空气)内培养24 h;氧糖剥夺组加入无糖的Neurobasal培养基,置于三气培养箱(体积分数94%N2+5%CO_(2)+1%O_(2))培养12 h,更换为Neurobasal完全培养基后置于CO_(2)培养箱内培养12 h;实验组处理过程大致同氧糖剥夺组,其中在加入无糖Neurobasal培养基的同时加入牛磺熊去氧胆酸。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βⅢ微管蛋白表达。②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C57 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与实验组,每组20只,脊髓损伤组与实验组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T_(9)-T_(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实验组灌胃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溶液,假手术组与脊髓损伤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4 d后,采用行为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估脊髓组织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TUNEL染色、CCK-8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氧糖剥夺组细胞凋亡数量高于正常组(P<0.01),细胞活性与βⅢ微管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氧糖剥夺组(P<0.01),细胞活性与βⅢ微管蛋白表达高于氧糖剥夺组(P<0.01)。②动物实验:旷场实验BBB评分与后肢足迹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行走与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好于脊髓损伤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脊髓损伤组小鼠脊髓损伤部位可见明显畸形和空洞,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实验组脊髓损伤病变面积显著减小,脊髓畸形程度更小、空洞更少,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脊髓损伤组神经元胞核标记神经元细胞数量少于假手术组(P<0.01),实验组神经元胞核标记神经元细胞数量高于脊髓损伤组(P<0.01)。③结果表明:牛磺熊去氧胆酸能减少缺糖缺氧引起的脊髓神经元凋亡、轴突的丢失,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 脊髓损伤 缺糖缺氧 脊髓神经元 行为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合成缓解低压低氧诱导的肠道损伤
20
作者 张豪 刘希汝 +2 位作者 冶鹏辉 豆媛媛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455,共1页
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 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探究黄连素(BER)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低压低氧仓模拟海拔5000 m的高原环境,建立小鼠肠道损伤模型,期间持续灌胃BER,以评估BER对肠道损伤和免疫微环境的改善情况。基于肠道菌群耗竭和粪菌移植技术证明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16S r 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确定BER改善肠道损伤的关键代谢通路并进行验证。结果补充BER能够显著减少低压低氧诱导的肠绒毛萎缩和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水平。具体来说,BER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显著降低了脱氧胆酸(肠道损伤的促进因子)的水平,并恢复了FXR-FGF19负反馈信号轴,从而影响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减少肠道固有层中RORγt+T细胞的比例,抑制Th17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L-17A的释放,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从而缓解肠道损伤。结论BER依赖于肠道菌群改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和肠道免疫稳态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肠道损伤。本研究将为高原人群肠道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粪菌移植 肠道损伤 肠道菌群 高原环境 黄连素 代谢组学 脱氧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