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下粘连肩关节松解的临床用药观察
1
作者 郭秀英 倪世秋 武云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732-1732,1736,共2页
关键词 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粘连肩关节松解术 药物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裴政国 马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在本院进行上肢外伤治疗且需要进行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在本院进行上肢外伤治疗且需要进行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盐酸罗哌卡因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术。结果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阻滞完善时间以及整个麻醉操作时间均较短。此外,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正中神经的阻滞率为96.67%(29/30);尺神经的阻滞率为93.33%(28/30);桡神经的阻滞率为100.00%(30/30)。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正中神经的阻滞率为80.00%(24/30);尺神经的阻滞率为83.33%(25/30);桡神经的阻滞率为83.33%(25/30)。而观察组患者在注药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恢复时间较快。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时间段,麻醉效果起效快且有效阻滞率高,麻醉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恢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齐梦圆 徐进 赵燕鹏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9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给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最大肺活量(VC_(max))、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差异;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及6 h时,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VC_(max)、FVC、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在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神经阻滞 肩胛上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差异
4
作者 殷红 李文峰 韩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2期70-73,共4页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4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麻醉诱导后5、2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12、24、48 h静息、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麻醉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七氟醚吸入浓度均低于常规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短于常规组;与麻醉诱导后5 min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2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与术后2 h时比,术后12、24、48 h常规组患者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联合组患者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2~48 h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提升麻醉和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瑞芬太尼、七氟醚等给药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减轻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后路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文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完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皮温差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减轻手术疼痛,增强麻醉效果,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余亚丁 李小微 王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厦门市第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46例)联用超声...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厦门市第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46例)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1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心率和收缩压,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VAS评分和术后24 h的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下降,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上升,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48 h,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能够促使患者心率和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氧化应激刺激,提高苏醒质量,加快预后康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麻醉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后路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刺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
7
作者 林秋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n=40)、B组(n=40)两...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n=40)、B组(n=40)两组。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均选择罗哌卡因,A组使用药物的浓度为0.3%,B组使用药物的浓度为0.5%。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时间、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较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长(P<0.05)。B组较A组麻醉优良率更高(P<0.05)。B组较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能提高麻醉起效的速度,并提升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与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接近,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8
作者 黄少丹 余延良 邱惠玲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9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省罗源县医院于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0.3%罗...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省罗源县医院于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0.3%罗哌卡因)和观察组(0.5%罗哌卡因),各40例。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1.20±1.38)min、镇痛持续时间(9.57±1.53)h、运动阻滞起效时间(8.10±0.59)min、感觉恢复时间(5.51±0.44)h,优于对照组(t=9.464、5.074、6.340、6.359,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好,痛觉阻滞效应好,麻醉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不良反应 生命体征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治疗颈肩及上肢痛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赵凤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3-0026,共4页
探究对患有颈肩及上肢疼痛的患者进行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样本进行了精心选择,选取的是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颈肩治疗的患者共50例,将患者进行科学分... 探究对患有颈肩及上肢疼痛的患者进行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样本进行了精心选择,选取的是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颈肩治疗的患者共50例,将患者进行科学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的总人数为25例。给予观察组病患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是以往传统的常规治疗模式,医护人员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做进一步地分析。结果 观察组病患在通过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了规范化的治疗之后,所有病患的麻醉效果得到了提升,优良率明显升高,高达96.00%;对照组病患的麻醉优良率则相对而言比较低,为72.00%,两组患者优良率数据差异是十分明显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了科学治疗之后,运动以及静息之后的6h、12h、24h、36h以及48hVAS评分开始有所下降,并且两组患者这方面的数据差异是相对而言是十分明显的(P<0.05),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患在经过了医护人员的科学治疗之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了常规化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略微较高,为28.00%,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了医护人员的科学治疗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逐渐提升,达到了96.00%,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了常规治疗之后,护理满意度一般,为68.00%,两组病患的数据差异相对而言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人员通过对颈肩及上肢疼痛患者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治疗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且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颈肩 上肢痛 效果
下载PDF
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家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7-0020,共4页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探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探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指标、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在手术麻醉操作中可以应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 能够将神经组织等清晰地呈现在麻醉师视野,有助于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
11
作者 曾浩 邓富强 刘卫涛 《西藏医药》 2024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27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舒适度、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4:三组NRS评分,(P<0.05),尺桡骨骨折组NRS评分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使用次数:尺桡骨骨折组PCIA使用次数多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Ramsay镇静、BCS评分(P>0.05);三组T0时点IL-6、TNF-α水平比较,(P>0.05),与T0时点比较,三组T4时点IL-6、TNF-α水平更高,尺桡骨骨折组IL-6、TNF-α水平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不同类型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以桡骨、肱骨骨折效果最好,但尺桡骨骨折效果一般,可能与炎性反应控制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下载PDF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12
作者 章惠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探究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56例前臂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8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段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别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 探究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56例前臂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8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段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别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在麻醉完成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对比。结果 在麻醉有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腋路复合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探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
13
作者 王中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86-089,共4页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共10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用0.3%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用0.5%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起...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共10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用0.3%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用0.5%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镇痛时间和神经阻滞时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镇痛时间和神经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对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硫酸镁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文娟 江伟 +1 位作者 曾真 张光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硫酸镁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对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和镇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ISBPB复合喉罩全麻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37~7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硫酸镁组(M组),超声引导下IS...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硫酸镁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对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和镇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ISBPB复合喉罩全麻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37~7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硫酸镁组(M组),超声引导下ISBPB,用药0.5%罗哌卡因8ml(40mg)加10%硫酸镁2ml(0.5g);对照组(N组),超声引导下ISBPB,用药0.5%罗哌卡因8ml加生理盐水2ml(40mg)。待神经阻滞完全起效后,静脉诱导插入喉罩通气,术中七氟醚(呼末MAC 0.8)维持。分别记录局麻药注射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4、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N组(P〈0.05)。术后8、12、24h M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的术后补救用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肌力减弱、麻木、瘙痒、寻麻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ISBPB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硫酸镁能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延长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琳琳 张雷 +2 位作者 陈恩琪 刘美含 石卫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4期93-95,99,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2年8月~2016年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2例,两组都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给予0.3%、0.4%...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2年8月~2016年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2例,两组都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给予0.3%、0.4%的罗哌卡因20ml,记录两组的阻滞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9.11±1.23、7.20±1.33、8.20±1.33和6.92±1.00min,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34±2.91、9.67±2.01、9.98±1.12和7.92±1.94min(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97.8%,对照组为82.6%,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204,P<0.05)。观察组术后24h内的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为37.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12与24h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达到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而低剂量罗哌卡因的应用能加快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发挥镇痛作用,值得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剂量 疼痛
下载PDF
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椎旁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高嵩 田文华 +1 位作者 周卫民 刘立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A组以T1横突为定位标志行颈椎椎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分别用神经阻滞液4ml和10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6ml。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15ml和6ml。记录椎旁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15min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C5、C6、T2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C7、C8、T1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神经支配区域阻滞完善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颈浅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与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应比较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冬梅 范玉珍 +2 位作者 曹兴华 阿不力克木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29-63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浓度 容量 周围神经阻滞 阻滞效果 注射部位 安全可靠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8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颈浅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地塞米松10mg复合地佐辛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郑颖梅 陈栋 丁燕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10mg复合地佐辛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地佐辛0.05mg/kg,D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地佐辛...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10mg复合地佐辛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地佐辛0.05mg/kg,D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地佐辛0.05mg/kg+地塞米松10mg,药液均为20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4、12、24h的疼痛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D组和D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DD组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D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4、12、24h,D组和DD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2、24h,D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10mg复合地佐辛可以改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增强术后镇痛,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地佐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调查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旭仲 余微萍 +5 位作者 姜爱芬 毛毅 吴洁 寿红艳 陈碧红 黄志莲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 :1 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 ,均采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注入 1 %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2 0ml。对注药后 2 0min手术区... 目的 :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 :1 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 ,均采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注入 1 %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2 0ml。对注药后 2 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 ,行静脉内局部麻醉 ,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 2 0min ,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 81 .8% ,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 55 .8%、53 .2 %和 45 .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 57例 ,占总例数的 37% ,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 51例。结论 :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 ,静脉局部麻醉可显著改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局部麻醉 麻醉药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